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曲《高山流水》

更新时间:2024-03-23 04: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星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2010届本科期末论文

《高山流水》与古琴

学生姓名:邹洁 论文方向:论文写作 指导老师:吴丽玲

中国 广州

2011年6月

1

《高山流水》与古琴

“我有嘉宾,鼓琴鼓瑟”。在古代,魏晋时期,琴是十分普遍,也是十分高雅的乐器。公元前662年,魏国人有一曲歌曰“椅桐梓漆,爰戈琴瑟”(《诗经?国风》)“琴、棋、书、画”琴在士族和文人音乐中一直占着重要的位置,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魏晋名士嵇康在其《琴赋》中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东汉之初的桓谭,在《新论》里就说:“八音之中,唯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古琴,不仅仅在音乐艺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也被文人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古琴文化精妙玄奥、源远流长。对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古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最求才女卓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诸葛亮空城弹琴退数万雄兵,展示了古琴另一种魅力,更为脍炙人口的就是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

春秋战国时,楚人俞伯牙在晋国为官,官居上士大夫之位,因国事回楚。事毕取水路回晋。

途径汉阳江口。中秋之夜却狂风大雨,船只得泊于山崖之下。未及,风平浪静,雨止云开。伯牙在船舱中抚琴以遣情怀。一曲未终,弦断。疑似荒山之下有人听琴。后出既见樵夫钟子期。伯牙重整断弦,许以一试,以知深浅。沉思半响,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巍巍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失敬!先生高名雅姓?”樵夫答:“小子姓钟,名徽,字子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伯牙道:“下官俞瑞,字伯牙。”伯牙命童子点茶取酒,相对而酌。伯牙道:“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士,钟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遂船舱中与子期八拜结交。

一夜相谈甚欢,相约来年,洒泪而别。

春去秋来,伯牙心怀子期,收拾行装,仍水路而行。中秋正至马鞍山,依稀

2

还在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就等未至,抚琴寻唤,才泛音律,商弦中隐有哀怨之声,伯牙疑为子期家中有丧。

及第二日来子期家中,才知子期因旦菜櫵负重,暮则育读辛勤,心力耗废,数月之前,已亡故。伯牙五内崩裂,恸哭不已。由钟公(钟子期的父亲)引至坟前祭拜。伯牙整衣下拜:“愚兄此一拜,城永别矣!”又放声大哭。惊动山中百姓,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争先观看。伯牙命童子把瑶琴取出,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这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

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言罢,碎琴于祭石台上。

一段千古觅知音的佳话让百姓众口相传,至今还津津乐道。其中流传下来不只是其中感人的知音之情,还有关于古琴的文化。

伯牙考较子期时的曲子就是现在著名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这个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它描述赞誉了弹琴人俞伯牙与听琴人钟子期,由音乐上的知音而发展成生死之交的故事,成语“高山流水”就出于此处,比喻知己难求与乐曲的精妙。而实际上“高山流水”是两首古琴曲——《高山》与《流水》,现今我们常常听到一般是《流水》。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

3

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地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其曲谱最早现于明代的《神奇秘谱》。《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编纂,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由于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于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中、下卷称《霞外神品》。上卷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而《高山流水》就在其中。最初是一首曲子,旨在表现高山流水,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唐朝分为《高山》、《流水》两曲,不分段数。宋代《高山》分为四段,《流水》分为八段。而编者则采用了“不分段数”的唐代传谱。这些古谱当时已经无人传授,所以编者未能为之点出句读,其谱式和章法都保存有更多的古代特征。使其具有的考古价值。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

4

或《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 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古琴基本指法是“吟、猱、绰、注、勾、踢、抹、挑、劈、托、摘、打”清明时期古琴演奏技术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神奇秘谱》中不分段,但后世琴谱多分段,以清代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为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一直保留至今。

古琴有“散、泛、按”三种奏法,象征着“天、地、人和”散音雄浑厚重如钟,泛音晶莹剔透如珠,按音或隐或现,或清悠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多端。中国古文、古曲中常出现“起、承、转、合”的结构,而而这些都出现在《高山流水》中

以现代人常演奏的《流水》为例,《流水》分为四部分,“起、承、转、合”的结构。其最初运用按音和泛音展现一幅幽涧清泉,潺潺流水的静景,然后泉水渐渐汇聚成强流,音乐也逐渐激昂,开始主要运用散音和按音。雄浑的散音描绘强流勇往直前,穿过层峦叠嶂、暗礁险滩,汇成雄伟壮丽的江海,最后由清丽的按音诠释,整个乐曲趋于平静。《流水》是祖国山河的伟大颂歌,展现了祖国雄浑浩荡、波澜壮阔的风景,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蓬勃进取的精神,有着深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内涵,诠释着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山水文化精髓。《高山流水》蕴含着天地之气韵,山水之精华,在中国音乐史、中国文学史上,“高山流水”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意境,现代有着许许多多名叫“高山流水”的乐器曲,我认为这是一种意境上的附会,一种精神上的共同追求。

《高山流水》之所以广为流传,誉为经典,既是因为蕴涵着浑厚的人文精神,也与古琴独特的制作有关。古人制器讲究“制器尚相”意为乐器每个部分;都有特别的象征。琴身长三尺六寸象征着一年又360天,琴体头宽尾窄,以人凤行制成,十分优美。琴,面圆底方,象征着古人对天地的概念——“天圆地方”。七根弦中五根代表着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另两根代表着“天”和“地”。而琴面上的13个徽则代表着12个平月和一个闰月。的构成,琴身是

5

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而成,琴底为梓木,较硬,象征着“阴”琴面为桐木,交为松软,象征着“阳”。弹拨极有张力的弦作为乐音的震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琴音不大但余韵悠长。底、面板的浑厚且共鸣箱狭小,琴周身又髹以厚厚的漆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共鸣箱不能充分的震动且传播有碍,从而产生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而这种音色与儒家“平和中正”、道家“虚静简淡”的音乐审美情趣相合。使古琴为文人认同、赞美,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琴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不断被各代贤能丰富完善,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远超其他乐器,甚至有人说“琴者,乐之统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而乐曲中蕴含的知音之情使《高山流水》成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1977年还被收入美国的一个卫星探测器,寓意“寻觅知音”希望能在太空中找到其他智慧生命。人人都应该认真倾听的这首曲子,一首蕴含千年中国的古曲。

参考曲目:

[1]慧声.漫谈《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高山流水[J].音响技术,2006[04]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

6

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而成,琴底为梓木,较硬,象征着“阴”琴面为桐木,交为松软,象征着“阳”。弹拨极有张力的弦作为乐音的震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琴音不大但余韵悠长。底、面板的浑厚且共鸣箱狭小,琴周身又髹以厚厚的漆胎,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共鸣箱不能充分的震动且传播有碍,从而产生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而这种音色与儒家“平和中正”、道家“虚静简淡”的音乐审美情趣相合。使古琴为文人认同、赞美,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琴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不断被各代贤能丰富完善,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远超其他乐器,甚至有人说“琴者,乐之统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而乐曲中蕴含的知音之情使《高山流水》成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1977年还被收入美国的一个卫星探测器,寓意“寻觅知音”希望能在太空中找到其他智慧生命。人人都应该认真倾听的这首曲子,一首蕴含千年中国的古曲。

参考曲目:

[1]慧声.漫谈《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高山流水[J].音响技术,2006[04]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ar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