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更新时间:2024-06-25 08: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专题一 常见近义词语辨析

微知识

1. “暴发”与“爆发”:一位暴发户骄傲地说:“活到今天不容易,其间我经历过疫病的暴发,目睹过革命的爆发,脱险于山洪暴发和火山爆发。” 2. “必须”与“必需”: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时,我们必须坚定原则性,但也要有处理事情所必需的灵活的手段。 3. “不和”与“不合”:这位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与婆婆感情不和,与丈夫性格不合,她在婆家的处境极为艰难。 4. “过度”与“过渡”:他写作时善于运用过渡段、过渡句等使文章衔接紧密,常常会因之而劳累过度。

5. “贯穿”与“贯串”:团结互助的精神贯穿(或贯串)在我们的队伍里,这是提前修建好这条贯穿本省十几个县的公路的关键。 6.“化妆”与“化装”:这位女演员化妆,淡妆浓抹总相宜,妆后回头率极高。化装后上台表演,她演谁像谁,绝对是实力派演员。 7.“简捷”与“简洁”:改病句应针对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取简捷的方法,不走弯路,把句子改得通顺、简洁。 8.“界限”与“界线”:正误之间有是非界线,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但学无止境,永无界限。 9.“考察”与“考查”:省长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些地方对县长的年度考查不够全面、严肃。 10.“历程”与“里程”:四十四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足球队的战斗历程,如今,中国队出线了,它将踏上新的里程。 11.“牟取”与“谋取”:小商小贩不能用欺诈手段牟取暴利,而应合法经营,谋取利润。 12.“墙脚”与“墙角”:①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大搞“五毒”,挖社会主义墙脚。②他常常精心地把残砖破瓦和整砖整瓦分开摆摞在墙脚下,然后转过墙角,走向试验田。 13.“退化”与“蜕化”:“退化”指的是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蜕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比喻腐化堕落。如:作为干部,随着官龄的增长,感官功能退化无可非议,但若蜕化变质,则为人们所不齿。 14.“推托”与“推脱”:“推脱”即推卸;“推托”即借故拒绝。如:在抗洪抢险面前,他推托有病不能参加,这是典型的推脱责任的做法。 15.“违反”与“违犯”:党员干部要提高个人修养,不能违反组织纪律,更不能违犯党纪国法。 16.“辛酸”与“心酸”:说到被骗子拐卖的辛酸往事,这位姑娘不由得心酸落泪。 17.“原形”与“原型”:作家高明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他善于揭露贪官,使之原形毕露。 18.“正规”与“正轨”:这所民办学校初建时并不正规,经过两年的改善,现已步入正轨。 19.“华裔”与“华人”:“华裔”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华人”指中国人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如: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在《中国佬》中描写了早期移居美国的华人的遭遇。 20.“一齐”与“一起”:“一齐”指从人或事物的每个个体出发,动作可以是同时的。“一起”侧重于指从整体出发,动作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

21.“委屈”与“委曲”:“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指的是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22.“抚养”与“扶养”:“抚养”指爱护并教养,用于长辈对晚辈;“扶养”指养活,多用于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定权利和义务,没有辈分的区别,可用于长辈对晚辈、晚辈对长辈,以及平辈之间。 23.“消失”与“消逝”“消释”:“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24.“反应”与“反映”:“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向上汇报或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 25.“引见”与“引荐”:“引见”是引导、介绍,使人认识;“引荐”指一方向另一方推荐人。 26.“功夫” 与“工夫”: “工夫”表示三层意思:①表示占用的时间,如“一会儿工夫就完成”“用了两年工夫写成一本书”;②表示空闲时间,如“我现在没工夫”;③表示时候,如:“刚解放那工夫,我还是个孩子”。“功夫”主要指人的本领怎样、造诣如何,如“他的表演真有功夫,演员都得练功夫”也可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如“下苦功夫”。 27.“交代”与“交待”: “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①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②嘱咐、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白,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问题、交代政策”。而“交待”现多指完结(用于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如“飞机要是出事了,这条命也就交待了”。 28.“做客” 与“作客”: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 29.“侦查”与“侦察”:这是两个同音词,但词义有区别,不能混用。“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为了查明犯人、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侦察”是指为弄清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通过观察和调查所进行的活动。“侦查”是司法用语,主要指调查;而“侦察”是军事用语,主要指观察和察看。两者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30.“检查”“监察”与“检察”:“检查”的义项有:①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②翻阅查考(书籍、文件等);③检讨。“监察”指的是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的义项有 :①检举核查,考察;②特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三者的适用对象是不一样的。 31.“黯然”“暗然”与“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或高傲的样子。 32.“报道”与“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①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②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33.“不详”与“不祥”:“不详”指①不详细,不清楚;②不细说。“不祥”指不吉利。 34.“不止”与“不只”:“不止”做副词,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做动词,指继续不停。“不只”作为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35.“报复”与“抱负”:“报复”指对别人反击;“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36.“不齿”与“不耻”:“不齿”指不愿提到;“不耻”指不以之为耻。 37.“不肖”与“不孝”:“不肖”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不孝”指对父母不孝顺。 38.“变换”与“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39.“抱怨”与“报怨”:“抱怨”指自己不满的情绪很大;“报怨”指向别人报仇。 40.“辨正”与“辨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别症候。 41.“摈弃”与“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41.“盈利”与“营利”:“盈利”是名词,指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如:该企业月盈利10万元。“营利”则是动词,意思是“谋求利润”。如:该组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42.“度过”与“渡过”:“度”指时间,从此时到彼时。如:度过春节、度过假期。“渡”指渡河,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长江、渡过太平洋、渡过难关。

43.“以至”与“以致”:以至:①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或扩大;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4.“聚积”与“聚集”:聚积:一点一滴地凑集,积聚;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45.“精致”与“精制”:精致:精巧细致;精制: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 46.“仿造”与“仿照”:仿造:照样子制造;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 47.“出身”与“出生”:“出身”指一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成分所决定的身份;“出生”指胎儿从母体分离出来,多用于生下来的时间和地点。

48.“捉摸”与“琢磨”:捉摸:猜测,预料,用于否定句中。琢磨:①雕刻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多指文章)。

49.“棘手”与“辣手”:棘手:指事情难办;辣手:指手腕毒辣。

50.“效法”与“效尤”:效法: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二者词意截然相反。

51.“定金”与“订金”: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52.“起用”与“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提拔年轻干部;启用:指开始使用。 53.“截止”与“截至”: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到??为止,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54.“九州”不能写作“九洲”:九州:指古代的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洲:指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如“五大洲、欧洲”。

55.“国是”不能写作“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如: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国家之间的事务。如:进行国事访问。

56.“分量”不能写作“份量”:份:整体里的一部分。如:把一斤糖分成四份,股份等。分(fèn):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过分、恰如其分、分内事等。 57.“遏制”与“遏止”:这两个都是动词,表示“用强力阻挡住”。“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使不发作或使不随意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如:在处理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要有效遏制自己的感情。“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如:非法采矿得到了有效遏止。 58.“制定”和“制订” :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决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②“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

为什么这两个句子选用了不同的词语?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那么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我们也可以这样区分:“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

“制定”与“制订”的对象都可是法律、规定、规章、规程、技术标准等具有约束力的文本,但是,“制定”强调起草者具有执行权或者解释权,有一定的权威性,相应出来的文本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制订”更多表达起草文本本身,或者文本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59.“词”与“辞”: ①相同之处

现在,“辞”与“词”在使用过程中通用的情形很多,如“辞典”与“词典”通用,指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又如“辞章”与“词章”通用。 ②不同之处

其一,作为古典文学的文学体裁来说,“辞”本来专指楚辞,后来又指一种散文文体,如汉武帝《秋风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也指古体诗的一种,如《木兰辞》。而“词”则指一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又叫“长短句”。“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小令只有一段,中调、长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阕(或称两片)。

其二,就动作之义讲,“辞”有告别之义,如“辞行”;有解雇之义,如“辞退”;有推托之义,如“辞让”等。而“词”则没有动作之义。 60.“合龙”与“合拢”:修筑堤坝或围堰时,人们把留在最后的缺口叫“龙口”,因此把大坝封口截流叫“合龙”。例如: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大坝今天终于要合龙了。注意不要错写成“大坝合拢”。“合龙”除了指堤坝最后封口外,也指建筑桥梁时最后在中间接合。例如:这座大桥眼看就要胜利合龙了。“合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是“闭上、合上”。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他们笑得嘴都合拢不上了。二是“收拢、聚合”的意思。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合龙”仅用于堤坝等工程,“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61.“抉择”与“决择”:两者的区别在“决”“抉”。“抉”意为别出、剜出,引申为挑选,与“择”同义,如“抉摘真伪”等。所以,“抉择”是同义连用。这个用法常出现在书面语中。而“决”的意思是决定、决断。“生死抉择”的意思是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要么选择生,要么选择死。它不是决断。虽然意思近似,但“抉”字侧重过程,“决”字侧重结果。由于“决”字更为常见,所以容易产生混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a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