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6-9单元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5 18: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六 买电器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一) 教材创设了买电器的情境,价钱都是整十、整百的数,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相加减的口算。 重、难点:整十、整百数的退位减法口算,自主探索口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教学目标 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口算卡片 磁力板。 学具:实物或卡片、计数器。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故事引入。 今天,数学王国里的“放心家电城”终于开张了。瞧,大家都赶来祝贺,顺便也挑选几样中意的商品,谁能说说,柜台里都摆放了哪几种家用电器呢?分别是多少钱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看一看。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发现数学问题。 (1)提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讨论。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很多问题。如: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冰箱便宜多少钱?买其中三样或四样电器共花多少钱?1000元钱能买那几种商品???教师先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加以解决。 2. 算一算。 探索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1

解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 (1) 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 板书:500+800= (3) 怎样计算500+800,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 各小组展示算法。 生1:我先想5+8=13,再在得数后面填两个0,得数是1300。 生2:我是这样想的:5个百加上8个百是13个百,即1300。 生3:看人民币的图,我发现,5张一百元加上8张一百元,是13张一百元,13个一百是1300。 生4:我是用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方法得到的。 3. 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得加减的口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50页试一试中的题目,得出结果。 (2)集体订正。 学中做 1. 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题。 2. 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2题。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题。 教学反思 2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六 回收废电池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一) 教材呈现了二年级三个班回收废电池情况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教材结合这一素材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重、难点:掌握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2 教学课时 学具:计数器。 切入举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 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2)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 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1.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 3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2. 教师板书:102+97= 3.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 4. 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5. 进行计算。102+9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6. 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7.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8. 完成第52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1. 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2. 还可以采用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3. 完成第53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 ①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②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③ 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想一想。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 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5页的第1、2题。 做中得 完成第55页的第3题。 教学反思 4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六 小小图书馆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一) 教材创设了小小图书馆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出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只要学生能想到合理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牢牢抓住基础知识。 重、难点:探索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2 教学课时 学具:计数器。 切入举偶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 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 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 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 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 ①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5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3. 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 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 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 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 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 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 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2)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 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 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 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 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 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 在下面记一记。 (5) 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 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 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 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 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 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教学反思

6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六 练习七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一) 1、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道具。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63页的第1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学生完成教材第63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 学生完成教材第63、64页的第3、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完成教材第64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 学生完成教材第64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的第7题。 6. 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 学生完成教材第66的第9题。 第(1)小题要帮助学生会看火车里程表。 第(2)小题可利用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学反思 7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七 认识角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认识图形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了“摆一摆”、“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等几个小活动。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重难点:认识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角板、活动角等。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看挂图 (师生一起观看挂图) 小朋友,刚才的挂图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综合图] 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T: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 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 认识角 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 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8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 [出示课件] 边 顶点 边 T: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 1。读作:角1。 (教师演示如何画小弧号:从上一条边往小一条边画一个小弧号,然后在旁边标上1。) (二) 第一次尝试练习。 A: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B:汇报。 (三) 角大小的认识 T: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 T:小朋友,通过刚才折角比角,我们发现了角有大小,对吧,那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们把圆片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对折。 A:思考:同样折三次,同桌两人折的角,谁大谁小? B:再次比一比。 C:汇报。 T:一样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个大圆片折出来的角大呀,你们能告诉老师角的大小与边有没有关系呢? (生汇报) 哦,与边没关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拿出桌上的两根小棒。 A:利用这两根小棒,制做一个角,再小组内讨论,动手实践,角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B:汇报,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C:教师利用活动角及课件加以演示。

9

三 实践活动。 T:小朋友,我们发现了角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作出一个角来吗? A: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几种方法? B:小组汇报。 C:全班参与评价。 四 第二次尝试练习。 T: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发现了角什么秘密呢? A:汇报 哇,挖掘了这么多的秘密,智慧爷爷说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Q1:数角。 Q2:思考。 对这个图形剪一刀,那么还剩几个角? A:猜 B:动手剪——证实。 教学反思 10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七 练习八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认识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教学课时 1 放大镜。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 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 2.展示课减2(一列小火车、6节车厢,车厢上面分别画着教材第2、3题中的6个图形)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 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1) 自己找,自己认。 11

(2) 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展示课件4。 (1) 你们看到了什么? (2) (显示教材第69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3) 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4) 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 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6) 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做中得 1.又一个角很顽皮。(出示68页第4题第1个角图)数一数它有几个角。 2.它在自己身上填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2个角图)。数一数它现在又有几个角。 哎呀,它又给自己添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3个角图)同学们快数数,现在又有几个角? 教学反思 12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七 长方形与正方形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认识图形 本课是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作铺垫。 重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长方形、正方形。 1 学具: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课时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活动一。 教学过程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 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 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 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3

(1) 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 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3)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学反思

14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七 平行四边形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做一做”、“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环节,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构建直观的、形象化的平行四边形表象,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重难点: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1 教学课时 七巧板。 切入举偶 课件引入。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1) 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 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教学过程 15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1) 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 (2) 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 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16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七 欣赏与设计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认识图形 教学过程 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图案资料。 1 学生收集的图案、方格纸。 教学课时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精美的图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欣赏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欣赏、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a) 欣赏。书上图案。学生独立欣赏。 b) 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幅图?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发的?设计的图案像什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中做 试一试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 (1) 看一看。淘气动手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了一幅图案,同学们想看吗?出示图案。 (2)试一试。你想动手试一试,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吗?快行动吧?教材73页方格图。 (3)比一比。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走一走,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就悄悄地告诉他。 做中得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教学反思 17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八 捐书活动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二)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在三位数加减法学习以后,学习三位数连加,使学生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材用图表形式呈现了两所学校捐书的情况,可以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1 教学课时 练习题纸。 切入举偶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 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1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3(本) 2.想一想。 (1) 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 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18

(4)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 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 (2) 小组交流。 教学反思 19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八 运白菜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二) 教学目标 教材运用主题图的形式,创设了运白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计算时,要对学生的竖式写法进行指导。 重难点: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与交流。 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 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这一环节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教材第77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先独立思考。 (2) 把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 谁愿意对大家说一说你的问题? 2.写一写。 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经历不同的算法交流。 你想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 全班内交流算法。 (3) 教师板书不同算法。 学中做 完成教材77页试一试,78页第1题计算。 a) 独立计算,尝试解答。 b) 班级交流各自算法。 完成教材78页第2、3题。 教学反思 20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八 买洗衣机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二) 教材创设的用连环画呈现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啊,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课件 切入举偶 课件导入。 课件一:小刚妈妈说:我的收入试63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 你能体现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小刚的爸爸妈妈共收入多少元?(2)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元?(3)妈妈比爸爸少收入多少元???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每月节余。 解决教材问题(1) (1) 出示问题。出示课件2字幕,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2) 学生独立估算。大约节余400元? (3)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思考方法。 (4) 全班交流。 2.需要攒几个月? 解决教材问题(2)。 (1) 出示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21

出示课件3字幕: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96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2)独立思考后,将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展示。 学中做 1.学校组织夏令营活动。 一年级有185名同学参加;二年级有216名同学参加,三年级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比两个年级的总和少72人。 (1) 三年纪有多少人参加夏令营? (2)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教学反思 22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八 练习九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加与减(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万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计算速度与准确率的训练。 3、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祖国的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 切入举偶 同学们,这节练习课老师要带你们乘坐小火车,去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在这一路上,你会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会找到很多有趣的问题。想出发吗? 对话平台 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段。 我们首先来到火车站。好多列小火车呀!(课件1:站台停着几辆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小火车,车厢上有计算题,具体题见教材80页第1题和82页第6题。)你想乘坐哪一节车厢就算出他的号码,告诉老师。如果你计算正确,这节小车厢就由你乘坐了。 学中做 综合练习设计训练。 (1录音1:呜!北京火车站到了!) 出示北京风景图片。 北京的小朋友为我们出了一道题,你有信心做吗? 教材第81页第3题。 23

(1)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 你们做的真棒,让我们听一听,北京的小朋友对你说了什么,好么?录音2 现在小火车又出发了! 出示石家庄风景图片。 石家庄有个朋友叫小乐,他要请你帮帮忙。出示教材82页第4题。 (1) 交流,电表读数是什么意思? (2) 回答书上三道题,班级评议。 告别小乐,我们继续出发。洛阳火车站到了。完成教材页第7题。 以下安排兰州、乌鲁木齐站,分别完成81页第5题,第8题。 做中得 同学们,完成了今天的旅游,这是我们走过的路线图。(82页2题。) 教学反思 24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九 读统计图表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统计 教材在本单元开始安排了两幅统计图和一张统计表,提出“这些统计图表告诉我们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读懂统计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 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 1、完整的认识条形统计图。 2、 培养读懂统计图的能够在统计图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初步具有在交流中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 3、在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学习统计知识,使学生认识统计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挂图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统计方面 的知识。谁知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看来统计的作用真是太大了!那我们这节就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板书:读统计表)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自由读图。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选这自己喜欢的统计图,在读图与交流中获取信息。 (1) 说一说,东东选择了什么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左侧: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右侧:二(2)班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2) 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请你仔细读一读这幅统计图,想一想,图上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道了什么? 第一步: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步:将你在图上找到的信息内容板书在黑板相应的题目下面。 第三不:全班交流、补充。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25

2、讨论。 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请你帮二年(2)班的老师想一想,组织纳降比赛会受欢迎?为什么? 学中做 1.对比条形统计图。 巩固学生对方向不同的统计图的认知。 比较一下,两副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条形统计图。 不同:方向不同。 无论横向统计图还是纵向统计图,她都在生活有重要作用 。 2.完成教材88页“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做中得 时间应用。 利用大礼拜和爸爸妈妈考察有趣的题目,作出条形统计图,并寻找信息,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26

解读章节 课题名称 教材分析 (含教学重点、难点) 九 小调查 单元主题 解读教师 统计 教学目标 教材安排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学生要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再在统计图中用条形表示出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同伴交流。这样的统计活动,使每个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重难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 1.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大统计表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身体健康吗? 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得很好。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调查,统计一下我们二年一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 玩中学 1.计算。 计算自己的睡眠时间,为统计做出数据准备。 (1)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睡眠时间呢?说说你的方法。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用这些方法算出你的睡眠时间。 (2) 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 2.统计。 进行二年一班同学睡眠时间的统计活动。 你想怎样统计? 活动步走: (1) 以本组为单位记录本组睡眠时间的数据。 (2) 小组汇报,全半汇总。 (3) 展示大统计表的汇总结果。 (4) 同桌两人共同动手绘制统计图。 3.分析。 分析统计结果,做出判断,阔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7

(1) 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2) 介绍“你知道吗”。 (3) 小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或想法,说一说” 。“你做得怎样?”“你有什么好办法” (4) 全班交流。 学中做 完成教材89页讨论、练一练。 做中得 实践应用 整理衣柜,将你的衣服分类,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并制成统计图,并说话拟的发现和想法。 教学反思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g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