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7-27 21:00: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二不要离开课本,应该说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在高考卷上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课内所学的文言文。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义项、用法。三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方法指导】
一、词的古今异义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微殊”的词,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这类词的演变情况是: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2.词义缩小。如“今”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4.词义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如: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5.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如: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史记刺客列传》
6.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二、一词多义(了解词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在现代汉语中所谈的基本义是指后者。例:(1)战则请从[跟随](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攻伐](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换取]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说:“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
①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④浓,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身: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士: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兵”(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相:本义是“察看、仔细看”,引申义是“辅助、辅佐”(无物以相之)、“选择”(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辅佐帝王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面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例:(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指
“头和颈”,比喻义指“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3)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同“早”,其假借意义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应当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某词活用作其他类词,只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仍属于原先的词类。而词的兼类乃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是词自身固有的,它们各自的用法是固定的、经常的。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先看例句:
①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看) ②晋军函陵,秦军*南(军,驻扎)
③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胳膊肘撞) ④荆人欲聋宋,使人先表雍水(表,做标记)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 ⑥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⑦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笼,用笼子装)
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七句,都是加线的词是活用的。而通过分析这些活用的词的环境可以总结出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如下:
A.两个名词连用,而它们之间又不是并列关系,则前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后一个名词是它所带的宾语。例如①②两句。
B.名词前带有副词修饰,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如③④句。(说明:“先”表示空间的先后是方位名词,表示时间的先后是时间副词。第④句的“先”是时间副词)
C.名词前带能愿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⑤⑥句。
D.连词“而”连接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连词“而”只用于连接动词)如⑦句。
不仅名词能活用为动词,名词性词组也能活用为动词,其规律与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同。 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①子路从而后(后,落在后面:“而”连接动词“从”和方位名词“后”)
②江水又东(东,向东流去:方位名词受副词“东”修饰)
③齐军既过而西矣(西,向西行进:同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 为先,以 为后:同②)
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识别规律与一般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识别规律相同。
其实,形容词、数量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为名词。
(二)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 那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 那样”或“当作 一样”。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同样,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三)使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分述如下: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这个动作。这种动宾结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先看两个例句:
①孟子将朝王 ②武丁朝诸侯
这两例的结构形式完全相同,谓语动词都是“朝”,但它们的动宾关系却不同。前一例是一般句式,“朝”的动作是主语“孟子”发出的,宾语“王”是谓语动词“朝”的对象。语译为“孟子将朝见齐宣王”。后一例是使动用法,“朝”的行为不是主语“武丁”发出的,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而是宾语“诸侯”发出的,是主语“武丁”使诸侯发出这个动作。语译为“武丁使诸侯朝见”。
⑴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由不及物动词充当的。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用作使动时,便带有宾语。——这也是识别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途径。如: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上两例中,“惊”和“亡”是不及物动词,但后面带了宾语,我们就知道它们是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也。
当翻译时,省略了的宾语要补上。
⑵古代汉语及物动词也有用作使动的,但为数不多。
如: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正由于及物动词本来就是可以带宾语的,要识别它是使动用法就困难得多。有的从句子的意思就可以识别,如下例的“饮食之”,我们解释为“吃喝他”就解释不通,只能解释为“让他吃喝”。《子路从而后》中的“杀鸡为黍而食之”的“食”也属于这种情况。有的从中国的一般礼仪和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识别,如开头举的两例:孟子身份地位低,他朝见齐宣王是正常的;而武丁是天子,比诸侯的身份地位高,他去朝见诸侯是不正常的,只能作使动用法解。“阳货欲见孔子”也属于这种情况。阳货是鲁国季孙氏的家臣,地位高;孔子是老百姓,地位低,阳货并不是想要去拜见孔子,而是想让孔子去拜见他,所以“见”是使动用法。有的则还要熟悉历史。如“外连衡而斗诸侯”是商鞅的策略:对外采用连横亲秦的策略,不是秦国自己同诸侯斗争,而是使诸侯相互争斗,秦国坐收渔人之利。所以“斗”是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用作使动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这个形容词首先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作一般动词,也可进一步用作使动。比较两个例句:
①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②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前一句“长”和“短”都是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分别解释为“擅长”和“不擅长”。后句“正”、“笃”、“睦”、“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们之间一般通过句子的意思就可以区别开。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音wàng,“使 为秦王”。 一般地说,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做什么;形容词的使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什么。(但也有个别例外,
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这个“肉”就不表示成为肉,而是表示“使 长肉”。)
(四)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其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动词表示对宾语的认识,可以用“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要注意:意动用法仅限于名词和形容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
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贤,以 为贤)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以 为少;轻,以 为轻)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把 当作伴侣;友:把 当作朋友)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把 当作良药)
楚亭怪而察之(怪:对 感到奇怪)
[我]不女瑕疵(瑕疵:认为 有毛病。注意:“瑕疵”所带的宾语, 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了。这是由于句子是否定句,宾语又是用代词充当的。)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致,主要靠上下文,从语义上加以区分。如上例“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首先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既可理解为“把 当作药”,也可以理解为“使 成为药”。但联系上文——人们在乡校议论郑国为政的得失,有人劝当政者子产毁乡校。“闻”的肯定是人们的议论,子产只能把人们的议论当作治理国家的良药,而不能使人们的议论成为药。
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形容词,但后面带了宾语,肯定活用作动词了。既可进一步理解为“使 美”(把我打扮得美),也可进一步理解为“认为 美”。但联系上文——邹忌问自己的妻子,自己和徐公比,谁美——妻子当然是认为他美,“美”应该作意动用法理解了。
正在阅读: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鲁人版 Word版含答案)07-27
安全操作规程1-4修01-10
美丽的蝴蝶作文400字06-20
我学会了感恩作文350字07-05
形容环境优美的词语02-21
风险代理合同的效力和裁判标准01-23
现代管理专题作业109-21
国外艺术品保险发展现状和启示10-24
2020离婚协议书简短(协议范本)05-09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鲁人
- 实词
- 山东省
- 复习指导
- 文言
- 文中
- 含义
- 语文
- 理解
- 常见
- 答案
- 高考
- 专题
- 2013
- Word
- 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