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人教版数学教案一到三单元

更新时间:2024-04-02 02: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一、负数 1、认识负数 课 型 新授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 学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重 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难 点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教 学 情境交流、归纳总结 教 学 习纸、卡片等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游戏 导入 教学 例1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 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 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 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 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 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 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初步感知。 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于第2页例1的几幅图的情景呢?

巩固 练习 提升 作业 同学们知道气温里面有个符号0℃,它表示什么意思吗?3℃和—3℃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2、教学教材第2页例1 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例1并谈谈所发现的信息:当气温高于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一个“+”号或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读作零上?摄氏度。当温度低于 0℃的时候,我们在数字前面加上一个“—”号来表示,读作零下?摄氏度。因此,是零上3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3℃,读作正三摄式度;零下3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3℃,读作负三摄式度。 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信息表,然后和同桌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3、教学教材第3页例2.。 现在同学们还能再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或者数学符号吗?2000.00与+2000.00,500.00与-500.00表示什么意思? 4、总结:比较例1和例2,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5、联系生活: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在原来所学的数的基础上认识了一种新的数——负数,我们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且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的读法,明确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复习 探究 新知 巩固 提升 作业 2、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 型 新授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所对应的点。 难点:体会正、负数在直线上的排列特点。 结合旧知、尝试练习 刘丽娟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教 学 用 具 授 课 教 师 口卡 课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500读作: +4.7读作: —123读作: 2、像16、79、0.79??这样的数叫( )像—16、—500、—4.9??这样的数叫( )。 二、探究新知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出0、5、7.9、? 2、出示例3,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 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 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5页“做一做”。 四、总结提升:本节课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负数的基础上,学会了在直线上表示负数,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了相反方向的两个事物的相对方向和距离的表示方法。 五、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二百分数 1折扣 课 型 新授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百分数,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灵活地转换问题,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难点:与“求一个是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正确解答折扣问题。 创设情境、独立思考 教 学 口卡 课件 用 具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理解折扣。“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2、填一填: 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自主探究(课件出示第8页例1) 打了八五折之后价格变成了多少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80×85%=153(元) 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爸爸买这辆自行车少花了多少钱?180-153=27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2)题思考:题中的单位1又是什么意思呢? 总结:单位1即100%,就是原价,拿原价减去打完折扣后的价格就可以算出比原价便宜的钱。板书:160×(1—90%)=16(元) 4、总结归纳:现价=原价×折扣 5、联系生活实际:商场购物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教材第8页“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二次备课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导入 探究 新知 巩固 实践 总结 作业 教学反 思

教 学 2成数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理解成数的含义,会进行成数和百分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目 标 2、能应用成数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经历成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迁移、归纳总结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能应用成数进行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成数应用题的真正所求,并能快速将其转化为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 学 口卡 课件 用 具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我们的农民伯伯就会有一个大丰收,但是如果这一年的雨水不足导致旱灾,农民伯伯的收成会怎样? 农民伯伯常常会用收成数来表示农业收成。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填一填:一成=十分之( )=( )% 三成五=十分之( )=( )% ( )成=十分之四=( )% ( )成=十分之( )=25% 归纳总结:成数概念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油菜花”主题图,大家能算出我省去年的油菜籽产量吗?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 组织学生读题,提问:“节电二成五”说明什么? 列式解答。350×(1—25%)=26.5(万千瓦时)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四、总结:同学们,你学会了吗? 五、布置作业。 二次备课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导入 探究 新知 巩固 总结 作业 教学反 思

教 学 3税率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目 标 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 学 重点:掌握税额的计算方法。 重 点 难点:理解税率的含义。 难 点 教 学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教 学 口卡 课件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复习 探究 新知 巩固 练习 总结 作业 一、复习旧知 1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现在打七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小丽加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菜田的收成是41.6t,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菜田的收成是多少吨?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正、讲解。 3引题:一个与百分数有关的概念—税率。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第一、二自然段,并说说:什么是纳税? 2认识税率。消费税率=应纳税额÷消费额 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 增值税税率=应纳税额÷增值额 3计算税款(教学教材第10页例3) 思考:这里的5%表示什么?求应缴纳营业税款是多少,就是求什么?怎么解决呢? 先独立思考,再集中讲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4利率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目 标 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储蓄的意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学 利息和本息的计算。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联系生活 合作探究 教 学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过 程 复习 探究 新知 口卡 课件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1应纳税额=( )×收入 2李华开了一家商店,10月份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4500元,李华十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3某人买彩票中了2000元,但根据有关规定需要按奖金的15%缴纳个人所得税。他最后实际能拿到多少奖金?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预习新知。 学生小组间自学教材11页内容,学完后完成习题。 2判断下列书法是否正确 利息所得的钱数一定小于本金。( ) 利率相同,存期相同,存入银行的本金越多,到期后得到的利息就越多。( ) 本金=利息×时间( ) 利率一定,同样的钱,存期越长,得到的利息就。( ) 3对照答案,进行交流讨论。 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存在的异议。教师巡视适时给予指导,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4探究:小红把自己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年利率是2.7%2年后小红可得利息多少元?

质疑 探究 实践 总结 作业 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三、质疑探究 1讨论: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关系。 2组内交流已有的认识,共同探究疑问之处。 各小组进行汇报,提出问题. 3归纳:存入银行的钱叫(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 );( )与( )的比率叫利率。 利息=( ) 4小刚把1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3.75%2年后小红可得利息多少元?可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实践运用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五、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5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使学生对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比目 标 较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收、折扣的应用题,将百分数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2经历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 学 重点:学会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综合应用题。 重 点 难点:转换思维。 难 点 教 学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 学 口卡 课件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导入 自学 探究 练习 总结 作业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习预习新知,独立学习教材12页的内容,然后记录疑问。 2自我检测,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习题,同桌相互检查,交流问题。 3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解答。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强调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题意。 2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对此题的认识,并口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共同探讨得出一致答案,并总结出存在疑问的地方。 3各小组进行汇报,教师讲解。 4教师归纳总结。 四、随堂练习 教材第12页“做一做”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6生活与百分数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通过调查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计算不同的理财方式带来的目 标 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 学 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重 点 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 点 教 学 分组合作 交流探究 教 学 口卡 课件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导入 活动 探究 拓展 总结 作业 教学反 思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总结第二单元的知识,你们会用什么词?(百分数) 引出课题:生活与百分数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大家完成了吗? 各小组讨论交流并整理调查结果,然后依次汇报。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交流讨论。 2活动2 课件出示活动2及普通储蓄存款利率表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师提问引导:根据题意,李阿姨有几种选择?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集体分析,师总结。 3你知道吗? 我们的生活中会不会存在千分数、万分数呢? 生交流,阅读教材,汇报交流,师板书。 三、课堂拓展 你还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千分数和万分数的例子吗?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时作业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三圆柱 新授 课 型 1、圆柱的认识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导入 探究 新知 像能力。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刘丽娟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教 学 用 具 授 课 教 师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新课 1、圆柱的认识。 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 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柱) 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巩固 作业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做第19页“做一做”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 圆柱的认识 底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 高— 有无数条 长 = 圆柱的底面周长 侧面— 沿着一条高展开—长方形 宽 = 圆柱的高 教学 反 思

教 学 2圆柱的表面积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目 标 圆柱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 学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重 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难 点 教 学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 学 圆柱侧面展开图 课件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复习 探索 新知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 ①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②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

巩固 作业 =底面周长×高) 3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dm,高0.6dm。 ②底面直径8cm,高12cm。 (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c㎡,侧面积是25 c㎡。 ②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 (3)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二的有关习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教学 反 思

教 学 3圆柱表面积练习课 练习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目 标 际问题。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教 学 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重 点 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难 点 教 学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 学 纸制一顶厨师帽 方 法 用 具 课件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课前 复习 指导 练习 提高 练习 一回顾整理:看模型,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圆柱 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 1.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12厘米。 (1)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 (2)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2.计算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10cm 1.5m 8cm 0.8m 三提高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要计算“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就是要求圆柱形灯箱的侧面积。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板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7题. 明确:所用黑布的面积应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上底面的面积之和;所用红布的面积是圆环的面积,即: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巩固 练习 总结 作业 生独立思考,练习,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0题。 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直径,再计算水桶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它们的和就是要用铁皮的面积。 4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1题。 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说一说。 5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4*题。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要计算“做这个灯笼用了多少彩纸”就是要求完整的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板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2题。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板演,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3题。 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集体交流。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复习 旧知 探究 新知 4求圆柱的体积 课 型 新授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刘丽娟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让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索新知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引导学生讲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组织学生观察,引导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2教学补充例题 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 50.24×10 =502.4(cm3) =502.4(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教 学 用 具 授 课 教 师 口卡 课件 二次备课

巩固 练习 作业 4.尝试练习。 (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2)练一练。 一个圆柱形柱子,底面周长是25.12dm,高30dm,这个柱子的体积是多少? 5.课堂小结。 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哪一个条件是不变的,哪一个条件是可以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5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26页“做一做”。 四、布置作业 圆柱的体积 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② 杯子的容积: 3.14×(8÷2)2 50.24×10 =3.14×42 =502.4(cm3) =3.14×16 =502.4(ml) =50.24(cm2) 答:502.4大于49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教学 反 思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复习 旧知 探究 新知 巩固 练习 作业 5圆柱的体积综合应用 课 型 新授 熟练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熟练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刘丽娟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教 学 用 具 授 课 教 师 口卡 课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汇报。 点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类似,都是拿底面积乘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只需拿长乘宽即可。而圆柱的底面是圆,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圆的面积乘高,即圆柱体积=πx半径x半径x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7,组织学生读题、审题。 2思考:我们一起看一下当瓶子正放时,瓶子的体积等于什么? 水的体积相当于一个小圆柱的体积,而瓶子上3部的体积我们依然无法计算。但是当瓶子倒置时,此时瓶子的容积又等于什么? 4是的,此时瓶子上部的体积我们能算得出吗? 5提问:把瓶子倒置时,体积会不会变化? 6讨论交流。 7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7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11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 反 思

教 学 6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练习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目 标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 学 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重 点 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难 点 教 学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 学 口卡 课件 方 法 用 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基础 练习 提高 练习 巩固 作业 教学反 思 一、基础练习 1.说一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 已知条件 问题 s和h v r和h v d和h v c和h v 3.算一算。 (1)底面积是35cm2,高是10cm。 (2)底面半径是5cm,高是6cm。 (3)底面直径是80dm,高是15dm。 (4)底面周长是25.12m,高是5m。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五第5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要先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7题。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3、练习五第9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10题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教 学 7圆锥的认识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目 标 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2、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 学 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重 点 正确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 点 教 学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 学 课件 圆锥形实物、方 法 用 具 圆锥形教具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复习 新课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课堂 练习 总结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32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教材35页练习六的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 一个底面 — 是一个圆。 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一条) 一个侧面(曲面)— 展开是一个扇形。 教学 反 思

教 学 8圆锥的体积 新授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1.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目 标 式,能正确地计算圆锥体积。 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 学 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 学 课件 等底等高的圆方 法 用 具 柱和圆锥体容器 备 课 刘丽娟 授 课 教 师 教 师 教 学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二次备课 过 程 复习 新课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联系。 (1)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 各小组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容器。用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试一试。 (2)小组合作完成。 (3)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用字母表示。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

巩固 总结 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学 反 思

教 学 9整理和复习 复习 课 型 内 容 教 学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目 标 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备 课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复习 圆柱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刘丽娟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教 学 用 具 授 课 教 师 口卡 课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37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 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

复习 圆锥 课堂 练习 作业 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37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材37页整理和复习第4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教材38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如何计算每次使用了多少升牙膏?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教材38页练习七第6*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教学 反 思

复习 圆锥 课堂 练习 作业 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37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教材37页整理和复习第4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教材38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如何计算每次使用了多少升牙膏?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教材38页练习七第6*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教学 反 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gi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