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更新时间:2023-11-25 14: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土地制度的演变】(由公有到私有)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土地国有(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即“均田制”。 (1)基本特点:

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②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③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2)瓦解:

①原因:春秋时期,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直接因素) 。 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②加速瓦解:鲁国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最终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注: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开始实行:夏→发展:商→鼎盛: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均田制性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背景:井田制遭到破坏。

(2)确立: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特点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4)弊端:土地兼并

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对策:抑制土地兼并

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1

表现形式

土地兼并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弊端;直接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政治原因是封建

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重要原因:商业资本的介入。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 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

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

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

注:1. 封建土地私有制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历代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都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其根源就在于封建土

地私有制。

【重农抑商】 1.原因:

(1)根本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统治者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主要表现:

(1)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作用、目的)。

(3)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 影响:

(1)积极:政治上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上保护小农经济和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消极: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直接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表现:

(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

持下进行。

(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 (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 3.影响:

(1)积极:保护了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妨碍 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 。

注:“海禁”与“闭关锁国”并不是说和海外完全没有商品贸易、人员往来,而是对其严加限制。比如,清政府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关系】

海禁 对外关系 中的体现 延 续 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① 三项政策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始实行的。 ② 都是出于维护小农经济和封建统治的需要 ③ 都是由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的

④ 都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⑤ 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⑥ 都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衰落

⑦ 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

【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相同点 时间 都是是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 不 重同 农点 抑商 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 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 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支付宝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 闭关锁国 明代中期出现,清朝地一步加强 防止外来首先是自然经济严格限制国人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原因 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 内容 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起到一定的自卫作殖民势力,的自给自足特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出海解放日报,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所斗室的;其次,限制外商来华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配方侵略者 贸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1. 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

业是补充。中国古代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

2. 特点:

(1) 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

要原因。

(2) 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3) 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4) 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 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数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

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 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7) 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多元史观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1、 用唯物史观理解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源。

根据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知闭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2、 用近{现}代史观看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作用。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阵际市场的扩大,阻碍了中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3、 从文明史观角度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工业文明的阻碍。

闭关锁国政策在当时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纱刘,但是也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原因】

1. 客观环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国内各民族间联系加强;对外效频繁。 2. 统治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对统治

政策进行调整、改革。

3. 科技条件:劳动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优良品种的推广,外国先进技术的

引进等。

4. 群众条件:人民群辛勤劳动,并且各族人民互相融合,相互学习。

易混、错知识点提示: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2.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3.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歧视商人、实行专卖制度是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 1.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⑴含义: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⑵表现:①对商业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限制商业的规模和影响;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的存在,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空间;③实行专卖制度,对盐、铁等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手工业部门和商业种类实行官营制度,独占专

4

利;④对民营商业和手工业征收重税;⑤通过对工商业从业者的一些歧视性规定,来抑制人们从事工商业的意愿。 ⑶影响: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一是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分析,二是要注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影响上的差异。①积极意义: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是人民赖以生存,人口得以增加,社会得以稳定的基础,是一切文化政治活动的基础,是国家统一并且不断发展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历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重农政策,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这种积极意义在封建社会的前期阶段尤为突出。②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为主要方面。它将农业和工商业完全对立起来,强化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技的进步,使中国逐渐丧失领先世界的地位,并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2.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⑴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⑵不利条件:①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3.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4.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5.土地兼并: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6.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

古代赋税制度

起步早:西周有与井田制、分封制对应的土地国有制下的______;春秋齐鲁分别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赋税制而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土地税广泛确立;秦朝要求___________,承认土地私有;汉朝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作为征收田租、人口税、更赋和服徭役、兵役的依据。

征税标准变迁:人丁为主向___________为主转变,如唐朝_______、宋朝____________、明_____________、清_________。明清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赋税形式变化:____为主向_____为主转变,如明______法、清_______。 赋税种类变化:由繁到简,如唐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 征税时间变化:唐两税法开始基本定时。

人性化考虑:为不误农时,允许纳钱(物)代役,如汉朝更赋、隋唐的庸、宋免役钱。 均田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人丁和田亩的多寡 贡赋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按亩纳税/编户齐民/土地财产/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实物/货币/一条鞭/地丁银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g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