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pkpm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及高层六大比值的控制(绝对经典)
更新时间:2023-06-02 10: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2010版的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第一节 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
1、总信息:
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夹角:0
根据抗规(GB50011-2001)5.1.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
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给出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逆时针为
正),程序改变整体坐标系,但不增加工况数。同时,该参数不仅对地震作用起作用,对风荷载同样起作用。
通常情况下,当Satwe文本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地震作用最大
方向与设计假定大于15度(包括X、Y两个方向)时,应将此方向重新输入到该参数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1)为避免填入该角度后图形旋转带来的不便,也可以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在多方向水平地震参数中输入。
(2)本参数不是规范要求的,供设计人员选用。
(3)本参数也可以考虑最大风力作用的方向,但需要用户自行设定多个角度进行计算,比较多次计算结构取最不利值。
1.2混凝土容重:26
本参数用于程序近似考虑其没有自动计算的结构面层重量。同时由于程序
未自动扣除梁板重叠区域的结构荷载,因而该参数主要近似计算竖向构件的面层重量。
通常对于框架结构取26;框架-剪力墙结构取27;剪力墙结构,取28。
注意事项:如果结构分析是不想考虑混凝土构件自重荷载,可以填0。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1. 3钢容重:78
一般情况下取78,当考虑饰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
1. 4裙房层数:按实际填入
1. 混凝土高规(JGJ3-2002)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
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
适当加强抗震措施。
2. 同时抗规(GB50011-2001)6.1.10条条文说明要求:带有大底盘的高层
抗震墙(筒体)结构,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
向下延伸一层,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
强部位也宜高出裙房一层。
3. 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使程序根据规范自动调整抗震等级,裙房层数
包括地下室层数。
1.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填入
该参数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
供信息。输入转换层号后,程序可以自动判读框支柱、框支梁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和相应的内力调整。
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
级增加一级。自动实现0.2Q0或0.3Q0的调整。
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转换层层号包括地下室层数。指定转换层层号后,框支梁、柱及转换层的弹性楼板还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1.6嵌固端所在层号
嵌固端确定:
① 判断地下一层侧向刚度是否大于地上一层侧向刚度2倍(一般建筑
短向墙长增加有限,较难满足);
② 当满足顶板嵌固要求,可指定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此时软件按规
范要求对该层柱、梁内力放大,嵌固端以下柱配筋直接按一层柱纵向钢筋
计算值的1.1倍配置;
③ 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要求时,可不将地库建入模型,此时一层与二
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④ 当不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时,可指定地下室底板或地下一层、二层
为嵌固端,此时软件对指定嵌固端及地下室顶板均按嵌固端的要求包络设
计;
建议:实际工程中均如实输入地下室层数,嵌固均选为底板(输入1),
此时计算结果偏安全,同时设计时构造上仍将地下室顶板(板厚,配筋,混
凝土标号)满足嵌固要求;
1. 7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入
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内力组合计算时,其控制
高度扣除了地下室部分;对I、II、III、即抗震结构的底层内力调整系数乘在地下室的上一层;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扣除了地下室部分。
程序据该参数扣除地下室的风荷载,并对地下室的外围墙体进行土、水压
力作用的组合,有人防荷载时考虑水平人防荷载。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1.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2.0;
该参数用于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确保设计精度而给定的壳元
边长限值。该限值对精度有影响但不敏感。
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可取2.0,对于框支结构和其他的复杂结构、短
肢剪力墙等,可取1.0~1.5。
这是剪力墙计算“精度和速度”取舍的一个选择。选择“内部节点”,那
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将作为内部节点而凝聚掉,但这样速度快,精度稍有降低;作为“外部节点”,那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也将作为出口节点,这样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计算准确,但速度慢。
所以程序建议规则的结构可以选择“内部节点”,复杂的结构还是选择“外部节点”进行计算。
1. 9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按照需要勾选 计算楼层位移比,结构层间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应勾选;计算结构内力与配
筋计算时不应勾选。
注意事项:对于复杂结构,如不规则坡屋顶、体育馆看台、工业厂房,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没有楼板,楼层开大洞等情况,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会严重失真。对这类结构可以查看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动态变形图,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
(2)对于错层或带夹层的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如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所有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约束,造成计算结构失真。
1.10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PKPM2010强制地下室楼面板(包括自定义的弹性板)为刚性楼板,即只考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虑平面内刚度,不考虑平面外刚度,因此在计算地下室墙柱内力时(板柱结构)必须勾选此项;
注意:弹性板6一般用于板柱结构,对普通梁板结构会造成梁上漏载
1. 11墙元侧向节点:内部 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控制参数。对于多层结构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需提高计算精度时,选择出口节点;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可选择内部节点。
选择出口节点,只把因墙元细分而在其内部形成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
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变形协调性较好,但计算量大;选择内部节点,墙元仅保留上下两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它节点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故墙元两侧的变形不协调,精度稍差,但效率高。
1.12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该参数确定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所遵照的规范。不同结构的地震影
响系数取值不同,不同结构体系的风振系数不同,结构基本周期也不同,影响风荷计算。 结构材料信息分应按实填写。其中底框结构按砌体结构填写。
1.13结构体系:按照实际结构体系填写
规范规定不同体系的结构内力调整及配筋要求不同,程序根据该参数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程序对其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短肢剪力墙见高规7.1.2) 结构体系应在给出的多种体系中选最接近实际的一种按实填写。
1.14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3
程序给出4种模拟施工加载方式,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模拟施工加载3。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一次性加载:整体刚度一次加载,适用于多层结构、有上传荷载的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1:整体刚度分次加载,可提高计算效率,但与实际不相符;
模拟施工加载2:整体刚度分次加载,但分析时将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10
倍,是一种近似方法,改善模拟施工加载1的不合理处,是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比较合理;
模拟施工加载3:分层刚度分次加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操作要点:
不计算恒活荷载:仅用于研究分析。
一次性加载:主要用于多层结构、钢结构和有上传荷载(例如吊柱)的结构。 模拟施工加载1:适用于多高层结构。
模拟施工加载2:仅可用于框筒结构向基础软件传递荷载(不要传递刚度) 模拟施工加载3:适用于多高层无吊车结构,更复合工程实际情况,推荐使
用。
1.15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风荷载 除完全的地下结构,均应计算风荷载;若建筑立面复杂,风荷载计算应选
计算水平荷载及特殊风荷载。
1.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一般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规范规定:
《抗震规范》3.1.2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规范》5.1.6条规定,“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
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
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6度时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
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抗震规范》5.1.1条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4.3.2条规定,“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10.2.6条规定,“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响。” 《高规》10.5.2条规定,“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程序实现:这是地震作用控制采纳数,程序设有三个选项,其含义如下: 不计算地震作用:即不计算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X、Y和Z三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注意事项:8(9)度地区大跨度结构一般指看度不小于24m(18m),长悬臂
构件指悬臂板不小于2(1.5)m,悬臂梁不小于6(4.5)m。
1.17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目前山东省没有地方规定,按国家规范执行。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工程按要求选择。
1.18“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2、风荷载信息:
如果“总信息”页中选择了“不计算风荷载”,可以不设置本页参数 2.1地面粗糙度类别: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荷载规范(GB5009-2001)、高规(JGJ3-2002)3.2.3条规定:A类:近海
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指有
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按实际选择,应注意靠近海边的建筑。
2.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荷载规范(GB5009-2001)7.1.2条规定:一般按照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但不得低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基本
风压应适当提高。
对于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2002)规定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值乘
以1.05。
一遇风压值采用;
风荷载作用面的宽度,程序按计算简图的外边线的投影距离计算,因此当结构顶层带多个小塔楼而没有设置多塔楼时,会造成风载过大,或漏掉塔楼的风荷载。因此一定要进行多塔楼定义,否则风荷载会出现错误。另外,顶层女儿墙高度大于1米时应修正顶层风载,在程序给出的风荷上加上女儿墙风荷。 这里风荷载的计算是一种简化输入,假定迎风面、背风面受荷面积相同,每层风荷载作用于各刚性块的形心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配风荷载,忽略了侧向风影响,也不能计算屋顶的风吸力和风压力。所以,对于平面、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如空旷结构、大悬挑结构、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错层结构、需要计算屋面风荷载的结构等),应考虑特殊风荷载的输入,目的是更真实的反应结构受力的情况。
注意事项:当没有100年一遇的风压资料时,可近似将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乘以1.1增大系数。
2.3结构基本周期:分两次计算 ???
目的是计算风荷载的风振系数。荷载规范(GB5009-2001)7.4.1条: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顺风向的风振的影响。
高规(JGJ3-2002)3.2.6条给出近似值:
规则框架T=(0.08-0.10)N;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
剪力墙、筒中筒结构T=(0.05-0.06)N。
N为房屋层数。另外荷载规范7.4.1条,附录E也给出近似计算方法,程
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 首先按默认值试算,然后将试算的结构基本周期结果填入,作为本结构的基本周期,并与近似计算值相比较。
2.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5%
2.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2.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 ???
根据《高规》3.7.6条,在高层混凝土建筑大于150m时按10年一遇(无
锡:0.30);
2.7考虑风振影响:
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震周期T1大于0.25s的高耸结
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须勾选此项(《荷载规范》7.4.1);
2.8体型分段数:1
一般情况下分段数为1。高层立面复杂时,可考虑体型系数分段。程序自
动扣除地下室高度,不必将地下室单独分段。
2.8体型分段最高层号:结构最高层号
当体型分段数为1时,即结构最高层号。其它情况按分段的最高层号填入。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2.9体型系数:按荷载规范7.3节和高规3.2.5条
高规(JGJ3-2002)3.2.5条:
1)圆形和椭圆形平面,Us=0.8;
2)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Us=0.8+1.2/(n的平方根),其中n为正多边形边数;
3)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Us=1.3;
4)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Us=1.4;
i: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
ii:L形和槽形平面;
iii:高宽比H/Bmax大于4、长宽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
5)须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按附录A采用。
荷载规范(GB5009-2001)7.3.2条和高规(JGJ3-2002)3.2.7条:多栋高
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当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小于3.5倍的迎风面宽度且两建筑物中心线的连线与风向成45度角时,群楼效应明显,其增大系数一般为1.25-1.5,最大到1.8。
目前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如多塔结构,可取群楼效应增大系数1.25执行。
2.10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0.5
应用于设缝多塔结构。由于遮挡造成的风荷载折减值通过该系数来指定。
当缝很小时,可取0.5。
3、地震信息:
3.1规则性信息:不规则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抗规(GB50011-2001)3.4.2条规定了不规则的类型: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位移比超标)、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
进大于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刚度比超标、立面收进超过2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带转换层结构)、楼层承载力突变(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目前该参数对结构计算不起作用。
3.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按实填写
由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场地特征周期,由设防烈度、特征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从而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3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钢框架抗震等级:按规范要求填写 按照抗规(GB50011-2001)6.1.2条或高规(JGJ3-2002)4.8的规定采用。
抗震等级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
1)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
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
楼为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时,裙房的抗震等级按主楼的高度,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查表)。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
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或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情况采用三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级或四级。
5)乙类建筑时,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
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增大构件内力,提高抗震等级等有效的抗震措施。
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因可能带来结构不同部位的抗震等级不同。如带转换
层的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底层加强部位以及地下二层以下抗震等级不一致,程序给出两种指定方式。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程序以手工修改的抗震等级为最优级别进行计算。
第一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非加强部位(包括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此时应注意,填入的抗震等级为按照高规(JGJ3-2002)表4.8.2、
4.8.3查出的抗震等级,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的提高有程序自动完成,不必再人工干预底部加强部位的柱、墙抗震等级。
第二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
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加强部位和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这时注意底部加强部位人工调整的框支梁、柱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为提高以后的最终等级。
另外,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无
论程序自动调整还是人工调整,抗震等级提高均指落地剪力墙,非落地剪力墙不必提高,参见高规(JGJ3-2002)10.2.5条条文说明。
短肢剪力墙结构输入剪力墙抗震等级时,应按照剪力墙结构查表给出,程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序自动提高一级计算。
3.4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该项主要针对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致时设定。抗震措施即注意事项的第一条,由抗震设防标准确定;抗震构造措施需根据特殊情况(《抗规》3.3.2、3.3.3)进行调整,否则应选择不改变;
3.5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不选
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围,目前规范没有规定。程序处理的原则为:地震
影响系数按中震(大震)采用;地震分项系数为1.0;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等等。
不同于中震(大震)弹性设计,这时应采用中震(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
将抗震等级改为四级(不进行相关调整)。
程序实现:该参数用于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选择该项可以对结构进行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1) 取消地震组合内力调整(不做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
(2) 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值系数不变)。
(3)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RE取1.0。
(4)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操作要点:进行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时选择此项,还应按抗震等级修改(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一般 max中震取2.8倍小震值,大震取4.5~6倍的
小震值。
注意事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有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此时不选择<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做结构设计>,但地震最大影响系数取为中震(或大震)值,构件抗震等级取“不考虑“(取消地震组合内力调整,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
3.6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按需要填写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这里填入的参数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结构中,除了两个正交方
向外,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注意该参数仅对地震作用计算有关,与风荷载计算无关。
时,应计算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侧力构件方向一般就是结构的较大侧向刚度方向,也就是地震力作用不利方向,所以在此应输入沿平面布置中局部柱网的主轴方向。同时,输入时应选择对称的多方向地震,如45度和-45度(逆时针方向为正),因为风荷载计算没有考虑多方向不对称的输入易造成对称结构的配筋不对称。
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
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且不得大于90和小于0。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
操作要点:当建筑结构中有斜角抗侧力构件,且其与主轴方向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输入斜交构件的数量和角度。
注意事项:(1)程序内定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取值范围是0~5。初始值为0。
(2)程序计算的斜交地震方向是成组出现的,例如,在<附加地震数>中输入“2”,在<相应角度>中输入“30,60”,则程序自动增加30°和120°、60°和150°两组工况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3)可以在此输入最大地震作用方向,避免模型旋转带来的不便。
(4)考虑多方向地震作用并没有改变风力的方向。
3.7考虑偶然偏心:勾选
抗规(GB50011-2001)5.2.3条对平面规则的结构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
内力的方式考虑该扭转影响,这对高层建筑不尽合理。根据高规(JGJ3-2002)
3.3.3条,由于施工、使用、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等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偏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心的不利影响,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是,应考虑偶然偏心(5%Li)的影响。
同时,高规(JGJ3-2002)3.3.3条条文说明规定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
可不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影响。当设计者同时指定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时,程序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无论左偏心还是右偏心均不做双向地震作用计算。 因此,无论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均应勾选本参数。
3.8双向地震作用:勾选
抗规(GB50011-2001)5.1.1条和高规(JGJ3-2002)3.3.2条规定质量和
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位移比超过1.2时,必须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程序计算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方法见PKPM08用户手册,X、Y方向的地震
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比高规(JGJ3-2002)5.2.3条的要求严格。
程序隐含“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自动按二者最不利计算,因此,所有结构计算均应选上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操作要点: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时,应选择该项。初始值为不选择
注意事项:(1)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是不规则结构的一种,指同一平面内质量、刚度布置不对称,或虽在本层内对称,但沿高度分布不对称的结构。
(2)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意味着对X和Y方向地震作用予以放大,构件配筋也会相应增大。
(3)允许同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程序按规范要求分别计算,不进形叠加,取不利结果。
3.9计算振型个数:15
抗震规范(GB50011-2001)5.2.2条条文说明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取振型参
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同时高规(JGJ3-2002)3.3.10条规定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不考虑扭转藕联振动的结构,规则结构取3,当建筑较高、结构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是可取5-6;高规(JGJ3-2002)3.3.11条规定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的结构,一般情况可取9-15,多塔结构每个塔楼的振型数不小于9个。
目前Satwe软件对所有结构均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计算。因此振型数按以
下原则选取,并同时满足地震作用有效质量系数要大于等于0.9且不小于3个,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
当结构按侧刚计算时,单塔楼考虑耦联时应大于等于9;复杂结构应大于
等于15;多塔结构的振型个数应大于等于9倍的塔楼数。(注意各振型的贡献由于扭转分量的影响而不服从随频率增加面递减的规律)。
当结构按总刚计算时,采用的振型数不宜小于按铡刚计算的2倍,存在长梁或跨层柱时应注意低阶振型可能是局部振型,其阶数低,但对地震作用的贡献却较小。
注意事项:(1)通常振型数取值应不小于3,且为3的倍数。
(2)必须保证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9,否则计算振型数量不够,说明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效应被忽略了,地震作用偏小,结构设计不安全。
(3)振型数也不能取的太多,不能多于结构有质量贡献的自由度总数(每个刚性板取3个,每个弹性节点取2个)。例如全部为刚性楼板的结构,振型数不能超过楼层数的3倍,否则可能出现异常。
(4)当结构楼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如高层、错层、越层、
多塔、楼板开大洞、顶部有小塔楼、有转换层、有弹性板等复杂结构,振型数应相对多取
3.10活载折减系数:0.5 按照抗规(GB50011-2001)5.1.3条和高规(JGJ3-2002)3.3.6条执行。
1. 楼面活荷载按照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
档案库、库房取0.8;硬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3,软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其它情况取0.5。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3.11周期折减系数:0.9
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非承重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
响,因为周期小的结构,其刚度较大,相应吸收的地震力也较大。若不做周期折减,则结构偏于不安全。
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
实际取值时可根据填充墙的数量和刚度大小取上限或下限。当非承重墙体为空心砖或砌块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 0.6~0.7; 框剪 0.7~0.8 ;框筒 0.8~0.9; 剪力墙 0.8~1.0;
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周期折减可按照框架-剪力墙取值。
当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Tg时,不需进行周期折减,因为此时地震影响系数由程序自动取结构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
(1)以上折减系数是按实心粘土砖做填充墙确定的,如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折减系数应按实际情况不折减或少折减。
(2)周期折减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
3.12结构阻尼比:5%
尼比取0.05;抗规(GB50011-2001
)8.2.2条、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0.035,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罕遇地震分析,阻尼比采用0.05。
操作要点:根据规范规定和工程实际情况输入结构的阻尼比,通常钢筋混
凝土结构可取初始值0.05,钢结构可取0.02,混合结构取0.03。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3.13特征周期:按照规范执行。
抗规(GB50011-2001)5.1.4条给出了场地特征周期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场地特征周期根据设计地震分组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由设防烈度确定。
3.14 用于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
大值
即原版PKPM的“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根据抗规5.4.1-1确定,程序
默认值即可,该项仅用于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薄弱层验算(程序自动设定);
4、活载信息:
若恒荷载与活荷载不分开计算,该页信息无效。
4.1柱 墙设计时活载:按照需要勾选或不选
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规定,设计楼面梁、墙柱、基础时,
楼面活荷载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其中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是在PM楼面荷载导算过程中完成,而竖向荷载折减在Setwe荷载信息中规定。
规定楼面梁活荷载折减时,程序的处理方式为:对房间荷载导算到梁上时才折减,导算到墙上时不折减;程序只对标准层(即楼面)的梁折减,对屋面梁不折减;当次梁按照主梁输入时,结构主梁可能被分成几段引起导荷面积减少,程序无法判断而少折减部分活荷载;程序无法判断大底盘主楼以外的屋面梁而统一按照楼面梁进行折减;程序无法判断汽车通道及汽车库的楼板为单向板或双向板,统一按一个折减系数进行折减;Setwe计算时,直接按照折减后的楼面梁荷载向下传递,如此时规定竖向构件和基础的活荷载折减,将导致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与规范规定不符。因此如果需要,楼面梁的和竖向构件的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内力和配筋应按照折减和不折减分别计算两次。
规定竖向(柱、墙)构件及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时,程序自动判断柱、墙上
方楼层数进行折减,在JCCAD中点取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也可实现柱、墙下的活荷载根据其上连楼层数折减;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第2款规定的折减系数,根据建筑功能和结构特点修改折减系数。
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可以折算,工业厂房不折算。建议楼面梁在PM导算
时不考虑楼面梁荷载折减,Satwe计算时考虑墙、柱及基础活荷载的折算,当应注意根据不同建筑功能修改活荷载折减系数。
规范规定:《荷载规范》4.1.2条规定,“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应按表4.1.2规定采用”。
程序实现:作用在楼面的活荷载,不可能以标准值同时布满在所有的楼层尚,根据规范规定,在柱、墙、基础设计时,可对活荷载进行折减。程序初始值采用规范表4.1.2规定的楼层活荷载折减系数。
结构计算完成后,在计算书WDCNL.OUT中输出组合内力,这是按《基础规范》要求给出的各竖向构件的各种控制组合,活荷载作为一种工况,在荷载组合计算时可以进行折减。
操作要点: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柱、墙或基础的活荷载是否要折减,折减系数应根据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确定,采用程序初始折减值或进行适当修改。
注意事项:(1)该折减系数是有限元分析之后进行内力组合时考虑的,因此不会影响结构其它构件的设计。但PMCAD建模时,设置了按从属面积对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此处为按楼层对柱墙的活荷载折减系数,应注意区分两者的不同,通常可以选择在一处对活荷载折减。如对活荷载折减两次会折减过多,可能导致结构不安全。
(2)注意此处输入的是构件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不是构件所在楼层数。
(3)对于带群房的高层建筑,群房不宜按竹楼的层数取用活荷载折减系数。同理,顶部带小塔楼的结构、错层结构、多塔结构等,都存在同一楼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不同的情况,应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4)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仅用于SATWE内力输出,并没有传给JCCAD基础程序,因此按楼层的活荷载折减系数还要在JCCAD中另行输入。
(5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条,对于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注:新高规对恒+活+风的荷载组
合上考虑了持久设计与短暂设计的区别,新增了活荷载调整系数);
2. 非荷载规范表4.1.1中类型及结构层数与建筑层数有较大差别时注意修改折减系数;
5、调整信息:
5.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5
高规(JGJ3-2002)5.2.3条规定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
形内力重分布,其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梁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
程序实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处梁的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梁的正弯矩,使梁上下配筋比较均匀,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输入调幅系数。调幅系数取值范围0.8~1.0。初始值为0.85。
注意事项:(1)此项调整只针对竖向荷载,对地震力和风荷载不起作用。
(2)通常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可取调幅系数0.7~0.8,现浇框架可取0.8~0.9。
(3)梁截面设计时,为保证框架梁跨中截面底部钢筋不至于过少,其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一半。
(4)程序内定钢梁为不调幅梁,如需要对钢梁调幅,可以再特殊构件设置时定义。
(5)通常实际工程中悬挑梁的梁端负弯矩不调幅。
对于现浇楼板,一般取0.8。另外,程序隐含钢梁为不调幅梁,若需调幅,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人工交互修改。
5.2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0
在活荷载信息中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时可填写1.0,如若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建议取值1.1~1.2;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一级高层设计中六大比值的控制
程序实现:版软件该参数为<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程序通过此参数调整
梁弯矩设计值,以作为安全储备。但由于梁弯矩放大系数是最后乘在组合后的弯矩设计值上,不仅放大活荷载,也将恒荷载、地震及风作用放大,显然不够合理,此外,活荷载不利布置不仅对弯矩有影响,对剪力也有影响,仅放大弯矩是不完善的。
新版软件该参数改为<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该系数只对梁在满布活荷载下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进行放大。程序初始值为1。
操作要点:一般工程建议该系数取值1.1~1.2,如已输入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楼层数,则应填1,初始值为1.0.
5.3梁扭矩折减系数:0.4
高规(JGJ3-2002)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
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取0.4。对不与刚性楼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
规范规定:《高规》5.2.4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楼面梁受扭计算中应考虑楼盖对梁的约束作用。当计算中未考虑楼盖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往往过大,因此应对现浇楼板的梁扭矩折减。”
操作要点:对于现浇楼板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折减系数取值范围0.4~1.0,初始值为0.4。
注意事项:(1)若不是现浇楼板,或楼板开洞,或设定了弹性楼板,或有弧梁等情况,梁扭矩应不折减或少折减。
(2)程序没有自动搜索判断梁周围楼盖情况的功能,梁扭矩是否折减及折减系数的大小需要设计人员自行确定。
(3)若同一建筑中有的梁扭矩需要折减,有的梁不需要折减,可以分别设定梁的扭矩折减系数计算两次,分别取相应计算结果。
5.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1
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
的计算模型,造成剪力墙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缘变形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
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一般取1,当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
正在阅读:
2010版pkpm参数设置规范对照版及高层六大比值的控制(绝对经典)06-02
22人物描写一组12-24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复习题04-06
鸡西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11-06
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试卷05-17
团结力量大看图写话作文06-14
刘亚田 间隔年05-2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03-12
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集线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深度调查预测报告03-18
【个人简历模板】-工业设计(精品设计)04-29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比值
- 对照
- 六大
- 高层
- 参数
- 规范
- 设置
- 绝对
- 控制
- 经典
- 2010
- pkpm
- 一个人的传销被骗经历
- 施工物资试验项目与取样规定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 小学生作文观察植物仙人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
- 三年级上册周长练习题
- 7A Unit5 教学案第2课时
- 常用心理学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 “星火之光”文学生活知识竞赛试题3
- 系杆拱桥吊杆多次张拉的计算方法
- 电工初级技能鉴定题库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三册Unit 5 When work is a pleasure课后答案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 2015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点资料每日一练(5月7日)
- 湖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水稻抗瘟性的鉴定及生化机制研究
- 媒体的优质课——初中英语教学案例
- 施工技术总结(城市阳光花园)
- 4.9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高三优秀读后感范文:奔向荒野读后感800字
- 05级郑州大学组成原理试卷A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