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4-06-20 06: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人人都具有联想、想象的能力,只不过有的人联想、想象能力较强,有的人较弱。谁不想拥有很强的联想、想象能力呢?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都力图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那么中学语文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呢?在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之前,我们教者首先要了解联想、想象的有关知识并适时教给学生。

联想是由眼前某一事物想到眼前所不见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方式。比如桌上放着一束花,你看见了,就自然地想起送花的人,甚至想起有关花的故事,由花及人,由花及故事,这就是联想。大脑对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加工方式,不同的信息又以不同的途径输入大脑。于是联想的规律产生了。一般而言,联想有四种类型:①相似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而想到在性质上与之相似的另一种事物。如由圆想到太阳或者篮球等;②相关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内容上与之有一定关联的事物。如由故宫想到天安门、由长江想到三峡;③相反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在性质上与之相反或相对的另一事物。如由苦想到甜,由“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④因果联想,就是想的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或由因想到果,或由果想到因。如由火想到热,由洪水想到环境恶化等。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文艺欣赏中,我们根据作者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示意,在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这就是再造想象。如读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脑中便浮现出春回大地、江南千里葱绿的画面;看了《哈姆雷特》的戏剧,脑中就有了一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不过正如英国有句谚语所说的“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根据同一信息源所想象出来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创造想象是凭借大脑中的形象信息加工改造而产生新的形象的思维方式。如鲁迅笔下的阿Q的形象,就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培根说:“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界里分开的东西联合、联合的东西分开。” 想象能力尤其重要,创造性强,一直被人所重视。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这样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所以,19世纪法国文艺理论家波德莱亚称,想象是“一切功能中的皇后”。

要想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闪耀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服务于阅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有许多语文课文成功地运用了联想、想象,为我们学习、培

养联想、想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其实就是相似联想的典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多种联想方式。文中大量的比喻、通感、拟人的句子,都运用了相似联想,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正是因为荷花和明珠、星星、美人有相似点,作者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了羞涩的女子的情态,想到了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用拟人写出了荷花的柔美颀长、含苞待放的情态,用比喻写出了荷花晶莹剔透、闪烁不定、纤尘不染、冰清玉洁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心头淡淡的喜悦之情。朱自清由眼前热闹的蝉声和蛙声,想到了自己“什么也没有”,写出了作者心头的落寞,由荷塘美景的暂时解脱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这是相反联想。接着,作者又由眼前的荷塘想到了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南朝的《西洲曲》中的句子,这都是相关联想。

在学习《荷塘月色》时,要求学生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进行再造想象,在头脑中想象荷塘月色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还可以要求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描写荷叶、荷花的诗文语句,如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等。还可联想有关“荷”的名词称呼,如“荷、莲、红莲、白莲、莲子、莲蓬、芙蕖、红蕖、芙蓉、菡萏、藕、榆钱”等。

李白是一个善于运用联想、想象的大诗人,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诗人,常常在诗中创造出神奇的想象世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运用了衬托、夸张手法,是相反和相关联想,主体部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梦幻世界。《蜀道难》也同样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写出了蜀道的高峻险恶。

学习课文时,可启发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去思索,去捕捉与课文有关联的事物、现象或诗词名句,引导学生就文章某一要点或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多角度思维。由联想而比较,由联想而想象,把文章词句还原成鲜活生动的画面,对画面进行新颖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二、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联想、想象方式,发展创造能力,进行作文创新

首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开拓思维、有利于联想、想象的作文题目。如《路》《桥》《春》《墙》《钟声》《面对诱惑》《善待名利》等命题作文或以以上名词或短语为话题的话题作文,都是极具象征性、隐喻性、联想性的文题。

其次,在作文指导时要积极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的各种方式去立意、选材,把社会中、生活中、理想中的人与事聚焦,具体地去类比、展现、联想、想象。要指导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和

泛灵的感知状态。如以“墙”为话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运用各种方式去联想,进行多角度、发散式思维,由“墙”漫想开去,可以想到柏林墙、长城、围墙、围城、防火墙、监狱、高墙大院、一枝红杏出墙来、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封闭、保守、墙推倒了就是桥、墙倒众人推等等。然后寻找所想内容与话题或文题之间的联系,找好联系后再整合所想材料。如以“墙”为话题,可以整合为以下几类:

其一,谈人际交往的,墙推倒了就是桥,惟有真诚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其二,谈民族封闭、保守,长城固然是骄傲,但也是封闭、保守的象征,儒家的“容忍”、道家的“不敢为天下先”等也是一道道思想的墙,惟有推倒了这些墙,对外开放,才有出路; 其三,辩证地看待墙,墙既有封闭性的一面,也有陪衬的作用,红杏正是因为墙的存在而美丽。

漫想材料,组合材料,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点作为文章的立意,这便是给作文定向。定向的根本任务就是确定写作的方向。定向应注意两个原则:一是定自己能驾驭、能操作的向,二是定尽量新颖、深刻的向。

定向后,表现观点的材料或有不足,这便需要思维再次启动,联想开去,搜集相关信息。如确定了“墙推倒了就是桥”这一观点,我们还可以想到中美建交、廉蔺交欢等材料,这便是拓展,经过拓展,我们方能游刃有余。

总之,作文指导时的联想、想象要经历四个阶段:漫想――整合――定向――拓展。

再次,在学生用所联想、想象的材料去表达所选定的中心主旨时,应指导学生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要表述的内容“立体”起来,进行语言创新。具体方法有二: 1.比描

比,比较;描,描述。比描,就是指作者不简单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事物或情景作比较描述,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说清说好一种情景,就拿另一种情景来与之比较。课文中比描的运用比比皆是,作家们特别钟情于比描。如:

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孔雀东南飞》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③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比描的方式主要是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通感、对比、类比、比拟、映衬等。比描的美,美在新,美在巧,美在机智。一般说来,比描的甲乙两种情景距离愈远,比描的效果愈好;愈是把看似毫无联系的情景放在一起,效果愈好。如“太阳像火

球”不及“太阳像铜盘”;“太阳像铜盘”不及“太阳像鸡蛋黄”;“太阳像鸡蛋黄”不及“太阳像黄河水里翻滚的破脸盆”。甚至有人将太阳比作“天空的肚脐眼”。虽各有各的情景、各有各的效果,但单从新巧、机智而言,愈是后面的愈胜过前面的。

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语段的仿写训练,进行比描练习,尽量让学生学会比描,让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活起来,让内容“立体”起来。 2.泛灵

所谓泛灵,就是万物有灵,相信万物皆有灵性,万物和我一样都具有感觉和知觉能力。这似乎是唯心主义的,但惟其如此,作者的灵魂才可能与笔下万物交流情感,心与物相知,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达到“超鸿蒙,混希夷”的境界,文字自然就灵动可感了。正是“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一些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诗篇。如: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②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李白《登太白峰》 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实在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联想、想象丰富奇特。例①中,李白将天上人当作地上人,惟恐在山顶高声说话,惊动天上神仙;例②中由太白峰想到太白金星,他和“我”说话,并

为“我”打开进入天庭的大门。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山的高大,耸入天际;例③中写孤云独自飘走,非常悠闲,看山人和山相互看着对方、欣赏着对方,且永不满足。诗中将云和山人格化,具有奇异灵动的色彩。

杜甫也是一个“泛灵论”者。如: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③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例①中,因感叹国事艰难,花也流泪,因分别鸟儿心中也有恨。此处花鸟皆人也,即杜甫自己。例②中的“自”“空”将“碧草”葱绿引来大好春天,黄鹂隔着树叶鸣叫,发出好听的声音,却无人欣赏理会的无奈、寂寞、凄凉写出来了。例③中一个“催”字写出了冬天到了,白天变得越来越短的无奈,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再如:

①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吴地的山都心生忧愁了,人心中的忧愁就可想而知了。 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长江的潮水撞击着石头城的城墙又寂寞地回头了,因为看到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已经衰败不堪了。淮水东边的月亮曾经照

过六朝繁华的石头城,如今还在怀念着石头城,还不时地爬过城墙来看看,可是只能叹息而去。古今巨变,物是景非,作者心中之叹,由此可见。

③昨日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

词人以酒为友,看来另有由头,酒醉之后,松不再是松,乃人也。盖醉酒可以激发“泛灵”意识!

“泛灵”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思维意识。各国的文学源头都是神话,而神话正是“泛灵”的产物。神、人、自然在沟通、交流,完全是一个“泛灵”的世界。同时,“泛灵”也是一种年轻的思维意识。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泛灵”常为文学大师们所钟爱。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以一只猫的眼睛打量着世界;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世界放在一只甲虫的眼里。 “泛灵”就是教我们将客观的当前情景“人化”“生命化”,或将无生命的世界转化为有生命的世界,或将有生命的世界转化为人的情感世界,或用人的情感去融合客观世界。这样,作者凭借泛灵的语言激活了读者,而读者也凭借泛灵的语言发现了作者。

三、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观察事物时,多联想,多想象,多比描

总之,我们要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在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激活学生思维,方能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

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d1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