逻辑学知识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23 12: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逻辑学知识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丁升华

第一部分(语段)

例一: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作文题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敦颐则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请结合以上材料的寓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能合理运用并列式或对照式结构

学生习作(一个段落)

其实,坚守理想,就是为人生寻找到永不熄灭的指向灯,让我们在万变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屈原坚守理想,“举世皆浊我独清”;孔子坚守理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贝多芬坚守理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守理想就是一种信念,让我们真正出淤泥而不染。

逻辑学知识一:

《逻辑学十五讲》第52页——第53页 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

命题)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所谓概念保持同一,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所谓命题保持同一,是指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一个命题,就必须始终在该意义上使用该命题。

《论证是一门学问》第14页

简要论证通常只有一个主题或一条线索。一个观点要贯穿多个步骤。因此,要清楚地表达出这个观点,措辞要精挑细选,每进入下一个步骤都要使用同样的词语。

规则6:措辞前后一致

启示一:??

第二部分(语段)

例二A:

安东尼《论证是一门学问》第23页

1936年由《文摘》杂志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目的是预测罗斯福与兰登总统大选之争的结果。像今天一样,他们从电话簿和机动车登记簿中抽取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人当然不在少数:他们统计了两百多万张“选票”。民调预测,兰登将以较大优势胜出。然而,结果是罗斯福轻松获胜。事后人们很容易找到了出错的原因。??

1936年由《文摘》杂志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目的是预测罗斯福与兰登总统大选之争的结果。像今天一样,他们从电话簿和机动车登记簿中抽取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人当然不在少数:他们统计了两百多万张“选票”。民调预测,兰登将以较大优势胜出。然而,结果是罗斯福轻松获胜。事后人们很容易找到了出错的原因。1936年,总人口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话和汽车。这种取样过于倾向富裕的选民和城市选民,这些人中支持兰登的更多一些。

逻辑学知识二A:

麦克伦尼 《简单逻辑学》,第101页

归纳推理的目的是对大量的事物作出可信的一般结论(即高度可能性)。如果可能,逐一检测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成员,以此来确定是否每个成员都具备这个特征,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确定的。但是这种做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以整体中某一部分为样本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样本范围的大小决定了它的代表性。想要代表一个整体,你所取得样本必须足够多,多到你合理地认为它涵盖了整体中的所有情况。

逻辑学知识二B

周建武 武宏志《批判性思维教程——逻辑推理与论证》,

第165页: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第172页:样本数量多,样本分层抽取(样本多样化),样本要有代表性。 例二B:

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观点: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 例二C:

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例二D:见材料 《说“勤”》

启示二A:??

例二F: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孔子研读古书,韦编三绝,终于成为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杜甫苦读诗书,读破万卷,终于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诗圣。周恩来博览群书,常常省下饭钱买书读,终于成为振兴中华、开创新中国的一代功臣。纵观中外伟人,无一不是刻苦学习的典范。因此,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例二G:

司马迁写出了《史记》,司马相如写出了《子虚赋》,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看来,姓司马的撰写能力特别强。

回顾例二C:

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

外出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启示二B:??

第三部分(语段)

逻辑学知识三A

科学归纳推理: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而言,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数量越多,结论就越可靠;但对科学归纳推理而言,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数量的多少对结论的可靠程度不起主要作用,只要是真正揭示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即使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数量不多(甚至只有一个),也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逻辑学知识三B

叔本华《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

几乎每门科学都包含着从原因即可导出结论的概念。正是由于先天假定一切事物都一定具有根据,才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要追问“为什么”,因此,我们才有充分的把握“为什么”为一切科学之母。

原稿

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点评1:没有分析观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结论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这种写作只求材料的堆积,没有思考,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如何能使他人信服? 点评2:有观点,有事例,有结论,可惜偏偏缺少了分析,缺少了议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显得突兀,“可见”——何以见得?或年幼时挨饿,或一文不名,或流浪儿,怎么就是“一笔财富”呢?多少穷人始终没有走出饥寒交迫的窘境,就像昨天的“失败”与今天的“成功”之间不能划等号一样,一个人过去的“贫穷”能否成为人生的“财富”主要取决于他对待“贫穷”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是,在列举多个同类论据之后,用精练的语言评判事例中人物行为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归纳总结其贫困“为什么”变成财富的共同原因。

修改稿:

“自古才子出寒家”。古今中外成材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寒门是他们根植的土壤,也正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发育,不断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要干,要努力,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启示三: ??

第四部分(全文构思)

回忆:逻辑学知识三A

科学归纳推理: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而言,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数量越多,结论就越可靠;但对科学归纳推

理而言,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数量的多少对结论的可靠程度不起主要作用,只要是真正揭示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即使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数量不多(甚至只有一个),也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

启示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h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