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妖怪文化

更新时间:2023-10-11 06: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日本妖怪文化

自今年九月份以来,一款名叫《阴阳师》的手游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火爆起来,并迅速占领了app store中国区下载榜的榜首长达数周之久。这款国人自主设计的手游以古日本平安年代为背景,以被誉为“日本魔幻小说超级霸主”的作家梦枕獏的同名作品《阴阳师》为故事蓝本,并且添加了大量的和风元素,一经公测,便俘获了大量玩家的芳心。游戏被公认为“第九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从这个角度看《阴阳师》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它在许多方面都有十分出彩的地方。和风唯美的画面配上水墨渲染,给人非常独特的游戏画面感受。人设细腻、唯美,场景用色淡雅、空灵。宁谧的和风意境,正适合表现幽冥与现实的模糊界限,而以收集,培养“妖怪”为核心的养成类玩法使得这款游戏占据了玩家的大量空闲时间。但溯本追宗,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日本的“妖怪文化”引领了这股潮流。

妖怪文化在日本非常流行,并且根植于日本优秀的ACG文化的土壤里,进行再创作。以妖怪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动漫,游戏,小说出口国外,风靡世界,成为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日本的妖怪文化在日本的传统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体现在神话,诗歌等艺术形式里,也以传统节日的方式保留了下来。比如在日本影响力非常大的盂兰盆节,也就是中国民间的鬼节或者被称为中元节,被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根据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风俗,并且衍生了“百鬼夜行”的传说(根据考证该传说最早出现于古中国,并由日本的遣唐使带回日本),这里的“百鬼”也就是指各种各样的妖怪。这时人们将会撒豆驱鬼,撒豆驱鬼可不是抓上一把豆子瞎扔,人们首先要将黄豆炒熟供上神龛,到了晚上打开门和窗户,一边喊着“鬼出去,福进来”,一边撒豆子驱鬼。为了不让“福”逃走,撒完豆子要马上关门关窗,然后全家老少易妻把剩下的豆子根据自己的年龄多一个数,分配给各个家族成员然后吃掉,这样一年里都会福星高照。其实百鬼夜行也好,撒豆驱鬼也罢,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我们无法核实,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习俗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妖怪文化”也随着节日一直流传下来。

妖怪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与神话形成的方式类似,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时,受生产条件和自身认识的局限,对于一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对自然产生了一种敬畏心理。日本妖怪文化的产生也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又位于板块活动地带,

多地震火山海啸,每年夏季都会有台风侵袭。岛内地形复杂,山脉众多,水域广布,因此密布着大量的野兽。人们将超出自身认知水平的的自然力量归结于“怪力乱神”。这也是“妖怪”概念产生的雏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日本先民由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步入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提升同时也促使了民智的开化,乡农野老们将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妖怪”传说进行再创作,试图以妖怪的想象将未知的事物合理化。

平安年代是妖怪文化发展的巅峰期。由于当时统治阶层的无能,权利集团内部斗争频繁,底层人民苦不堪言。再加上当时日本京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天灾人祸:大地震、大火、洪灾等情形不断涌现,因此人心惶惶,鬼神之乱甚嚣尘上,统治阶层对此束手无策,于是把种种社会矛盾,天灾人祸归结于鬼神妖怪。官方甚至还专门设置了一种专门从事驱妖的职业——阴阳师。其中的代表人物当推在日本民间非常知名的“安倍晴明”了。因此,平安时代可谓是鬼怪文化的鼎盛时期,鬼怪从此由单纯的传说变成了一种确确实实的信仰。

在江户时代,妖怪文化步入了繁盛期。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商业手工业繁荣,各大都市建立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俗的转变。在日本的神话体系中认为万物皆有灵,称为“八百万神灵”。受此影响,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将废弃的扫帚,伞,木鱼等物品进行妖怪化,此画被誉为日本妖怪画的鼻祖。

明治维新后,妖怪文化的发展却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了。在日本步入现代化国家,西方的科学思潮大量涌入,原本代表着封建愚昧的妖怪文化应该会被打入冷宫,或者被冠上“民俗文化”,“传统神话”的概念。可是在日本的一些大学里竟然开设了“妖怪学”这样一门学科,在随后关于“妖怪学”的研究热潮更是延续了数十年。让人不得不感叹妖怪文化在日本民间的影响力之大。

在现代社会,除了从事专门的民俗学研究外,妖怪文化已经与小说,动漫,游戏等文化体裁完全相融合了。拿日本的国民产业——漫画举例,许多著名的漫画家都从事过妖怪漫画的创作,并且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漫画作品,比如水木茂的“鬼太郎系列”,高桥留美子的《犬夜叉》,宫崎骏的代表作《龙猫》,《千与千寻》等。新时期的妖怪文化通过漫画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载体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日本妖怪的特点

在日本,见于绘画作品,文学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目前已知的妖怪形象已经达到了数千种。

根据考究,日本超过半数的妖怪形象是来自于海外,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古籍和传说,如《山海经》这些上古的神话作品,或者《搜神传》,《聊斋志异》等志人志怪小说。因为古日本文化一直存在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圈内,可以被视为是华夏文明在异国异岛上的另一种传承。

但是,由于古中国在“子不语怪力鬼神”和“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文化体系下,“妖怪文化”或者说是“鬼神文化”始终难登大雅之堂,更不用说成为一种文化规模了。在日本,儒家文化始终是一种外来的文化,日本本土文化只是吸收了儒家文化部分,比如“忠”和“孝”,使其成为自身文化特征的一部分,所以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对怪力鬼神并不排斥,上位者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愚民统治”的一种手段。这也是“妖怪文化”和“鬼神文化”能够在日本扎根并成为日本文化象征的重要原因。因此,日本人对于“妖怪文化”的认同可以说是深入骨髓,渗透到生活里的每一个方面。由此我们甚至可以从“妖怪文化”中窥视到日本人民族特性和品质。

在其他文明中,妖怪或者妖兽的代表的“恶”的形象。但是在日本文化中的妖怪世界却不是那样善恶分明的,妖怪里面既有害人性命的妖怪,比如专吃婴儿的“姑获鸟”和屠戮处女的“茨木童子”,也有对人友善的妖怪,比如寄住在人类屋檐下能带来好运的“座敷童子”,喜爱恶作剧的“山兔”等。如此具有差异化的妖怪文化,也反映了日本人民对未知大自然的复杂情绪。面对自然界蕴含的神力,能够精准概括这种复杂情绪的词大概就只有“敬畏”了吧。大自然给予粮食和喜悦,又带来死亡和恐惧。投射到妖怪文化的世界里,就不难理解日本的妖怪是有善有恶的了。

平安时代的日本,是日本妖怪文化发展的井喷期。妖怪形象也是各种各样的。总得来说,妖怪文化被分为“乡村妖怪”和“城市妖怪”。这是因为平安时期的日本社会发展差异极为巨大,除了京都等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外,其他地区基本处于刀耕火种的未开化区。因此“乡村妖怪”一般与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雨女”,“雪女”和以鳄鱼形象为原型的 “河童”。而在城市中的“城市妖怪”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比如以生活用具为原型的“帚神”,“灯笼鬼”等,还出现了以人为原型的妖怪,比如女人为原型的“二口女”,以男人为原型的“鬼司机”,以小孩为原型的“提灯小童”。无论是“乡村妖怪”或者是“城市妖怪”,都是产自人们对自身周遭未知环境的猎奇心理,并试图以丰富的想象寻找合理的解释以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妖怪文化是日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的主体在于人,因此民俗是会一直发展变化的。从妖怪文化我们可以研究日本的民俗文化,更可以反映出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dk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