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5 0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教育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其学校系统包括(国学)和( 乡学)。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 )。 3.西周的国学分成( 大学 )和( 小学 )。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六艺 )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诗》)、(《书》)、(《礼》)、(《乐》)、(《易》)、(《 春秋》)。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上智 )、(中人)、(下愚 )三等。 8.私学始于(春秋 )而盛于(战国 )。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诸家。 10.(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150)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150)年。

12.墨翟提出了(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主动)、( 创造)、(实践)、(量力)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教育是扩充(本性)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性本恶)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 思孟学派 ),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乐正克)。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统一文字)、(严禁私学)、(吏师制度)。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书馆)和(经馆)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

26.西晋除继续兴办传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 27.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内设(祭酒),总管教育事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28.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性三品)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29.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30.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是由(范仲淹)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31. 北宋的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王安石)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 32.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蔡京)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33.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唐)朝。当时有两种场所称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34.书院萌芽于(唐)末,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宋)朝。

35.王安石的系统人才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教之之道)、( 养之之道)、(取之之道)、(任之之道)。

36.(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撰的多种教材中影响最深广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37.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和(力行)。 38. 朱熹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39.王守仁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40.清朝著名教育家(黄宗羲)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这是他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

2

41.颜元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真学)、(实学)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三、辨析题:

1.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四夷”。 错误。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官府”2.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错误。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3.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 成。正确

4.孔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错误。史料表明,孔丘之前已有私学存在,孔丘创办的私学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

5.“性善论”是孟轲整个教育理论的基础。以此为基础,他阐明了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等问题的看法。正确

6.荀况教育理论的基础是绝对的“性恶论”。

错误。荀况教育理论的“性恶论”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荀况并非简单而绝对的性恶论者,他的性恶论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恶端”说。 7.“独尊儒术”是从汉初就确立的文教政策。

错误。“独尊儒术”是西汉中期确立的文教政策。

1.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其思想的

突出特征。正确

9.秦代推行的“吏师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正确

10.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落后制度,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 错误。科举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强调“师道尊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应该批判。

错误。韩愈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学佛之风大盛,偏受冲击;另一方面,人们以标新立异为尚,不承认师传,师地位不高,在此之下,它是积极的。 12.《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压抑学生个性的呆板教条。

错误。宋是书院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院有很多学生需要管理,《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南宋以后书院和各地方官学遵守的学规。

3

四、名词解释

1.“学术官守”::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制定法纪违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守”。

2. “六经”: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3.素丝说:是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的理论。

4.《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它论述了音乐的起源和作用等问题,表明儒家学者对乐教的注重。

5.《师说》: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教师问题。

6.“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6.“苏湖教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7. 《四书集注》: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影响最深最广的一部儒家“经典”,既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必读教材,又是科举考试中士子答卷的主要论据根据。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国宋明理学的权威著作,该书既注重文字诠释,更着重于义理的阐发,是以义理明经的代表作。

8.“朱子读书法”: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

9. 颜元: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

4

五、简答题:

1. 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意义。

答:特色:①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②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③学术自由,各家各派地位平等,鼓励学术辩论,允许自由择师; ④待遇优厚;

⑤重视管理制度,定期学术集会,课外辅导和专门学生管理制度。 历史意义:①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②稷下学宫显示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③稷下学宫创造出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④稷下学宫留给人以思考。 2. 如何评价孔丘“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答:①实行开放性的“有教无类”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②“有教无类”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它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3. 简述孔丘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答:教学内容:孔丘以自己编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行、忠、信”四教育人。

教学方法:①强调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②主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注重因材施教;

④提倡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⑤注重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主张不耻下问。

4. 简述墨家的教育方针。

答:①提倡“上说下教”“强聒不止”“虽不才口必鸣”的主动精神; ②主张“即述且作”,既要继承,更应创造;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