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湖北卷

更新时间:2023-06-08 23: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学(文史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09湖北文)若向量a=(1,1),b=(-1,1),c=(4,2),则c=

A. 3a+b B. 3a-b C.-a+3b D. a+3b 【答案】B

2. (09湖北文)函数y

1 2x1

(x R,且x )的反函数是 1 2x2

A.y

1 2x11 2x1

(x R,且x ) (x R,且x ) B.y

1 2x21 2x21 x1 x

(x R,且x 1) (x R,且x 1) D.y

2(1 x)2(1 x)

11

”是“cos2 ”的 22

C.y 【答案】D

3.(09湖北文)“sin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4.(09湖北文) 从5名志愿者中选派4人在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参加公益活动,每人

一天,要求星期五有一人参加,星期六有两人参加,星期日有一人参加,则不同的选派方法共有

A.120种 B.96种 C.60种 D.48种 【答案】C

【解析】5人中选4人则有C5种,周五一人有C4种,周六两人则有C3,周日则有C1种,

故共有C5×C4×C3=60种,故选C

4

1

24

1

2

1

x2y2x2y2

1的准线经过椭圆 2 1(b>0)的焦点,则5. (09湖北文)已知双曲线224b

b=

A.3 B. C. D.2 【答案】C

a2

【解析】可得双曲线的准线为x 1,

又因为椭圆焦点为(

0)所以有

c

1.即b2=3故

.故C.

6. (09湖北文)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C1=60,∠BCC1=45,侧棱CC1

的长为1,则该三棱柱的高等于 A.C.

21

B.

223

2

D.

3

【答案】A

7. (09湖北文)函数y cos(2x

6

/

) 2的图像F按向量a平移到F/,F的解析式y=f(x),

当y=f(x)为奇函数时,向量a可以等于 A.(

, 2) B.(,2) C.( , 2) D.( ,2)

6666

【答案】D

8. (09湖北文)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某厂要将100台洗衣机运往邻近的乡镇,现有4

辆甲型货车和8辆乙型货车可供使用,每辆甲型货车运输费用400元,可装洗衣机20台;每辆乙型货车运输费用300元,可装洗衣机10台,若每辆车至多只运一次,则该厂所花的最少运输费用为

A.2000元 B.2200元 C.2400元 D.2800元 【答案】B

0 x 4

【解析】设甲型货车使用x辆,已型货车y辆.则 0 y 8,求Z=400x+300y最小

20x 10y 100

值.可求出最优解为(4,2)故 min 2200故选B.

9. (09湖北文)设x R,记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为[x],令{x}=x-[x],则{[

15 1

], 22

5 1

},2

A.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B.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答案】

B

【解析】可分别求得

, 1.则等比数列性质易得三者构成等比数列

10. (09湖北文)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性状来研究数,例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 ,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 这样的数成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及时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 B.1024 C.1225 D.1378 【答案】C

【解析】由图形可得三角形数构成的数列通项an

2

2

n

(n 1),同理可得正方形数构成的数列2

n

通项bn n,则由bn n(n N )可排除A、D,又由a

n

(n 1)知an必为2

奇数,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

置上,一题两空的题,其答案按先后次序填写。

11. (09湖北文)已知(1 ax) 1 10x bx ... ax,则【答案】40

【解析】因为Tr 1 C5 (ax)∴C5 a 10 C3

r

r

1

1

2

5255

a2 b.解得a 2,b 40

12. (09湖北文)甲、乙、丙三人将参加某项测试,他们能达标的概率分别是0.8、0.6、

0.5,则三人都达标的概率是 ,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达标的概率是 。

【答案】0.24 0.96

【解析】三人均达标为0.8×0.6×0.5=0.24,三人都不达标的概率为(1-0.8)×(1-0.6)

×(1-0.5)=0.04,所以,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达标的概率为1-0.04=0.96

13. (09湖北文)设集合A=(x∣log2x<1), B=(X∣【答案】 x|0 x 1

X 1

<1), 则A B= . X 2

【解析】易得A= x|0 x 2 B= x| 2 x 1 ∴A∩B= x|0 x 1 . 14. (09湖北文)过原点O作圆x y 6x 8y 20 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则线段PQ的长为 。 【答案】4

【解析】可得圆方程是(x 3) (y 4) 5又由圆的切线性质及在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

理得PQ 4

15. (09湖北文)下图是样本容量为200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 ,数据落在[2,10)内的概率约为 。

【答案】64

【解析】观察直方图易得两个频率为200 0.08 4 64,频率为

0.1 4 0.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09湖北文)(本小题满分12分)

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a 2csinA (Ⅰ)确定角C的大小;

(Ⅱ)若c=7,且△ABC的面积为

2

2

2

2

33

2

,求a+b的值。

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及解三角形的方法,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

2csinA及正弦定理得,

asinA

csinCQsinA 0, sinC

Q ABC是锐角三角形, C

(Ⅱ)解法1

:Qc

3

C

3

.由面积公式得

1 absin 即ab 6        ① 23由余弦定理得

a2 b2 2abcos

3

2

7,即a2 b2 ab 7   ②

由②变形得(a b) 3ab 7 ③ 将①代入③得(a b) 25,故a b 5

解法2:前同解法1,联立①、②得

2

a2 b2 ab 7 a2 b2=13

 

ab 6 ab 6

消去b并整理得a 13a 36 0解得a 4或a 9 所以

4

2

2

2

a 2 a 3

或 故a b 5 b 3 b 2

17. (09湖北文)(本小题满分12分)

围建一个面积为360m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维修),其它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m的进出口,如图所示,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m,新墙的造价为180元/m,设利用的旧墙长度为x(单位:m),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为y(单位:元)。 (Ⅰ)将y表示为x的函数:

(Ⅱ)试确定x,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总费用。

17.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用平均不等式求最值和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解:(Ⅰ)如图,设矩形的另一边长为am,

则y-45x-180(x-2)+180·2a=225x+360a-360 由已知xa=360,得a=

2

2

360

, x

3602

所以y=225x+ 360(x 0)

x

3602

(Ⅱ

) x 0, 225x 10800

x

36023602

时,等号成立. y 225x 360 10440.当且仅当225x=xx

即当x=24m时,修建围墙的总费用最小,最小总费用是10440元. 18.(09湖北文)(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S 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 AD a,点E是SD上的点,且

DE a(0 1)

(Ⅰ)求证:对任意的 (0、1],都有AC BE; (Ⅱ)若二面角D AE D的大小为60,求 的值。

18.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

关系和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法1:连接BD,由底面ABCD是正方形可得AC BD。

SD 平面ABCD, BD是B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AC BE

(Ⅱ)

解法1: SD 平面ABCD,CD 平面ABCD, SD CD.

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 CD AD,又SD AD D, CD 平面SAD 过点D在平面SAD内做DF AE于F,连接CF,则CF AE, 故 CFD是二面角C-AE-D 的平面角,即 CFD=60° 在Rt△ADE中, AD=a, DE= a, AE=a于是,DF

2 1 。

AD DE AE°=

在Rt△CDF中,由co

DF

CD

1

2

2 1

2

,即3 3=3 3

(0,1], 解得 =

2 2

、DC、DS的方向分别作为x、y、z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Ⅰ)证法2:以D为原点,DA

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a,0,0),B(a,a,0),C(0,a,0),E(0,0, a),

AC ( a,a,0),BE ( a, a, a),EA(a,0, a),EC (0,a, a),

( a,a, a) a2 a2 0 a 0 ∴AC BE ( a,a,0)

即对任意的 (0,1],都有AC BE

(Ⅱ)解法2:DC (0,a,0)为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CE的一个法向量为n (x,y,z),

则n EA,n EC

n EA 0 x z 0∴ 即

y z 0 n EC 0

取z 1,得n ( , ,1)

|DC n|

∴cos60 |DC| |n|

由 (0,1]

,解得

19.(09湖北文)(本小题满分12分)

2| |

2

已知{an}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a3a6 55,a2 a7 16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an}和数列{bn}满足等式:an=

列{bn}的前n项和Sn

(Ⅰ)解法一:设等差数列 an 的公差为d,则依题设d>0

由a2 a7 16,得2a1 7d 16 ① 由a3 a6 55,得(a1 2d)(a1 5d) 55 ②

由①得2a1 16 7d将其代入②得(16 3d)(16 3d) 220, 即256 9d 220

2

b1b2b3b 2 3 ...n(n为正整数),求数n2222

d2 4,又d 0, d 2,代入①得a1 1 an 1 (n 1) 2 2n 1

解法二: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2 a7 a3 a6,∴

2

a3a6 55

a a 16 36

由韦达定理知,a3,a6是方程x 16x 55 0的根, 解方程得x 5或x 11

设公差为d,则由a6 a3 3d,得d ∵d 0,∴a3 5,a6 11,d 故an 2n 1

(Ⅱ)解法一:当n 1时,a1

a6 a3 3

11 5

2,a1 a3 2d 5 4 1 3

b1

,∴b1 2 2

bbb3bn-1bn

当n 2时,an=1 2 ... n 23n 1

22222bbb3bn-1

an 1=1 2 ...

222232n 1

bn 1

两式相减得an-an 1=n,∴bn 2 n

2

因此bn

2,n 1 2,n 2

n 1

当n 1时,S1 b2 2;

b2(1 2n 1)

当n 2时,Sn b1 b2 b3 ... bn 2 2n 2 6

1 2

∵当n 1时上式也成立, ∴当n为正整数时都有Sn 2

解法二:令cn

n 2

6

bn

,则有an c1 c2 cn,an 1 c1 c2 cn 1 n2

两式相减得an 1 an cn 1,由(Ⅰ)得a1 1,an 1 an 2

cn 1 2,cn 2(n 2),即当n 2时,bn 2n 1又当n=1时,b1 2a1 2 2,(n 1) bn n 1

2(n 2)

于是Sn b1 b2 b3 bn 2 2 2 2=2 2 2 2 2

2

3

4

n 1

3

4

n 1

2(2n 1 1)

4 2n 2 6,即Sn 2n 2 6 -4=

2 1

20.(09湖北文)(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过抛物线y 2px(p 0)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自M、N向准线l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 (Ⅰ)求证:FM1⊥FN1:

(Ⅱ)记△FMM1、、△FM1N1、△FN N1的面积分别为

2

4S1S3是否成立,并证明你S1、S2、S3,试判断S2

2

的结论。

本小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概念,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等平面解析几

何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满分13分)

(Ⅰ)证法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MF MM1,NF NN1,

MFM1 MM1F, NFN1 NN1F 2分

如图,设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F1

QMM1//NN1//FF1

F1FM1 MM1F, F1FN1 NN1F

而 F1FM1 MFM1 F1FN1 N1FN 180 即2 F1FM1 2 F1FN1 180

F1FM1 F1FN1 900

故FM1 FN1 证法2:依题意,焦点为F(

pp,0),准线l的方程为x 22

p

,则有 2

(x1,y1),N(x2,y2),直线MN的方程为x my 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M

M1(

pp

,y1),N1( ,y2),FM1 ( p,y1),FN1 ( p,y2) 22

p x my 由 2 得y2 2mpy p2 0 y2 2px

于是,y1 y2 2mp,y1y2 p

2

FM1 FN1 p2 y1y2 p2 p2 0,故FM1 FN1

(Ⅱ)S2 4S1S3成立,证明如下:

证法1:设M(x1,y1),N(x2,y2),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2

pp

,|NN1| |NF| x2 ,于是 22

11p

S1 |MM1| |F1M1| (x1 )|y1|

22211

S2 |M1N1| |FF1| p|y1 y2|

2211p

S3 |NN1| |F1N1| (x2 )|y2|

222

11p1p2

S2 4S1S3 (p|y1 y2|)2 4 (x1 )|y1| (x2 )|y2|

22222|MM1| |MF| x1

12pp22

p[(y1 y2) 4y1y2] [x1x2 (x1 x2) ]|y1y2|

424

p

x my 1 y1 y2 2mp 12将 与 代入上式化简可得 2

x my p, y1y2 p22 2p2(m2p2 p2) p2(m2p2 p2),此式恒成立。

故S2 4S1S3成立。

证法2:如图,设直线MN的倾角为 ,|MF| r1,|NF| r2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得|MM1| |MF| r1,|NN1| |NF| r2

2

MM1//NN1//FF1,

FMM1 , FNN1

于是S1

1211

r1sin ,S3 r22sin( ) r22sin 222

在 FMM1和 FNN1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FM1|2 2r12 2r12cos 2r12(1 cos ),|FN1|2 2r22 2r22cos 2r22(1 cos )

1

|FM1| |FN1| 2

112

S2 |FM1|2 |FN1|2 4r12 r22 (1 cos )(1 cos ) r12r22sin2 4S1S3

44

由(I)的结论,得S2

即S2 4S1S3,得证。

21.(09湖北文)(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关于x的函数f(x)

2

1

x3 bx2 cx bc,其导函数为f'(x).令g(x) |f'(x)|,3

记函数g(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为M.

(Ⅰ)如果函数f(x)在x=1处有极值-

4

,试确定b、c的值; 3

(Ⅱ)若∣b∣>1,证明对任意的c,都有M>2;

(Ⅲ)若M k对任意的b、c恒成立,试求k的最大值。

21.(09湖北文)本小题主要考察函数、函数的导数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察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满分14分) (Ⅰ)解: f'(x) x 2bx c,由f(x)在x 1处有极值

2

4 3

f'(1) 1 2b c 0 可得 14

f(1) b c bc 33 b 1 b 1

,或 解得

c 3c 1

若b 1,c 1,则f'(x) x 2x 1 (x 1) 0,此时f(x)没有极值; 若b 1,c 3,则f'(x) x 2x 3 (x 1)(x 1)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22

2

当x 1时,f(x)有极大值 ,故b 1,c 3即为所求。

3

(Ⅱ)证法1:g(x) |f'(x)| | (x b) b c|

当|b| 1时,函数y f'(x)的对称轴x b位于区间[ 1.1]之外。

2

2

f'(x)在[ 1,1]上的最值在两端点处取得

故M应是g( 1)和g(1)中较大的一个

2M g(1) g( 1) | 1 2b c| | 1 2b c| |4b| 4,即M 2

证法2(反证法):因为|b| 1,所以函数y f'(x)的对称轴x b位于区间[ 1,1]之外,

f'(x)在[ 1,1]上的最值在两端点处取得。

故M应是g( 1)和g(1)中较大的一个 假设M 2,则

g( 1) | 1 2b c| 2g(1) | 1 2b c| 2

将上述两式相加得:

4 | 1 2b c| | 1 2b c| 4|b| 4,导致矛盾, M 2

(Ⅲ)解法1:g(x) |f'(x)| | (x b) b c|

(1)当|b| 1时,由(Ⅱ)可知M 2;

(2)当|b| 1时,函数y f'(x)的对称轴x b位于区间[ 1,1]内, 此时M max g( 1),g(1),g(b)

由f'(1) f'( 1) 4b,有f'(b) f'( 1) b( 1) 0

①若 1 b 0,则f'(1) f'( 1) f'(b), g( 1) max g(1),g(b) , 于是

2

22

1111

M max |f'(1)|,|f'(b)| (|f'(1)| f'(b)|) |f'(1) f'(b)| (b 1)2

2222

②若0 b 1,则f'( 1) f'(1) f'(b), g(1) max g( 1),g(b) 于是

1111

M max |f'( 1)|,|f'(b)| (|f'( 1)| |f'(b)|) |f'( 1) f'(b)| (b 1)2

2222

综上,对任意的b、c都有M 而当b 0,c

1

2

1112

时,g(x) x 在区间[ 1,1]上的最大值M

222

故M k对任意的b、c恒成立的k的最大值为解法2:g(x) |f'(x)| | (x b) b c|

(1)当|b| 1时,由(Ⅱ)可知M 2;

2

2

1

。 2

(2)当|b| 1时,函数y f'(x)的对称轴x b位于区间[ 1,1]内, 此时M max g( 1),g(1),g(b)

4M g( 1) g(1) 2g(b) | 1 2b c| | 1 2b c| 2|b2 c| | 1 2b c ( 1 2b c) 2(b2 c)| |2b2 2| 2,即M

下同解法1

1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c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