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31 13: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春和路(京开高速公路东

辅路—马家堡西路南延)电力隧道工程

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总包单位:大兴区供用电安装公司

2012年10月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 1.1相关技术资料

名 称 编 号 日 期 2011年8月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春和路(京开高速公路东辅路—马家S110947S堡西路南延)电力隧道工程设计图纸 -T11 1.2相关法律法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北京市建设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 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办法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规定 法规 法律 名 称 类 别 2

1.3相关规范、标准

类 别 名 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国家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规程》 《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地方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查设计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编 号 GB50300-2001 GB50202-2002 GB50007-2011 GB50204-2002 GB50026-2007 GB50086-2001 GB50330-2002 GB50497-2009 JGJ33-2001 JGJ27-2001 JGJ18-2003 JGJ46-2005 JGJ/T8-2007 CECS96:97 CECS22∶90 JGJ94-2008 JGJ8-2007 DB11/T446-2007 DB11/T695-2009 DBJ01-26-2003 DBJ11-501-2009 DB11/489-2007 3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专项论证 内容 质量目标 合格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春和路(京开高速公路东辅路—马家堡西路南延)电力隧道工程 北京市大兴区工业开发区 基坑支护工程 2.2设计概况 序号 1 2 3 项 目 基槽长度(m) 基底标高(m) 自然地面标高(m) 约367.4m 设计标高31.700m 场地高程为39.700m 内 容 2.3工程场地情况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春和路(京开高速公路东辅~马家堡西路南延)电力管线工程起点位于京开辅路现状电力管线,拟建电力隧道由西向东延伸,经金辅路、规划一街、广茂大街、规划二街、广阳大街、广平大街,设计终点位于马家堡西路南延西侧与春和路交叉路口处,电力隧道位于道路永中以南13.5米处。拟建电力隧道为2米×2.1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1870.3米;支线12φ150+2φ100热镀塑钢管C20素混凝土包封结构长162.5米,8φ150+2φ100热镀塑钢管C20素混凝土包封结构长206.5米,通风口中8座;接地装置4处;人孔井23座。

经过详细的调查,现已确认电力管线施工范围内没有影响施工的构筑物,不需要进行导行,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主道路;影响施工的地下管线为DN400的已建天然气管线,管线埋深平均为1.6米(距离管顶),中心距离新建电力方沟中为3.5米,经设计单位同意,将拟建电力方沟向南平移50cm,电力井坑(11#、12#)的结构尺寸减小30cm,最终确定燃气管线的外边缘距离电力管线工作坑外边缘距离为1.28米,距离井坑外边缘为50cm。为确保管线的安全,进行打桩支护时,高程控制在燃气管线下,管线上方禁止停放超重机械以及可能造成管道变形的物品,且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派专人进行指挥,人工进行坑探,做好标识、并且向操作机械的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后方可作业。

本方案所涉及的施工范围自广阳大街路口东的1+156.9,终点止于广平大街路口西侧的1+524.3,即本次论证的施工段长为367.4米,两个工作井坑;沟槽开挖宽度

4

为4.6米(包括工作面)沟槽最大深度为8.4米,平均深度为6-7米,基坑平面尺寸为7.6*4.8米(包括工作面),深8.4米,本次施工需重点控制基坑的变形要求,重点是监测天然气管线一侧的沉降变形,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的内容执行,确保基坑、沟槽、燃气管线的安全。

2.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4.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所见土层包括人工堆积填土层、新近沉积层及一般第四纪沉积层。浅部地层分布较不均匀,按其成因、结构特征、土性的不同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差异可分为3大成因7大层,其地基土分布与特征从上向下分述如下:低液限粉土(素填土)①层、低液限粉土②层、低液限粘土③层、低液限粉土④层、低液限粘土④1层、低液限粘土⑤层、低液限粉土⑥层、细砂⑦层。

地下水情况: 2.4.2工程水文条件

本次勘察期间勘至孔深10m,未见地下水位,调查本地区水井资料,下水位约位于自然地面下20m (绝对标高约20.00m)

5

第三章 基坑设计方案 3.1设计方案选择

本工程基坑较深,施工受其北侧的已建天燃气管线影响,沟槽土方开挖时没有大放坡开挖的条件。根据我公司在各种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的经验,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经过认真计算和多方案比较,同时借鉴我公司设计施工过的类似基坑工程实例,为降低工程造价,基坑边坡特选用钢桩+锚喷联合支护方案。

根据基坑挖深和场地周围环境情况,边坡支护按1个剖面进行计算。 内力计算方法 规范与规程 基坑等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0 弯矩折减系数 弯矩荷载分项系数 土与锚固体粘结强度分项系数 锚杆荷载分项系数 整体稳定系数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m法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二级 1.00 0.8 1.25 1.300 1.250 >1.3 >1.2 3.2设计结果 3.2.1基槽联合支护方案

沟槽两侧钢板桩与内支撑挂网喷锚的联合支护 1、钢板桩

选用20b工字钢,水平间距@1000mm,桩长8.3m,嵌固长度2.3m,打入后桩顶与一层开开挖面(标高-2.00m)平齐。

2、内支撑

内支撑采用2根20b扣合点焊成一体构成,每隔4.0m对撑一道。对撑共设二层,层间距为2.5m,第二层对撑中线距电力隧道顶板上面0.6m。对撑两端设32a槽钢制作的横檩,横檩与每根竖向钢桩满焊连接接。

3、桩内侧面挂钢筋网喷护

网片钢筋φ6@100mm×100mm,下部压两道1Φ16的压筋在网片外,并与钢板桩外侧可靠焊接(L型钩焊),面层喷射砼C20,水泥用采用P.S.A32.5,砂为中砂,豆石(碎石)粒径5~10mm,水灰比0.45~0.5,灰:砂:石=1:2:2,必要时,上部初喷可添加速凝剂,喷射混凝土厚度δ=100mm。

后附基槽边坡支护设计图。

6

3.2.2井坑联合支护方案

1、井坑四周设置I20b工字钢桩,间距为1米(与主电力隧道方向的两端避开主结构,共设置8根。

2、自井口上自然地坪向下50cm设置第一道盘撑,采用I32a与钢桩焊连,再依次以150cm间距依次向下三道。

3、钢桩之间锚喷形式与基槽相同。 后附井坑边坡支护设计图。

7

第四章 施工目标和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4.1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简介

4.1.1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工程基坑护坡的工期,质量、环保、安全、服务承诺的目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我公司将选调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业务精、敬业心责任感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拟派1名具有一级资质的项目经理负责工程,负责项目组织、机械配备、人力资源、材料资金、技术保障的总体协调。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和服务。 4.2.2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项 目 经 理

打 桩 队 土方 作业 队 锚 喷 队 工 程 组 材 料 组 技 质 组 安 全 组 综 合 办 生产经理 总工程师 商务经理

8

第五章 施工安排 5.1施工总体程序

由于工程工期紧,施工工序较多,且土打桩、锚喷及土方各分项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因此必须分区分层进行施工,方可实现在确保基坑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的总体目标。

5.1.1.进场后立即测量放线,材料进场、试验工作。

5.3施工现场布置

5.3.1现场用水电布置

为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工程规模, 我公司对现场用电量按施工高峰期进行估算,现场在护坡、预应力锚杆、土钉墙施工阶段的施工高峰期需300KVA左右的电源。沿基坑四周设置供水点,日用水量150立方米。 5.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搞好防火、防盗、防环境污染工作,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并在此前提合理进行施工作业区、材料堆放区、施工管理和生活设施区,以满足施工要求,做好对总平面的使用,以及对施工区域和周边的各种公用设施加以保护成为本次施工总平面管理的中心任务。

1、为便于现场管理,现场进行封闭式施工,在施工现场内设置安全宣传标语和警告牌。

2、要求总包现场除硬化区域外全部进行绿化,做到黄土不露天,不仅美化环境,而且减少粉尘噪音污染,保证周边的良好环境。

3、在平面布置中应重点考虑临时交通的布设、机械的布设、大宗材料的堆放场地等几个方面,对施工现场布置阐述如下:

沿围墙布置,各种材料按照“ 就近堆放,临路堆放”。 5.3.3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1、临建的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水、电源及市政管网综合考虑,按照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的原则,做到不仅有利于施工生产,而且整体美观。

2、施工现场主要考虑施工材料堆放及必要施工临时设施的搭设。堆放物料的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平面图所规定的区域内。 5.3.4总平面管理

1、由于现场的特殊情况,本工程施工工期比较紧,要保证完成施工任务,不仅要求对施工总平面要有一个合理的布置,而且要有科学严密的管理措施。

2、现场道路均作好硬化处理,并保持通畅。

9

3、现场设置安全员,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卫全天侯值班,特别加强夜间巡逻防止偷盗现场材料,维持良好工作秩序和劳动纪律,禁止打架斗殴等行为发生。

4、凡进出入现场的设备、材料需出示有关部门所签放行条,保安进行登记方可,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后改动。

5、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线缆,架空电线均做醒目标志,所有材料进场也必须作好标志,并加以保护。

6、施工垃圾处理,现场施工垃圾采用集中堆放,专人管理、统一搬运的方法,并及时运出场外。

10

第六章 施工准备 6.1技术准备

6.1.1技术准备的七项主要任务

岗位确定,图纸会审,方案研讨,重点方案落实,编制计划,技术交底,高程引测及定位。

6.1.2针对工程特点,制定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形成配套的技术力量。

6.1.3项目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同时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和标准等,会同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共同做好图纸会审。

6.1.4由项目经理牵头进行方案研讨,制定分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计划及完成时间。 6.1.5重点方案关系到安全、成本及工期,应予以高度重视。

6.1.6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中心,制定材料采购、试验、设备、施工等各项计划,与业主、监理共同评价及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提前计划、保证施工。

6.1.7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编制详细技术交底。施工前安排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健康安全交底,使所有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

6.1.8根据轴线控制及标高引测的依据,进场后复核建筑物定位桩控制点,引入高程控制水准点,做好桩号的控制和水准点的测设和保护工作。根据地勘报告的内容对沿线地下管线及构筑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明显的位置标管线的位置及标高。

6.2施工材料准备

6.3.1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执行公司材料管理手册;

6.3.2采购员在采购材料时,优先原则质优价廉的符合要求及质量标准的产品; 6.3.3钢材、水泥、砂、石等需复试的材料,进场后提前取样送试,确保使用合格材料;

6.3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6.3.1 主要机械设备

名 称 长螺旋钻机 电焊机 钢筋调直机 砂轮机 锚杆钻机 挤压泵

型 号 交流电焊机 0.5KW Y150 2KW 数量 1台 2台 1台 2台 2台 3台 11

备注 钢板桩 焊锚筋、连接 弯曲钢筋 切断钢筋 锚杆施工 锚杆土钉注浆

灰浆搅拌机 空压机 喷射机 6.3.2劳动力计划

工 种 机组人员 钢筋工 电焊工 力工 测工 3KW 12立方米 5.5KW 1台套 3台 3台 浆液制备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人 数 20 8 4 30 1 备 注 机械操作、成孔 钢筋加工 焊接 配合 测量放线

12

第七章 主要施工方案

7.1测量放线

7.1.1施工测量控制

1.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2.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用经纬仪及水准仪控制开挖线及标高。

3.钢板桩定位放线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尺寸执行,保证钢板桩与结构外包线之间的距离满足设计要求。依据设计图纸的桩位进行测量放线,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

7.2钢板桩支护

7.2.1钢板桩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

开挖第一层土体→打钢板桩→钢板桩周围回填→安装第一层钢围檩和支撑喷锚(施工预应力)→第二层基坑开挖→安装第二层钢围檩和支撑喷锚(施工预应力)→第三层基坑开挖→喷锚→结构物施工→基坑回填→拆除支撑围檩→拔出钢板桩→在桩的缝隙处用细砂回填密实

钢板桩采用I20b型钢板桩,钢板桩之间采用I32a围檩进行连接,围檩下部设置三角托架与I20b型钢板桩进行焊接连接(基坑转角必须设置八字撑)。采用I20b的工字钢对焊进行内支撑。

1、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计算要求,便于方沟施工,即在方沟最大断面外留有施工作业面。

(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2、板桩施工的顺序

开挖首层土方→螺旋钻机开孔→插安钢桩→开挖第二层土方→安装横围檩及对撑→开挖最后一层土→挂网锚喷。

3、钢桩施工 (1)板桩的检验

13

对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

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等项内容。

(2)板桩吊运

装卸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板桩根数不宜过多。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

(3)板桩堆放: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

① 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 ② 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③ 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 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 一般为3-4 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 米。 4、板桩施打

(1)板桩用长螺旋钻机成孔,吊车吊装,施工前一定要熟悉天然气管线坑探标识,认真放出准确的支护桩中线。

(2)打桩前,对板桩逐根检查,变形严重的普通板桩,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

(3)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根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4)钢板桩施打采用单独打入法,即吊升第一支钢板桩,准确对准桩孔位,插入钻孔中,待钢桩完全插入孔中,对钻孔进行回填中砂的处理,如此重复操作直至完成。高度不够进行焊接,焊接时避免相邻两桩接头在同一深度,接头位置应错开1M 以上,且宜间隔放置打桩,钢板桩需采用直径为22mm长2米(焊接为U型)打入土体,并与钢板桩焊接进行加固。

板桩打设的公差标准如下表所示。

项目

14

允许公差

板桩轴线偏差 桩顶标高 板桩垂直度 ±10cm ±10cm 1% 5、围檩与支撑预加应力

钢板桩、围檩、支撑之间的空隙需通过施工铁楔子的方法进行消除,在钢板桩与围檩、支撑之间安装完毕后,轮打大锤的方法,将铁楔子从接缝的部位施打,依据经验确定消除间隙停止,然后进行焊接,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地面沉降。

施工注意事项:

①要注意去掉铁楔子头打出的飞刺。

②固定铁楔子的人与打锤子的人不能面对面,以免锤子掉头伤人,必须成90度角。 ③固定铁楔子时,防止震坏手和误伤等,要用粗铁丝或由钢筋作成把手。 6、板桩的拔除 (1)拔桩方法

由于基坑距离燃气管线太近,无法太靠近基坑操作,故需采用吊车与振动锤配合来进行钢板桩的拔除。回填土层至钢支撑与围檩的位置,需将围檩与支撑拆除。继续回填土,回填至距离槽顶3米位置时(确保边坡稳定后),将第一道围檩与支撑拆除,然后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质,破坏钢板桩周围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车的作用将桩拔除。钢板桩拔除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即时做回填处理,回填用挤密法,所用材料为中砂,处理完成后继续沟槽回填土,基坑也许每回填至围檩位置时,将围檩拆除继续回填(其余做法与沟槽相同)。

(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

① 拔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 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

② 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的板桩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100~300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

③ 起重机应随振动锤的启动而逐渐加荷,起吊力一般略小于减振器弹簧的压缩极

15

限。

④ 供振动锤使用的电源为振动锤本身额定功率的1.2-2.0 倍。

⑤ 对引拔阻力较大的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不超过1.5h。

7、板桩土孔处理

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及时回填处理。回填的方法采用填入法,填入法所用材料为砂。

8、土方开挖

8.1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土方必须分层均衡开挖,每层开挖高度不宜超2m。以确保开挖过程土体的稳定,随挖随支撑。

8.2为确保机械施工、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向下开挖2米后进行钻孔安桩,土方开挖过程中,防止土方开挖设备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同时土方开挖时应分段进行,每段长度约6m。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立即浇捣素砼垫层,待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对槽底进行方木支撑。

8.3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发现於泥应挖至老土后砂石回填。开挖后基坑暴露的时间应尽可能短。

8.4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土施工。

8.6土方开挖与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不得堆载,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浇捣素砼垫层。

8.7夯实回填土施工完毕并达到施工图要求后方能拔除工字钢桩;构筑物施工完毕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后及时进行回填土作业,回填至支撑位置时,需将支撑拆除后回填。

7.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应用

1.喷射混凝土厚度采用10cm,喷射混凝土标号为C20细石混凝土。 2.锚杆采用22钢筋;锚固深度取1.0m;

16

3.钢筋网的孔眼尺寸采用10cmX10cm的方孔。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喷锚网支护的施工程序是:整修边坡一打钢筋段一钢筋网制作:挂网-养生)各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4.1坡面整修

由于现有的边坡不平整,故必须将边坡整平且清除干净。 4.2喷射混凝土作业

(1)坡面整平后,将长度为50cm的钢筋段交错呈梅花状打入土体,外漏长度为8cm。 (2)将钢筋网片挂在以固定好的钢筋段上,并且用绑丝绑扎牢固,交错布置垫块,保证钢筋网与坡面厚度一致。

(3)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以确保混凝土喷射的厚度。 (4)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自上而下;

(5)混凝土的厚度为10cm,,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1.0m的距离。 (6)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7)喷射机设置在地面平整的地方。 4.4养生

(1)在终凝后第一次喷水养生时,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止冲坏喷射混凝土防护层表面。

(2)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3)在养生过程中如果发现剥落、外鼓、裂纹、局部潮湿、色泽不均等不良现象,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修补,以防后患。 (4)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17

第八章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8.1监测目的

本工程基坑土体的挖出施工因素将造成坑外土压力向基坑水平移动,带动周围土体下沉,导致围护结构、周围环境产生变形。通过对围护结构、周围环境等的监测,并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处理,分析地层、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及时掌握围护结构与相邻环境的变化数据、变形规律和受力范围,判断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可以修正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变更施工方法,做到信息化安全施工。

8.2监测依据

1、《基坑支护设计平面布置图》;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8.3主要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1、边坡支护系统变形(水平)监测。 2、周围建筑、地面沉降监测。

8.4各监测项目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8.4.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目的

基坑的开挖会引起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这类水平位移的发生重者将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会导致结构破坏和管线断裂,因而水平位移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2.监测仪器:经纬仪。 3.监测方法 (1)测点的埋设

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将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基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

位移测点埋设在土钉墙返边上,在测点顶面锯“十”字刻痕作为观测标志。 (2)观测和计算方法:位移监测采用方向法。

视准线法适用于基坑直线边的水平位移的观测,如图所示。将基准点设在基坑围护结构以外10.0m,将经纬仪架设调平后,固定好A、B观测方向,用带有刻划的尺子设置在观测点上读取数值。以后每次观测结果与初始值比较,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18

4.监测频率

监测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基坑开挖期间,可每天测1-2次;在基础施工阶段每天观测一次,当基础施工完最下一层的顶板后可每隔5天观测一次。 8.4.2、地面沉降监测

1、 监测目的

随着支护结构的施作和开挖工作的进行,会引起地表一定量的沉降位移,且地表沉降还可以反映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全过程。尤其是对于城市地下工程,管线较多,地表沉降会造成管线损坏,应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安全。

2、 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塔尺。 3、 监测方法 (1)基点埋设

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将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基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并且埋设至少两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

(2)沉降点布置与埋设

在松软地基上可钻(或挖)20~50cm深的孔,竖直放入Φ16~Φ25mm左右的钢筋,钢筋和孔壁之间填充水泥砂浆,钢筋头露出地面1cm左右,并在钢筋顶面刻 “十”字作为测点。

在混凝土等比较坚硬的结构面上,可打一水泥钉或直接在混凝土面上刻“十”字,并用红油漆标记,作为测点。

在砼路面上,地表测点可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穿透砼路面,然后打入Φ16mm钢筋测点,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

(3)沉降值计算

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Δ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Δ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ΔHt(1, 2)=Δht(2)-Δht(1)

8.5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

依据经验、工程类比、结构计算结果及管线状况、材质,有关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初步制定下列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在施工过程中则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监测警戒值:位移10mm,沉降10mm。 最大允许值:位移32mm,沉降32mm。

19

8.6监测施工安排和拟提交的成果

8.6.1、监测施工安排

监测施工安排根据土层开挖状态确定,一般开挖时此部位点要观测,施工期间派专人对基坑周边的安全情况,以及坡体变形进行巡视。 8.6.2、拟提交成果

1.在基坑开挖之前设置好观测点,并在基坑开挖前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监测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基坑开挖期间,可一天测1-2次,早或晚各一次;以后可根据不同的变形趋势,每隔1~5天观测一次;

2.对雨雪天以及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如周围生活排水、上下水道、化粪池渗漏水等)进行仔细观察,并加强观测(每天至少测两次,早晚各一次;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并对数据认真整理分析)。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变位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观测,缩短检测时间间隔,并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检测结果。

4.建立日报制度,汇报当天监测的本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报送数据、提交报表;

5.建立报制度,总结监测情况; 6.当监测达到报警值时,立即报警;

7.对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日变量和累计变量。

8.7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安排2人组成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组长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岩土工程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工程师担任。组织机构见图所示。

分析处理数据处理 日常监测工作 监测小组 项目总工 审核监测结果 技术负责 对监测结果作出决策 公司总工

20

8.8监控量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8.8.1、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反馈的方法和内容通常包括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反馈及评判决策等方面。

1.数据采集

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搜集、记录等。 2.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数字汇总计算。 3.数据分析

对绘制图形及观测结果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变形是否过大及是否趋于稳定; 8.8.2、信息反馈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采用计算机管理,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周报和月报,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8.8.3、质量保证措施

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来予以保证。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监测实施性计划,对监测工程的实施,提出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使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监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并建立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复核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性和施工监测质量。

3.设定控制基准值,采用三级监测管理体系,当发现监测物理量接近或超过警戒控制值时,立即报告施工、驻地监理和设计单位,并向施工、驻地监理和设计单位报送应急补救措施。

4.测点布置力求合理,检验所取的监测断面应具有代表性,达到能反映出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施工进度,选取不同条件下的最不利断面进行监测。

5.测点按设计图纸布点埋设,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对于暴露在外的各种传感器以及连接电缆加强保护,避免损坏,以保持观测工作的连续性。

6.监测点(孔)在施工前观测初始观测值,初测采用增加测数的措施,保证初始

21

值的准确性。

7.监测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监测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在监测工作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在基本相同的观测方法情况下施测。

8.监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及时提交当次监测报表,并实行签名制,责任到人。根据施工、设计以及现场驻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每周报送一次或者每两天报送一次。在监测报表和报告中,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沉降槽曲线、历时曲线等,结合施工工况,天气情况、周围环境变化进行必要的回归分析,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监测数据变化原因及变化趋势,提出工程建议。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总结报告。

9.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业主、监理及项目主管,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便采取对应措施。当监测值达到报警指标时,应及时签发报警通知;

10.当达到报警指标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加密观测次数。

22

第九章 冬季施工措施

9.1施工准备

9.1.1组织管理、技术准备

1、成立冬季施工领导小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施工现场雨季施工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工程、技术、质量、材料等人员组成。

2、冬季施工的原则及方针

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故要求现场所有部门提前做好准备,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严谨,做到万无一失。

3、冬季施工管理

项目部应加强雨季施工的安全检查,发现地面、槽内有积水,边坡有裂缝、坍塌隐患时,应立即与甲方、监理联系,采取加固措施,排除隐患,经检查认可后,方可施工,在此期间停止作业。

4、冬季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密切注意和掌握天气预报,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9.1.2现场准备

1、进行冬季施工的工程项目,应根据施工时的天气状况和工程的实际进度准备相应量的保温防冻物资。

2、混凝土结构在现场浇筑完成后及时的苫盖,用蓄热法进行保温。 3、检查保养机电设备,让设备提前做好冬施准备。

4、加强对项目生活区安全用电,安全取暖的检查力度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9.2施工措施

1、用于电力隧道结构或锚喷的混凝土添加适量的防冰剂。

2、准备足够量的无纺布、草帘或盐棉被,做好混凝土结构初凝前的保温防冻工作。 3、施工时注意对各种管线的成品保护,防止挖断管线而造成施工现场积水冰冻结。 6、加强对施工人员确保冬施的安全教育,严查宿舍内违章用电现象。 7、管理人员每天撑握气象信息,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23

第十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0.1质量目标

10.1.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10.1.2 全部分项工程达到规范《建筑施工工程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1)中的合格等级,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0.2组织保证

10.2.1 建立高资质、强有力的项目经理班子。经理班子均选用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担任主管,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10.2.2 我公司总部各部门将对工程项目部提供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对工程项目部的工作进行固定、连续的检查帮助和督促。协助工程项目部进行企业内部的各种协调工作。

10.2.3 对所有现场管理人员,协作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 10.2.4 建立质量例会制度,对所有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开展质量竞赛和质量交流活动,及时预防发现纠正质量问题。

10.2.5 按ISO9000标准及企业的质量计划、程序文件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

10.2.6建立正常的质检制度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制度。所有施工管理人员要熟悉图纸,审查图纸,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消除设计错误;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会审交底和各工种的技术交底。

10.2.7坚持三检制度和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与专职检查相结合,充分尊重质检员的意见;凡隐蔽工程施工时必须进行验收合格签字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0.2.8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均执行质量交底和技术交底制度,并作好记录。 10.2.9执行“三检制”,每道工序必须填写质量检验评定表。

10.2.10原材料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复检,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不合格材料不允许进场和使用。见证试验材料必须监理工程师旁站取样后才能送实验室。 10.2.11 按照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系统,实施工序跟踪检查,切实作到在施的每一项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0.2.12贯彻质量责任制,与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签订质量奖罚制度。 10.2.13土钉钢筋拉杆、土钉孔径、孔长在班组自检,专职质量员检查合格后,必须再报请监理工程师分批验收,验收合格并填表会签后方可使用; 报请监理验收的项目须

24

提前12小时以上通知监理。

10.3技术资料管理

10.3.1 工程归档资料

1.施工方案、图纸 2.技术交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4.原材出厂质量证明及试验报告? 5.施工记录?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边坡沉降、位移观测记录? 8.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9.竣工图?

10.3.2 资料收集整理要求

1.施工技术资料必须随施工进度及时完成,工程竣工后所需资料应同时汇集完整。杜绝拖欠补做、涂改、伪造。施工所需依据性资料如:原材及构配件检验资料等应在施工使用前提供,经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准使用。

2.资料收集整理由技术人员和资料员共同进行,主要检查上次资料存在问题的完善情况。检查资料的完成和整理情况。并以此为准作资料报表报公司技术部进行评比。

3.所有资料的编写尽量采用计算机整理,作到内容齐全,指标数据清楚,签字盖章清楚有效,日期与实际吻合。

4.所有资料要使用文件夹、文件盒、文件柜妥善保管,其它人员不准擅动,资料借阅要登记、签字,用毕归还,防止保管不善丢失,破损、腐蚀。

5.技术资料目录自行设计,目录清楚、表达全面,技术参数尽量体现于目录中,按层整理。

6.隐预检记录的填写内容规范化、具体化,并增加附图及测量精度的误差值。 7.钢筋原材出厂质量证明,进行含碳量、含锰量及屈强比的检查。 8.隐预检记录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填写,并附图。 9.按有关见证取样要求做好见证取样工作。

25

第十一章 工程环保措施、防止扰民及排除民扰措施

11.1环保措施

11.1.1环保目标

严格贯彻落实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标准及我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积极防治环境污染,持续改进,保护环境,服务社会,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施工现场。

11.1.2环保组织管理

成立由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负责人为首,组织环境保护负责人参加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设专人为环境主管。 11.1.3工作制度

1.定期召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工作例会,总结前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予以解决。 11.1.4管理措施

1.防止对大气污染

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污染。

水泥和其他飞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对渣土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

确定车辆出场专用大门,其它大门不准车辆出行,在出场大门处设置车辆清洗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和苫盖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遗洒。

安排清扫道路的工人和清扫车辆,将现场出入口及路上遗洒的渣土和粉屑清除干净。 进场车辆严格检查后槽帮销轴是否齐全,封闭严实,苫布齐全方可外运土方。 做好对司机的宣传工作,并签定防止遗洒责任书。 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 2.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夜间施工,挖土机、汽车不鸣笛,用灯光控制信号,夜间施工严禁大声喧哗。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与共同成立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小组,听取周围居民意见,做好宣传保障工作。

26

为了防止噪声扰民,对施工顺序进行调整,尽量避免噪声大的机械在夜间施工,同时适当调整机械的位置。

11.2防止扰民与排除民扰措施

11.2.1合理进行现场的布置,并增加必要的环保措施及环境防护,以减少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

11.2.2协助业主对周边环境进行协调,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11.2.3加强与社区居委及派出所的合作。

11.2.4对工程可能发生的扰民及民扰问题承担管理职责,全面负责协调各方面工作。 11.2.5开工前到环保监察站进行受监登记,随时接受环保监测。

11.2.6对受施工的噪声、强光、灰尘影响的单位及居民采取相应的必要的弥补措施。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这些危害,以尽可能地保护周边单位及居民的利益。 11.2.7在项目体制上建立有关处理协调领导小组、文明施工管理小组,设专人处理扰民及民扰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1.2.8民扰应急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民扰情况,积极配合甲方做好认真地接待工作,及时了解当地居民的困难,与他们取得沟通和一致,对其中无理取闹者,配合当地政府进行疏导与教育。

27

第十二章 安全、消防管理及文明施工

12.1安全管理

12.1.1方针目标

1.在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北京市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重点落实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劳动局发布的《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使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以安全促生产。

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实现“杜绝死亡事故,确保安全重大事故为零,尽量减少轻伤事故”的工作目标。 12.1.2 组织管理

1.安排专职的且经验丰富的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我方安全员需经常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检查。 12.1.3 工作制度

1.在每天的生产例会上,总结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安排第二天的安全生产工作。 2.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3.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要求必须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具有针对性,并有交底人与被交底人签字。

4.建立并执行班前安全生产讲话制度。

5.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对检查中所发现的事故隐患问题和违章现象,若发现重大不安全隐患问题,检查组有权下达停工指令,待隐患问题排除,并经检查组批准后方可施工。 12.1.4 行为控制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系下颌带。戴安全帽不系下颌带视同违章。

2.参加现场施工的所有电工、翻斗车司机,必须是自有职工或长期合同工,不允许安排外施队人员担任。

3.参加现场施工的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将证件复印件报项目经理部备案。

12.1.5 劳务用工管理

1.对使用的外施队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

28

业,未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作业。

2.每日上班前,召集全体人员,针对当天任务, 结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和作业环境、设施、设备状况、本队人员技术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班前安全活动,提出具体注意事项,跟踪落实,并做好活动纪录。

3.强化对外施队人员的管理。用工手续必须齐全有效,严禁私招乱雇,杜绝跨省市违法用工。 12.1.6 安全防护管理

1.基槽边2.0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2.基槽内挖土及预应力锚杆施工等工序交叉作业,要安排各自流水作业面,施工人员不可进入挖土机回转半径范围内,保证人身安全。

3.运输坡道要保证宽度和坡度 ,以保证汽车上、下坡道安全。 4.压浆、搅浆、必须配戴防护眼镜。 12.1.7 临时用电管理

1.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北京市建委关于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2.现场采用由提供双路供电系统,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

3.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4.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 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联接,采用外插联接方式。

5.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6.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7.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8.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长度应小

29

于30m。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9.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少于5米,两瓶同明火作业点距离不少于10米。 12.1.8 施工机械管理

1.施工机械应设定专人负责,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施工机械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12.2消防管理

12.2.1 方针目标

1.在施工中,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将消防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使防火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防火措施,严防各类火灾事故发生。

2.强化消防工作管理,实现杜绝火灾事故,避免火警事故,尽量减少冒烟事故的目标。

12.2.2 组织管理

1.建立防火责任制:使责任落实到人。

2.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情况,开展日常的消防检查工作。 12.2.3 工作制度

1.在每天的生产例会上,总结当天消防工作的情况,布置第二天的消防工作。 2.建立并执行消防工作检查制度。由项目经理部每半月组织一次消防工作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按《北京市施工现场消防保卫检查记录表》评比打分,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隐患问题和违章现象,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12.2.4 管理规定

1.加强用火、用电管理, 严格执行电、气焊工的持证上岗制度。无证人员和非电、气焊工人员一律不准操作电气焊、割设备,电、气焊工要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操作前,要清除附近的易燃物,开具用火证,并配备看火人员及灭火器材。用火证当日有效,动火地点变换,要重新办理用火证手续。消防人员必须对用火严格把关,对用火部位、用火时间、用火人、场地情况及防火措施要了如指掌,并对用火部位经常检查,发现隐患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2.使用电气设备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落实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

30

配备灭火器材,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现场内不准住人。特殊情况需要住人时,要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管理责任。

4.施工现场内禁止易燃支搭,现场及工程内不允许随便搭设更衣室、小工棚、小仓库。如确属需要,须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并且使用非易燃材料支搭。施工现场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因施工需要,进入工程内的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上述物品进场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发给《特种物料进场许可证》方可进场,对擅自进料或超过批准数量进料的,按消防法规及内部规定追究主管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5.严禁私接电线和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线路接头必须良好绝缘,不许裸露,开关、插座须有绝缘外壳。

12.3文明施工管理

12.3.1 工作目标

在组织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卫生局关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各项规定。重点落实《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现场管理基本标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工作基本标准》、《北京市建设工程现场管理基本标准补充生活设施及卫生防疫管理标准》,以及《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安全施工补充标准》,确保“文明安全工地”。 12.3.2 工作制度

1.在每天的生产例会上,总结当天消防工作的情况,布置第二天文明施工工作。 2.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情况,开展日常的文明施工检查工作。 12.3.3 管理规定

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且要系好安全帽的下颌带 进入施工现场内的人员,不准光脚、穿拖鞋、穿高跟鞋 施工现场一切安全防护设施,不准擅自拆改或做它用 非本工种职工严禁乱摸、乱动各种机械、电器设备 进入现场禁止打闹,严禁酒后作业,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未经培训的人员,严禁进入现场操作,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消防保卫制度

工种下班前要拉闸断电,清理杂物,做到活完脚下清。

31

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分片包干和个人岗位责任制,做到整个现场清洁、整齐、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道路和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道路要畅通,不得尘土飞扬。 各种材料及构配件按要求分规格码放整齐,合理保管,方便使用。

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活完料净脚下清。施工垃圾和洒漏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

现场成品要有工程成品保护措施,不得有碰撞、损坏现象。 建筑物内外,禁止随地大小便,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清理施工垃圾要搭设封闭式垃圾通道或用容器吊运。 存放水泥要严密遮盖,现场砂石料堆放整齐。

强噪声作业,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22时,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降噪措施和管理制度。

现场使用空压机等应设置于设备工棚内隔声间或用吸音材料封闭。

施工现场整洁卫生,无积水,车辆不带泥砂出现场,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 职工炊水卫生,施工现场应保证开水供应。 3.材料管理制度

合理制定用料计划,按计划进料。合理安排材料进场,随用随进,不得在场外堆放施工材料,各种材料不得长期占用场地,各种废料必须及时处理。

砂、石和其它散料应随用随清,不留料底。水泥库内外散落灰必须及时清用、水泥袋认真打包、回收。施工现场剩余料具和容器要及时回收,堆放整齐,并及时清退。

运输道路和作业面落地灰要及时清用。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应用容器或铺垫板。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撒落措施。工人操作要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

节约用水、用电,消灭长流水和长明灯。

施工现场内的施工垃圾,应及时分捡,有使用价值的应回收、利用,废料应及时清运出场。

4.行政卫生管理制度

统一规划施工现场内临时办公区域,建造临时办公楼,并配齐水电、卫生设施,设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做到办公区域无污物和污水。

生活垃圾实行装袋搜集,并与工业垃圾分开,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出场。 可利用降水井或沉淀池中的降水进行日常的道路洒水和绿地浇灌,控制扬尘污染,节约用水。

32

第十三章 工期保证措施

13.1总施工工期

工期安排:2012年10月15开工,2012年11月30日竣工。总工期47天。

13.2保证措施

13.2.1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

本工程由于工序多,,工期紧。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在人力、物力保障充足的前提下,先进的技术方案、合理的施工组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3.2.2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2、建立工期保证体系,编制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均衡组织生产,每天安排两班以上作业,严格执行生产计划。

3、根据施工进度的总体计划,制定材料采购和供应计划,及时组织各种材料及半成品的加工订货,保证施工的需要。

4、为了充分利用施工空间、时间,应用流水段均衡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在绝对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施工空间,科学组织立体交叉作业。

5、严格把守施工质量,确保一次验收合格,以施工质量获取工期的缩短。 6、充分发挥机械的台班利用率。需要配合的项目事先向有关单位联系,提前作好准备。

7、机械设备的完好程度是影响工期的主要因素之一,所有设备进场前做好保养,保证机械完好进场。保证机械设备定期保养。

8、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来确保工期,积极主动做好扰民工作,取得周围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能做到连续顺利施工。

33

第十四章 应急预案

(一) 基坑坍塌滑坡 1、预防措施

① 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长度。

②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③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④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

⑤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①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③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④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二)支护桩侧向位移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架设钢支撑,支撑连接处要可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

② 施工时严格控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

③ 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④ 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⑤ 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架设。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

应急措施:

①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

34

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的抗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③ 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加垫木楔,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三)基坑坑底隆起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② 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③ 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

④ 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 2、应急措施:

①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③ 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四)高空坠物

① 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 ② 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 (五)施工中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的预案

①最先发现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的,要立即报告现场应急负责人。 ②应急负责人现场总指挥,即刻组织迅速封锁(事故)事件现场,将事故点20米内进行维护隔离,采取临时措施将(事故)事件的损失及影响降至最低点,并电话通报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及值班电话。

35

③安全员立即拨打本市自来水保修中心电话,拨打本市供电急修电话,拨打本市通信光缆急修电话。电话描述清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围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所发生(事故)事件的情况及程度。随后到路口引导救援车辆。

④公司应急小组副组长到达事件现场后,立即组织事件调查,并将事件的初步调查通报公司应急小组组长。

⑤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接到事件通报后上报当地主管部门,等候调查处理。 (六)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 长:骆高奎 电话:13501369473 副组长:郭建坡 电话:13511062939 组 员:贡利、李培强、罗梦超、潘郅欣 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共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七)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2、紧急通讯联络 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援消防电话 119 急救中心电话 120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122

36

天气预报电话 12121 应急救援领导组办公室电话 3、事故报告程序

发生上述事故后现场施工员应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施工负责人接到报告的同时向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19、120、122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系增援。

4、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领导组组长,组长接报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判断事故的级别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到指定地点集结,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5、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 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6、应急救援

(1)各工区在发生事故向队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的同时,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保证第一时间的救护工作。

(2)抢救被堵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听取回声,并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对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用掘小巷或绕道通过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

(3)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4)各抢险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命令,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六、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指挥组应根据救援处置进展情况,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伤亡人员已转移和事故现场已稳定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组组长(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

37

结束。

七、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2、调查、总结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八、宣传教育

根据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组织应急预案培训,使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救援工作程序,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九、演练

本应急救援预案每年演练一次,通过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检查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了解程度,及时发现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准备中的不足,增强应急小组及人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确保预案一旦启动,能及时有序地展开救援。

十、总结。

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附表:1. 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2、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一览表

应急救援物资、机具储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物资名称及规格型号 消防器材 20b工字钢 砂 石 数 量 5套 5吨 100m3 100m3 38

存放地点 现场及驻地 施工现场 料仓 料仓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cm厚板材 编 织 袋 200×200方木 铁 锹 十 字 镐 PC300挖掘机 医用急救包 ZLL50E装载机 离心泵 发电机150KW 电焊机UN-100 消防水池 混凝土喷射机 手电筒 10m 500个 20m3 60把 20把 2台 2个 1台 6台 1台 2台 1 1套 10 3现场 库房 库房 料库 作业现场 作业现场 库房 作业现场 现场库房 工区现场 库房 施工现场 作业现场 作业现场 39

后附基槽边坡支护设计图

40

后附井坑边坡支护设计图

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j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