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地球科学概论试卷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23: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试卷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辉长岩、张节理、千枚岩、土壤、闪长岩、高岭石、残积物、片岩、熔岩流、片麻岩、铝土矿、位移、玄武岩、褶皱、地震、糜棱岩

1.风化作用: 。 2.构造变形: 。 3.岩浆作用: 。 4.变质作用: 。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 , 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 、 和 。

2.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3.干旱区风的地质作用通常形成的地形有(写出4个)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 、 和 。 5..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 、 。

6.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 、 、 、 、 和 。 7.岩浆岩按SiO2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 和 。 8.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特点,断层可以分为 、 、 。 9.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 、 、 。

10.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 、 。

三、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辉长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 )。

A:石英、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斜长石和辉长石,

C: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2.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 )。 A:高,B:低, C:有时低,有时高, D:大致相等。

3. 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份

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 )。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4.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和B共6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5.植物最早在大陆上发育(登陆)的大致时间是( )。

A:早古生代早期, B:早古生代末期, C:晚古生代早期, D:晚古生代末期。 Choose the one answer which is best (从下列描述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6. Choose the FALSE statement The age of the sea floor(关于海底年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has been determined by radiometric dating (已经用放射性年龄测定方法确定),

B:is oldest at the mid-oceanic ridge and youngest farthest from the ridge (洋中脊最老,而离洋中脊最远处最年轻),

C:is never older than 200 million years (总是不会大于2 亿年),

D:correlates well with calculated rates of sea-floor spreading(与计算出来的海底扩张速率关系密切),

E:has been confirmed by sea-floor drilling(已经为海洋钻探所证实)

7. Military needs during the cold war resulted in increased study of the sea floor(冷战时期军事需求导致对海底研究的提高)( ) A:True(对) B:False(错)

8.Major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

A:do not occur at similar locations (不会在类似的位置,即类似的构造背景下发生), B:usually occur at the boundaries of plate or at hot spots(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 C:usually occur at the center of plates(通常发生于板块中央),

D:prove through their locations that Earth is splitting apart (rifting) at all plate boundaries(这表明这些位置正裂解成板块边界), E:occur at di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and hot spots only(仅发生于分离型板块边界或热点地区)

9. Which is NOT a setting for igneous activity?(哪一个不是岩浆活动的背景)( ) A:hot spots(热点),

B:continental rifts(大陆裂谷),

C:continental transform fault zones(陆内转换断层), D:areas bordering ocean trenches(海沟附近区域),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type of weathering?(下列哪一个不属风化作用类型)( ) A:hydration (水合作用),

B:frost wedging(楔形冰劈作用), C:oxidation(氧化作用),

D:stream transport(河流搬运作用),

E:salt wedging(盐劈作用或盐类的潮解与结晶作用)。

11.Typical continental crust is 35-40 km thick; under mountains it is thinner, only 18-20 km thick(典型大陆地壳厚约35-40km,但山脉下地壳变薄,仅厚约18-20 km)( ) A:True(对), B:False(错)。

12.a disconformity is a type of unconformity in which sedimentary rocks overlie either igneous or metamorphic rocks(平行不整合是指沉积岩层覆于岩浆岩或变质岩之上的一种不整合关系)( )

A:True(对), B:False(错)。

13.Excepting human pollution, the brown coloration commonly seen in streams after a major rain storm is the result of(除人类污染原因外,暴雨后河流里呈现棕色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 )

A:its bedload(水流中的碎石、泥沙),

B:its suspended load(悬移搬运物质), C:its dissolved load(溶解搬运物质), D:all of the above(A、B、C), E:none of the above(以上均不对)。

14.Pick the one term below that does NOT logically belong with the other four terms(从下面选取一个与其它4个没有逻辑关系的术语)( ) A:barchan(新月形沙丘), B:loess(黄土), C:deflation(风蚀), D:meander(河曲),

E:desert pavement(砾漠)。

15.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will tend to make rocks change by ductile deformation rather than by brittle deformation?(下列哪一个条件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而不是脆性变形)( )

A:cool, shallow setting(冷而浅的背景下),

B:slowly applied stress in a very deep setting(深部缓慢施力), C:position fairly close to Earth’s surface(十分接近于地表环境), D:solid granitic composition(固态的花岗质岩石构成),

E:all of the above would encourage ductile deformation(上述所有情形都将有助于韧性变形)。

四、读图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1)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2分)。

2)判断图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基本类型、构成核部和翼部地层及其形成时代(4分)。 3)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类型、成因及其形成时代(3分)。

4)说明图中所反映的不整合接触关系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论述其反映的地壳运动过程(5分)。

35°ZO1O3C2P40°ZO1O240°C240°P45°O3?PC225°C2O340°O3?O3C20花岗岩1变质带2km断层KE25°地层产状

五、简述题(共28分,其中3、4小题任选一题):

1.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2.试述浅海化学沉积作用特点(8分)。

3.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主要地质依据(至少三个)和要点(10分)。 4. Based on the class discussion,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 major theme of geology?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parts and their energy sources. Give an example of each major process(10 points). 2004级11040、61043班《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试卷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辉长岩、张节理、千枚岩、土壤、闪长岩、高岭石、残积物、片岩、熔岩流、片麻岩、铝土矿、位移、玄武岩、褶皱、地震、糜棱岩 1.风化作用: 土壤、高岭石、残积物、铝土矿。 2.构造变形::张节理、位移、褶皱、地震。 3.岩浆作用: 辉长岩、闪长岩、熔岩流、玄武岩。 4.变质作用: 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岩基 、 岩株 , 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岩床 、 岩墙 、 岩盆 和 岩盖 。

2.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3.干旱区风的地质作用通常形成的地形有(写出4个) 风蚀湖、风蚀蘑菇、风蚀城、风蚀柱、蜂窝石、新月形沙丘、塔状沙丘、沙垄、风成交错层理。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O 、 Si 、 Al 和 Fe 。 5..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谷坡 、 谷底 、 河床 。

6.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 地壳 、 地幔和 地核 。

7.岩浆岩按SiO2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酸性岩 、 中性岩 、 基性岩 和 超基性岩 。

8.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特点,断层可以分为 正断层 、 逆断层 、 平移断层 。 9.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 温度 、 压力 、 化学活动性流体 。

10.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地层层序律 、 化石层序律 、 地质体间的切割律 。

三、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辉长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B)。

A:石英、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斜长石和辉长石, C: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2.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 A )。 A:高,B:低, C:有时低,有时高, D:大致相等。

3. 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份

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D)。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4.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A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和B共6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5.植物最早在大陆上发育(登陆)的大致时间是(B)。

A:早古生代早期, B:早古生代末期, C:晚古生代早期, D:晚古生代末期。 Choose the one answer which is best (从下列描述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6. Choose the FALSE statement The age of the sea floor(关于海底年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has been determined by radiometric dating (已经用放射性年龄测定方法确定),

B:is oldest at the mid-oceanic ridge and youngest farthest from the ridge (洋中脊最老,而离洋中脊最远处最年轻),

C:is never older than 200 million years (总是不会大于2 亿年),

D:correlates well with calculated rates of sea-floor spreading(与计算出来的海底扩张速率关系密切),

E:has been confirmed by sea-floor drilling(已经为海洋钻探所证实)

7. Military needs during the cold war resulted in increased study of the sea floor(冷战时期军事需求导致对海底研究的提高)(A) A:True(对) B:False(错)

8.Major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B)

A:do not occur at similar locations (不会发生于相类似的地方), B:usually occur at the boundaries of plate or at hot spots(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 C:usually occur at the center of plates(通常发生于板块中央),

D:prove through their locations that Earth is splitting apart (rifting) at all plate boundaries(这表明这些位置正裂解成板块边界), E:occur at di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and hot spots only(仅发生于分离型板块边界或热点地区)。

9. Which is NOT a setting for igneous activity?(哪一个不是岩浆活动背景)(C) A:hot spots(热点),

B:continental rifts(大陆裂谷),

C:continental transform fault zones(陆内转换断层), D:areas bordering ocean trenches(海沟附近区域),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type of weathering?(下列哪一个不属风化作用类型)(D) A:hydration (水合作用),

B:frost wedging(楔形冰劈作用), C:oxidation(氧化作用),

D:stream transport(河流搬运作用),

E:salt wedging(盐劈作用或盐类的潮解与结晶作用)。

11.Typical continental crust is 35-40 km thick; under mountains it is thinner, only 18-20 km thick(典型大陆地壳厚约35-40km,但山脉下地壳变薄,仅厚约18-20 km)(B) A:True(对), B:False(错)。 12.a disconformity is a type of unconformity in which sedimentary rocks overlie either igneous or metamorphic rocks(平行不整合是指沉积岩层覆于岩浆岩或变质岩之上的一种不整合关系)(B)

A:True(对), B:False(错)。

13.Excepting human pollution, the brown coloration commonly seen in streams after a major rain storm is the result of(除人类污染原因外,暴雨后河流里呈现棕色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B)

A:its bedload(水流中的碎石、泥沙), B:its suspended load(悬移搬运物质), C:its dissolved load(溶解搬运物质), D:all of the above(A、B、C), E:none of the above(以上均不对)。

14.Pick the one term below that does NOT logically belong with the other four terms(从下面选取一个与其它4个没有逻辑关系的术语)(D) A:barchan(新月形沙丘), B:loess(黄土), C:deflation(风蚀), D:meander(河曲),

E:desert pavement(砾漠)。

15.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will tend to make rocks change by ductile deformation rather than by brittle deformation?(下列哪一个条件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而不是脆性变形)

(B)

A:cool, shallow setting(冷而浅的背景下),

B:slowly applied stress in a very deep setting(深部缓慢施力), C:position fairly close to Earth’s surface(十分接近于地表环境), D:solid granitic composition(固态的花岗质岩石构成),

E:all of the above would encourage ductile deformation(上述所有情形都将有助于韧性变形)。

四、读图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1)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2分)。

2)判断图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基本类型、构成核部和翼部地层及其形成时代(4分)。 3)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类型、成因及其形成时代(3分)。

4)说明图中所反映的不整合接触关系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分别论述其反映的地壳运动过程(5分)。 答:1)逆断层。形成时代:P后,K前

2)向斜:核P,翼C2—O;背斜:核O3,翼C2—P,形成于P后,K前; 3)接触变质作用,与岩浆侵位同期,P后;

4)角度不整合,形成于K前,P后。演化:褶皱——岩浆侵位——不整合形成

35°ZO1O3C2P40°ZO1O240°C240°P45°O3?PC225°C2O340°O3?O3C20花岗岩1变质带2km断层KE25°地层产状

五、简述题(共28分,其中第3、4题任选一题):

1.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整合接触——稳定的升降 平行不整合接触——垂直升降运动 角度不整合——水平挤压作用 2.试述浅海化学沉积作用特点(8分)。

主要有碳酸盐、硅质沉积、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等

3.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创立的主要地质依据和要点(至少三个)(10分)。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2层;(2)刚性岩石圈可以分为若干块体,并漂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动;(3)板块内部相对较稳定,边缘则由于相互作用成为构造极为活跃的强烈的地带;(4)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的发现、海沟及贝尼奥夫地震带、洋底地壳的新认识、海底磁异常条带、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写出其中3条) 4. Based on the class discussion,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 major theme of geology?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parts and their energy sources. Give an example of each major process.

Constructive processes vs. destructive processes

Constructive processes: Internal heat engine; Fueled by molten outer; Core (plate tectonics, most mountain building etc.)

Destructive processes: external heat engine fueled by sun (erosion, weathering etc.)

11040、61043班《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试卷(B卷)考试形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闪长岩、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千枚岩、坡积物、片岩、糜棱岩 1.风化作用: 。 2.构造运动: 。 3.岩浆作用: 。 4.变质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⒈从地表到高空,大气圈可分为五层,即 、 、 、 和

⒉地磁场由 、 、 等三部分组成。

⒊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 、 和 。 ⒋现今地球的三个主要地震带

为 、 和 。

⒌肉眼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 、 、 、 等特征。

⒍按照爆炸的强弱程度,中心式火山喷发可分为 、 和 等三

种类型。

⒎在表层地质作用中,每种营力都按

照 、 和 这样的过程进行。 ⒏成岩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 、 和 。 ⒐按照SiO2含量的差异,岩浆可分为 、 、

和 等四种基本类型。

⒑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 、 和 组成。

⒒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 、 、 、

、 等五大类。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

⒈矿物的物理性质仅由其物质组成所决定。( ) ⒉磁偏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磁轴之间的夹角。( ) ⒊海岸线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

⒋承压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 ) ⒌岩石圈包括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 ⒍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 ⒎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以机械方式为主。( ) ⒏片岩的变质程度比板岩高。( )

⒐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 ⒑变质结晶作用不改变原岩的矿物成分。( )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⒈花岗岩的矿物组成最常见的是( )。

①石英、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②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③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 ④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⒉适宜珊瑚生长的环境是( )。

①半深海 ②浅海 ③深海 ④滨海 ⒊安山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 )。

①橄榄岩 ②闪长岩 ③花岗岩 ④辉长岩 ⒋下列矿物中,属于变质矿物的是( )。

①橄榄石 ②角闪石 ③石榴子石 ④方解石 ⒌在分离型板块边界一般不会出现( )。

①基性岩浆侵入 ②深源地震 ③浅源地震 ④基性岩浆喷出。

Choose the one answer which is best (从下列描述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6. Only one supercontinent has existed and split a part in all of Earth’s history(在地球整个历史演变中,只有过一个超级大陆和部分裂解)( ) A:True(对), B:False(错)。

7.A chain of volcanoes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 (The Andes Mountains) exists because(沿南美洲西海岸安第斯山脉发育一条火山链,这是因为)( ) A:The Pacific Plate is sliding past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 and heading forward the northwest(太平洋板块滑过南美洲板块且前端指向北西),

B:The Pacific Plate is rifting apart from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太平洋板块正在裂开且远离南美洲板块),

C:An oceanic plate is subducting under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洋壳板块正向俯冲到南美洲板块西缘之下),

D:A continental plate is colliding with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 and causing it to buckle(大陆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碰撞,并导致其弯曲),

E:basalt is pushing up through the trench that parallels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玄武岩沿平行于南美洲西海岸的海沟向上冲)。

8.The extrusive equivalent of gabbro is (与辉长岩成份相当的喷出岩是)( ) A:granite(花岗岩), B:diorite(闪长岩), C:basalt(玄武岩), D:rhyolite(流纹岩), E:andesite(安山岩)。

9.Choose the most complete answ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ocks contains the largest crystals(选择一个最完整的答案,下列哪些岩石包含最大量的结晶体)( ) A:rhyolite(流纹岩), B:granite(花岗岩), C:basalt(玄武岩), D:gabbro(辉长岩), E:b and d(b和d)。 10.a nonmarin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 composed of angular fragments surrounded by matrix

is (一种角砾状碎块岩石为非海相成因,由组成为碎屑物质和沉积岩石,且周围为其本身母岩。这种岩石是)( ) A:breccia(角砾岩), B:conglomerate(砾岩), C:turbidite(浊积岩),

D:fossiliferous limestone(生物碎屑灰岩), E:arkose(长石砂岩)。

11.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will tend to make rocks change by ductile deformation rather than by brittle deformation?(下列哪一个条件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而不是脆性变形)( )

A:cool, shallow setting(冷而浅的背景下),

B:slowly applied stress in a very deep setting(深部缓慢施力), C:position fairly close to Earth’s surface(十分接近于地表环境), D:solid granitic composition(固态的花岗质岩石构成),

E:all of the above would encourage ductile deformation(上述所有情形都将有助于韧性变形)。

12.What process most logically explains the different tilts of gravestones in a hillside cemetery?(什么作用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山坡公墓中墓碑不同程度的倾斜)( ) A:slump(坍塌), B:ghosts(鬼),

C:mudflow(泥石流), D:creep(蠕变),

E:liquefaction(液化作用)。 1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re) produced by glacial erosion?(下列哪些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 )

A:roche moutonnèe(羊背石), B:U-shaped valley(U形谷), C:arête(刃脊), D:cirque(冰斗),

E:all of the above(所有上述现象)。

14.Pick the one term below that does NOT logically belong with the other four terms(从下面选取一个与其它4个没有逻辑关系的术语)( ) A:barchan(新月形沙丘), B:loess(黄土), C:deflation(风蚀), D:meander(河曲),

E:desert pavement(砾漠)。

15.Major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 A:do not occur at similar locations (不会发生于相类似的地方), B:usually occur at the boundaries of plate or at hot spots(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 C:usually occur at the center of plates(通常发生于板块中央),

D:prove through their locations that Earth is splitting apart (rifting) at all plate boundaries(这表明这些位置正裂解成板块边界), E:occur at di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and hot spots only(仅发生于分离型板块边界或热点地

区)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

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 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六、论述题(共22分,其中3、4题任选1题)

⒈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6分)。

⒉简要对比“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和基本特征。(7分)。 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的类型。(9分)。

4.Differentiate between weathering and erosion. Give two examples each of weathering and erosion. Why is weathering generally necessary before erosion can occur?(9 points)

11040、61043班《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闪长岩、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千枚岩、坡积物、片岩、糜棱岩 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糜棱岩。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⒈从地表到高空,大气圈可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暖层 和

散逸层 。

⒉地磁场由 基本磁场 、 变化磁场 、 磁异常 等三部分组成。 ⒊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推移 、 跃移 、 悬移 和 载移 。

⒋现今地球的三个主要地震带为 环太平洋地震带 、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

震带 和 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地震带 。

⒌肉眼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 颜色 、 矿物成分 、 结构 、 构造 等特征。 ⒍按照爆炸的强弱程度,中心式火山喷发可分为 猛烈式 、 宁静式 和 递变式 等三

种类型。

⒎在表层地质作用中,每种营力都按照 剥蚀作用 、 搬运作用 和 沉积作用 这样的过程

进行。

⒏成岩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 压实作用 、 胶结作用 和 重结晶作用 。 ⒐按照SiO2含量的差异,岩浆可分为 酸性岩浆 、 中性岩浆 、 基性岩浆

和 超基性岩浆 等四种基本类型。

⒑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 大陆架 、 大陆坡 和 大陆基 组成。

⒒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 自然元素矿物 、 硫化物矿物 、 卤化物矿物 、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 含氧盐矿物 等五大类。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

⒈矿物的物理性质仅由其物质组成所决定。(×) ⒉磁偏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磁轴之间的夹角。(×) ⒊海岸线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⒋承压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 ⒌岩石圈包括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⒍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 ⒎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以机械方式为主。(×) ⒏片岩的变质程度比板岩高。(√)

⒐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⒑变质结晶作用不改变原岩的矿物成分。(×)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⒈花岗岩的矿物组成最常见的是(③)。

①石英、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②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③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 ④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⒉适宜珊瑚生长的环境是(②)。

①半深海 ②浅海 ③深海 ④滨海 ⒊安山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②)。

①橄榄岩 ②闪长岩 ③花岗岩 ④辉长岩 ⒋下列矿物中,属于变质矿物的是(③)。

①橄榄石 ②角闪石 ③石榴子石 ④方解石 ⒌在分离型板块边界一般不会出现(②)。

①基性岩浆侵入 ②深源地震 ③浅源地震 ④基性岩浆喷出。

Choose the one answer which is best (从下列描述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6. Only one supercontinent has existed and split a part in all of Earth’s history(在地球整个历史演变中,只有过一个超级大陆和部分裂解)(B) A:True(对), B:False(错)。

7.A chain of volcanoes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 (The Andes Mountains) exists because(沿南美洲西海岸安第斯山脉发育一条火山链,这是因为)(C) A:The Pacific Plate is sliding past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 and heading forward the northwest(太平洋板块滑过南美洲板块且前端朝向北西),

B:The Pacific Plate is rifting apart from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太平洋板块正在裂开且远离南美洲板块),

C:An oceanic plate is subducting under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洋壳板块正向俯冲到南美洲板块西缘之下),

D:A continental plate is colliding with the South American Plate and causing it to buckle(大陆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碰撞,并导致其弯曲),

E:basalt is pushing up through the trench that parallels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玄武岩沿平行于南美洲西海岸的海沟向上冲)。

8.The extrusive equivalent of gabbro is (与辉长岩成份相当的喷出岩是)(C) A:granite(花岗岩), B:diorite(闪长岩), C:basalt(玄武岩), D:rhyolite(流纹岩), E:andesite(安山岩)。

9.Choose the most complete answ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ocks contains the largest crystals(选择一个最完整的答案,下列哪些岩石包含最大量的结晶体)(E) A:rhyolite(流纹岩), B:granite(花岗岩), C:basalt(玄武岩), D:gabbro(辉长岩), E:b and d(b和d)。 10.a nonmarin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 composed of angular fragments surrounded by matrix is (一种角砾状碎块岩石为非海相成因,由组成为碎屑物质和沉积岩石,且周围为其本身母岩。这种岩石是)(A) A:breccia(角砾岩), B:conglomerate(砾岩), C:turbidite(浊积岩),

D:fossiliferous limestone(生物碎屑灰岩), E:arkose(长石砂岩)。

11.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will tend to make rocks change by ductile deformation rather than by brittle deformation?(下列哪一个条件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而不是脆性变形)(B)

A:cool, shallow setting(冷而浅的背景下),

B:slowly applied stress in a very deep setting(深部缓慢施力), C:position fairly close to Earth’s surface(十分接近于地表环境), D:solid granitic composition(固态的花岗质岩石构成),

E:all of the above would encourage ductile deformation(上述所有情形都将有助于韧性变形)。

12.What process most logically explains the different tilts of gravestones in a hillside cemetery?(什么作用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山坡公墓中墓碑不同程度的倾斜)(D) A:slump(坍塌), B:ghosts(鬼),

C:mudflow(泥石流), D:creep(蠕变),

E:liquefaction(液化作用)。 1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re) produced by glacial erosion?(下列哪些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E)

A:roche moutonnèe(羊背石), B:U-shaped valley(U形谷), C:arête(刃脊), D:cirque(冰斗),

E:all of the above(所有上述现象)。

14.Pick the one term below that does NOT logically belong with the other four terms(从下面选取一个与其它4个没有逻辑关系的术语)(D) A:barchan(新月形沙丘), B:loess(黄土), C:deflation(风蚀), D:meander(河曲),

E:desert pavement(砾漠)。

15.Major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B) A:do not occur at similar locations (不会发生于相类似的地方), B:usually occur at the boundaries of plate or at hot spots(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 C:usually occur at the center of plates(通常发生于板块中央),

D:prove through their locations that Earth is splitting apart (rifting) at all plate boundaries(这表明这些位置正裂解成板块边界), E:occur at divergent plate boundaries and hot spots only(仅发生于分离型板块边界或热点地区)。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

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1(花岗闪长岩)-----4(花岗细晶岩脉)

2. 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角度不整合:形成于P以后,J以前。

六、论述题(共22分,其中3、4题任选1题)

⒈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6分)。

答案要点:相对地质年代的含义;地层层序律:地层的概念,只要地层未发生倒转,则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化石的概念,根据生物演化律可知古生物

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⒉简要对比“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和基本特征。(6分)。

答案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峭、谷底深的河谷;“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较陡、谷底较宽缓的谷地;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的或者风对已有线状洼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可以从不同谷地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板块边界的类型。(10分)。

答案要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分为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板块,它们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板块边缘构造活动性很强烈;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①汇聚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可进一步分为俯冲型和碰

撞型;②离散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③平错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

4.Differentiate between weathering and erosion. Give two examples each of weathering and erosion. Why is weathering generally necessary before erosion can occur?(10 points)

Weathering?physical & chemical break up of rocks and minerals to form detritus (frost

wedging, root wedging, salt wedging, hydration)

Erosion?the grinding away and removal (or transportation) of earth’s surface materials by

moving water, air and ice (stream erosion, ice erosion, deflation, etc.)

Weathering break up rock materials into smaller pieces, so they can easily be moved from

place to place by erosive agents.

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2分)

1.生态系统 2.正断层 3.岩石的构造 4.层理 5.地温梯度 6.黄道面 7.成矿作用 8.三角洲 9.大洋中脊 10.风化作用 11.自然环境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和 。 2.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四种元素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 、 。 3.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 、 、 。

4.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1、3、6、7位的矿物分别是 、 、 、 。

6.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 、 、 。

7.地下水按运动特征和埋藏条件,可分为 、 和 等类型。 8.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和 。 9.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 、 。

10.按照SiO2含量的差异,岩浆(岩)可分为 、 、 和 四种基本类型。 11.占地壳总质量达80%的矿物种类是 。

12.成岩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 、 和 。

13.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包括 和 顶部,称为岩石圈。 14.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可形成 、 、 等多种类型的盐类矿床。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流纹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 )。

①橄榄岩 ②闪长岩 ③花岗岩 ④辉长岩

2.在变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消失,又有新矿物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这种变质方式是( )。

①交代作用 ②碎裂作用 ③重结晶作用 ④变质结晶作用 3.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

①总体说来,离震中越远,震级越来越小

②大致说来,离震中越远,烈度越来越小,而震级是不变的 ③离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都越来越小 ④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4.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

①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②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③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④包括②和③共6个纪

5.在某喀斯特旅游景点,由上到下观察到6层溶洞,其中最下一层发育地下暗河,这表明( )。

①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在不断地降低 ②这一地区地表水位在不断地降低 ③这一地区至少经历了6次地壳水平运动

④在地壳长期升降运动过程中,这一地区至少有过6个相对平静时期 四、读图题(共12分)

仔细阅读以下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

先后顺序(4分)。

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分)。

五、论述题(共36分)

1.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分) 2.简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分)

3.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10分) 4.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8分)

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2分)

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2.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3.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等特点。 4.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构造。

5.地温梯度: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 6.黄道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

7.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8.三角洲:在河口区形成的沉积体。

9.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

10.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11.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温度 、 压力 和 化学活动性流体 。 2.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四种元素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O 、 Si 、 Al 、 Fe 。 3.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4.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1、3、6、7位的矿物分别是 滑石 、 方解石 、 长石 、 石英 。

5.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波浪 、 潮汐 、 洋流 、 浊流 。

6.地下水按运动特征和埋藏条件,可分为 包气带水 、 潜水 和 承压水 等类型。 7.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分离型 、 汇聚型 和 平错型 。 8.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磁场强度 、 磁偏角 、 磁倾角 。

9.按照SiO2含量的差异,岩浆(岩)可分为 酸性 、 中性 、 基性 和 超基性 四种基本类型。

10.占地壳总质量达80%的矿物种类是 硅酸盐矿物 。

11.成岩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 压实作用 、 胶结作用 和 重结晶作用 。 12.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包括 地壳 和 上地幔 顶部,称为岩石圈。

13.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可形成 碳酸盐 、 硫酸盐 、 氯化物 等多种类型的盐类矿床。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流纹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 ③ )。

①橄榄岩 ②闪长岩 ③花岗岩 ④辉长岩

2.在变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消失,又有新矿物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这种变质方式是( ④ )。

①交代作用 ②碎裂作用 ③重结晶作用 ④变质结晶作用 3.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② )。 ①总体说来,离震中越远,震级越来越小

②大致说来,离震中越远,烈度越来越小,而震级是不变的 ③离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都越来越小 ④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4.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③ )。

①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②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③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④包括②和③共6个纪

5.在某喀斯特旅游景点,由上到下观察到6层溶洞,其中最下一层发育地下暗河,这表明( ④ )。

①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在不断地降低 ②这一地区地表水位在不断地降低 ③这一地区至少经历了6次地壳水平运动

④在地壳长期升降运动过程中,这一地区至少有过6个相对平静时期 四、读图题(共12分)

仔细阅读以下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4分)。

从早到晚:⑴褶皱 ⑵角度不整合 ⑶花岗岩体 ⑷断层 ⑸平行不整合 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花岗岩体:E 角度不整合:J 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分)。 褶皱:J 断层:E

五、论述题(共36分)

1.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分)

答案要点:下蚀作用概念、原因;V形谷、急流、瀑布的成因及发展、变化过程;向源侵蚀作用及河流袭夺现象;河流的侵蚀基准

面。 2.简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分)

答案要点:浅海化学沉积的主要发育地区、沉积物质的来源;碳酸盐沉积的原因、类型,不同类型碳酸盐沉积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硅质沉积物的来源及硅质沉积的产物;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物质来源、成因、类型;磷质沉积的成因及沉积物类型。 3.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10分)

答案要点:地层接触关系的概念、分类;整合接触的特征及形成过程;平行不整合的特征、形成过程,反映了一次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的特征、形成过程,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4.怎样确定相对地质年代?(8分)

答案要点:相对地质年代的含义;地层层序律:地层的概念,只要地层未发生倒转,则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化石的概念,根据生物演化律可知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越老,反之则越新;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B卷)

(说明:第二、三、四题直接答在试卷上,第一、五题答在答题纸上)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岩石圈 2、矿物 3、地温梯度 4、矿床 5、恒星 6、自然资源 7、“将今论古” 8、分选性 9、天文单位 10、承压水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_ 、 、 _三种类型。 2、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 、 、 。 3、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 、 、 、 。

4、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 、 、 等4种基本类型。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 、 三大类。

6、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 、 、 三大类。 7、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 、 、 、 和 等5个圈层。 9、冰川的主要侵蚀地貌有 、 、 、 。 10、地震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 、 、 、 。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 2、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 ) 3、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 )

4、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 5、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 )

6、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 7、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 ) 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

9、判断断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断层面产状和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如上盘相对上升,下

盘相对下降者称为正断层,而不能称为平移断层。( )

10、通常,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

和片麻岩。( ) 四、读图题(共10分)

仔细阅读以下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

的先后顺序(4分)。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3分)。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3分)。

五、简答和论述题(共40分):

1、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其产物。(12分)

2、简述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和岩石圈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划分。(10分) 3、简述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10分) 4、论述学习地球科学概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8分)

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2、 矿物: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3、地温梯度:常温层之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4、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

术条件的要求、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恒星:由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炽热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6、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各种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 7、“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反推过去地质作用的地质学类比方法。 8、分选性:碎屑物质在运动介质的搬运过程中,其成分和粒度大小趋于均一化的程度。 9、天文单位:天文学上将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10、承压水:发育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_整合接触 、 平行不整合 、 角度不整合 _三种类型。 2、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波浪 、 潮汐 、 洋流 、 浊流 。 3、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 矿物质 、 腐殖质 、 水 、 空气 。

4、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超基性 、 基性 、 中性 、 酸性 等4种

基本类型。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沉积岩 、 变质岩 、 岩浆岩 三大类。

6、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三大类。 7、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暖层 和 散逸层 5个圈层。 9、冰川的主要侵蚀地貌有 冰蚀谷 、 冰斗 、 角峰 、 刃脊 。

10、地震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 塌陷地震 、 诱发地震 。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2、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 3、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 )

4、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 5、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 ×)

6、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 ) 7、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 ) 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 )

9、判断断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断层面产状和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如上盘相对上升,下

盘相对下降者称为正断层,而不能称为平移断层。( ×)

10、通常,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

和片麻岩。( √ ) 四、读图题(共10分)

仔细阅读以下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

的先后顺序(4分)。

答:自老到新的顺序为:D-T地层 → 褶皱 → 角度不整合 → K地层 → 花岗岩体→

断层→平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3分)。

答:花岗岩体形成于K之后,N之前;角度不整合形成于T之后,K之前。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3分)。

答:褶皱形成于T之后,K之前;断层形成于K之后,N之前。

五、简答和论述题(共40分):

1、 论述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其产物。(12分)

回答要点:(1)答出河流下蚀作用的概念;(2)叙述河流下蚀作用的过程;(3)河流下蚀作

用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如(最终)侵蚀基准面、向源侵蚀、河流的袭夺等;(4)产物主要由使河谷加深、加长、造成河流的袭夺和形成“V”字形河谷等。

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使其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之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2、 简述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和岩石圈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划分。(10分)

回答要点:(1)板块构造说的基本思想为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

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岩石圈板块边界可划分出3种类型。即1)汇聚型边界,其两侧板块相向运

动,在板块边界造成挤压、对冲或碰撞。可进一步分为俯冲型,如太平洋两侧,碰撞型,如喜马拉雅地区;2)离散型,其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如大洋中脊、大陆裂谷等;3)平错型,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如,转换断层等。 3、 简述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10分)

回答要点: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简述如下:①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②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入侵;地域地下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③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灾害。④对大气的污染:包括开采矿石、运输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体物质等。⑤海洋矿产开发造成的污染:如油井漏油、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

4、论述学习地球科学概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8分)

回答要点: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

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

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2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A卷)

注:本试卷共五大题,请直接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平衡 2、 磨圆度 3、 岩石结构 4、 重力异常 5、 地温梯度 6、 黄道面 7、 矿产资源 8、 变质作用 9、 地质灾害

10、 将今论古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2、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4种元素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 、 、 。

3、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 、 。

4、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6、第7和第10位的矿物分别为 、 、 、 。

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 、 、 。 6、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 、 、 。 7、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 、 、 。 8、影响变质作用的三种因素是 、 、 。 9、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 、 。 10、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 、 、 、 。

11、冰川的主要剥蚀地貌有 、 、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通常情况下,基性岩浆的温度比酸性岩浆的温度( ) 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 2.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

A: 总体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 B: 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C:离开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越来越小;D: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3.两板块作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入到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 ) A:叠瓦状构造;B:板块分离边界;C:俯冲板块边界;D:逆冲断层。 4.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 )

A:半深海的适宜环境;B: 湖泊的适宜环境;C:滨海地区;D: 浅海正常盐度,并具有通畅的水流和20℃温度的条件下

5.在某喀斯特旅游景点,由上到下观察到6层溶洞,其中最下一层发育地下暗河。这表明( )

A: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在不断地降低;B:这一地区地表水位在不断地降低;C:这一地区至少经历了6次地壳水平运动;D:在地壳长期垂直升降运动过程中,这一地区至少有过6个相对平静时期

四、读图题(13分)

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5分)。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分)。

五、论述题(共4小题,计37分) 1、 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12分)。 2、 论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分)

3、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8分)? 4、 简述风化作用及其产物(7分)。

2002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注:本试卷共五大题,请直接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

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就叫~~。

2、 磨圆度:碎屑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3、 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4、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5、 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6、 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

为黄道面。

7、 矿产资源: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

岩石资源。

8、 变质作用:指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

本上在固态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9、 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

营力的因素,引起的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10、 将今论古:是指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现在仍在发生着。地质历史

上所出现的地质现象,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着的各种运动,经过长期作用造成的。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2、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4种元素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O 、 Si 、 Al 、 Fe 。

3、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谷坡 、 谷底 、 河床 。

4、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6、第7和第10位的矿物分别为 方解石 、 正长石 、 石英 、 金刚石 。

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推移 、 跃移 、 悬移 、 载移 。 6、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波浪 、 潮汐 、 洋流 、 浊流 。 7、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 宁静式 、 爆发式 、 过渡式 。 8、影响变质作用的三种因素是 温度 、 压力 、 活动性流体 。 9、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 磁偏角 、 磁倾角 、 磁场强度 。 10、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5个):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海沟、中央裂谷带。

11、冰川的主要剥蚀地貌有 冰斗、 角峰 、 “U”型谷、 刃脊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通常情况下,基性岩浆的温度比酸性岩浆的温度(A) 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 2.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B)

A: 总体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 B: 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C:离开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越来越小;D: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3.两板块作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入到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C) A:叠瓦状构造;B:板块分离边界;C:俯冲板块边界;D:逆冲断层。 4.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 D)

A:半深海的适宜环境;B: 湖泊的适宜环境;C:滨海地区;D: 浅海正常盐度,并具有通畅的水流和20℃温度的条件下。

5.在某喀斯特旅游景点,由上到下观察到6层溶洞,其中最下一层发育地下暗河。这表明(D )

A: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在不断地降低;B:这一地区地表水位在不断地降低;C:这一地区至少经历了6次地壳水平运动;D:在地壳长期垂直升降运动过程中,这一地区至少有过6个相对平静时期

四、读图题(13分)

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5分)。

从早到晚为褶皱--角度不整合--花岗岩体--断层—平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花岗岩体:J后,K2前 角度不整合:P后,J前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分)。 褶皱:P后,J前

断层:岩体形成后(J后),K2前

五、论述题(共4小题,计37分) 1、 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12分)。 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2、 论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10分)。 要点:1)以化学沉积为主,机械沉积为辅;

2)分为四个阶段:碳酸盐阶段—硫酸盐阶段—绿化物阶段—沙下湖阶段; 3)论述每个阶段的沉积物及湖泊水体性质。

3、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什么(8分)?

在固体的地球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较塑性的软流圈;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板块,它们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面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4、 简述风化作用及其产物(7分)。

要点:1)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大气、气温、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物理风化产物:倒石堆 3)化学风化产物:残积物

4)生物风化产物:物理+生物化学风化产物 5)风化壳:基本结构 6)土壤:基本组成

2002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B卷)

注:本试卷共五大题,请直接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系统 2、 分选性 3、 岩石构造 4、 重力异常 5、 地热增温级 6、 黄道面 7、 矿床 8、 变质作用 9、 自然环境

10、 将今论古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2、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4种元素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 、 、 。

3、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 、 。

4、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6、第8和第10位的矿物分别为 、 、 、 。

5、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 、 、 。 6、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 、 、 。

7、松散沉积物经过 、 、 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8、冰川的主要剥蚀地貌有 、 、 、 。 9、地磁场由 、 、 等3部分组成。

10、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 、 、 、 和 等5个圈层。

1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 、 。

12、岩株的出露面积一般为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 ) 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 2.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

A: 总体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 B: 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C:离开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越来越小;D: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3. 在板块分离型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 ( )

A.基性岩浆侵入;B.深源地震;C.浅源地震;D.基性岩浆喷出。 4. 陆生植物的形成与发展开始于 ( )

A.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初;D.早古生代初。 5. 岩溶漏斗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下水的水平运动;B.地下水的垂直运动;C.地表流水;D.地下暗河的流动。 四、读图题(13分)

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5分)。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分)。

五、论述题(共4小题,计37分)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2分)。 2、 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0分)。

3、 对比分析剪节理和张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4、 简述风化壳及其分层特点(7分)。

2002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B卷)-参考答案

注:本试卷共五大题,请直接答在试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2、 分选性:指颗粒大小趋于均一的程度。

3、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4、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5、 地热增温级: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增加1度所增加的深度叫~~。

6、 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

为黄道面。

7、 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份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

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8、 变质作用:指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

本上在固态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9、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

10、 将今论古:是指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现在仍在发生着。地质历史

上所出现的地质现象,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着着的各种运动,经过长期作用造成的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2、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4种元素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O 、 Si 、 Al 、 Fe 。

3、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谷坡 、 谷底 、 河床 。

4、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6、第8和第10位的矿物分别为 萤石 、 正长石 、 黄玉 、 金刚石 。

5、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波浪 、 潮汐 、 洋流 、 浊流 。 6、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宁静式 、 爆发式 、 过渡式 。

7、松散沉积物经过 压实作用 、 胶结作用 、 重结晶作用 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8、冰川的主要剥蚀地貌有冰斗、 角峰 、 “U”型谷、 刃脊 。 9、地磁场 磁偏角 、 磁倾角 、 磁场强度 等3部分组成。

10、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暖层 和 散逸层 等5个圈层。

1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12、岩株的出露面积一般为 <100km2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A) 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 2.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B )

A: 总体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 B: 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

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C:离开震中越远,震级和烈度越来越小;D:二者关系说不清楚。 3. 在板块分离型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 (B)

A.基性岩浆侵入;B.深源地震;C.浅源地震;D.基性岩浆喷出。 4. 陆生植物的形成与发展开始于( C )

A. 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初;D.早古生代初。 5. 岩溶漏斗的形成是由于 ( B )

A.地下水的水平运动;B.地下水的垂直运动;C.地表流水;D.地下暗河的流动。 四、读图题(13分)

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5分)。

从早到晚为:褶皱--角度不整合--花岗岩体--断层--平行不整合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花岗岩体:J3前,T后; 角度不整合:C后,T前。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4分)。 褶皱:C后,T前;

断层:J3前,T后(岩体形成后)

五、论述题(共4小题,计37分)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2分)。 要点:1)河流下蚀作用概念;

2)“V”型谷;

3)侵蚀基准面; 4)向源侵蚀作用;

5)河流袭夺、瀑布、激流等

2、 论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0分)。

要点:1)浅海碎屑沉积-近岸沉积特点,远岸沉积特点

2)浅海化学沉积:硅质沉积、碳酸盐沉积、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 3)浅海的生物沉积:介壳灰岩和生物碎屑岩、生物礁。

3、 对比分析剪节理和张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要点:1)张节理与剪切理的基本概念;

2)可从产状、延伸、节理面特征、两壁间距、对围岩的切割关系与组合关系等

进行对比分析。

4、 简述风化壳及其分层特点(7分)。

要点:1)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叫风化壳;

2)以花岗岩为例,分为四层: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岩; 3)古风化壳。

2002年《地球科学概论B》试题(A)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 1.风化作用: 、 、 、 2.构造运动: 、 、 、 3.岩浆作用: 、 、 、 4.变质作用: 、 、 、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风化壳; 2.矿物; 3.岩浆作用; 4.岩石的结构; 5.地震烈度; 6.地温梯度; 7.背斜; 8.岩溶作用: 9.大陆架; 10.透水层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 , 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 、 和 。

2.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3.常见的冰蚀地形包括 、 、 和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 、 和 。

5..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 、 。

6.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 、 、 、 、 和 。 7.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 、 、 。 6.岩浆岩按SiO2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 和 。

7.按地震成因类型,有 、 、 和 。 8.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 、 、 。

9.河流中发生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 、 和 。 10.化学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 。

1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 、 。

12.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 、 、 和 (写出其中4条)。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

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2. 花岗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

A:石英、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 C: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3.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 )。

A:高,B:低, C:有时低,有时高, D:大致相等。 4.海蚀凹槽通常形成于( )。

A:浅海带, B:潮上带, C:潮间带, D:半深海带。 5.晚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和B共6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

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 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六、简述题(共28分):

1.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分)。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3.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分)。

2002年《地球科学概论B》试题(A)参考答案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 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 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 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

壳。

2. 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

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 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

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4.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岩屑或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 5.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6. 地温梯度: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

7. 背斜:形态上一般向上拱起,核部地层老,向两翼地层变新并对称重复分布。 8. 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

械冲刷为辅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

9. 大陆架:海陆接壤的浅海平台,其范围一般由海岸线向外海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

大的转折外。

10. 透水层:由透水性较好的岩石组成的岩层。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岩基 、 岩株 , 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岩床 、 岩盆 、 岩盖 和 岩墙 。

2.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3.常见的冰蚀地形包括 角峰 、 U型谷 、 刃脊 和 冰斗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O 、 Si 、 Al 和 Fe 。

5..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河床 、 谷坡 、 谷底 。

6.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 地壳 、 地幔 和 地核 。

7.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 萤石 、 磷灰石 、 刚玉 。 6.岩浆岩按SiO2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酸性 、 中性 、 基性 和 超基性 。 7.按地震成因类型,有 构造地震 、 火山地震 、 陷落地震 和 诱发地震 。 8.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 气候和植被 、 地形 、 岩石特征 。

9.河流中发生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 流速减小 、 流量减小 和 进入河流的碎屑物质过多 。

10.化学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胶体溶液 、 真溶液 。

1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地层层序律 、 化石层序律 、 地质体间的切割律 。 12.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 毕鸟夫带的发现 、 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 、 洋底地壳的认识 和 海底磁异常条带 (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等)(写出其中4条)。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

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D)。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2. 花岗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B)。

A:石英、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 C: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3.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 B )。 A:高,B:低, C:有时低,有时高, D:大致相等。 4.海蚀凹槽通常形成于( B )。

A:浅海带, B:潮上带, C:潮间带, D:半深海带。 5.晚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D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和B共6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

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1(花岗闪长岩)-----4(花岗细晶岩脉)

2. 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角度不整合:形成于P以后,J以前。 六、简述题(共28分):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分)。

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个以上。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2.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年《地球科学概论B》试题(B)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安山岩、张节理、千枚岩、土壤、坡积物、片岩、断裂、花岗斑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被、高岭石、背斜、闪长岩、糜棱岩 1.风化作用: 、 、 、 2.构造运动: 、 、 、 3.岩浆作用: 、 、 、 4.变质作用: 、 、 、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风化壳; 2.岩石; 3.变质作用; 4.岩石的构造; 5.地震震级; 6.地热增温率; 7.向斜; 8.岩溶作用: 9.大陆坡; 10.含水层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 , 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 、 和 。

2.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 。 3.常见的风蚀地形包括 、 、 和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5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 、 、 和 。

5..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 、 、 。

6.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 、 、 、 、 和 。 7.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2、第4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 、 、 。 6.岩浆岩按SiO2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 和 。 7.按地震成因类型,有 、 、 和 。 8.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是 、 、 。

9.河流中发生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 、 和 。 10.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 、 、 。 1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 、 。

12.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 、 、 和 (写出其中4条)。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总体来说,随着震中距的加大,地震烈度( )。 A:增大; B:减小; C:无变化。

2. 两板块沿一构造带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入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 ) A:叠瓦状构造; B:板块分离边界; C:俯冲带; D:正断层带 3. 含量占地壳总重量最高的是( )

A:碳酸盐矿物; B: 硫酸盐矿物; C:硫化物矿物; D:硅酸盐矿物

4.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

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5.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和B共6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

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 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六、简述题(共28分):

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0分)。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3.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分)。

2002年《地球科学概论B》试题(B)参考答案

一、归类题(每题2分,共8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糜棱岩。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

壳。

2. 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3. 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4. 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5. 地震震级:由地震能量大小划分的等级。

6. 地热增温率: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增加1度所增加的深度。

7. 向斜:形态上一般向下弯曲,核部地层,向两翼地层变老并对称重复分布。 8. 岩溶作用: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

械冲刷为辅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 9. 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部分。 10. 含水层:储存有地下水的透水层。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岩基 、 岩株 , 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 岩床 、 岩盆 、 岩盖 和 岩墙 。

2.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3.常见的风蚀地形包括 风蚀湖 、 风蚀城 、 风蚀柱 和 蜂窝 等。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5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O 、 Si 、 Al 、 Fe和 Ca 。

5..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河床 、 谷坡 、 谷底 。

6.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 地壳 、 地幔 和 地核 。

7.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2、第4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 石膏 、 萤石 、 黄玉 。 6.岩浆岩按SiO2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酸性 、 中性 、 基性 和 超基性 。 7.按地震成因类型,有构造地震 、 火山地震 、 陷落地震 和 诱发地震 。 8.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是 温度 、 压力 、 活动性流体 。

9.河流中发生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流速减小 、 流量减小 和 进入河流的碎屑物质过多 。

10.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悬移 、 跃移 、 推移 和 载移 。

1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地层层序律 、 化石层序律 、 地质体间的切割律 。 12.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毕鸟夫带的发现 、 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 、 洋底地壳的认识 和 海底磁异常条带 (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等)(写出其中4条)。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总体来说,随着震中距的加大,地震烈度(A )。 A:增大; B:减小; C:无变化。

2. 两板块沿一构造带相向运动,其中一板块插入另一板块之下,这一构造带称为(C ) A:叠瓦状构造; B:板块分离边界; C:俯冲带; D:正断层带 3. 含量占地壳总重量最高的是( D )

A:碳酸盐矿物; B: 硫酸盐矿物; C:硫化物矿物; D:硅酸盐矿物

4.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

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D)。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5.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A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B: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和B共6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五、读图题(共10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

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6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1(花岗闪长岩)-----4(花岗细晶岩脉)

2. 判断右下边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4分)。

角度不整合:形成于P以后,J以前。 六、简述题(共28分):

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0分)。

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 简要说明其过程。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分)。 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分)。 要点:中低纬度为主

主要类型有:碳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绿石等。 简要说明2-3种即可。

《地球科学概论》

教学大纲

(学时范围:70学时)

一、课程性质

《地球科学概论》本是对所有专业本科生传播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一门通用性课程,但对地质学专业来说,这也是他们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力求把地球科学当作一门系统科学来介绍,同时把地球当作宇宙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认识,重点探讨地球各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结合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概略地介绍关于地球科学的知识,从而探讨人类怎样才能做到与地球和谐协调的发展。

绪论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第二章 行星地球简史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第三章 地球的物质组成 重点掌握: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第四章 大气圈--地球的蓝色外壳

重点掌握:大气圈的圈层结构,依温度变化及其他特征进行分层,大气与其他各圈层间的物质转换,是导致岩石圈表层破坏与重建,以及生命兴衰的重要因素。一般了解: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大气的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它们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的状态出现;大气圈中的物质一直在不断分解、合成和运动,对流层中的大气运动,产生出复杂的天气现象,太阳辐射、地球的自转与重力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动力,地球上的气候在不断地寒暖交替变迁,目前正处在大冰期之后的转暖期。 第五章 生物圈—大自然的精华

重点掌握: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对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层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一般了解:生物圈的组成,生命是一种能自我复制、记载、累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有机体,掌握这个生命系统运作的是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概略了解生物进化过程和生态系统。

第六章 水圈—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

重点掌握:水循环,水圈对岩石圈表层的作用,它是改造陆地表面形态的主要营力.“削高填低”是水的地质作用在地表活动的基本规律,老的岩石由此而破坏,新的沉积岩层由此而形成,在特定环境中,有用成分的聚集即形成沉积矿床,水圈对大气圈、生物圈的作用。一般了解: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性,液态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也是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地球水圈以海洋为主体,并渗透到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层中。 第七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重点掌握:固体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低密度的富铝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地幔主要由密度中等的固态富镁硅酸盐岩石所组成,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所组成,外核为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一般了解:利用地震波可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的主要物理特性,地球内部各圈层的运动速度。

第八章 地磁与重力

重点掌握:地磁三要素,地磁场的组成,地磁场分为固体地球附近的内磁场与近地空间的磁层,古地磁的研究可恢复古大陆的方位和纬度,也发现了磁极的翻转,重力是地球质量的吸引力和由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既起到了趋向平衡与稳定的作用,同时又可造成圈层间或圈层内部的相互作用。一般了解: 地磁与重力是在地表影响最明显的两种地球物理现象,地内磁场主要是由液态外核的差异运动、对流或旋涡

所造成的,可用非稳定直流发电机成因机制来解释,地磁异常与重力异常是认识岩石圈构造与找矿勘探的方法之一。

第九章 岩石圈内部物质转化

重点掌握:岩石圈的物理状态决定了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概念,特定的岩浆、变质作用过程和特定的物质基础(适当的围岩与元素原始富集条件)有可能使有用元素富集到可供利用的程度,即形成内生矿床。一般了解:地热显示表明了地内热场的存在,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是岩石圈自身动力作用以及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十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

重点掌握:岩石塑性变形的主要类型为褶皱与断裂,岩石圈的垂直变位可以通过水准测量、考古及地质学的方法,研究阶地、夷平面、沉积物厚度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得到认识,岩石圈大幅度的水平变位,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古地理、古气候、古地磁的变化以及洋底磁条带调查来确定,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是地球科学的重大进步。一般了解: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的特点,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问题,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就是一个难题。

第十一章 新地球观 —— 地球系统科学

此章是对地球科学进行概略的总结,也是介绍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掌握:地球是一个开放的动力系统,地球各圈层间发生着强相互作用,地球是均变与灾变交替进行的复杂系统,地球可具有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演化。一般了解:地球(无机界与有机界)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可逆的进化过程。 第十二章 人与资源 重点掌握: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包括地球各圈层可以开发利用的部分和来自太阳的能量,以及地球周围的空间,主要可划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与海洋资源等种类。一般了解:岩石圈中的矿产资源及表层的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短期内不可再生,中国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淡水、生物、大气及部分海洋资源可以在短期内可再生,但只有当开发量控制在不超过其再生能力时,才有可能持续取用,关于自然资源的匮乏与极限问题。 第十三章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重点掌握:人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环境的演变从未终止,自然灾害是演变中不利于人类的表现,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助长着灾害的发生,人类的文明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人口过量膨胀,已使物种加速绝灭,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使解决问题成为可能,但人类社会本身的不协调,阻碍着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般了解:人类社会处在持续发展与走向毁灭的十字路口,选择科学与民主,人类才有希望。

所造成的,可用非稳定直流发电机成因机制来解释,地磁异常与重力异常是认识岩石圈构造与找矿勘探的方法之一。

第九章 岩石圈内部物质转化

重点掌握:岩石圈的物理状态决定了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概念,特定的岩浆、变质作用过程和特定的物质基础(适当的围岩与元素原始富集条件)有可能使有用元素富集到可供利用的程度,即形成内生矿床。一般了解:地热显示表明了地内热场的存在,三大类岩石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是岩石圈自身动力作用以及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十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

重点掌握:岩石塑性变形的主要类型为褶皱与断裂,岩石圈的垂直变位可以通过水准测量、考古及地质学的方法,研究阶地、夷平面、沉积物厚度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得到认识,岩石圈大幅度的水平变位,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古地理、古气候、古地磁的变化以及洋底磁条带调查来确定,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是地球科学的重大进步。一般了解: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的特点,板块构造学说存在的问题,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就是一个难题。

第十一章 新地球观 —— 地球系统科学

此章是对地球科学进行概略的总结,也是介绍地球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重点掌握:地球是一个开放的动力系统,地球各圈层间发生着强相互作用,地球是均变与灾变交替进行的复杂系统,地球可具有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演化。一般了解:地球(无机界与有机界)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可逆的进化过程。 第十二章 人与资源 重点掌握: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包括地球各圈层可以开发利用的部分和来自太阳的能量,以及地球周围的空间,主要可划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与海洋资源等种类。一般了解:岩石圈中的矿产资源及表层的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短期内不可再生,中国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淡水、生物、大气及部分海洋资源可以在短期内可再生,但只有当开发量控制在不超过其再生能力时,才有可能持续取用,关于自然资源的匮乏与极限问题。 第十三章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重点掌握:人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环境的演变从未终止,自然灾害是演变中不利于人类的表现,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助长着灾害的发生,人类的文明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人口过量膨胀,已使物种加速绝灭,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使解决问题成为可能,但人类社会本身的不协调,阻碍着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般了解:人类社会处在持续发展与走向毁灭的十字路口,选择科学与民主,人类才有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e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