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12-27 04: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兰亭集序》 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的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 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从作者深沉的感叹中体会其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 二、说学情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

梳理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理解文中词

句的意义。

2.技能目标

思考作者议论时的思想脉络,理解作品的内容;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理解背诵全文。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对生死的认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结合语境理解文中词句的意义。

2.理解作者对生死的认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课文虽然是古文但篇幅不长,且课下注释较详细,所以我会让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待学生读完后用提问法检验学生自读效果。 结合教学目标,具体我将采取: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学法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在学习古文时,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往往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在学习这首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采取提问式和探究式结合的方法,对文章结构内容字词等进行大量的提问,由简到难一步步启发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问题进行全班性讨论,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这样教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在讲解古文言常识的时候我会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一、承前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兰亭集序》这一课,做了简单的预习。在预习的环节里,我给同学布置了两个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并熟读全文;

2、找出与作者情感有关的字句,品读其情感,并加以思考与分析。

你们,预习了没?效果如何? 二、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逆推,你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可以在你的读书声中有所体现。那么,请同学们齐声,把这篇文章读一遍,让老师来感受一下各位同学的预习成果。在读书的时候,请注意:

1、认清字形。 2、读准字音。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情感的变化。

好!读的非常好!声音洪亮,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读到有关作者情感句子的时候,感情,稍微有些“生硬”。

那么,结合预习,请同学找一找,在文章中,那些句子是直接反应作者情感的句子? 三、梳理作者情感,把握文章脉络。

预习,根据作者情感,来对文章划分层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2是一部分(乐),3是一部分(痛),4是一部分(悲)。

第一部分(1、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第二部分(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第三部分(4):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这一节课,咱们重点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与情感。 四、梳理文言字词。

作为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就是对字词的梳理。那么,老师选举了几个典型的句子,配以相对应的图片及文字,请同学们看一看,选一选,那副图片最能与所举例子相对应。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讲句子)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毕:使(之)毕使于前。咸:咸来问讯。 2、茂林修竹(一词多义)

修:修禊事也 修短随化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代词,省略句)

其: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列坐(于)其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4、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固定结构,情感)

(优雅 娴雅 轻松 自在)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被…没有被… 好,那么,这是对字词的一个简单的梳理。同学们看看老师的课件,可以发现,老师课件上的内容,有一些简单的

规律——归类。

所以,各位同学,在以后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些系统的归类,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日后的复习与再学习。

梳理完字词之后,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作者的情感。在本部分中,作者的情感是乐,作者的快乐无非是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是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所以,如果你是兰亭集会中的一员,你会发一条怎样的“朋友圈”

要求:身份自选,可文言可白话,可严肃可幽默。晒你想晒,说你想说,三言两语即可。 解读第一部分。 朋友圈

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美),这是一乐;

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时美),是为二乐;

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

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美),是为四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心美)是为五乐。

作者感到人贤、良辰、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集,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那么,让我们带着作者这种乐情,来把第一部分齐读一遍,用心去感受作者的这份至真至美的乐情。

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在第一部分的情感,是“乐”一种至真至美纯真纯美之乐。那么,请问,作者的这种乐情,在文本中是一以贯之的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兰亭集序》,理解作者对生死的认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五、布置作业

1、查阅有关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历史资料,并说一说作者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2、作者的情感(人生观)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b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