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22 18: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现

代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学习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持久的、稳定的动力体系。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说明对包括学习动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学习动力这一教育心理学范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实

践和理论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种进展多在于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着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导致丰富的理论依据不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观和学习观的理

解进一步深入,但仍有一些不良现象存在,诸如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和保守,一些教师把学生视为可填充知识的容器;家长还以孩子的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优良的标准,加之近些年来,许多人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过多的业余时间被挤占,出现“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局面。本课题正是基于这种现状而确立的。

课题所在单位属于城镇结合部,由于所处地理位臵的优越性以及学生

家长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宽裕。但是,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相对落后,据不完全统计,课题所在单位的学生家长中具有初中学历所占比例较低、高中学历的更是微乎其微。家庭经济的宽裕和家长的文化素养之间形成的反差比较大。许多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由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仅限于来自外界刺激,而缺少自主的动力体系的建构。

为改变课题所在单位的学生学习动力匮乏的现状,寻求培养学生学习

动力的有效途径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课题立项组通过多方面调查、深入研究,确定在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即主要解决本校学生学习兴趣淡薄,主动参与度低的问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动力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生学习

过程中影响学习动力的相关因素,寻找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课题组拟先通过理论学习,校本培训、教研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进而寻求科学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方法。

二、课题论证

(一)、课题研究目的及达成的目标

研究目的: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教师要站在国际现代教育的高度,以学生为本,通过研究出的成果,使学生会做人、会合作、会创新、会学习,具有健康向上的个性,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终身乐学、善学的素质。

达成的目标:

1、总结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策略、方法及措施手段。

2、总结出适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机制。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从学生心理动力、社会动力和生理动力的视角出发,主要

寻求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和激发学生的有效策略,从而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固的动力体系。

1、研究学生学习动力的组成要素、影响要素、成功要素。

2、研究总结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方法及措施手段,构建易操作的指导模式;总结出有助于学习动力形成的学生学习情感、意志的培养方法。让学生最终把学习视为一种享受,伴随终身。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所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查阅、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熟悉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从中受到启发,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和研究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对教育事实或事件的描述与分析,感悟和反思其中蕴含的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关注细节,发现典型;研究个案,总结规律;专业反思,培养智慧。

3、调查法。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事实。以便改进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的实践行动,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遵循发现问题,改革尝试,反思总结。行动研究重在行动,不是学好了再做,研好了再行,而是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中行动。

5、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

1、以“中等生”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传统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理念或策略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抓两头较多,对中间学生重视不够。课题组通过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率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品质。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2、以“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来进行研究,认真关注学习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培养,达到“专心学、主动学、刻苦学”的目的。

实践价值:

1、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2、学生会学、乐学、善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生会做人、会合作、会创新,具有良好的个性。

4、教师教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五)、理论依据

1、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教育心理学卷》。

2、施良方的《学习论》。

3、行为科学理论。

三、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

(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理论学习与培训;专家讲座与指导;探讨学生学习动力的组成要素、

影响要素;学生发展目标的层次性问题。

(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手段:

第一步:理解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概念

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弄懂:机制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学生学习动力机制就是指:以学生会学、乐学、会创新、会做人为终极追求目的,增强与巩固行为活动与心理活动的互为作用的持久关系,发展积极向上的个性,将外在的推动因素转化为学生内在积极向上的需求,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总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步:深入分析当前小学生学习现状:

首先从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学生入手,对他们学习现状进行普查,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学习动力、态度、方法使用等层面内容,并结合已经获得的学习动力机制的概念对照分析,总结成果,从中发现规律。

其次小组成员对学校高、中、低三个学段的学生分别组建5个学习小组,每组15人,学生层次为:优等生3人,中等生6人,其余为学习动力稍差一些的,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动力机制辅导,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耐力,以各种激励手段和耐心帮助为主要措施,辅以科学的学习法,并适时总结,组内交流效果,得出一定结论,为今后研究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最后对小组成员中落后生和中等生的转变进行组内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和成功经验,写出总结报告并在校内推广。

第三步:

小组成员深入总结本阶段实验和学习成果,为完成既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寻找更多理论支撑,再次请相关专家讲座,访谈一线教师,对学习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成功的学生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三)、阶段性成果及突破:

学生学习动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内在的心理素质;二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的外在社会因素。

关于学生自身内在的心理因素是: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关于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形成的外在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教育教学环境、家庭环境、学生之间的非正式组织、以及教师的素养、具体教育教学实施的引导、方法、评价等方面。

我们教育的动力就是要把外在影响因素的积极方面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学生发展目标的层次性,概括的讲,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我们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设定了由低到高的发展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始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寻求答案,例如:如

何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

(1)尊重差异

伸出手掌,手指有长有短。同班学生,禀赋有高有低。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老师们往往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全班的学生。于是,在这统一的标准之下,同班的同学就有了“好”、中”、“差”之分。“好”的,为了永保江山而再接再厉;“中”的,为了超越目标而奋起直追;“差”的,在一开始往往也会慢鸟先飞。可是,当怎么努力也飞不高时,就干脆降低了高度,承认了“低能”。曾琦老师告诉我们:乌龟和兔子赛跑是不公平的,这样的组合会使兔子变得懒惰、昏昏欲睡,会使乌龟因感到胜利无望而备受打击。是的,作为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兔子”和“乌龟”赛跑,而是启发乌龟学习兔子的速度,引导兔子学习乌龟的勤恳。只有这样才会使全体同学不骄傲,不放弃。

(2)充分肯定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的天性。正如登山的人渴望一双助力的手一样,求学的孩子也渴求来自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作为老师要深谙表扬的艺术,因为表扬就是一种肯定。得到了肯定,登山人才会坚定不移地攀登;得到了肯定,求学者才会锲而不舍的奋进。老师不要因事务繁杂而疏于肯定,也不要流于形式而轻易肯定。肯定要慷慨,要充分,也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

(3)合理要求

生长中的树苗需要修枝剪叶,否则长不成参天大树;成长中的学生也需要合理要求,否则长不成栋梁之材。老师的要求不是千篇一律的,而应是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提高的。学生好比是一个跳高运动员,老师则掌控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着竹竿的高度。竿放低了,跳者没有成就感,会渐失跳跃的乐趣;竿放高了,高出了跳者的能力范围,跳者会在无计可施之时放弃跳越。老师要分时、分段地改变竹竿的高度,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发跳者的斗志,使其不断地超越原有的高度。没有要求,是放任自流;要求过高,是拔苗助长;只有要求合理,才会锦上添花。

第二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策略、方法及措施手段;构建相应的易操

作的指导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的途径、策略方法及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手段: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小组成员对这一阶段的研究目标进行细致规划,既要承接第一阶段又要深入研究层面拓宽视野,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课题组选取了3-6年级的12个班级,共计274人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

(1)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那些趣味性强、娱乐性大、活动性强的学科学生喜欢上;那些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学生兴趣不太高。这就给课题组带来了探究的方向,如,如何让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等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艺术化(融合音乐、美术、艺术)、趣味化,才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2)学生喜欢的教师。通过类比发现:那些活泼、宽厚、教法灵活、尊重学生、善于创新、责任心强的教师受学生欢迎;那些教法呆板、性情偏激、训斥学生、没有创新、表情麻木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主快乐和谐地学习生活,更要要求教师的行为更加规范、文明,内心更贴近学生,爱心更宽更广。

(3)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调查结果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观察、讨论研究、调查探讨等;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记忆和练习,而对用以体验、切实感受等感悟类型的学法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倡导推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时间、空间和自由。

第二步: 通过以上调查,课题组选取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共设臵6个实验班和6个对比班。分别进行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的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和激发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从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发生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激发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从改进师生关系、分层次进行教学、改进评价策略、有效调控激励等方面进行。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课题组通过细致调查了解,总结出以下类型,如

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分析型和思考型等,我们选择的这个班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还有善长口语和朗读的,以及表现型的。在教学活动设计片断中,我们尽量照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要。班里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往往喜欢小组学习、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比较主动。不同的学生几乎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不同的风格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英语课堂前5分钟进行听力训练,听力材料可以是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和英语诗歌等,这些喜闻乐听的材料能够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单词课上,让学生多听磁带,多跟读,只有掌握了单词的正确读音才能为准确地记忆单词打下基础。在讲解单词时,不要简单的根据字典中的释义给学生讲,而是多采用绘画、联想实物和动作模仿等形象生动的手段把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单词的活学活用,更有利于记忆单词。最后通过卡片或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记忆单词本来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采用这种方式后,学生记单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讲解课文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鼓励学生记笔记,要求学生课后总结整篇课文的段落提纲,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练习课时,准备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注意:小组成员经常变换,有组长,小组讨论完后,组长拿着讨论的结果再到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扩展到全班讨论,最后,由组长或跟其他组员一起汇报讨论结果。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模块都兼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使每一种风格的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给各类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研究的成功。

第三步:

课题组请到教育专家提供进一步理论指导和操作提示,并将这一阶段

和上一阶段调查研究结果总结,在教师科研交流会征求意见,尝试推广一些具体做法。

(三)、阶段性成果及突破: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引路等各

环节,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情感;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各种协作交流,体会学生共同探究乐趣。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手段是:重视全体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培

养自主意识;改革评价方式。

我们构建相应的易操作的指导模式是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和维

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的途径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

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挫折中成长,提高自信。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的策略方法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心,消除自卑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的模式是:“营造快乐课堂”教学模

式。

动力中核心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在我校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从这些情境中引出好奇心,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这样最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

其次,设臵适合的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很快达到要求,

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他们分成两种类型:学习型学生和成就型学生。学习型学生是把学习当成是掌握知识,获得某种能力的方式;而成就型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可以看出学习型的学生更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他们一般会勇于挑战,遇难而上,有不把困难拿下不罢休的趋势。我们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学习能力,才更会去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再次,让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乐观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

有些学生看到成绩高了,得意扬扬,喜上眉梢;看到成绩不好,万念俱灰,垂头丧气。这种心态是不好的,所以我们教师也应该培养其很好的面对结果的心态。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不错,很有实用性。首先他强调是努力的因素,他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失败的话,他则一般会把原因归于自己不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话,就不会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他认为如果这样理解失败,则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破坏其良好的内部的学习动力。另外他认为还有现实因素存在,每人所处的现实情况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本身的智力基础、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所处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气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影响。还有父母即家庭对其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最后、正确运用奖和罚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他们的方法应是

多表扬、多鼓励,这与他们成长环境有关,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好的行为,对其多加鼓励。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

通过这一阶段研究和试验,课题组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策

略、途径、方法及措施、手段及操作模式,掌握了培养机制的规律,见到了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初步试验成功。

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

(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成果总结;成果推广;成果鉴定;结题验收。

(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手段:

第一步:对前两个阶段进行总结,整理材料,评价,主要是针对形成

的总结或报告,逆向检验研究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修正的地方、可以做哪些补充,使研究更显的合理、充分。

第二步:研究成果展示交流,选择合适时间,课题组要组织学生进行

成果交流。首先由小组代表发言:陈述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独到之处,谈谈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些突出体会。其次,由其他教师提出质疑。最后,由组长进行小结。

第三步:对成果进行认证。

(三)、总结性成果:

课题组一共组织了10节教学观摩课。每个课题的负责人都圆满地完成了规定的实验任务,实验结题正按计划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加强学习兴趣理论探究,利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门和西尔斯采用追踪观察的方法为课题实验“保驾护航”。动力(学习)要靠兴趣来维持,同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时兴趣又是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意志、信心、性格的基石。

2、构建双主互动式兴趣课堂,为学生提供“乐学”环境。

“双主互动式兴趣课堂”即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媒体教学、趣味活动的优化组合,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充分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变化,创设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在兴趣中品味学习,在过程中体验学习,在进步中享受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主互动式兴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兴趣发展:兴趣→情趣→乐趣→志趣

学习品质:想学→会学→乐学→善学

学习行为:积极参与→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巩固创新

教学结构:激趣导入→引导参与→诱导发现→归纳应用

3、本课题组论文获奖情况:

陈绍义的《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探究》

范术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李凤朝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于廷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史建昌的《学生学习动力的组成要素的分析》

王宝海的《增强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习惯》

许建成的《课改下高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李天松的《学困生转化的注意点》荣获县级论文三等奖。

张洪存的《阅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获市级三等奖。

4、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实践成果:

(1)、本成果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人文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心理变化和规律,制订层次化教学目标,关注品味学习和切身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能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发展观,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操作、实验、阅读、思维、尝试、练习中学习。我校把此成果试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五、六年级五个班的语文老师2009-2010一学年的实践,学生在朗读,写作,写读书笔记,对文章理解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同比阅读平均分上升2-3分,学生对于阅读课,语文赏析有了更大的兴趣。

(2)、本成果能营造出教学氛围的民主性、主动性和愉悦性,使评价方式更具激励性、鼓舞性和发展性。更好的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把握学习兴趣基本特点。促进学生动力机制的激发与培养,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并能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推出一批有价值的论文课案。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我校课题组承担的课题《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可喜成就,首先我校教师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在课题研究影响下取得了教育科研的双丰收,我校张洪存等3名教师论文获市教育学会认定;曹志兴等3名教师获县级教育学会先进会员称号,张振生等两名教师获县级百名教科研带头人称号;张洪兴等7名教师课题获县级课题三等奖;于学月老师获得县级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于永江老师获得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马明颖老师获得片级亮课英语学科二等奖,有15名教师共发表获奖的国家级论文2篇,市级论文4篇,县级论文11篇。其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实验班的学生尤为明显,学习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学生各方面变化,连续三年教育评估获县级一、二等奖,2010年县级学科竞赛中,有12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156名学生获得二等奖,230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学校连续三年被天津教科院评为市级书香校园,2010年大坨小学被评为“天津市十所教育魅力学校”。同时此课题也得到许多学生家长的好评与认可,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家长开放日,家长们都谈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以前有明显提高,当得知是学校课题组研究成果运用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家长们纷纷表示要从方方面面予以支持。

五、评价与展望

(一)、本课题的评价标准:

1、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志力、品德和能力。

2、学生的理想和如何学会做人。

(二)、从课题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的研究是成功的。

1、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

2、现代社会,舒适安逸的生活使得不少孩子意志消沉,学习上稍微有点费力的事就很容易退缩。另外自制力差,抵挡不了很多诱惑。有个别家长反映咨询,孩子上六年级了,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也有未来的理想和目标设计,可常常管不住自己,学习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去玩,之后很愧疚,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他写了计划书,可还是三分钟热度,每次坚持两天就全盘废弃,他自己对此也很苦恼。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虎头蛇尾现象,就是缺乏坚持性的表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现象极其明显。 其一、增添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精心设计活动和学习方式。

其二、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目的、要求必须一清二楚。确定的目标要与孩子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相适应,是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经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即目标不要定得太低或太高。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后,成功的喜悦会强化他们的进取精神,激起他们确定下一个目标的热忱,从而养成不断进取的习惯

其三、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监督。对某件活动要持之以恒,要靠自己的自觉行为,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可以从父母的检查和鼓励开始,比如,与孩子共同确定某种活动、某个目标后,每天检查小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他们自我评价,对他们的良好表现给予鼓励,对做得不够好的要引导,激励他们改正

最后,可以为他们画一张自我鉴定表格,让他们对完成学习计划、良好行为习惯、某种活动目标等情况进行打分。让家长检查,对于孩子进步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

其一、在备课环节中,备好学生,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切入点

备课即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法的整合。在备课时,教师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即为学生的“学”而备。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在备课时,应以学法定教法。教案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对教材内容的缩写,首先应考虑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并要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然后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适当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使他们愿学、乐学、会学,极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二、通过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切实抓好这个环节。比如:在上九年级国策战略部分知识的时候,我都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自己划出重点,找出疑点,把不理解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尝试找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解决。事后证明,这一步非常关键,自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

(二)、本课题的展望:

对于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效果和成果的,我们课题组经过5年的持续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发展人的学习动力为目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课堂实践,建立起了促进影响学生学习动力机制形成的一套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志力、品德和能力的提高和养成有明显的效果,对于在新课程理念下发展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此成果

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

必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的良好助手。 以上是我校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报告,经过课题组成员5年深入研究,已具备结题条件并报到宁河县教科室顺呈市教科院报请结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a2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