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更新时间:2024-03-17 04: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补充设计说明

一、 技术规范、标准 1.1 技术规范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3.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4.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2―96) 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7. 《市政排水管渠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8.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 9.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 (JTJ017―96) 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11.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GBJ69—84) 1.2 技术标准

◆菱溪路

道路等级:城市Ⅱ级主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 50km/h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标准轴载:BZZ-100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 二、 工程概况 2.1 工程范围及规模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习惯称皖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3°13′、东径117°09′—119°13′。行政区域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市境自东南向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毗邻。滁州市临江近海,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京沪铁路,合宁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穿越市境,待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宁西

铁路将在市境内通过,滁河航运直达长江。市区距南京市直线距离约50千米,属于南京都市圈内伙伴城市,一小时车程可达南京禄口机场。

此次设计菱溪路拓宽为城市主干路,南起世纪大道,北至滁来路,道路全长3062.471米,路幅宽50米,快车道宽23.5米,机非分隔带宽4.25米,慢车道宽5.0米,人行道和绿化带宽4.0米。

菱溪路现状路面为18米宽,前身为104国道,是采用公路标准修建,现场踏勘了解,路面破损较为严重,且纵坡起伏不顺,不能满足作为城市主干道的要求,现对整路段旧路面挖除重筑新的沥青路面。 三、 路基设计 3.1地质状况

根据补勘的《菱溪路路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拟建物位于抗震有利地段。经勘察查明,拟建道路沿线无不良地质作用。拟建道路沿线大部分地层分布比较简单,强度较高,局部地层分布不均匀,强度差异较大。场地内局部存在地下水,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水位埋深在1.0~2.4米之间,主要为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

有地下水的路段:K0+500~K0+540,埋深1.5米左右;K1+300~K1+340,埋深1.2米左右;K1+460~K1+500,埋深1.0米左右;K1+770~K1+810,埋深2.0米左右;K2+600~K2+780,埋深1.5~2.4米左右。

①层素填土较厚路段:K1+140~K1+340,厚度为1.9~2.9米左右。 3.2路基处理

先对路基施工范围内非现状路面的场地进行30cm清表,再挖除路基施工范围内在设计路床底面以下40cm的土层(含挖除K0+020以后的所有旧沥青路面结构),然后根据所处地质情况及填挖方状况进行不同类型的土基处理。土基处理结束后,整体回填40cm厚6%石灰土,再施工设计路面结构层。

新建的快车道宽度为23.5米,而旧路宽度为18米,即旧路单侧需拓宽至少2.75米,清表及挖土至设计路床底面后,填方路段存在新老路基结合的问题,

◆路基处理方法

填方段清表及挖方段挖土至设计路床底面以下40cm后,以下针对旧路面范围以外的土基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1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需就现状情况做不同处理:

(1)填方段

将第①层土全部清除,并将旧路土基挖成1m宽不大于0.3米高内倾3%的台阶,快车道拓宽部分的土基采用6%石灰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慢车道和人行道部分的土基采用素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若快车道拓宽部分第①层土清除后的深度不足60cm,应继续挖土至60cm深。

(2)挖方段

若为第①层土,将第①层土全部清除,并将旧路土基挖成1m宽不大于0.3米高内倾3%的台阶,快车道拓宽部分的土基采用6%石灰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慢车道和人行道部分的土基采用素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若快车道拓宽部分第①层土清除后的深度不足60cm,应继续挖土至60cm深。

若为第②、③层土,将快车道拓宽部分的土基继续下挖60cm深,并将旧路土基挖成1m宽不大于0.3米高内倾3%的台阶,采用6%石灰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慢车道和人行道部分的土基不做处理。

(3)有地下水路段

在以上处理方法的最底层以下再增加10cm级配碎石和30cm毛石。 (4)遇淤泥质土路段

必须将淤泥质土层清除干净,先回填30cm碎石土(土石比为2:8),再用6%石灰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以下60cm处,将旧路土基挖成1m宽不大于0.3米高内倾3%的台阶,再用6%石灰土回填至旧路土基顶面。

改良石灰土基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抗压回弹模量≥200MP)。路基应防水、保湿、防风化,连续施工,及时封闭路床和坡面。施工过程中,做好路基排水措施。

道路穿越地段有水沟分布,并含有淤泥质土层,路基施工前应将淤泥予以清除,另外,所有植被、荒草等均予以推掉后方可进行路基开挖或施工。 四、道路交口处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设计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来看,相交道路能进行沥青加铺改造的水泥路面整体状况为优良,主要病害为纵横缝填缝料损坏、接缝碎裂、纵缝张开,极少量存在局部交叉裂缝、断裂板、沉陷、错台等病害。

◆ 原路面病害处理

存在加铺沥青面层的相交道路交口有扬子路、长江路、淮河路、藕塘路,加铺方案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直接加铺沥青结构层,需对原路面进行全面修改。 4.1修补方案

对于原路面板块严重损坏的路段,将原板块挖除后采用C35水泥砼重新铺筑,对于原路面基层损坏的路段应采用C15水泥砼铺筑至原基层标高后再采用C35水泥砼铺设面层。对于原路面板块轻微损坏的路段需根据病害对路面板块进行修补,水泥砼路面养护修补要求如下:

(1).对于表面为小于1mm的纵、横向轻微裂缝(未贯穿面板)、角隅断裂、且未出现10mm以上错台,可采用扩缝灌浆方式:

a.顺着裂缝扩宽成0.3~1.0c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最大深度不得超过2/3板厚。

b.清除混凝土碎屑,吹净灰尘后,填入清洁石屑。 c.在沟槽内灌入裂缝修补材料,材料采用乳化环氧树脂砼。

(2).对表面贯穿面板的轻微纵、横向的裂缝及表面为轻微纵、横向裂缝(未贯穿面板)且具有10mm以上错台、中等以上的纵横向裂缝、破碎板、弯沉值大于0.45mm的面板的处理:

a.破碎、清除面板,在破碎过程中不得伤及相邻面板及拉杆。

b.当面板破除后,须对基层进行检测:当基层完整且基层顶面弹簧模量大于100Mpa时,仅需整平基层;否则应全深度挖除基层至稳定层,对局部路段采用C15水泥混凝土,连续路段(处理长度≥20米)采用24cmC35水泥砼+20cm水泥稳定碎石,同时对路床30cm~80cm进行碎石换填处理,具体处理深度由施工现场土基现状确定。

c.当相邻拉杆在破碎面板过程中损坏或少设以及未按设计规格布设,应补设拉杆。 d.在更换面板横向位置增设横向传力杆(连续更换的面板在最外端布设)。 e.重新铺设24cm厚C35水泥砼面板。

(3).角隅断裂板且具有10mm以上错台的处理: a.根据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

b.切换后,凿除破损部分时,应凿成规则的垂直面。对原有钢筋不应切断,如果钢筋难以全部保留,至少也要保留20~30cm长的钢筋头,且应长短交错。

c.基层不良时,可采用C15号混凝土浇筑基层。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2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d.现浇24cm厚C35水泥面板。

(4).当面板仅出现高差≤10mm的错台,可采用磨碎机磨平,或人工凿平。 (5).接缝剥落面板的处理:

a.对于轻度剥落时,将剥落的表面清理干净,用接缝材料修补完整。 b.当板边严重剥落时: ①.根据剥落面切割面板。

②.基层不良时,采用C15号混凝土浇筑基层。同时对土基的30cm上路床进行级配碎石换填处理。

③.重新浇筑24cm厚C35水泥砼面板。 (6).对原接缝的处理:

a.清除接缝中旧填缝料和杂物(包括纵缝),并重新用填缝料封缝。

b.对于原有的胀缝及施工缝,清除胀缝中旧填料和杂物,先在传力杆下填入粒径0.3~0.6cm清洁石屑,并灌入填缝料,然后将楔块打入缝内,使混凝土不能活动,楔顶面要低于旧路面,再用填缝料灌缝。 4.2 加铺路面结构设计

◆机动车道沥青加铺层

根据前面分析,本项目原路面结构层强度较好,直接加铺沥青面层,路面结构强度上能满足改建后车辆承载需求,经综合分析比较,考虑经济、适用并满足功能需要,本项目沥青加铺层采用13cm改性沥青混凝土,具体为:上面层为4cmAC-13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9cmAC-25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为了进一步验证计算结果,采用了美国3种计算方法进行验算,3种计算方法分别是COE经验法,AASHTO经验法及挠度法,计算方法及结果如下: (1) COE经验法

美国陆军工程师部队(COE)按照与水泥混凝土加铺层设计相同的概念——补足厚度缺 额,依据强化实验路的观测和分析结果,于50年代中期提出了旧水泥砼面层上加铺沥青层的经验厚度设计公式: hov?A(Fhd?Cbhex)

式中:hd——按现有地基承载能力和未来交通要求,用新建砼路面设计方法确定的单层砼面层所需厚度(cm);

hex——旧砼面层厚度(cm);

Cb——旧面层板的状况系数,含有细微的初始裂缝时,Cb=1;含有多条裂缝或角隅断裂时,Cb=0.75;

F——控制旧面层板在加铺后裂缝进一步发展的程度的系数,随交通和路基强度变动于06~1.0;

A——混凝土层厚与沥青层厚的当量转换系数,A=2.5;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在1988年的设计手册中将系数由2.5提高到3.0。

hd取28cm;hex为25cm;A取3.0;由于该方案对清流路目前含有不同程度病害的水泥砼面板进行了处理,因此Cb=1;F值取1;

hov=2.5(1×28-1×25)=7.5cm (2) AASHTO

美国AASHTO的路面设计指南也采用补足厚度缺额的概念确定沥青加铺层的厚度,但放弃了F修正系数的考虑,即不考虑加铺后旧砼面层板的进一步开裂。其设计公式为:

hov=A(hd-hef)

hef=cbjcbdcbfcex

式中:hd,hex——与COE经验法相同;

cbj——考虑损坏接缝和裂缝是否修复的系数,加铺前已进行全厚度修补时,cbj=1;否则,按每公里未修复接缝和裂缝的数量在0.6~1.0范围内选取。

cbd——考虑旧面层是否存在耐久性问题(耐久性裂缝或反应性集料病害)的系数,无耐久性问题时,cbd=1.0;有耐久性裂缝但未碎裂时,cbd=0.96~0.99,有少量碎裂时,

cbd=0.88~0.95,严重碎裂时,cbd=0.80~0.88;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3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cbf——考虑疲劳损坏程度的系数,少量横向裂缝板(≤5%,cbf=0.97~1.0,较多横向裂缝板5%~15%),cbf=0.94~0.96,大量横向裂缝板,cbf=0.90~0.93;

A——混凝土层厚与沥青层厚的当量转换系数,它是砼厚度缺额的函数,由下式确定:A=2.2233+0.00153(hd?hef)2?0.0604(hd?hef)

因该方案对中等以上的纵、横向裂缝板、破碎板等进行挖除更换,hd取28cm;hex为25cm;

因此cbj取0.9;旧水泥砼面板有耐久性裂缝但未破碎,cbd取0.99;原面板处理后横向裂缝板占4%,cbf取0.98。

旧砼面层板长度(m) 3 4.5 6 7.5 9 10.5 12 水泥砼面层沥青加铺层的选用厚度(mm)

年平均温差(℃) 1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2 100 100 100 100 100 115 140 28 100 100 100 100 125 150 175 33 100 100 100 125 150 175 200 39 100 100 125 150 175 215 * 44 100 100 140 175 200 * * hef=0.9×0.99×0.98×25=21.83cm

A=2.2233+0.00153×(28?21.83)?0.0604(28?21.83)?1.91

2hov=1.91×(28?21.83)=11.8cm

美国沥青协会(AI)认为旧面层接缝(或裂缝)处的竖向位移(弯沉)差是引起沥青加铺层开裂的主要原因,因为轮载的施加速度远高于温度变化产生的面层板伸缩位移的速率。增加加铺层厚度可以降低弯沉量,每1cm厚密级配沥青砼加铺层约降低2%弯沉量(最高可达4%—5%)。沥青协会建议可以不采取板底填封等措施的弯沉标准为:

接缝(或裂缝)两侧的板边弯沉差(WL?WU)?0.05mm 接缝(或裂缝)两侧的板边弯沉差(WL?WU)?0.36mm

式中:WL和WU相应为受荷板和非受荷板的板边弯沉值,由100KN轴载和贝克曼梁测定。 在弯沉值满足上述要求(或者不满足时采取板底填封等措施使之达到上述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少反射裂缝影响所需的加铺层最小厚度为100mm(约可降低20%的弯沉量),其它情况下的厚度选用示于下表,表中年平均温度差为最热和最冷月的最大日最高温度与最小日最低温度差的30年平均值。而加铺层厚度超过200mm~225mm时,会引起纵坡、路肩、净空、沿线交通设施等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因而,表中对于加铺层厚度超过这一范围时规定了需采取其它减少反射裂缝措施。而厚度大于100mm的加铺层,也可结合选用其它减少反射裂缝的措施而采用较薄的加铺层厚度。

旧水泥砼面板平均长5.0米,滁州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8.5℃,最低温度为-9.1℃,温差为47.6℃,查上表得最小加铺层厚度为12.0cm。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我省及国内的经验,确定路面机动车道加铺结构层为:4cmAC-13细粒式改性沥青砼+9cmAC-25粗粒式改性沥青砼+修复后原路面。 ◆故机动车道直接加铺段路面结构为:

△ 4cm AC-13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 9cm AC-25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96%) △ 1cm改性沥青稀浆下封层 △ 烧毛土工布 △ 聚酯防裂土工布

△ 原砼路面(处理后砼路面) 结构层总厚14cm

五、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5.1 级配碎石底基层

级配碎石用作底基层时,碎石应为多棱角块体,石材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岩石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4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外)。碎石中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小于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级配碎石的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6%,石料的压碎值小于30%。级配碎石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如下表: 筛孔尺寸(mm)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铝酸三钙 铁铝酸四钙 游离氧化钙 氧化镁 三氧化硫 碱含量 水泥性能 路面用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 特重、重交通路面 不宜>7.0% 不宜<15.0% 不得>1.0% 不得>5.0% 不得>3.5% 水泥性能 标准稠度需水量 烧失量 比表面积 细度(80μm) 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 28d干缩率 耐磨性 特重、重交通路面 不宜>28% 不得>3.0% 宜在300~450m2/kg 筛余量不得>10% 不早于1.5h 不迟于10h 不得>0.09% 不得>3.6kg/m2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液限(%) 塑限指数 83~100 54~84 29~59 17~45 11~35 6~21 0~10 < 28 < 6 级配碎石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配料必须准确。 ◇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

◇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粗细粒料离析现象。

◇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实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 5.2 水泥砼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设计及施工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表

序号 1 2 3 4 参数名称 C35水泥砼设计弯拉强度 C35水泥砼设计回弹模量 C35水泥砼抗压强度 C15水泥砼抗压强度 符号 fcm Ec 单位 MPa MPa MPa MPa 参数值 4.5 29000 35.8 14.9 砂分级 0.15

Na2O?0.658K2O?0.6% 混合材种类 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 出磨时安定性 雷氏夹或蒸馏法检验必须合格 选用水泥时,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3) 细集料:应采用洁净、坚硬、耐久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最好是河砂,砂的

硅含量不应低于25%,并应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不小于2.5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及级配范围见下表:

细集料级配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0.3 0.6 1.18 2.36 4.75 ◆水泥混凝土面层结构材料组成

(1) 水泥:路面面层水泥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3天抗压强度≥22.0Mpa,抗折强度≥4.0Mpa;28天抗压强度≥52.5Mpa,抗折强度≥7.0Mpa。水泥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见下表: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粗砂 中砂 细砂 100~90 100~90 100~90 95~80 92~70 85~55 85~71 70~41 40~16 65~35 50~10 25~0

35~5 25~0 15~0 10~0 10~0 10~0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5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云母(按质量计%) 天然砂、机制砂含沙量(按质量计%) 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 表观密度 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 技术要求 I级 <20 <0.01 <6 <1.0 <1.0 0 <3.0 符合下表合成级配的要求。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26.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方筛孔尺寸(mm) 类型 级配 2.36 4.75 9.5 16.0 19.0 26.5 31.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4.75~16 合成级配 4.75~19 95~100 95~100 85~100 85~95 90~100 90~100 80~100 95~100 95~100 40~60 60~75 70~90 75~90 0~15 80~100 85~100 95~100 95~100 0~10 30~45 50~70 60~75 0 0~15 40~60 55~70 85~100 0~5 25~40 40~60 0 0~15 25~40 55~70 0 0~5 20~35 0 0~10 25~40 0 0~5 0 0~10 4.75~26.5 95~100 4.75~31.5 95~100 4.75~9.5 95~100 9.5~16 <1.0 合格 <0.5 <1.0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60 Mpa >2500kg/m >1350kg/m3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3粒级 9.5~16 16~26.5 16~31.5 粗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坚固性(按质量计%)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含沙量(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岩石抗压强度 技术要求 I级 <10 <12 <5 <5 <0.5 <0 合格 <0.5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碱集料反应 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3)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年、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符合规定级配,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集料进行掺配,并应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6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于8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60 Mpa 表观密度 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 >2500kg/m3 >1350kg/m3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碱集料反应 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4)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清洁,一般采用饮用水。

(5)钢筋:混凝土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

(6)混凝土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并应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作强度检验。

(7)表面构造深度:路面表面构造深度采用刻槽方法制作,构造深度在使用初期应满足0.7~1.1(mm)。

(8)混凝土板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养护,养护应根据施工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治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等办法。

(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事应保证抗弯拉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满足工作性要求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及单位用水量和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及单位最小用水量见下表:

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及单位最小用水量

公路技术等级 最大水灰比 抗冰冻要求最大水灰比 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抗冰冻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42.5级 42.5级 高速公路 0.44 0.42 300 320 粗砂 中砂 细砂 砂分级 掺粉煤灰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抗冰冻掺粉煤灰时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C15水泥混凝土基层

当采用C15贫混凝土时各种材料及指标要求如下:

42.5级 42.5级 260 280 (1)水泥:路面基层贫混凝土可使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不掺粉煤灰时,宜使用强度等级32.5以下的水泥。掺用粉煤灰时,只能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需检验合格。

(2)细集料:混凝土板用的砂应采用洁净、坚硬、耐久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最好是河砂。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及级配范围见下表:

细集料级配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0.15 0.3 0.6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100~90 100~90 100~90 95~80 92~70 85~55 85~71 70~41 40~16 65~35 50~10 25~0 35~5 25~0 15~0 10~0 10~0 10~0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Ⅲ级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云母(按质量计%) 天然砂、机制砂含沙量(按质量计%) 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30 <0.06 <10 <2.0 <3.0 <2.0 <7.0 技术要求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7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质量计%) 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 表观密度 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 <5.0 合格 <0.5 <1.0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60 Mpa >2500kg/m >1350kg/m3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碱集料反应 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3)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年、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符合规定级配,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用采用2~4个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下表合成级配的要求。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粗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碎石压碎指标(%) 卵石压碎指标(%) 坚固性(按质量计%)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含沙量(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技术要求 Ⅲ级 <20 <16 <12 <20 <1.5 <0.5 粒级 合成级配 类型 3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岩石抗压强度 表观密度 松散堆积密度 空隙率 合格 <1.0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60 Mpa >2500kg/m3 >1350kg/m3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碱集料反应 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 粗集料级配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级配 2.36 4.75 9.5 16.0 19.0 26.5 31.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4.75~16 4.75~19 95~100 95~100 85~100 85~95 90~100 90~100 80~100 95~100 95~100 40~60 60~75 70~90 75~90 0~15 80~100 85~100 95~100 95~100 0~10 30~45 50~70 60~75 0 0~15 40~60 55~70 85~100 0~5 25~40 40~60 0 0~15 25~40 55~70 0 0~5 20~35 0 0~10 25~40 0 0~5 0 0~10 4.75~26.5 95~100 4.75~31.5 95~100 4.75~9.5 95~100 9.5~16 9.5~16 16~26.5 16~31.5 (4)水: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清洁,一般采用饮用水。

(5)钢筋:混凝土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8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6)混凝土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并应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作强度检验。

(7)水泥砼基层接缝设置:

a横缝设置原则:贫混凝土基层应锯切与面板接缝位置和尺寸相对齐的横向接缝,切缝深度不宜小于1/4板厚,最浅不宜小于50mm,并用沥青灌缝。

b贫混凝土基层横向缩缝可不设传力杆。

(8)混凝土板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养护,养护应根据施工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治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等办法。

(9)基层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时应保证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基层贫混凝土强度和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见下表:

贫混凝土基层的设计强度标准值(MPa)

交通等级 7d施工质检抗压强度 特重 10 28d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 15 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 3 ◆操作方法

(1)整平层清扫。将整平层尘土、松散颗粒及杂物等清扫干净。

(2)喷洒沥青粘层油。用沥青喷洒车洒布热沥青粘层油。洒布时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热沥青最佳温度应保持在165-185℃,洒布热沥青时要喷洒均匀,计量准确,其用量为0.8-1.2kg/m2。

(3)铺装时发生褶皱或打折现象,应及时用工具切开褶皱部位,然后在相同铺设方向上搭接起来,用粘层油胶结并压实。纵向接缝搭接宽度为5-10cm,横向接缝为10-15cm。

(4)铺设沥青混凝土罩面。按设计要求铺设,施工车辆可以在聚酯防裂布上行驶。 5.4 乳化环氧树脂砼

当原水泥砼路面出现啃边等缺损状况时,采用乳化环氧树脂砼修补。 乳化环氧树脂砼的推荐配合比为: 水泥 1 砂 1.65 碎石 3.05 水 0.4~0.5 乳液 0.1~0.15 由于环氧树脂乳液破乳后会阻碍水泥的继续水化,因此应掺入部分早强剂,加快水泥的早期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具体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附录A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的技术要求执行。 5.5 水泥路面填缝料

用于水泥混凝土修补的填缝料应具备如下技术性能: (1)、与水泥混凝土板缝具有较好的粘结力。

(2)、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填缝料必须能随混凝土板伸缩,而不致被拉断。 (3)、耐热及耐嵌入性好。在夏季高温时,填缝料不发生流淌。

(4)、具有较好的低温性,在冬季低温时,填缝料不发生脆裂,仍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5)、耐久性好。填缝料应能在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耐磨、耐水、不过早老化。

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可采用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或常温施工式填缝料,具体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贫混凝土最大水灰比(MPa)

交通等级 特重 5.3 聚酯防裂布的施工工艺

◆使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聚酯防裂布在公路新建、改扩展、养维护中应用的施工。 ◆施工准备

(1)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准备聚酯防裂布。 (2)粘层油,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 ◆作业条件

(1)铺装聚酯防裂布前修补坑槽和已损坏的路面,当裂缝的宽度大于6mm时,必须进行灌缝。

(2)施工温度要在5℃以上,雨天和雨后路面潮湿时不得施工,须等路面干燥后方可安排沥青粘层油施工。

最大水灰比 0.65 有抗冻要求的最大水灰比 0.60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9

滁州市菱溪路拓宽改造道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针入度(0.1mm) 弹性(复原率)(%) 流动度(mm) 拉伸量(mm) 低弹性型 <50 >30 <5 >5 高弹性型 <90 >60 <2 >15 常温施工式填缝料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灌入稠度(s) 失粘时间(h) 弹性(复原率)(%) 流动度(mm) 拉伸量(mm)

补充设计说明若与原设计说明有冲突之处,以补充设计说明为准。 未尽事宜,及时联系,协商解决。

<60 6-24 >75 0 >15

滁州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市政分院 路施(补)01-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e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