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铜价波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更新时间:2024-07-06 21: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影响我国铜价波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铜生产与消费国,但是在矿产资源的自给率上还

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铜矿的需求上对国外的依赖性比较大。现阶段,对我国铜价波动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许多,且较为复杂,本文从供需因素、宏观经济形势、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格、美元对铜价格的影响、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等方面对影响我国铜价波动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铜价 波动因素 相关性

在人类所有接触过的有色金属中,铜是最为普遍,也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金属,我们经常会在轻工业、电气业、建筑业以及机械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看到它的身影。铜不仅是国际大宗商品,而且也是现代工艺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生产,因而对铜价格波动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当前铜矿资源分布现状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经探明的铜储量大约在7亿吨左右,而基础储量则为10亿吨左右。总的来说,全球铜资源储量总体上是比较丰富,但分布上却处于相对集中的形态。南美洲的秘鲁与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是全球铜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从国家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智利、俄罗斯、波兰以及中国等国,这些国家的铜储量占到了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近几年来,全球铜资源储量均呈现出大幅上涨趋势。根据2014年的铜矿山产量以及计算资源储量得出,当前全球范围内铜储量资源可供开采的时间大约在40年左右,基础储量还可维持开采60年左右的时间,随着近年来一批大型铜矿被开采出来,使得基础储量更是大幅增加。

二、影响铜价波动因素分析

(1)供需因素。对铜价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因素非供给与需求两者莫属,其主要在每年的生产与消费量上体现出来。[2]当铜矿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就会导致价格上涨;而当供给大大超出市场需求时,铜价就会随之下跌,这些都属于经济学基本理

论范畴。库存是反映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指标,其体现出铜在社会经济中的供需紧张程度。若库存较多,则表明供给较为充足,市场需求不旺盛,铜价相对较弱;当市场需求逐步上升的时候,库存势必也会被慢慢消化掉,而铜价就会呈现出大幅度的上涨趋势。一般来说,供求关系对铜价的影响最为明显,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年份和价格变动与基本面不符合,这就说明供求关系只是影响铜价的其中一个因素,其它一些因素也会对铜价造成影响。

(2)宏观经济形势。在所有的工业原材料中,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其需求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3]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铜需求量的增长,同时,GDP增长也会对其有所影响,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铜资源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经济走势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时,促进包括汽车、房地产以及基础建设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发展,这时就会刺激铜的市场需求,进而使铜价持续走高;同理,当经济萧条时,铜的市场需求会大幅缩水,因而铜价也会下跌。宏观经济不单单会利用需求对现货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期货价格,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人们预期的改变来影响价格。在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两个指标尤为重视,即经济增长率和工业生产增长率。从总体上来看,宏观经济对期货价格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3)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格影响国内铜价。目前,有三家期货交易所在整个铜期货交易量占据着较大分量,这三所交易所分别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伦敦金属交易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要知道,全球铜产量的75%都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交易价格为基础进行贸易的,因而如果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价格与库存量有所波动,就会影响到全世界的铜生产和消费形态。由于我国的有色金属期货交易起步较晚,进而与国外期货交易还有较大一段距离,但随着期货电子化交易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不同期货市场间的价格差异正在逐渐缩小。[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高,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期货市场的规范,在世界期铜交易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国际铜价有不小影响。

(4)美元对铜价的影响。诸多国际上的大宗商品贸易,如石油、铜等在计价时皆是以美元为单位。因此,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受到美元强弱的影响。一般来说,铜价的调整无不是随着美元的上涨而发生变化,每当美元汇率发生较大的变动时,金属铜价势必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但这些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

(5)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铜的应用范围,铜的需求也呈日益上升趋势。电力电缆工业对铜的需求比较大,在我国铜总消费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其次是家电行业,因为在制造空调内部冷凝管时需要用到大量的铜,因而空调也是最废铜的一种电器设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对铜的需求上也越来越大,现阶段,建筑行业中铜的消费也不容小觑。除此之外,包括交通运输行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子通讯业在内的诸多领域均有铜的使用。因此,铜用途的增加也会导致需求量增加(这一点在工业增

长率上体现很明显),进而使得价格上涨。

(6)其它原因。1)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在铜价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供需方面的影响占到了大半部分,但是金融危机的出现也对铜价格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金融危机减缓了市场需求,使得货币市场的流通性日渐紧缩,投资者没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后期的经济发展形势,导致从商品期货市场撤出了大量资金,让期铜价格受到重创。2)相关商品对铜价的关联性。原油与铜均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它们的需求旺盛程度直接反映出经济的好坏情况,因此从长期看,油价与铜价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是经济发展快慢的直接体现。3)相关政策。当国家在对本国某种商品的供需进行调整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出口政策。我国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如在铜的进出口方面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针对有色金属实行\零关税\进口政策;而对一些限制出口的产品又对其征收出口关税。为了更好地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我国采取了零关税政策来鼓励进口包括铜矿在内的有色金属,又利用出口关税对其出口进行有效遏制,这样做不但使铜的供应量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铜的期货价格呈逐渐下降趋势。

三、结语

我国铜价的波动受到包括市场供需、宏观经济形势、美元、伦敦金属交易所以及下游产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铜价波动幅度过大,势必会对以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合理规避风险,保证我国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楠,吕晓岚,罗晓玲.我国铜产业现状及铜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2013 (22):7-11.

[2] 王彩惠.影响铜价波动因素及趋势分析[J].产业经济,2010(32):89-95.

[3] 徐力.铜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J].成业经济,2011(37):68-74.

[4] 王志刚.\中国因素\对国际铜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市场,2013(11):68-69.

再基于局域Morans I指数得到Morans I散点图,从而可以进一步揭示各省级区域人均GDP的空间集聚特征。李婧等(2010)提出为了能直观地表示Morans I散点图,可将结果直接标识在地图上〔18〕,我们认为比较可取。因此,利用Geoda095i软件形成了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集聚图(如图2)。

图2所示,2013年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GDP在地理上呈现出4种类型的空间集聚现象:\高-高(H-H)\、\低-高(L-H)\、\低-低(L-L)\与\高-低(H-L)\集聚模式。处于\高-高(H-H)\集聚模式的主要包括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资源信息互动性强,能够带动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且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河北省和海南省处于\低-高(L-H)\集聚模式,与邻近省份的经济联系较弱,河北省人均GDP较低,而邻近省份人均GDP则较高;海南省从地理上与其他30个省级区域的相连关系较弱。四川省处于\低-低(L-L)\集聚模式,其周围省份多属于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区位、自然禀赋以及发展战略与政策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19〕,四川省与邻近省份的人均GDP均较低,经济增长较为滞后。广东处于\高-低(H-L)\集聚模式,该省人均GDP较高,但未对周边区域形成辐射扩散作用。

经济增长需要依赖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而资本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配置和流动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完整的市场中,生产要素可以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使其区域间要素的最终收益趋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通过实行渐进式改革和地区间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市场化程度已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期间虽然国家在1999年便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2年提出振兴东部老工业基地战略,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但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区域差距依然存在,这是客观的事实,也是本文要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的现实依据所在。

(三)模型设定

空间相关性检验既已确定了经济增长存在空间依赖性,那么有必要将空间因素纳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空间滞后变量的类型和空间相关性作用范围两个维度,空间面板模型可以分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两类。〔20〕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主要研究因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误差模型则主要研究邻近区域因变量随机误差项对本区域的影响。因此,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可采用如下两种形式:

(1) 空间滞后面板模型(SLPDM)

表2给出了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模型的极大似然法(LM)检验统计量,由于LMLAGLMERR,所以选择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对于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通过Haunsman检验,表明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样本随机取自总体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较为恰当,而当回归分析局限于一些特定个体时,则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21〕由于本文按全国31个省级区域划分进行研究,显然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

(四)回归分析

根据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非观测值效应的不同控制,分为无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空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双固定效应4种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从空间滞后系数ρ来看,无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空间滞后系数ρ均为正且均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邻近省级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从模型拟合优度R2和自然对数似然函数值LogL来看,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无固定效应模型。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区域不平衡,大体上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梯度分布格局,如果假定区域之间具有相同的经济增长水平,不能体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从固定效应模型类型来看,在时间和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中,老年人口抚养比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均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表明可能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和空间固定效应;在时空双固定效应模型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老年人口抚养比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可能不存在时空双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反映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随空间区域变化的背景变量对稳态水平的影响;空间固定效应则反映随着空间区域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的背景变量对稳态的影响。时间固定效应和空间固定效应的拟合优度均较高,表明固定效应模型能准确体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优度最高,表明空间固定效应是最优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体现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会受到经济结构和自然禀赋的影响;时间固定效应模型体现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会受到经济周期、突发冲击的影响。但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前者的估计结果应该较后者更为理想。所有模型的老年人口抚养比系数为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系数为正,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是被抚养人口,而劳动力年龄人口不仅要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财富,还要生产满足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需要的财富,以及生产满足社会其他需要的财富,所以在社会生产中居于核心地位。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如果通过再社会化转变自身社会角色,从赋闲人员转变为有作为的工作者,通过再就业和持续就业开发其人力资源价值,则可有效地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2〕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空间面板数据,在考虑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依赖性条件下,首次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建立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就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这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实行渐进式改革和地区间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衡与空间集聚。(2)某些省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相似空间区域省份的经济增长,故形成了4种空间集聚模式:\高-高(H-H)\集聚模式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已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效应,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低-高(L-H)\集聚模式主要为河北省和海南省,其周围省份区域的快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长;\低-低(L-L)\集聚模式为四川省,其周围省级区域的经济增长均较为滞后;\高-低(H-L)\集聚模式为广东省,虽自身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未对周围地区形成辐射扩散作用。(3)老年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意涵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关键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但老年人口通过再社会化转变自身的社会角色,也能有效地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同样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而中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面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状,考虑到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逆转,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将呈现老化,同时中青年劳动力即将率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3〕,而目前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4,这个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历史经验表明,所有落入这一\陷阱\的国家,都没能再重新达到人口更替水平。〔24〕在当前允许\单独\家庭放开二胎的基础上,应立即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既能增加20年后的劳动力供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是新时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第二,政府应继续增强对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力度,促进资本与劳动力在空间区域上的有效配置与合理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应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政策优惠和要素投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与跨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互动、合作与共享的便利交通条件,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与人力资源优势,鼓励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从体制上破除阻碍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强化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新格局。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空间面板数据,在考虑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依赖性条件下,首次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建立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就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这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实行渐进式改革和地区间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衡与空间集聚。(2)某些省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相似空间区域省份的经济增长,故形成了4种空间集聚模式:\高-高(H-H)\集聚模式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已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效应,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低-高(L-H)\集聚模式主要为河北省和海南省,其周围省份区域的快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长;\低-低(L-L)\集聚模式为四川省,其周围省级区域的经济增长均较为滞后;\高-低(H-L)\集聚模式为广东省,虽自身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未对周围地区形成辐射扩散作用。(3)老年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意涵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关键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但老年人口通过再社会化转变自身的社会角色,也能有效地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同样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而中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面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状,考虑到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逆转,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将呈现老化,同时中青年劳动力即将率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3〕,而目前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4,这个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历史经验表明,所有落入这一\陷阱\的国家,都没能再重新达到人口更替水平。〔24〕在当前允许\单独\家庭放开二胎的基础上,应立即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既能增加20年后的劳动力供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是新时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第二,政府应继续增强对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力度,促进资本与劳动力在空间区域上的有效配置与合理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应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政策优惠和要素投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与跨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互动、合作与共享的便利交通条件,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与人力资源优势,鼓励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从体制上破除阻碍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强化经济增长较快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新格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d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