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更新时间:2023-10-07 01: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
重点语句:
绪论
1. 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对于养育自己的中国文化,进行过详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
没有理由拒绝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苛求前人,否定过去,打倒一切的非历史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是不可取的。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 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2.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
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5.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产生的基础上的。 6.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是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 “三代以上,虽至贵巨富,求数百亩之田贻子及孙,不可得也”(张英:《恒产琐言》)
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
子-滕文公上》
3. 铁犁的使用,轮作复种技术的推广远远早于欧洲各国。蚕桑和茶叶的发展,曾令世界倾羡不已。
中国人民为世界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 5.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
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6. 与西欧封建社会比较,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
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7.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
文化。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1. 周公制礼作乐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
制度等等。
2. 此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 3. 《礼记-礼运篇》把这种逐级层层分封称为“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
采以处其子孙”。(封邦建国制)
4.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宗庙祭祀制度) 5. 马克思曾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中国、土耳其为代表
的东方或亚洲型。
6.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7.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8. “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物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
躬自断制。”(《康熙朝东华录》卷九十一)
9.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
响是巨大的。
10. 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用
政治化伦理秩序代替了法律秩序,政治大于法律,伦理也大于法律因而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在中国古代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 具体说来,在天道观上,儒家承继西周史官文化以“天命”与“天德”相配合的思路,宣扬“畏
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甚至声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实际上是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的从属地位。
2. 所谓“今文经”即朝廷为了便于经学流播,下令搜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
作为传述的依据。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遂有“今文经”之称。所谓“古文经”即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所发现的儒家经书,这些经书系用古文写成,故称“古文经”。(今文经与古文经) 3. 中国文学的首唱是诗,而中国诗的辉煌巅峰则在唐代。
4. 仅清代所编的《全唐诗》中,就有作品48900余首诗人2300余家。
5. 宋词、宋画、宋文以及宋代理学构筑成一个精致辽阔的上层文化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
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6. 北宋贾宪、南宋秦九韶在数学领域作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贡献。 7. 元代中西交通的开辟,为基督教入华创造了有利的气候和土壤。 8. 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
9. 明清统治者一手推行文字狱,在文化领域制造恐怖;另一手则崇正宗、灭异端。朱元璋多次昭示,
士人必须“一宗朱子之书”,“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陈鼎《东林列传》卷2)。 10. 明清两代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11. 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承传不坠以及向前推进来说,乾嘉学者作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1. 农耕、游耕与游牧是中国大地上的基本经济类型,是中国文化大系统中不断相互交流的源泉,在
中国文化的灿烂与伟大中,包含着各少数名族的杰出贡献。
2. 另外箜篌、琵琶、铜钹、唢呐、胡琴等,都是通过古代新疆各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的。 3. 梁启超指出:“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
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4.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叶。 5. 承认西洋学术有高妙之处,并非“心醉西风”,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
7. 迨至唐代,高句丽、百济、新罗积极向唐遣送留学生,入国学学习中国文化。 8. 精美的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拥有极高声誉。
9. 莱布尼茨对二进制算术的研究,曾从中国古代《易经》得到重大启示。
10. 在德国,以“哲学的宗教”来代替神学宗教的思潮,也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
11. 中国传统哲学在19世纪的俄国也颇有影响。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对中国哲学便极感兴趣,他研究
过孔丘、墨翟、孟轲等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学说,而对老聃著作的学习和研究一直持续到暮年。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1.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汉语是跨民族、跨地区的国家通用语。
2. 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整个汉语史上,汉语句子的基本词序是变化不大的。从古至今词序基
本保持了这样的格局:主语在谓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 3. 殷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 4. 金文是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5.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所采用的字体。 6. 隶书是在汉代成熟且通行的字体。
7. 楷书流行于魏晋,成熟于隋唐,一直使用到今天。
第八章
1. 考试内容,第一类为经义。出题限于五经四书,文体多为八股;第二类为诏诰律令;第三类为经
史时务策。清代科举除常科外又有特科。
思考题: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1. 简述汉语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的地位。
汉语的特点:汉语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法,靠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
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指事是指用点、划来指出人或物的动作、状态或位置,是一种抽象的描绘;会意即组合两个以上已有之字,表达新的意思。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 以上。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地位: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产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2. 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一) 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主要是指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形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汉
语汉字所记录的文化内容不是一回事。如甲骨文的“王”字除了记录“王”这个词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开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王”的词义本身获得。
(二) 汉语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如:“囱”、“葱”、“窗”、“聪”是一级同源词,“囱”
是走烟的通道,“葱”的特点是叶子中空,“窗”是墙上通空气的洞,“聪”指接受外界事务的通达。
(三) 从某些词的词源里还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成的变化。如“龢”,音乐和谐,最美境界。
“和”,人和,事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美好状态。
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何特色?怎样继承其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
特色:
(一) 综合观,即大教育观。古代教育家很早就认识到教育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许多教
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必须把它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和解决。而教育问题的解决,又必然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 辨证观,即对立统一观。古代教育家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
即\德智统一观\ (三) 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重视启发内心的觉悟,相信主体内在的力量。 积极因素: (一) 因材施教; (二) 整体综合;
(三) 德智合一;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四)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五) 教学相长,寓教育与生活;
(六) 以人生为枢纽,以一代代建树和培育为目的;
(七) 树立老师典范
2. 中国古代有些什么对今天仍极富启发性的教学思想?
(一)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二) 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三)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四)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五) 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1.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的比重最大。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存在着“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特殊情况,当它的某种样式在某个时代达到巅峰状态后,其艺术成就很难被后人所超越,从而成为后代作家永久性的艺术典范,并成为后代读者永久性的审美对象。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以生动而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又由于他广泛、深刻地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其他部分的内容,所以他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古代文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 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二)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三) 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正在阅读:
中国文化概论10-07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应用题专项训练03-03
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5.4.2 细菌学案(新版)新人教版03-03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问题03-31
丝绸花纸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例范06-23
别墅入侵报警系统设计12-30
本科教学评估报告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05-30
一条信息传递了什么11-03
ERP中的核心技术之一BOM10-09
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卡05-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中国
- 概论
- 文化
- 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
- 开机试机方案
- 竞聘感受及今后打算
-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 2018财政局会计科工作年终总结
- 中央电大审计学网上作业参考答案(全)
- 证券账户操作指南 - 图文
- 计算机网络安全(选择题和填空题答案)
- 浅谈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 水轮机主轴密封漏水偏大原因及对策
- Matlab微分和积分
- 北京市气象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办事指南
- 大纲式讲章写作训练
- 二氧化氯发生器行业分析报告 - 图文
-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 宋代文学
- 机械设计爬坡加料机的设计
- III级中控操作员理论测试试卷(工艺)
- 24《国际经济学》复习试卷5份和试题库(含答案)
- 九峰山社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创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