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更新时间:2023-09-30 2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目的

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 责任

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 程序

5.1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 5.2 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菌数的测定。 6.1 设备、仪器及用具 6.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生化培养箱(23-28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6.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薄膜过滤器等。 6.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2 试液 6.2.1 消毒液

A.0.1% 新洁尔灭溶液:供手消毒、擦拭操作台面用。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2 页 共 19 页

B.75%乙醇溶液

6.2.2 稀释液、试剂及配制

A.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7.23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 C.吐温80 D.单硬脂酸甘油酯 6.3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6.4 操作方法 6.4.1 试验前准备

6.4.1.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吸管(1ml、10ml)、量筒、稀释剂等移至传递窗内。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4.1.2 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6.4.1.3 操作人员进入一更,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烘干。进入二更,用0.1% 新洁尔灭溶液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服、口罩、手套。

6.4.1.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的手术镊或剪将供试品启封。 6.4.2 供试液的制备

供试液的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宜超过450C,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6.4.2.1 液体供试品

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6.4.2.2 固体、半固体或粘稠性供试品

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适宜的方法,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必要时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3 页 共 19 页

分散均匀。 6.4.2.3 乳膏剂

取供试品5g(或5ml),加至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的吐温80、3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璃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搅拌,使供试品充分乳化,作为1:20供试液。 6.4.2.4 栓剂

取供试品10g,加适量稀释液,置45℃水浴保温10分钟,使溶,加入无菌聚山梨酯80 5-8ml,振摇使之乳化,再加稀释液(稀释液和聚山梨酯80的总量为100ml),摇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6.4.2.5 肠溶制剂

取供试品10g,加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45℃水浴中,振摇,使溶解,作为1:10的供试液。 6.4.3 供试液的稀释

取1支1ml灭菌吸管吸取1:10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有9ml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混匀,即为1:100供试液。(此时操作一般为:左手执试管并将塞打开、倾斜,右手执10ml吸管吸量,注意:勿在乙醇灯焰峰正上方操作,以免灯焰将供试液中菌细胞杀灭)以此类推,根据供试品污染程度,可稀释至1:1000、1:10000等适宜稀释级。每递增1稀释剂,必须另换一支吸管。

稀释时,吸管插入第1级稀释液内不低于液面2.5cm,反复吸吹约10次。吸液时,应先吸至高于吸管上部刻度少许,然后提起吸管,贴于试管内壁调整液量至刻度,吸管移至第2级稀释管的内壁近液面处(勿接触液面)缓慢地放出全部供试液(吸管内应无黏附或残留液体)。 6.4.4 检查法 6.4.4.1 平皿法

6.4.4.1.1 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该稀释级吸管,吸取每级稀释级供试液各1ml置每个灭菌平皿中,每一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注2~3个平皿(一般为左手执平皿,将盖半开,右手执吸管),注平皿时,将1ml供试液慢慢全部注入平皿中,管内无残留液体,防止反流至吸管尖端部。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4 页 共 19 页

6.4.4.1.2 阴性对照 用1支1ml吸管吸取试验用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各1ml,分别注入4个平皿中。其中两个作细菌数阴性对照:另两个作霉菌、酵母菌数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6.4.4.1.3 倾注培养基

将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细菌计数用营养琼脂,霉菌、酵母菌计数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熔化,置45。C水浴中,备用。将45。C左右的琼脂倾注上述各个平皿约15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勿使培养基溢出)使供试液与培养基混匀,放置,待凝。 6.4.4.1.4 培养

细菌计数平板倒置于30-35℃培养箱中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计数平板倒置于23-28℃培养箱中培养5天,必要时可延长至7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 6.4.4.1.5 菌落计数

将平板置观察台上用标记笔点计,以透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计数。必要时借助于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一般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计数;玫瑰红纳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酵母菌计数。在特殊情况下,若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有霉菌和酵母菌、玫瑰红纳琼脂培养基上长有细菌,则应分别点计霉菌和酵母菌、细菌菌落数。然后将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玫瑰红纳琼脂培养基上的细菌数,与玫瑰红纳琼脂培养基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的细菌数进行比较,以菌落数高的培养基中的菌数为计数结果。 6.4.4.1.6 菌数报告规则

细菌、酵母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平板计数,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1g、1ml或10 c㎡ 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6.4.4.2 薄膜过滤法

6.4.4.2.1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约为50mm。选择滤膜材质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5 页 共 19 页

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l,以避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6.4.4.2.2 取相当于每张滤膜含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加至适量的稀释剂中,混匀,过滤。若供试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1ml,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其他适宜的冲洗液冲洗滤膜。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那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一张滤膜。滤膜贴于平板上是不得有空隙或气泡,否则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6.4.4.2.3 阴性对照 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照上述薄膜过滤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

6.4.4.2.4 培养和计数 培养条件和计数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滤膜上的菌落数应不超过100cfu。

6.4.4.2.5 菌数报告规则 以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菌落数报告菌数;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报告菌数(每张滤膜过来1g或1ml供试品),或<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6.4.4.3 培养基稀释法

取低稀释级供试液(原液或1:10供试液或其他供试液)2份,每份各1ml,分别注入平皿中(每皿0.5ml、0.2ml或<0.2ml),每1个平皿倾注培养基约15ml,混匀,凝固后,倒置培养,计数。

每份供试液所加注平板点计的菌落之和,即为每1ml菌落数,公的2组数据。以两份低稀释级供试液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6.4.4.4 结果报告

6.4.4.4.1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据报告。

6.4.4.4.2 菌落数大于100时,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第三位按数字修约规则处理。 6.4.4.5 复试

供试品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其中一项一次检验不合格,应从同一批样品中随机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6 页 共 19 页

重新取2倍包装量供试品,依法作单项复试两份,以三次检验结果的均值报告。若3次结果的平均值超过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否则,判供试品符合规定。

控制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是用于检查某些特定微生物(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检查时,按已验证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 7 大肠埃希菌

7.1 设备、仪器及用具 7.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7.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7.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7.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靛基质试液、革兰染色液、碘液、95%乙醇。 7.3 培养基

胆盐乳糖培养基(BL)、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苷酸培养基(MUG)、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7.4 操作方法 7.4.1 增菌培养

取胆盐乳糖培养基(BL)2瓶,每瓶各100ml,1瓶加入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

1ml、10cm2),1瓶加入10ml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30-35C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至48h。

0

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取上述培养物0.2ml,接种至5ml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小时、24小时在366nm紫外线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作本底对照。若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阳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7 页 共 19 页

性;不呈现荧光,为MUG阴性。观察后,沿培养管的管壁加入数滴靛基质试液,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靛基质阴性。本底对照应为MUG阴性和靛基质阴性。如MUG阳性(有荧光)、靛基质阳性(玫瑰红色),判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阴性(无荧光)、靛基质阴性(无色),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7.4.2 分离培养

7.4.2.1 如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靛基质阳性时,将上述供试品BL增菌培养液轻轻摇动,以接种环沾取1-2环培养液划线于曙红亚甲蓝琼脂(EMB)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h,观察EMB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有无可疑大肠埃希菌菌落生长。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不同于下表所列特征,可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菌落形态特征

培养基 菌落形态 呈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曙红亚甲蓝琼脂 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麦康凯琼脂 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7.4.2.2 若曙红亚甲蓝琼脂(EMB)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中所列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者,应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镜检及IMViC试验。 7.4.3 纯培养

如生长菌落与上表所列特征相符合或疑似者,以接种针轻轻接触单个疑似菌落的表面中心,沾取培养物,应挑选2~3个以上疑似菌落,分别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18-24h,作以下检查。

如平板上无单个可疑菌落,但有可疑菌团(紫黑色,或有金属光泽),应沾取可疑菌团培养物少许,或重新取增菌培养液分区划线接种于EMB琼脂平板,培养18-24h,再挑选单个疑似菌落,纯培养,作以下检查。 7.4.4 革兰染色、镜检

7.4.4.1 以接种环沾取无菌水于洁净载玻片上,取上述疑似菌落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少许,制成均匀涂片,自然或微温干燥,再通过火焰2~3次(载玻片不烫手)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滴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以滤纸吸干余水。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水洗。滴加沙黄染液,复染1min,待干后,镜检。

7.4.4.2 染色结果 革兰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短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8 页 共 19 页

杆菌,或球杆菌状,亦有杆菌状。 7.4.4.3 注意事项

7.4.4.3.1 玻片必须洁净,涂片菌量宜少,菌不可浓。否则,菌细胞成堆或连成片。染色反应难于判断,菌细胞形态难于观察。

7.4.4.3.2 培养物的菌龄以16-24h为宜。培养时间过长的革兰阳性菌易染成红色。 7.4.4.3.3 脱色是关键,脱色时间不足,菌细胞易染成阳性,脱色时间过长易染成阴性。 7.5 结果判断

7.5.1 当阴性对照试验呈阴性,供试品MUG阳性、靛基质阳性,报告检出大肠埃希菌。MUG阴性、靛基质阴性,报告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7.5.2 MUG阳性、靛基质阴性、革兰阴性杆菌,报告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MUG阴性、靛基质阳性、革兰阴性杆菌,报告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

7.5.3 供试品培养物检查不符合7.6.2二项中的任一项,报告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 7.5.4 当阴性对照有菌生长不能作出检验报告。 8 大肠菌群

8.1 设备、仪器及用具 8.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8.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8.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8.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 8.3 培养基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等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9 页 共 19 页

8.4 操作方法 8.4.1 增菌培养

取含10ml的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3支,分别加入1:1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1g或0.1ml)、1:10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01g或0.01ml)、1:1000的供试液1ml(含供试品0.001g或0.001ml),另取1支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加入稀释液1ml作为阴性对照。培养18~24小时。

加供试品的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若无菌生长或有菌生长但不产酸产气,判该管未检出大肠菌群;若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产酸产气,应进一步分离培养。 8.4.2 分离培养

将上述产酸产气的发酵管中的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

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下表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不符或为非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判该管未检出大肠菌群;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下表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且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应进行确证试验。

培养基 曙红亚钾蓝琼脂 麦康凯琼脂 菌落形态 呈紫黑色、紫红色、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扁平或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鲜桃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扁平或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8.4.3 确证试验

从上述分离平板上挑选4~5个疑似菌落,分别接种于乳糖发酵管中,培养24~48小时,若产酸产气,判该乳糖胆盐发酵管检出大肠菌群,否则判未检出大肠菌群。 8.5.4 结果判断 根据大肠菌群的检出管数,按下表报告1g或1ml供试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各供试品量的检出结果 0.1g或0.1ml + + + - 0.01g或0.01ml + + - - 0.001g或0.001ml + - - - 可能的大肠菌群数N (个/g或ml) >1000 100<N<1000 10<N<100 <10 注:“+”代表检出大肠菌群;“-”代表未检出大肠菌群。 9 沙门菌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0 页 共 19 页

9.1 设备、仪器及用具 9.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9.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9.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9.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 9.3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胆盐硫乳琼脂(或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或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等。 9.4 操作方法 9.4.1 增菌培养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2瓶,每瓶各100ml,1瓶加入供试品10g或10ml)、,1瓶加入10ml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30-350C培养18-24h。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9.4.2 分离培养

取上述培养物1ml,接种于10ml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后,分别划线接种于胆盐硫乳琼脂(或沙门、志贺菌属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或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0-48小时)。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不同于下表所列特征,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

培养基 胆盐硫乳琼脂 菌落形态 无色至浅橙色,半透明,菌落中心带黑色或全部黑色或无黑色 沙门、志贺菌属琼脂 无色至淡红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菌落中心有时带黑褐色 曙红亚甲蓝琼脂 麦康凯琼脂 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 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有时为暗色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1 页 共 19 页

9.4.3 初步鉴别试验

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上表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用接种针挑选2-3个菌落分别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24小时,如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斜面黄色、底层无黑色或斜面及底层均为红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否则应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斜面的培养物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认是否为沙门菌。 10 铜绿假单胞菌 10.1 设备、仪器及用具 10.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10.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10.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10.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1%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三氯甲烷、1mol/L盐酸试液、革兰染色液、碘液、95%乙醇。 10.3 培养基

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PDP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10.4 操作方法 10.4.1 增菌培养

取胆盐乳糖培养基(BL)2瓶,每瓶各100ml,1瓶加入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10cm2),1瓶加入10ml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30-350C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至48h。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10.4.2 分离培养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2 页 共 19 页

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

铜绿假单胞菌在该培养基平板上的典型菌落为扁平、圆形或无定形、边缘不齐,表面光滑湿润,呈灰白色,周边略呈扩散现象,在菌落相邻处常有融合现象。菌落周围常有水溶性蓝绿色素扩散,使培养基显蓝绿色,但亦有不产色素的菌株。

如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10.4.3 纯培养

如平板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培养18-24小时。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10.4.4 革兰染色镜检 10.4.4.1 革兰染色

以接种环沾取无菌水于洁净载玻片上,取上述疑似菌落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少许,制成均匀涂片,自然或微温干燥,再通过火焰2~3次(载玻片不烫手)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滴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以滤纸吸干余水。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水洗。滴加沙黄染液,复染1min,待干后,镜检。 10.4.4.2 镜检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单个,成对或成短链排列。 10.4.5 氧化酶试验

取洁净滤纸片置于平皿中,用无菌玻棒取斜面培养物涂于滤纸片上,滴加新配制的1%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在30秒内若培养物呈粉红色并逐渐变为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若培养物不变色或仅显粉色为阴性。

若斜面培养物为非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或氧化酶试验阴性,均判供试品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否则,应进行绿脓菌素试验。 10.4.6 绿脓菌素试验

取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PDP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培养24小时,加三氯甲烷3-5ml至培养管中,搅碎培养基并充分振摇。静置片刻,将三氯甲烷相移至另一试管中,加入1mol/L盐酸试液约1ml,振摇后,静置片刻,观察。若盐酸溶液呈粉红色,为绿脓菌素试验阳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3 页 共 19 页

性,否则为阴性。同时用未接种的PDP琼脂培养基斜面同法作阴性对照,阴性对照试验应呈阴性。

10.5 若上述疑似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及绿脓菌素试验阳性,判供试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若上述疑似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及绿脓菌素试验阴性,应绻续进行适宜的生化试验,确认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1 设备、仪器及用具 11.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0C)、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等。 11.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11.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11.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革兰染色液、碘液、95%乙醇。 11.3 培养基

营养肉汤培养基、卵黄氯化钠琼脂培养基或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11.4 操作方法 11.4.1 增菌培养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2瓶,每瓶各100ml,1瓶加入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10cm2),1瓶加入10ml的稀释液作阴性对照。30-350C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至48h。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11.4.2 分离培养

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卵黄氯化钠琼脂培养基或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的平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4 页 共 19 页

板上,培养24-72小时。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不同于下表所列特征,判供试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 菌落形态 金黄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外围有卵磷脂分解的乳啄圈,菌落直径1-2mm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 金黄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外围有黄色环,菌落直径0.7-1mm 卵黄氯化钠琼脂 11.4.3 纯培养

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5所列的菌落特征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接种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培养18-24小时。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11.4.4 革兰染色镜检 11.4.4.1 革兰染色

以接种环沾取无菌水于洁净载玻片上,取上述疑似菌落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少许,制成均匀涂片,自然或微温干燥,再通过火焰2~3次(载玻片不烫手)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滴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以滤纸吸干余水。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水洗。滴加沙黄染液,复染1min,待干后,镜检。 11.4.4.2 镜检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无芽孢,一般不产生荚膜。排列呈不规则的葡萄状,亦可呈,单个,成对或成短链排列。

11.4.5 若上述疑似菌为非革兰阳性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12 梭菌

12.1 设备、仪器及用具 12.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厌氧培养箱等。 12.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12.1.3 用具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5 页 共 19 页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12.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3%过氧化氢试液、革兰染色液、碘液、95%乙醇。 12.3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梭菌增菌培养基、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含庆大霉素20mg/L和不含庆大霉素)

营养肉汤培养基、卵黄氯化钠琼脂培养基或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12.4 操作方法 12.4.1 增菌培养

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2份,其中1份置80℃保温10分钟后迅速冷却。上述2份供试液直接或处理后分别接种至100ml的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培养48小时。

12.4.2 增菌培养

取上述每一培养物0.2ml,分别涂抹接种于含庆大霉素的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在厌氧条件下培养48-72小时。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梭菌;若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过氧化酶试验。 12.4.3 革兰染色镜检

取疑似菌落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观察染色及菌体特征。培养后形成的芽孢,初呈“火柴头”状卵圆形,继而膨大呈球形,在菌体末端如鼓槌状。染色镜检有卵圆形至球形的芽孢,大于菌体,着生于菌体中央、次端或顶端。 12.4.4 过氧化酶试验

加一滴3%过氧化氢溶液至琼脂表面的单个分散的菌落,或转移至载玻片上的菌落上。有气泡产生,为过氧化酶试验阳性,梭菌成阴性结果。 12.5 结果判断

若上述可疑菌落为革兰阳性梭菌,有或无卵圆形或球形的芽孢,过氧化酶试验阴性,判供试品检出梭菌,否则判供试品未检出梭菌。 13 白色念珠菌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6 页 共 19 页

13.1 设备、仪器及用具 13.1.1 设备

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室、净化工作台、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电冰箱、灭菌柜、紫外灯、生化培养箱(30-350C)等。 13.1.2 仪器及器皿

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吸管、注射器、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薄膜过滤器等。 13.1.3 用具

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13.2 试液、指示液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溶液、革兰染色液、碘液、95%乙醇。 13.3 培养基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1%聚山梨酯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等。 13.4 操作方法 13.4.1 增菌培养

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10cm2)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不少于100ml)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48~72 小时。

13.4.2 增菌培养

取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72 小时)。

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见淡黄色,表面光滑有浓酵母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摺。

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72 小时)。若平板上无绿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7 页 共 19 页

色或翠绿色的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13.4.3 确认试验

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为绿色或翠绿色,挑取相符或疑似的菌落接种于1%吐温80-玉米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48 小时。取培养物进行染色,镜检及芽管试验。

芽管试验 挑取1%吐温80-玉米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加有一滴血清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湿润的平皿内,置35~37℃、1~3 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由孢子长出短小芽管。

若上述疑似菌为非革兰阳性菌,显微镜未见厚膜孢子、假菌丝、芽管,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结果判定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应从同一批样品中随机抽样,独立复试两次,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眼用制剂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数时,须以两次复试结果均不得长菌,方可判供试品的霉菌和酵母菌数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若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控制菌三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14 活螨检查

14.1 仪器及用具显微镜

放大镜(5~10倍)、实体显微镜、解剖针、发丝针、小毛笔、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培养皿(内衬黑色纸片)、扁形称量瓶(高3cm、宽6cm) 14.2 试液

30%甘油溶液(简称甘油溶液)

饱和食盐水:市售食盐(或氯化钠),配成约36%的水溶液,煮沸,过滤,备用 14.3 活螨的一般检查方法

14.3.1 直检法:取供试品先用肉眼观察,有无疑似活螨的白点或其他颜色的点状物,再用5~10倍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检视。有螨者,用解剖针或发丝针或小毛笔挑取活螨放在滴有一滴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观察。

14.3.2 漂浮法:取供试品放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扁形称量瓶或适宜的容器内,加饱和食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8 页 共 19 页

盐水至容器的三分之二处,搅拌均匀,置10倍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下检查,或继续加饱和食盐水至瓶口处(为防止盐水和样品溢出污染桌面,宜将上述容器放在装有适量甘油溶液的培养皿中),用洁净的载玻片盖在瓶口,使玻片与液面接触,沾取液面上的漂浮物,迅即反转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

14.3.2 分离法:也称烤螨法。取供试品放在附有孔径大小适宜的筛网的普通玻璃漏斗里,利用活螨避光、怕热的习性,在漏斗的广口上面放一个60~100W的灯泡,距离药品约6cm处,照射1~2h。活螨可延着漏斗内的底部细径内壁向下爬,用小烧杯装半杯甘油溶液,放在漏斗的下口处,收集爬出的活螨。 14.4 各剂型药品的活螨检查方法

供试品取样量,一般供试品每批抽检两瓶。以单剂量、一日剂量包装的样品,每批抽取两盒(每盒检查3~4最小包装单位);贵重或微量包装的供试品,取样量可酌减。必要时,可再次抽样,或选取有疑问的样品进行检查。

14.4.1 散剂、冲剂和胶囊剂等 直接检查药瓶口壁、内盖及塑料薄膜袋的内侧有无活螨。然后将药品放在衬有洁净黑纸的培养皿或搪瓷盘里,使成薄层,直接检查。必要时可再用漂浮法检查。

14.4.2 液体制剂及半固体制剂 先用75%乙醇将药瓶的外盖螺口周围消毒后,小心旋开外盖,用直检法,检查药瓶外盖的内侧及瓶口内外的周围与内盖有无活螨。 14.4.3 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制剂 可视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有关方法检查。 14.5 结果判断

凡供试品按上述有关剂型项下规定检查,发现活螨者,作检出活螨报告。 14.6 注意事项

14.6.1 螨在春夏和秋冬相交季节,繁殖旺盛,爬行活跃,易于检出,在寒冬时则活动微弱甚至不动,鉴别时,可在灯光下检查,光和热的刺激促使其活动,有利于检查。 14.6.2 活螨多为略带白色,晶亮的囊状小体,以暗色背景相衬,十分明显,故检查时一定要注意与背景的反差,白色的背景常常不利于螨的发现。

14.6.3 漂浮法检螨用的称量瓶,以高3cm,口径6cm为宜,由于液面较宽,便于直接用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检查,用载玻片沾取检样时,接触面积大,检出率高。亦可用其他适当容器代替。

14.6.4 每次检查后的供试品、器皿和用具,特别是阳性供试品,应即时用焚烧、加热等

文件编码: DK/CD-SOP-QC-004-03 第 19 页 共 19 页

法处理,杀灭活螨、以免污染操作环境及人体。 15 本品的检测周期:4-7个工作日。 16 修订履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e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