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高频考点串讲集训资料

更新时间:2023-04-29 21: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集训资料

重要提醒:本资料题型划分依据为历年考情数据分析,仅供参考,广大学员在复习时应该举一反三,透彻把握。【选择题】

1.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新青年》、《新潮》上陆续出现了一批新文学作品。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

2.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

3.《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4.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

5.《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

6.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赖和的小说《斗闹热》、《一杆“称仔”》,杨云萍的《光临》,张我军的《买彩票》。

7.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8.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五四”时期稍有成就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散文家。“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论,即杂文。

9.《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与杂文兴盛: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期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先后发表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杂感文。其中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鲁迅。

10.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1911年洪深写的《卖梨人》和与此差不多同时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自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终身大事》起,形成了各种戏剧流派的雏形。

11.春柳社:1906年底由李叔同、陆镜若和欧阳予倩等人在东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12.《终身大事》: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描写了田亚梅与陈先生自由恋爱,因不满于父母的阻挠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作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对封建迷信与传统礼教习俗的勇敢姿态。

13.20年代主要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和南国社。

14.“南国社”:1927年成立于上海,是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主要成员: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

15.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1)田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2)洪深《赵阎王》、《终身大事》、《泼妇》《少奶奶的扇子》。(3)丁西林《一只马蜂》。

16.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的重要转折:1928—1937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又统称为30年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了重要转折,其转折点就是1928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17.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太阳社于1927年底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磁、钱杏邨、孟超等,出版刊物有《太阳月刊》、《海风周刊》等。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创期还不够成熟,他们把批判矛头指向了鲁迅、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

18.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鲁迅在与创造社的论争中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针对创造社忽视艺术特性的错误,他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茅盾在此同时,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苦闷。他批判了创造社有革命热情而忽视艺术性。

19.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1928年,国民党政权曾经提倡“三民主义文学”,也发动过“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写过些拙劣的政治宣传品,但从未有过影响与号召力。无产阶级文学是20世纪30年代新兴的文学,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与上一个十年则是顺承发展的关系。

20.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知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常用笔名:茅盾、玄珠等。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1920初,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助阵,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反映民众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指导人生),成为之后文学研究会基本精神的先声。主要文学作品:长篇《子夜》《虹》《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中篇《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21.社会剖析派小说:茅盾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如实描写现实,在其影响下出现一批追随其创作风格的作者和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主要人物:茅盾、沙汀、吴组缃、艾芜。

22.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是他发表小说《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

集训资料23.巴金主要小说作品:①《灭亡》: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③《火》三部曲又称抗战三部曲。④《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

24.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5.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士》。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短篇:《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26.老舍《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长篇小说:在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他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二马》是三篇中的翘楚。

27.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八骏图》《新与旧》《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湘行散记》等,始终自称为“乡下人”。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及代表性作品:1924年—1930年成长期,1931年—1938年成熟期,丰硕的创作成为京派小说杰出代表。1939年—1949年创作数量有所衰减,在散文与小说中都显示了明显的知性。

28.曹禺(1)中国现代剧作家及戏剧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2)话剧作品:一生共创作14个话剧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全民总动员》《蜕变》《正在想》《北京人》《镀金》《家》《柔密欧与幽丽叶》《桥》《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3)剧作地位:①《雷雨》《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②促进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③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29.30年代小说创作基本情况: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历史内容的长篇小说最为突出。

30.30年代小说作家形成的几个主要群落:(1)左翼作家群。(2)京派作家群:指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文

学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滞留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亦称“北方作家”派。(3)“新感觉派”作家群:指30年代以《文学工场》、《无轨电车》和《现代》等杂志为主要阵地从事小说创作的一批作家,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和“鬼才”。

31.左翼作家群代表性作家和作品:鲁迅《故事新编》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2.蒋光慈、柔石、丁玲、沙汀、艾芜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情况:(1)蒋光慈: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写出《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2)柔石:创作了著名的中篇小说《二月》。(3)丁玲:1927大革命失败之后所写的《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4)沙汀: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5)艾芜:1933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南行记》。

33.30年代主要诗歌流派:30年代新诗创作主要有三股诗歌潮流,即政治抒情诗歌、唯美诗歌和乡土诗歌。

34.30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专门的散文刊物相继刊行,如《论语》、《人间世》、《新语林》、《太白》、《水星》、《芒种》、《杂文》、《宇宙》、《小文章》、《文艺风景》、《中流》等;一些大型文学专刊如《文学》、《现代》、《文学季刊》、《文丛》、《作家》、《光明》等均以较大篇幅开辟了散文随笔专栏,还有《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大公报·文艺》、《时事新报·青光》、《大美晚报·火炬》等报刊也大力扶持杂文、小品的创作。

35.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戏剧发展首先体现为左翼戏剧运动的蓬勃展开。1929年11月,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等在上海共同发起组建上海艺术剧社,提出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在1930年春两次公演,演出罗曼·罗兰《爱与死的角逐》、弥尔顿《炭坑夫》、辛克莱《梁上君子》、据雷马克小说改编的《西线无战事》,及冯乃超、龚冰庐合编《阿珍》。田汉宣告南国社“转向”,并带动一批剧社“向左转”。标志:1930年随“左联”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及后改为以个人身份参加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36.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38.农民戏剧实验是由熊佛西主持的。

39.(1)《学衡》,代表人物:梅光迪、吴宓、胡先骕。(2)林纾讨伐白话文,攻击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3)章士钊所办《甲寅》杂志上的复古论调。

40.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1923年发表了《卓文君》和《王昭君》,1925年又创作了《聂莹》,1926年将这三部戏剧集结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41.“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2)这期间曾发生过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论争。(3)戏剧特别活跃:于伶《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

42.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召开。

43.“十七年”时期文艺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的基本情况: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开展系列思想批判运动,规模较大有三次:关于电影《武训传》讨论,对《红楼梦》研究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4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其影响下,文艺界出现昙花一现的新气象,出现了一些干预社会现实、描写人情人性的作品。

45.“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清明前后,“天安门诗歌”运动,预告了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的到来。

46.对旧戏曲改造:《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和《血泪仇》。新编京剧《逼上梁山》被毛泽东称为“这是旧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a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