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09 17: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6草 原

一、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几个词语,能读写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三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选词用语的准确性。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引发学生了解祖国西部的兴趣。 5.理清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读一读,写一写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感情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带着想象走进文本,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3.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4.借助小练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后面预习单。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齐读课题:草原

2.过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现在就去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绮丽风光。(想)那么就请你们闭上双眼,我们已经坐上了通向内蒙古大草原的高铁。火车在飞驰,很快我们就到达了这个让我们神往的地方。请你们睁开双眼慢慢欣赏,细细体味。出示大屏幕:播放草原风光录像。

师: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草原美丽的风景?

生:那里天是那么蓝,飘着几朵白云,那一望无际的天底下是成群的牛羊。放羊的姑娘手里拿着鞭子,正在高歌一曲。

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清清的湖水泛着微波,此情此景真使人难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过渡:草原风景如诗如画,老舍先生描绘草原美景的语言文字更是优美。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来感受大作家遣词造句的魅力吧。首先检查一下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生字识、写。

出示学生预习单,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涩”是平舌音;“迂”是整体认读音节。本课生字9个生字中除“迂”外,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学生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璃”和“襟”的右边部分笔画都比较多,要注意笔顺和部件结构,要写的正确匀称。“涩”是左右结构,右边部分上下要等宽,下面的“止”不要写的太宽或太窄。检查生字读音时采用“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齐读”的形式。指导书写时采用“观看生字书写的课件----生练写---互相提示易写错的字----展示学生书写作品”的形式进行。 4.检查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1)正确读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

(2)结合预习单理解,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5.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书的同学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要注意去听,学习别人读书的优点,对读错的字词帮助纠正。 (2)重点检查指导课文第1段。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生:风光美、人情美) (3)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族人民。

(4)理清文章脉络,找出作者写作顺序

.?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

(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同桌或小组交流。 ?反馈层次划分的情况。

④自由读课文,想想,在这五个地方,作者各写了什么呢?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出示思考题:

7.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的美?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8.你喜欢草原的哪些景物呢?为什么?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天空、空气、天底下、小丘、羊群??)学生自由练读, 汇报学习。

9.多媒体出示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③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④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高歌一曲? 这是一个( )的草原。

(2)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出示图片: 理解“一碧千里”。(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②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翠色欲流、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③读出草原的绿。

这是一个( )的草原。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

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多媒体展示图片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勾勒:用线条勾边儿。

②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过渡:面对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10.出示句子: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师补充描写草原美景的小诗:《敕勒歌》齐声朗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出示句子:在这样的境界里,连我们的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难道骏马和大牛也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吗?

师:这句话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12.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配乐《致爱丽丝》 13.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4.品味练笔

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15.小结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下节课我们将跟着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来结识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 (二)感受主客亲切相见时的热情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2.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1)“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2)“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因为蒙古人民穿着各色的衣服,身着盛装表现出一种热情。)

(3)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感受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和热情好客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6.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创设主客亲切相见的情景即兴表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7.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感受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齐读最后一段

8.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

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小组讨论谈理解(生汇报: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大家仍然站在蒙古包外相互倾诉着离别之情。)

9.情景模拟:假如你就在分别的现场,假如你是蒙古族人民你会对汉族同胞说:,远方的客人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你是汉族同胞,你会对蒙古族人民说:“好客的主人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0.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老师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我们来看看,也许从这些图片中你们可以想像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出示)看了这些图片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绘出未来的草原。

11.让学生现场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12.假如你是随行参观的一个人,话别之际,你也一定会邀请蒙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去做客的。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呢?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

13.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

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五)板书设计:

辽阔美丽 风景美

热情迎客 蒙 16草原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人情美 汉 尽情联欢 情

深情话别 深 附

《草原》预习单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二、我会读,我会写。

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三、理解词语

正确 规范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五、我会填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空气是( ),天空是(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

(2)这种境界,既( ),又( ),既( ),又(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回味着( )。 六、我会思考

《草原》一文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 )和蒙古族人民( )。从中我深刻地感受到( )。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感受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自由读 、小组读、

个人读,最后我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感受草原的景美、人更美。

不足之处:

由于第二课时知识容量偏大,致使学生在朗读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时,读的不够充分。学生感受人物的的情感还不够深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