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7-19 17: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伤仲永 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伤仲永》一文的文言字词以及文章内容
二、课堂内容(附课堂练习)
1、新课导入:讲解作业
2、讲授新课:《伤仲永》
3、课堂练习: 见文中
三、课后作业 见文中
四、家长签名
(本人确认:孩子已经完成“课后作业”)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 教案
伤仲永(王安石)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
然放声哭着
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
lì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
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
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
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
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
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
yì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 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qǐpānyè
课文注释:
1伤仲永:伤,哀伤,叹息。
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 3尝:曾经。
4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忽啼求之——之,指代书具。) 5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以 为异。 焉,于之——对此,兼词。) 6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借旁近与之——与,给。之,指代仲永。) 7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书诗四句——书,写。) 8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收族为意——为,作为。意,内容。) 9自是:从此。(是,此,这。)
10立就:立刻完成。 (就,完成,写成。) 11文理:文采和道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可,值得。观,观赏,欣赏。) 12邑人:同县的人。(邑人奇之—— 奇,以 为奇,感到奇怪。) 13稍稍,渐渐。
14宾客其父: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15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之,指代仲永题诗。) 16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利,以 为利,认为 有利可图。) 17扳:通“攀”,牵,引。 18环谒:四处拜访。
2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令作诗,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
伤仲永 教案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
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课文注释:
1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从先人还家——从,跟随。)
2称:相当。(不能称前时之闻——闻,名声。)
3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矣,语气词。
chènmǐn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 为一个平凡的人,
z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课文注释:
1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2通悟:通达聪慧。 3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卒之为众人——卒,终于,最终。) 4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材,通“才”,才能。) 5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受于人——于,被。) 6不至:没有达到(要求)。(不至——至,达到。) 7彼其:他。(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夫,那些。固,本来。)
8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一词多义字:
自:并自为其名(自: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闻:余闻之也久(闻: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名声。) 于:环谒于邑人(于:到。) 于舅家见之(于:在。)
贤于材人远矣(于: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被。) 之:忽啼求之(之:它,指代书具。) 借旁近与之(之,他,指代仲永。)
余闻之也久(之:它,指代这事。) 不能称前时之闻(之:的。)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贤于材人(材,通“才”,才能。)
一、文学知识
1、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的散文家之一。
伤仲永 教案
2、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二、理解问答
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1、第一段中交代方仲永“世隶耕”有什么作用?
答:“世隶耕”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方父为何不让儿子读书学习?
答:一是贪财;二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3、作者为何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呢?(或:作者为何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答:是为了强调后天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4、五岁时的仲永有何特点?
答:五岁时的仲永能“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 5、请简要说说“不使学”三个字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答:这三个字既写出了其父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结果,又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明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段:写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
(第二段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1、就全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答:原因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二是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2、就全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3、阅读课文第一、二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阅读课文第三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5、十二、三岁与十九、二十岁时的仲永分别有何特点?
答: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十九、二十岁时,“泯然众人”,才能毫无特色。
伤仲永 教案
6、“余闻之也久”在本文叙事中起什么作用? 答:过渡作用。
第三段:就事说理,表明自己的观点。
1、作者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或:用意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答:最后一段议论就是为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后天教育比天赋更重要。
本文寄托了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有很高天赋的人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会变为平庸无能的人,那么一个天赋平平的人,就更要加强后天的学习了。所以我认为这个道理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作者所说的“受之天”“受于人”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哪个对人的成才更重要?
答: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于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和培养,也会变为平庸无能的人。 4、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本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答:分为两大部分。
第1~2段以记叙为主,是叙事部分。这一部分是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
第3段以议论为主,是议论部分。这一部分是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时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关于天才与勤奋的格言: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精神的浩瀚、理想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三、课堂练习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伤仲永 教案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译文略)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课后作业:
1.文学常识:
①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 。他字 ,晚年号 ,是杰出的 家、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唐宋八大家:
指唐朝的 ,宋朝的 。 2.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古义: 今义:
伤仲永 教案
.
古义: 今义: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古义: 今义: ④稍稍宾客其父 ..
古义: 今义: ⑤世隶耕 .
古义: 今义: ⑥泯然众人矣 ..
古义: 今义: 4. 词类活用。
①稍稍宾客其父: 。 ..②父利其然也: 。 .③邑人奇之: 。 .④父异焉: 。 .⑤伤仲永: 。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5.词语解释。
伤仲永 教案
6.语句翻译。
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⑥泯然众人矣。
⑦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⑧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2)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
“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伤仲永 教案
(5)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年时的天资?
(6)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正在阅读:
伤仲永教案与练习题07-19
电动石磨仿真论文(毕业设计) - 图文12-27
第六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06-06
第四章 下部结构施工方案、方法11-25
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要点总结05-13
2016-2017最新整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答案09-06
今日基督徒普遍的可怜的光景01-26
白带的作用和排卵期白带变化04-18
2016、10校园欺凌教育活动方案06-1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练习题
- 教案
- 物料管理入门教案-第2讲
- 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 注塑机机械手与人工生产效率对比明细
- 学术英语(社科)Unit8八单元原文及翻译
- 乌海市中考满分作文-同学们的母亲老师
- D 854-92土壤比重标准试验方法
-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单元陆地和海洋单元测试题
- 基于B样条插值的局部均值分解方法研究
- 62中安全逃生演练总结讲话
- 物流员试题及答案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 基于CAN总线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论文(级进模设计)
- 惰性是什么,如何有效克服惰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政区特派员公署
- 水稻无纺布旱育苗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 土木工程青年公寓毕业设计计算书
- 《测量学》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产品审核控制程序
- 索氏煮沸抽提法快速测定粮食_油料中粗脂肪含量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