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南师大二附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4 06: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南师大二附中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A.整数

是( )

B.无理数 C.有理数 D.自然数

2.(3分)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a2+a3=a5 B.(a2)3=a5

C.a+2b=2ab

D.(﹣ab)2=a2b2

3.(3分)人体中红细胞的直径约为0.0000077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结果是( ) A.0.77×10﹣5m

B.0.77×10﹣6m C.7.7×10﹣5m D.7.7×10﹣6m

4.(3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5.(3分)如图,在⊙O中,弦AB∥CD,若∠ABC=40°,则∠BOD=( )

A.80° B.50° C.40° D.20°

6.(3分)无论m为何值,点A(m,5﹣2m)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3分)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的度数是( )

A.70° B.35° C.40° D.50°

第1页(共30页)

8.(3分)方程x2﹣

+1=﹣4x的正数根的取值范围是( )

A.0<x<1 B.1<x<2 C.2<x<3 D.3<x<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3分)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10.(3分)分解因式:2x2﹣8= . 11.(3分)当x= 时,分式

无意义.

12.(3分)仪征市某活动中心组织一次少年跳绳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表所示: 年龄组 参赛人数 则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中位数是 岁.

13.(3分)若a+b=2,则代数式3﹣2a﹣2b= .

14.(3分)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3,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

15.(3分)如图,直线AlA∥BB1∥CC1,若AB=8,BC=4,A1B1=6,则线段A1C1的长是 .

12岁 5 13岁 19 14岁 13 15岁 13

16.(3分)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7.(3分)如图,用若干个全等的正五边形可以拼成一个环状,如图是前3个正五边形的拼接情况,要完全拼成一个圆环还需要的正五边形个数是 .

第2页(共30页)

18.(3分)如图,Rt△ABC中,∠ACB=90°,CM为AB边上的中线,AN⊥CM,交BC于点N.若CM=3,AN=4,则tan∠CAN的值为 .

三、解答题(8′×4+10′×4+12′×2=96分) 19.(8分)(1)计算:﹣2﹣2+(2)解不等式组:

20.(8分)先化简,再求值:程m2﹣4m+3=0.

21.(8分)“低碳环保,你我同行”.仪征市区的公共自行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不少方便.我校数学社团小学员走进小区随机选取了市民进行调查,调查的问题是“您大概多久使用一次公共自行车?”,将本次调查结果归为四种情况: A.每天都用;B.经常使用;C.偶尔使用;D.从未使用.

将这次调查情况整理并绘制如下两幅统计图:

sin45°﹣|1﹣. ÷(1﹣

),其中m满足一元二次方|

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有 位市民参与调查;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结果,若市区有26万市民,请估算每天都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约

第3页(共30页)

有多少人?

22.(8分)我校“文化氧吧”有A、B、C、D四本书是小明想拜读的,但他现阶段只打算选读两本.

(1)若小明已选A书,再从其余三本书中随机选一款,恰好选中C的概率是 ; (2)小明随机选取两本书,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他恰好选中A、C两本的概率.

23.(10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CF都是矩形,AE与BC交于点M,CF与AD交于点N. (1)求证:△ABM≌△CDN;

(2)矩形ABCD和矩形AECF满足何种关系时,四边形AMCN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24.(10分)甲、乙两个公司为某敬老院各捐款300000元.已知甲公司的人数比乙公司的人数多20%,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款20元.则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元?

25.(10分)在△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AC交于点D,过点D作DF⊥BC,交AB的延长线于E,垂足为F. (Ⅰ)如图①,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Ⅱ)如图②,作DG⊥AB于H,交⊙O于G,若AB=5,AC=8,求DG的长.

26.(10分) 如图,已知∠ABM=37°,AB=20,C是射线BM上一点.

第4页(共30页)

(1)求点A到BM的距离;

(2)在下列条件中,可以唯一确定BC长的是 ;(填写所有符合条件的序号) ①AC=13;②tan∠ACB=

;③连接AC,△ABC的面积为126.

(3)在(2)的答案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画出草图,求BC. (参考数据:sin37°≈0.6,cos37°≈0.8,tan37°≈0.75)

27.(12分)阅读下面材料:

实际问题:如图(1),一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BC是底面直径,高AB为5厘米,求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线,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

解决方案:

路线1: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如图(2)所示,

设路线l的长度为l1:则l12=AC2=AB2+BC2=52+(5π)2=25+25π2; 路线2:高线AB+底面直径BC,如图(1)所示.

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l22=(AB+BC)2=(5+10)2=225. 为比较l1,l2的大小,我们采用“作差法”: ∵l12﹣l22=25(π2﹣8)>0∴l12>l22∴l1>l2, 小明认为应选择路线2较短. (1)问题类比:

小亮对上述结论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厘米,高AB为5厘米.”.请你用上述方法帮小亮比较出l1与l2的大小: (2)问题拓展:

请你帮他们继续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厘米时,高为h厘

第5页(共30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理解方程的解就是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是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3分)(2014?恩施州)16的算术平方根是 4 .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42=16, ∴

=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就是其正的平方根.

10.(3分)(2014?怀化)分解因式:2x2﹣8= 2(x+2)(x﹣2) . 【分析】观察原式,找到公因式2,提出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2x2﹣8=2(x+2)(x﹣2).

【点评】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基础题.

11.(3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当x= ﹣2 时,分式【分析】根据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可得x+2=0,再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2=0, 解得:x=﹣2, 故答案为:﹣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分

第11页(共30页)

无意义.

母等于零.

12.(3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仪征市某活动中心组织一次少年跳绳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表所示: 年龄组 参赛人数 则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中位数是 14 岁.

【分析】首先确定本次跳绳比赛的参赛人数,根据人数的奇偶性确定中位数落在那个年龄段,写出这个年龄即可.

【解答】解:本次比赛一共有:5+19+13+13=50人, ∴中位数是第25和第26人的年龄的平均数, ∵第25人和第26人的年龄均为14岁, ∴全体参赛选手的年龄的中位数为14岁. 故答案为:1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3.(3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若a+b=2,则代数式3﹣2a﹣2b= ﹣1 . 【分析】把a+b看作一个整体,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b=2, ∴3﹣2a﹣2b=3﹣2(a+b), =3﹣2×2, =3﹣4, =﹣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第12页(共30页)

12岁 5 13岁 19 14岁 13 15岁 13

14.(3分)(2016?江都区二模)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3,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2 .

【分析】易得扇形的弧长,除以2π即为圆锥的底面半径,根据母线长为3,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圆锥的高.

【解答】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为:∴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π÷2π=1, ∴该圆锥的高为:故答案为:2

=2

=2π,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用到的知识点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圆锥的高,母线长,底面半径组成直角三角形.

15.(3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如图,直线AlA∥BB1∥CC1,若AB=8,BC=4,A1B1=6,则线段A1C1的长是 9 .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得解.

【解答】解:∵AlA∥BB1∥CC1, ∴

=

∵AB=8,BC=4,A1B1=6, ∴B1C1=3, ∴A1C1=6+3=9. 故答案为: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明确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13页(共30页)

16.(3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k≤且k≠0 .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两个实数根,得出△≥0,根据k≠0从而得出k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kx2﹣x+1=0有两个实数根, ∴△=b2﹣4ac=1﹣4k≥0, 级的k≤, ∵k≠0,

∴k的取值范围是k≤且k≠0. 故答案为k≤且k≠0.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

(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0?方程没有实数根.

17.(3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如图,用若干个全等的正五边形可以拼成一个环状,如图是前3个正五边形的拼接情况,要完全拼成一个圆环还需要的正五边形个数是 7 .

【分析】设要完全拼成一个圆环需要的正五边形为n个,则围成的多边形为正n边形,利用正五边形的内角计算出正n边的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内角和定理得到(n﹣2)?180°=(360°﹣2×108°)n,再解方程求出x即可. 【解答】解:设要完全拼成一个圆环需要的正五边形为n个, 所以(n﹣2)?180°=(360°﹣2×108°)n,解得n=10,

第14页(共30页)

所以要完全拼成一个圆环还需要的正五边形的个数为7.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外角和为360°.

18.(3分)(2016?南通一模)如图,Rt△ABC中,∠ACB=90°,CM为AB边上的中线,AN⊥CM,交BC于点N.若CM=3,AN=4,则tan∠CAN的值为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CM=6,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CB,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MCB=∠CAN,推出△CAN∽△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CB=90°,CM为AB边上的中线, ∴AB=2CM=6, ∴∠B=∠MCB, ∵AN⊥CM, ∴∠MCB=∠CAN, ∴∠B=∠CAN, ∴△CAN∽△CBA, ∴

==,

=.

∴tan∠CAN=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证得△CAN∽△ABC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8′×4+10′×4+12′×2=96分)

第15页(共30页)

19.(8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1)计算:﹣2﹣2+(2)解不等式组:

sin45°﹣|1﹣|

【分析】(1)根据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分别求出每一部分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

(2)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解答】解:(1)原式=﹣+2=﹣+2﹣=

×﹣(﹣1)

+1

﹣;

(2)

∵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0,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点评】本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点,能求出每一部分的值是解(1)的关键,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2)的关键.

20.(8分)(2016?江都区二模)先化简,再求值:中m满足一元二次方程m2﹣4m+3=0.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求出方程的解得到m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

÷

=

?

=

, ÷(1﹣

),其

由m2﹣4m+3=0,变形得:(m﹣1)(m﹣3)=0, 解得:m=1(不合题意,舍去)或m=3, 则当m=3时,原式=.

第16页(共30页)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8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低碳环保,你我同行”.仪征市区的公共自行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不少方便.我校数学社团小学员走进小区随机选取了市民进行调查,调查的问题是“您大概多久使用一次公共自行车?”,将本次调查结果归为四种情况:

A.每天都用;B.经常使用;C.偶尔使用;D.从未使用.

将这次调查情况整理并绘制如下两幅统计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有 200 位市民参与调查;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结果,若市区有26万市民,请估算每天都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约有多少人?

【分析】(1)根据D类人数除以D所占的百分比,可得答案;

(2)根据抽测人数乘以B类所占的百分比,C类所占的百分比,可得各类的人数,根据各类的人数,可得答案; (3)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可得答案.

【解答】解:(1)本次活动共参与的市民30÷15%=200人, 故答案为:200;

(2)B的人数有200×28%=56人, C的人数有200×52%=104人, A的人数有200﹣56﹣104﹣30=10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

第17页(共30页)

(3)26×(1﹣28%﹣52%﹣15%)=1.3(万人), 答:每天都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约有1.3万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22.(8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我校“文化氧吧”有A、B、C、D四本书是小明想拜读的,但他现阶段只打算选读两本.

(1)若小明已选A书,再从其余三本书中随机选一款,恰好选中C的概率是 ;

(2)小明随机选取两本书,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他恰好选中A、C两本的概率.

【分析】(1)由小明购买A书,再从其余三本书中随机选一款,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恰好选中A、C两本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小明购买A书,再从其余三本书中随机选一款, ∴恰好选中C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2)画树状图得:

第18页(共30页)

∵一共有12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它们都是等可能的,符合条件的有两种, ∴P(选中AC)=

=.

答:选中A、C两本的概率是.

【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熟记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3.(10分)(2015?秦淮区一模)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CF都是矩形,AE与BC交于点M,CF与AD交于点N. (1)求证:△ABM≌△CDN;

(2)矩形ABCD和矩形AECF满足何种关系时,四边形AMCN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1)利用矩形的性质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于性质得出AM=CN,进而得出Rt△ABM≌Rt△CDN;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M≌△AFN(ASA),进而得出四边形AMCN是菱形.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B=∠D=90°,AB=CD,AD∥BC, ∵四边形AECF是矩形,∴AE∥CF, ∴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AM=CN,

第19页(共30页)

在Rt△ABM和Rt△CDN中, ∵

∴Rt△ABM≌Rt△CDN(HL);

(2)解:当AB=AF时,四边形AMCN是菱形, 理由:∵四边形ABCD、AECF是矩形, ∴∠B=∠BAD=∠EAF=∠F=90°,

∴∠BAD﹣∠NAM=∠EAF﹣∠NAM,即∠BAM=∠FAN, 在△ABM和△AFN中∠BAM=∠FAN,AB=AF,∠B=∠F ∵

∴△ABM≌△AFN(ASA), ∴AM=AN,

由(1)知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MCN是菱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24.(10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甲、乙两个公司为某敬老院各捐款300000元.已知甲公司的人数比乙公司的人数多20%,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款20元.则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元?

【分析】利用等量关系:甲公司的人数=乙公司的人数×(1+20%).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甲公司人均捐款x元,则乙公司人均捐款x+20元,

第20页(共30页)

根据题意得:

=

解得:x=100

经检验x=100是原方程的根, 故x+20=100+20=120.

答:甲公司人均捐款100元,乙公司人均捐款12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25.(10分)(2011?和平区一模)在△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AC交于点D,过点D作DF⊥BC,交AB的延长线于E,垂足为F. (Ⅰ)如图①,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Ⅱ)如图②,作DG⊥AB于H,交⊙O于G,若AB=5,AC=8,求DG的长.

×(1+20%)

【分析】(Ⅰ)连接OD,由AB=BC,OA=OD,得到∠A=∠C,∠A=∠ADO,则∠C=∠ADO,得到OD∥BC;而DF⊥BC,则∠ODE=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Ⅱ)连接BD,AB是⊙O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得到∠ADB=90°.而AB=BC,则AD=DC=4.在Rt△AD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D=3,再利用等积法得到AB?DH=AD?DB,可计算出DH,然后根据垂径定理得到DG=2DH. 【解答】(Ⅰ)证明:连接OD,如图, ∵AB=BC, ∴∠A=∠C. ∵OA=OD, ∴∠A=∠ADO.

第21页(共30页)

∴∠C=∠ADO. ∴OD∥BC. ∵DF⊥BC, ∴∠ODE=90°.

∴直线DE是⊙O的切线;

(Ⅱ)解:连接DB, ∵AB是⊙O的直径, ∴∠ADB=90°. ∵AB=BC, ∴AD=DC. ∵AC=8, ∴AD=4.

在Rt△ADB中,BD=∵DG⊥AB于H,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AB?DH=AD?DB. ∴DH=

=

=

=3,

∵AB⊥DG, ∴DG=2DH=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的外端点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以及勾股定理.

26.(10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 如图,已知∠ABM=37°,AB=20,C是射线BM上一点.

第22页(共30页)

(1)求点A到BM的距离;

(2)在下列条件中,可以唯一确定BC长的是 ②③ ;(填写所有符合条件的序号)

①AC=13;②tan∠ACB=

;③连接AC,△ABC的面积为126.

(3)在(2)的答案中,选择一个作为条件,画出草图,求BC. (参考数据:sin37°≈0.6,cos37°≈0.8,tan37°≈0.75)

【分析】(1)作AD⊥BC,由AD=AB?sinB可得;

(2)根据AC的长大于点A到直线的距离可判断①,利用AAS可判断②,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可判断③;

(3)②:先求得BD=AB?cosB=16,再求得CD=AB,根据面积得出CE=12.6,由BC=

可得答案.

=5即可;③:作CE⊥

【解答】解:(1)作AD⊥BC于D,则∠ADB=90°.

在Rt△ABD中,∵∠ADB=90°, ∴AD=AB?sinB=12;

(2)①以点A为圆心、13为半径画圆,与BM有两个交点,不唯一; ②由tan∠ACB=

知∠ACB的大小确定,在△ABC中,∠ACB、∠B及AB确定,

此时的三角形唯一;

③AB的长度和三角形的面积均确定,则点C到AC的距离即可确定,则BM上的点C是唯一的; 故答案为:②③;

第23页(共30页)

(3)方案一:选②,

由(1)得,AD=12,BD=AB?cosB=16, 在Rt△ACD中,∵∠ADC=90°,

∴CD==5,

∴BC=BD+CD=21. 方案二:选③,

作CE⊥AB于E,则∠BEC=90°, 由S△ABC=AB?CE得CE=12.6, 在Rt△BEC中, ∵∠BEC=90°, ∴BC=

=2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7.(12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阅读下面材料:

实际问题:如图(1),一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BC是底面直径,高AB为5厘米,求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线,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

解决方案:

路线1: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如图(2)所示,

设路线l的长度为l1:则l12=AC2=AB2+BC2=52+(5π)2=25+25π2;

第24页(共30页)

路线2:高线AB+底面直径BC,如图(1)所示.

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l22=(AB+BC)2=(5+10)2=225. 为比较l1,l2的大小,我们采用“作差法”: ∵l12﹣l22=25(π2﹣8)>0∴l12>l22∴l1>l2, 小明认为应选择路线2较短. (1)问题类比:

小亮对上述结论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厘米,高AB为5厘米.”.请你用上述方法帮小亮比较出l1与l2的大小: (2)问题拓展:

请你帮他们继续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厘米时,高为h厘米,蚂蚁从A点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当满足什么条件时,选择路线2最短?请说明理由. (3)问题解决:

如图(3)为2个相同的圆柱紧密排列在一起,高为5厘米,当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C点的两条路线长度相等时,求圆柱的底面半径r.(注:按上面小明所设计的两条路线方式).

【分析】(1)由阅读材料,可知路线1:l12=AC2=AB2+BC2=高2+底面周长一半2;路线2:l22=(高线AB+底面直径BC)2;将数据代入即可求出l12、l22的值,再运用差比法即可得出l1<l2;

(2)先根据阅读材料用含h、r的代数式分别表示l12、l22,再由l12>l22列出关于h、r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解;

(3)先根据阅读材料将h=5代入,用含r的代数式分别表示l12、l22,再由l12=l22列出关于r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如图(2).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厘米,高AB为5厘米, ∴路线1:l12=AC2=AB2+BC2=25+π2;

路线2:l2=AB+BC=5+2=7,l22=(AB+BC)2=49. ∵l12﹣l22=25+π2﹣49=π2﹣24<0, ∴l12<l22,

第25页(共30页)

∴l1<l2,

∴选择路线1较短;

(2)如图(2).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厘米,高为h厘米, ∴路线1:l12=AC2=AB2+BC2=h2+(πr)2=h2+π2r2, 路线2:l22=(AB+BC)2=(h+2r)2,

∴l12﹣l22=h2+(πr)2﹣(h+2r)2=r(π2r﹣4r﹣4h)=r[(π2﹣4)r﹣4h]; ∵r恒大于0,

∴当(π2﹣4)r﹣4h>0,即>

时,l12>l22,即此时选择的路2最短;

(3)如图(3),圆柱的高为5厘米. l12=AC2=AB2+BC2=25+(2πr)2, l22=(AB+BC)2=(5+4r)2,

由题意,得25+(2πr)2=(5+4r)2, 解得r=

厘米时,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C点

即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为的两条线段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通常利用差比法,这里让这两个式子的平方相减.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12分)(2017?仪征市校级一模)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方程m2+1=解法:

解:令m2=a,则a+1=

,方程两边平方可得,(a+1)2=a+3

第26页(共30页)

解得a1=1,a2=﹣2,∵m2≥0∴m2=1∴m=±1 点评:类似的方程可以用“整体换元”的思想解决. 不妨一试: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1经过点A(4,﹣3),顶点为点B,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l是过点(0,2)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过P作PH⊥l,垂足为H,连接PO.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当P点运动到A点处时,通过计算发现:PO = PH(填“>”、“<”或“=”); ②当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猜想PO与PH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PHO为等边三角形时,求点P坐标;

(4)如图2,设点C(1,﹣2),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a的值,于是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PO与PH的长,然后可得到问题的答案;②设点P坐标(m,﹣ m2+1),然后用含m的式子表示出PH和PO的 长度,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3)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OP=OH,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然后解得m的值即可;

(4)先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BC、AC、AB的值,然后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

=

,设点P(m,﹣ m2+1),然后列出关于m的比例式,从

而可求得m的值.

【解答】解:(1)∵抛物线y=ax2+1经过点A(4,﹣3),

第27页(共30页)

∴﹣3=16a+1, ∴a=﹣,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1,顶点B(0,1). (2)①当P点运动到A点处时. ∵PO=5,PH=5, ∴PO=PH. 故答案为:=.

②结论:PO=PH.理由:设点P坐标(m,﹣ m2+1), ∵PH=2﹣(﹣m2+1)=m2+1PO=∴PO=PH.

(3)∵△PHO为等边三角, ∴OP=OH.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OH=∴m2+1=∴P(2

,解得:m=±2

=m2+1,

,﹣2)、(﹣2

=

,﹣2). ,AC=

=

,AB=

=4

(4)∵BC=∴BC=AC,

∵PO=PH,以P,O,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PH与BC,PO与AC是对应边, ∴

=

,设点P(m,﹣ m2+1),

∴=,解得m=±1.

∴点P坐标(1,)或(﹣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依据题意列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第28页(共30页)

第29页(共30页)

第30页(共3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d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