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更新时间:2024-06-26 1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征,若以章节为单位作比较,在必修1教材的全部章节中显得特别突出。

1、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数量多

本节教材页码多达22个,比全书的七分之一还多。全节分为6个目(其中四个目共包含11个小节),并有4个教学栏目(2个“拓展与应用”,1个“练习与活动”,1个“知识窗”)穿插其中。

2、相关教材内容内涵深广,自成体系,可拓展的教学空间大 本节(二)“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五)“机械加工图的识读”,(六)“电路图的识读”等,各成知识体系,所涵盖的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便是知识要点也决非一、二节课教师就能讲清楚,学生可能掌握。

3、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能力明显不足 本节“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而高一学生在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电路图的识读”,教材所列的6类共36种电工常用元器件符号,其中只有少数几种是初中电学所学过的,其它大部分的元器件符号,不要说它们的工作原理,仅是名称就已经让学生茫茫然。

4、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要求高

课标要求“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如草图和二、三视图的画法要领,机械加工图、电路图的识读等,必须安排足够(或者说至少有一定)的学生实际操作方面练习。如果只是教师一般性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根本不可能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分析

1.简单了解各种技术语言; 2.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2.教学难点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方法与情感

1.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形成科学的空间三围思维方式。 2.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及其作用

介绍各种技术语言:口头语言、文本语言、技术符号、技术图纸、图样、图标、模型、网页、计算机演示。 二、机械制图与识读基础

(一)投影与投影法

1.什么是投影?

物体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面上投下影子,这就是物体的投影。运用实际影子的例子,用课室的投影仪的辅助之下就能说明。

S 投射中心 A B C 投射方向 C B 投射方向 A A B C a b

c 投影面P a b c 投影面P a c b 投影面P 通过图片讲解投影的三要素:物体、投影线、投影面。

2. 什么是正投影?

用相互平行的光线作为投影线,且投影面与投影线垂直的投影。 (二)正投影的基本特征

真实性: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或平面图形,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或平面图形的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

积聚性:当直线或平面图形垂直于投影面时,它们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点或一直线,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积聚性。

收缩性:当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与投影面倾斜时,它的投影缩小(或缩短),并产生变形,这种投影物性叫做收缩性。

根据这三个特性,可以画出正投影。

单个投影的不足:不同的物体它的投影可以相同,不能靠一个投影来确定物体的形状,于是引出三视图。

(三)二视图

在正面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与正面V相垂直且水平放置的投影面叫做水平面H,在正面得到的视图叫主视图,在水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叫俯视图。如下图:

水平面的观察方向 正面 V 水平面 H 图2-16(A)

主视图

水平面的观察方向 正面 V 俯视图 水平面 H 图2-16(B)

主视图和俯视图

生产上使用的图,都是把几个视图摊平画在同一张图纸上。为了得到这样的图,我们把图2-16(B)中的长方体移出图外,如图2-17(A)所示。规定正面的主视不动,将水平面连同俯视图按箭头指示方向向下旋转90°,与正面摊平在一个平面上,如图2-17(B)所示。再去掉投影面的边框,就得到图2-17(C)所示的两面视图。

正面 主视图 俯视图 水平面 图2-17(A)

正面

主视图

主视图

俯视图

俯视图

图2-17(C)

水平面 投影面边框线

图2-17(B)

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展开

在长方体两面视图中,两个视图有何内在联系呢?从图2-18(A)中可以看

出,主视图反映了长方体的长和高,而俯视图反映了长方体的长和宽。由于主、俯二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同一长度,所以主、俯二视图的长是相等的。当俯视图随同水平面向下旋转90°摊平后,主、俯视图之间上下必然是对正的,如图2-18(B)所示。我们把主、俯二视图间的这种联系归纳为一句话,即:主、俯视图

“长对正”,或就称为“长对正“。

(四)三视图

1.认识三视图

宽 水平面 长 图2-18(A)

图2-18(B)

高 高 宽

正面 长 高

宽 长

V--表示正投影面,从前往后看,得到的视图叫主视图,反映物体主要形状

特征;

H--表示水平投影面,从上往下看,得到俯视图; W--表示侧面投影面,从左往右看,得到左视图。 2.三个视图之间的规律:

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且长对正; 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且高平齐; 左视图和俯视图,宽相等。 3.三视图欣赏

三、三视图的画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b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