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讲座

更新时间:2023-10-01 11: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知识讲座:

第一节 关于新闻的定义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编辑,应该像哲学家培根一样,把一切知识都当自己的领域,要培养历史、政治、宗教、文学、音乐、艺术、戏剧、电影等的兴趣。

从事新闻报道,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对新闻的兴趣,特别是对新闻事件的兴趣。 消息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们是色彩最为丰富的新闻品种。那么消息应该有什么特点呢?要弄清消息的特点,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新闻? 关于新闻,一般有以下标准:

1新闻是引起人们兴趣的事件、事实或意见的报道。 2新闻是完整而及时的向读者提供的信息。

3新闻是关于最近事件的报道,具有公正、及时、准确、简明、平衡和客观的特点。 4新闻是背离正常人类行为或预料的一切事物的信息。

以上种种,说明新闻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字眼。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当代报纸和通讯社的新闻,我们可以概括出这么几点,即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接近性和及时性。 然而,在新闻中怎样才能体现这一特点呢?消息应该是最有效的报道方法,因为消息的特点是简洁、明快、内容完整,能够使普通读者很快看懂。

第二节 动态新闻的采访

一、动态消息的意义

新闻圈内的人见了面常常会问:“今天有什么新闻?”提问者在这里所指的往往是动态消息:他想知道的是世界上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哪位重要人物做出了什么样的重要决定,或者哪个国家的政府发生了更迭。

人们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主要也是为了了解动态消息:如酷暑热浪、飞机坠毁、名人谢世等等都是读者、听众想急切了解的消息。

动态消息在通讯社播发的所有新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没有作过确切的统计,但可以说绝大部分新闻事件都是通过消息、特别是动态消息这一形式传播的。在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中,每天播发的50条对内中文通稿中大约有5条是综述、通讯或新闻分析,在包括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俄文在内的对外通稿中,消息占的比重更大。因此,写好动态消息是记者的首要任务。 二、有关动态消息的几个概念

(一)消息是新闻报道体裁中最重要的产品。可以这样说,所有的重大国际新闻都是首先通过消息这种体裁传播的。消息又可分为动态消息和其他消息(静态消息,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家的某项重大发明等),但以动态消息居多。

(二)动态新闻的分类。

从内容上看,动态消息可分为政治、军事、文化、体育和社会新闻5大类。但是,有时某一类的动态消息同另一类的动态消息是重叠的,如某国总统宣布对某国采取军事行动等。

1

从形式上看,动态消息有特急讯、快讯、简讯、详讯等。 (三)动态新闻的特征。

动态新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性,即接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和异常性。 接近性:不是发生在周围的事情都比发生在远处的更具新闻价值。根据密苏里新闻学院教科书的定义,接近性指的是:l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件中,发生在离读者最近的地方的事件最有新闻价值。2有些事情只有在人们生活所在地区发生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才有新闻价值。

及时性:动态新闻的“动态”二字决定了其必须及时。这也就是说,在国际新闻的采写和播发过程中,每秒每分都是极为重要的。

显要性:“名人出新闻”,一般旅客在上飞机时摔了一跤不算新闻,而某国总统上飞机时不慎失足则成了文字和图片的报道主题。

异常性:事情的发展越出了正常的轨道就是异常。例如:1994年天气异常炎热,而且处于同一纬度的地区气温几乎差不多。这样,气候炎热就成了新闻。不同寻常的事能吸引读者,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奇异的人和事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不搞低级趣味,应充分、公正地描绘它们。冲突也是异常的表现,如战争、民族冲突等。

动态消息的重点是报道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这一类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比如快讯这一类,通讯社报道重大和突发事件的方式是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首先使用的。1865年4月1日,美国总统林肯遇刺,劳伦斯以最简单的文字传递了这一重大新闻。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签字、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无条件投降、肯尼迪遇刺、人类登上月球、“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拉·甘地遇刺等等都是通过快讯首先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三、动态消息的采访

守株待兔是抢发不到重要的动态新闻的,即使一般的动态新闻也需要记者出去采访。因此,在新闻界的行话里,有“跑新闻”的说法。要“跑新闻”,首先应该知道往哪儿跑。如果不知道方向,那也就无法“跑”了。一般来说,常驻一个国家的记者只要紧跟驻在国形势的发展,就能够发现新闻线索,就会知道在什么时候往外“跑”和往什么地方“跑”。当然,任何高明的记者都不可能“包打天下”,而必须依靠自己的联系网。比如,到了某地,记者就应该出席各种有关的活动,而在活动中,不能只捧上一杯饮料,在一旁呆着,因为这时正是记者进行活动和建立广泛联系的极好机会。一个灵活和有心计的记者,会不断地交换谈话对象,索取或交换名片,并且亮出自己的身份,介绍自己所服务的新闻机构。建立联系网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信件方式同一些新闻发布机构建立联系,要求其将有关活动及时通知记者,并邮寄有关背景材料。

以上说的是进行动态新闻采访的基本条件。动态新闻采访的关键步骤,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

动态新闻常常是突发事件的新闻,记者应该立即赶赴现场。即使不是突发事件,现场的观察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的记者对许多情况往往视而不见。由于他们忽略了许多细节,本来可以写出一篇相当出色的报道却写成了很一般化的报道。 下面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稿件:

2

巴勒斯坦人民喜迎自己的警察

【新华社加沙(巴勒斯坦自治地区)5月11日电】一名年轻的巴勒斯坦警察今天在加沙地区与阔别多年的母亲相逢时,由于兴奋和激动,开始几秒钟竟连话都说不出来。 这名警察叫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今年21岁。他在童年时代被迫离开家乡,今天作为第一批进入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警察的一员,返回故里,从以色列方面接管治安工作。 他的母亲今天穿着黑袍,专程从附近农村赶到加沙市以南20公里处的德尔市,迎接自己的孩子和其他警察。当这位母亲见到当警察的儿子时,母子俩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只是眼眶中泪水直流,接着是大笑,然后是互相拥抱。

这是记者今天在德尔市的巴勒斯坦警察司令部见到的许多动人场面中的一个小镜头。 司令部设在市中心的一幢3层小楼内。今天一大早,小楼围墙上、院子里、院子外的街道上,人山人海。有的举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黑、白、绿、红四色旗,有的举着阿拉法特的画像,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高呼口号,有的在敲击乐器,有的在同警察亲切交谈??许多充满笑容的脸上都留着泪痕。大家在欢迎自己的亲人——今天凌晨3时许从埃及进入加沙的首批150多名巴勒斯坦警察部队。

一名叫哈桑的警官,今年50出头,来自驻苏丹的巴武装部队,他今天见到了从几十公里外赶来的两位女儿和她们的孩子。他对记者说:“我们非常高兴回到故乡,我们今后的任务是维护巴以和平,保护巴勒斯坦人民。”

他的一位女儿说;“我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27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以前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巴勒斯坦人民从1948年以来一直为谋求自己在地球上的一席之地而奋斗。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杰里科和其他巴勒斯坦土地。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去年9月13日在华盛顿签署了历史性的和平协议,该协议规定巴勒斯坦人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今年5月4日,巴以双方又在开罗签署了实施自治的具体协议。 今天抵达加沙的首批警察中,有的来自巴驻埃及的武装部队,有的来自苏丹。巴在加沙和杰里科的警察总人数将达9000名,其中2000名从当地居民中选拔,7000名来自外部。加沙人民把自己警察部队的到达视为实行自治的具体开端。巴警察原定于5月8日进入加沙,但由于一些技术问题以及巴以双方协调未妥而推迟至今。 为了迎接自己的警察,近3天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涌向同埃及交界的拉法边关,希望早一分钟见到亲人。

记者目睹了这几天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欢迎人群中,一位叫札克雅的中年妇女说,她的家庭中一人在起义中牺牲,两人被驱逐至今未归,一人被关押,据说将获释。她说:“和平终于开始了,能不高兴吗?”一位叫沙阿斯的年轻小伙子说,3天来他每天都到靠近边关的路旁等候警察。他还说他一定支持巴警察,相信警民会团结一致,把加沙建设好。这篇稿件的重要特色在于记者善于观察。

(二)提问 有的新闻教科书要求记者注意老练的律师在法庭上是怎么提出问题的。一个律师如何组织他的问题,往往决定他能不能打赢这场官司。记者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许多记者漏掉了不少新闻,就是因为他不善于提问题。

提问题的技巧在于,有时你可以直接要求采访对象回答“是”或“否”,但有时则不能。这就在于记者的判断。

一般来说,我们把提问的方式分为“开放性的”和“限制性的”两种。

所谓开放性的提问,就是给对方一定的伸缩余地和灵活性。比如:当问及联合国秘书长将对海地采取什么行动时,你可以问:“联合国在波黑采取了行动,对海地的局势将怎么办呢?”如果秘书长避开你的问题,你则可以从侧面再问:“联合国采取武装行动的标准是什

3

么?”“你对海地目前的局势怎么看?”等,直到你认为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材料或某种暗示,才转换话题。

所谓限制性提问,即将提问范围缩小,集中到某个问题上,希望得到具体的答复和清楚的细节。通常在记者招待会上的提问应该是限制性的,记者的提问应该是有礼貌地单刀直入。 (三)搜集材料、核对名单

在采访的同时,记者要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在现场不必判断材料的价值,只要能弄到手,就要千方百计地找到。记得在雅加达采访有关柬埔寨问题的非正式会议时,我们在现场采访的两名记者,有一人专门“抢材料”。除收集书面材料之外,也可以通过熟人或其他记者了解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材料。

在现场采访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核对名单,甚至名字的拼写。这类问题出了不少。如有的记者把吴邦国写成胡邦国,把中联部副部长蒋光化写成中联部部长。特别是非英语国家人士的姓名一定要核实并附在稿后,供总社核实和写对外稿件时用。有关机构的名称及会议名称也要核实,不能只是听说或者只看当地报纸的报道,一定要当场核对。 (四)理解

在采访动态新闻的过程中,善于理解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仅仅把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把材料收集到手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以理解。比如,报道南非大选,记者首先要理解这次选举的意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消息中加进“黑人选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履行他们的政治权利。在3个多世纪少数白人统治下,黑人被剥夺了选举权”的背景段落。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理解对于一篇动态新闻的采访是否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在采访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某种转折意义的事件时更是如此。

第三节 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 消息通常是由导语和主体(次重要的材料、更次重要的材料、背景等段落)组成的。

导语是新闻术语,实际上就是消息的开头,在英文里称lead。像作家一样,记者、编辑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开始写作,即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写作导语,但是应该记住,我们是在写新闻而不是写小说或散文。 导语应该有以下作用:

1读者一看导语就知道这条消息写的是什么。 2读者看了你的导语愿意继续读完这条消息。 3有适当气氛的导语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新闻记者、《疑难问题辞典》的作者安布诺斯·拜厄斯这样描述过导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新闻记者,只要他曾经为写作导语绞尽脑汁,就会深知写作导语为什么如此费劲,因为导语对他和读者来说都很重要。导语的写作使得他的精力高度集中,迫使他作出决断:这条消息里什么东西最重要;应该强调什么;而且导语如何写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消息的其余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导语是新闻报道,尤其是消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读者,往往取决于稿件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导语又是展示记者、编辑才华的橱窗。如果一个记者或编辑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很难说他有水平。有人这样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此言十分有理。导语常常使记者和编辑思考了一次又一次,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基本满意为止。有时,甚至一位老练的记者也要为导语改写三四次,才心满意足地认为自己已尽力而为了。

4

一条好的导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导语。记者不能满足于一条基本可用的导语,否则写成的消息很可能被要求重写。

当然,不可能每条导语都是记者或编辑的杰作,但是导语都应该写得简单易读,一目了然。

二、导语的特点

霍华德·海恩曾参与编写美联社写作手册。他列举了一条优秀导语的九个特点,即提供消息、简短、明晰、简单、直截了当、生动、客观和富于色彩。除了上述九个特点之外,海恩后来又加了另一个特点:格调高尚。

在上述特点中,简短、明晰和色彩尤其重要。

现在让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简短的要求。导语的长度没有一定的规定,但通常是以越短的形式表现出来越好。记者或编辑很难根据一定的公式去写作和编写稿件,但是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导语不要超过3行的劝告是有用的。在导语中,过多的形容词和其他修饰词都是毫无用处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消息传达给读者。不过,过于简单的导语也可能把读者弄糊涂。请看两个过于简单的例子: 金边9月3日电 柬埔寨又燃起了战火。 莫斯科3月2日电 莫斯科听到了枪声。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如何做到明晰。在记者所发的消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官方消息或者是会议文件。如果你只是摘录他人的谈话或会议文件,那么你的消息永远写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善于运用短句去改写,明确地而准确地去表达原来的意思。否则,你就可能写出一条政府公报或会议文件式的消息。

最后,让我们再研究一下“色彩”。色彩是导语的一大特点,但它不是靠形容词来支持的。形容词确实能使一条新闻增色,但必须清楚,事实本身是否要求使用形容词。如果我们能说“示威群众用石头木棒撞击汽车”,那就不要只说“愤怒的群众”。 除了这些一般的要求之外,写作导语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新闻要素齐全——五“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这是记者写导语准备回答的问题,其中哪一个是重要和应该突出的,应由记者或编辑根据情况确定。有经验的记者在写作导语时并不需要考虑这个公式,而对初学者来说,考虑五个“W”和一个“H”是非常重要的。

“你如果不会思考就不会写作。”写作是清晰思维的具体体现。这就是说,在你动笔写导语之前,你必须筛选头脑里或笔记本中的全部材料,选出最重要和读者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就是你写导语用的材料。筛选材料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考验,因为筛选的过程就判断新闻价值的过程。判断自己选材是否恰当的办法是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看看读者会对什么感兴趣。当然,这五个“W”和一个“H”不一定都包含在第一段。

三、导语的不同形式 根据五个“W”和一个“H”的要求,新闻就有了不同形式的导语。

(一)人物导语

名字出新闻,但必须是名人的名字,从总统到歌星,从银行家到毒枭,只要是名噪一时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但是,即使是人所共知的俄罗斯总统和美国总统,在其名字前都要加上“某国总统”。当美国总统或其他国家的总统被用作消息来源时,他的名字十有九次被用在消息的开头,因为他的名字具有权威性,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 【华盛顿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宣布,美国将对海地动武,以解决那里的政权危机。 但是,在人物导语中,如果不是名人,那么导语中可以不出现名字。例如: 一个过门才6个月的19岁的新娘今天承认,她想毒死其丈夫,因为他批评她做的菜不好吃。 而这个新娘的名字可以留到后面去交待。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v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