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刘发强)

更新时间:2024-04-07 1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效课堂,影子培训”—— 洋思中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暨校内交流材料

靖远六中 刘发强

2014年3月22日,怀着长久以来对全国名校洋思中学的崇拜和学习的虔诚愿望,我们一行62人在靖远县教育局教研室王世学副主任、张文生校长的带领下,走进泰兴,走进洋思中学,参加了“高效课堂,影子培训”。这次为期五天的学习,七场专题报告,九节公开课,一次集体备课,一次评课,一场互动交流,所有形式的学习都使我获益匪浅,感慨万分。以下择要谈谈感受和收获。

一、校园文化元素应该成为学校的营养品,而非化妆品。 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我们时时处处可以体会到“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那些无声的语言激励着学子拼搏争先,激励着洋思的老师们敬业奉献。尤其教学楼的门亭的校长寄语给靖远的老师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老师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部教材。”“同学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也许,我们缺少这种认识和理念,我们更缺少对校园文化元素的经营。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后来被洋思人发展经营成为一种理念。几乎所有学校都喜欢用文化格言装点校园的角角落落,但是这些元素只是化妆品式的堆积。一个学校,应该重视经营自己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营养品。

靖远六中语文组在2011年提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理念,“言美感心,文美启智;厚植根本,陶铸大器。”三年多来,六中语文老

师都在教学中践行课改的理念,也在经营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更是为六中校园文化注入鲜活非照搬的新元素。

二、洋思课堂是质朴、务实、高效的课堂。

九节公开课,有七节公开课教室的公开课,两节随堂听课。我认为洋思课堂的特点是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老师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25-35分钟之多。其中随堂听唐备华老师的《山市》一课,给靖远的语文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节课,唐老师其实只讲了一个词“未几”,其余的内容都是学生在紧张的活动中自己解决并掌握了。高效不是要老师高效讲,而始终追求学生学习的高效。如唐老师一样,洋思的老师不会为听课而作秀,而始终思考如何使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洋思的课堂朴实而高效,体现于:

在“导”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洋思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

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在“紧”中学。洋思的课堂上学生都像考试一样学得特别紧张。所谓有了压力必有动力,好的学生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他们的小徒弟(即后进生)在自学时也会有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够做练习,自己不会做会感到没面子,这就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所以,这样让学生真正紧张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教”、“学”高效的又一原因。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一步:出示学习目标(用时1分种)。

第二步: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出示教师估计的自学活动的时长——*分钟。

可以有两步三步自学指导,每一步都是先学后教。 第三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第四步:当堂训练

三、洋思精神与高效教学的法宝。

洋思人所做的与我们同等的细小、实实在在,但是“积沙成塔,积小溪成大海!”这些诸多不起眼的小事因其长时间的持之以恒,最终变成了人人瞩目的大事。他们在教学等方面策略,我们或多或少都用过,但我们缺少的往往是洋思人持之以恒和无怨无悔的精神。这,是我们尚不能登峰造极的缘故。或许也有不少人认为洋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并不是完美的教学理念或者模式。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中汲取对我们最有用的东西,包括为教育教学的奉献精神。

洋思中学以三流生源创造了93%的普通高中升学率。我认为洋思中学高效教学的法宝有三件。

第一件法宝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和模式。上文已谈,不再赘述。

第二件法宝是“三清”制度,而且是以调动内需为前提和保证,持之以恒,三年如一日的“三清”。

所谓三清,日清、周清、周清。“清”的对象不是全班都“清”,只“清”倒数十五名同学。谁去“清”他们?洋思的做法是由班主任指定十五名小师傅去“清”。“清”的内容,“日清”即考查识记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重点和基本点。在曹伟林副校长的报告中指出,“清”的目标应该以中下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着为原则,不宜太高。三年如一日坚持到底,洋思中学就没有了差生。“周清”即为一周的学习重点,洋思的做法是班级互清,各班互有十五名小师傅去“清”同级某班的小徒弟。“月清”是由各科的备课组命题的考试。考试结果重新确定下月清的对象。因此,洋思的学生都在努力,尤其是中差生们,为“清”努力,为不被“清”奋斗。

未到洋思学习的老师可能会产生疑问,“清”这样的检查督促手段我们都用过,为什么效果不好呢?洋思告诉我的答案是,首先我们没有坚持到底,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我们没有去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

洋思中学下午有一个近两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没有完成“清”的小徒弟和小师傅不能去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都是每个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确定的活动,踢足球、打乒乓球、学乐器、下棋、绘画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对初中生有着无穷魅力的事情。于是,完成“清”成了学生自己的需要,被“清”者会尽力,而小师傅们也一定会尽心做好提醒和帮助。

由洋思中学调动差生内需创造奇迹这一点延伸开去,试想,如果教改能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压力、要求,其实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件法宝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理念。

洋思人不怕差生。洋思中学教学的特色在差生转化。老师关注的是差生,教室里最好的座位给差生,课堂上得到最多回答问题机会的是差生。差生,在洋思中学得到了最大的重视和肯定。刘金玉副校长报告中说,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话虽然不无偏颇,但其中的道理很清楚。对照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不给差生关爱,不重视他们的学习,不帮助他们学习,造就越来越多的差生便成为可能甚至必然。华东师范大学的应俊峰教授在报告中大声地呼吁:“请多关注差生,请给差生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我们每个人老年生活的质量。”这值得每一位教书育人者深思。

洋思中学对教师考核的最重要的一个数据指标是差生转化。考核最优异者、奖金最高者并不一定是学生平均成绩最高的教师,而是差生转化成效最显著的教师。对差生,教务处、年级组进行跟踪管理。

五天的学习虽短,但感觉收获不少。我们应该以洋思为榜样,不断思考,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学习洋思的奉献精神,无怨无悔,努力为家乡的基础教育增砖添瓦!

(2014年6月12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d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