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组织特征实证研究总报告(阎凤桥 北京大学)

更新时间:2023-11-25 02: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名称:经济转型期中国民办高等学校组织特征实证研究 课题批准号:DGA010239 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 课题拨付经费:3.2万元 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0月

课题负责人:阎凤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主要成员:韩民、成运花、文东茅、郭建如

研究总报告

摘 要

在“十一五”期间,由于社会需求和政府政策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将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本报告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民办高等教育历史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预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变化范围将有可能在187万到633万之间。

民办高等教育有具备颁发文凭的民办高校、自学考试助学机构、独立学院、公立转制学校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几种形式。由于政府部门已经决定取消文凭考试试点招生,将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从三年压缩到两年,因此估计现有民办普通高校将通过扩大计划招生名额和自考学生人数,来应对政府取消学历文凭考试招生和缩短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估计2010年时达到153万人。估计自考助学机构2010年的在校生规模将维持目前的水平,即70万人左右。因此,从民办学校供给和规划角度看,2010年时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可能接受350万人,加上新建学校能够吸纳的学生,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将为600万人左右。

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办学形式看,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各地的发展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地域性发展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经济和文化因素,也有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因素。民办高等教育地域性的发展还往往受到地方公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美国、日本和台湾三个国家和地区,对其私立高等教育的规模、类型、经费来源、办学特征、政策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归纳起来讲,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私立高等教育有如下共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第一,私立高校的非营利属性。私立大学属于非营利机构意味着,如果私立大学办学经费有盈余的话,只能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本身,不能用于个人分配。第二,在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承担提供高等教育的全部责任,把一部分办学责任让渡给社会自愿团体和人士,更有利于办学的多样化和满足社会的需求。第三,由于私立大学的公益属性,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

2

政府部门对于私立大学开展教育和其他学术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第四,建立私立大学自我管理的机制。在宏观层面,更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和专业团体的力量,对私立大学的办学资格和质量进行认证和评估。在微观层面,通过特许状、董事会或理事会等组织形式,保证私立大学的稳定性和永久性,实现私立大学的社会问责。

根据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总结以及国际比较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后政府在财政允许和确保民办高校非营利属性的前提下,应该逐步对民办高校进行间接资助,改变目前民办大学主要依靠学费运转的经济状况。第二,制定统一的民办教育法律和实施政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涉及到机构注册登记、土地购置与使用、税收、教育业务、人事制度、社会保险等多个方面,目前存在着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三,要想实现民办高校与公立大学同等地位的目标,首先需要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信任度。第四,民办高校的活力在于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民办高校可以更好地进行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第五,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民办教育认证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第六,独立学院为是一种特殊的民办高校。由于它的出现,纯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公立高校的责任,为独立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一个法律基础。根据过去20多年民办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分析“十一五”期间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将有利于按照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宏观规划,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的分析。我们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对于2006-2010年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进行了估算。

第二部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战略选择。在分析目前我国各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战略对实现民办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目标的影响。

第三部分:民办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研究。利用调研资料和统计资料,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第四部分: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选择私立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为对象,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特点、经费、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五部分:对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经济学分析。2004年国家教育部门针对民办高等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对于若干政策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思考,提出若干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性建议。

4

第一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的分析

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对于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进行这种预测具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系统处于急剧的变化过程之中,在过去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规模和高中规模增长速度很快。对于急剧变化期间民办高等教育预测的精确程度,要低于对平稳期民办高等教育预测的精确程度。第二,教育系统的变化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政策具有主观性,难以用客观标准加以测度。

第三,进行预测分析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十分有限,更加重了实证分析的难度。

下面,在建立一些假定的条件下,我们对于“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能的发展空间做一些初步的估算。

一、影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及规模发展空间估计

我们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做出这个判断有以下几点依据。第一,从个人需求角度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受教育程度对于个人经济收益以及就业状况有着显著的影响。第二,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越来越大的需求。为此,政府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提出把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将会继续推进。第三,公立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公立高等教育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内部的办学潜力,出现办学资源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大力发展公立高等教育将受到公共财政预算约束,而要想通过继续提高受教育者成本补偿力度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将受到公立高等教育性质、办学特点、受教育者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制约。因此,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使命,只能部分地依靠建立公立高校和扩大公立学校规模来实现。第四,民办高等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将会得到发展,以满足高等教育过度需求。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包括:(1)随着民办教育相关法律和

在稳定环境下容易对民办高等教育做出预测,而在变化环境下较难做出预测,尤其是难以对政策本身做出准确的预测。社会变化和政策影响是“测不准”的两个主要原因。

5

执行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其法律和行政合法性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制度环境。(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依靠公共财政,受公共财政预算约束小。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收公共政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在招生计划、办学规模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3)公众对于民办高等教育在学费水平、办学条件、解决入学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方面的期望较小,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按照“低成本、低质量、滚动式”扩张方式进行发展。(4)民办学校办学者和管理者具有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受传统办学模式的约束,不循规蹈矩,他们更愿意积极寻找各种发展机会,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寻求到自己的生存空间。(5)公立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人数增加,可以解决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师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今后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形式。民办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填充高等需求空间,而且可以和创造和延伸高等教育的供给空间。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式也不会像公立高等教育那样采取比较平均和平稳的发展形式,它的发展特点将是非均衡性的,无论在学校规模还是在办学内容方面,民办高校将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变动性。

我们认为,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系统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公立高等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既与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有关,也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及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社会认可度和办学特色等因素有关。

下面利用需求和供给分析法,对于“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能的规模进行一个估算。

1、根据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估算“十一五”期间民办高等学校招生规模

根据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原理,影响高等教育有效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能够达到高等学校录取标准的高等毕业生的人数、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支出的成本、居民消费水平、大学毕业后就业状况等。

由于我国居民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有很高的期望,高等教育对于青年人未来就业前景有重要的影响以及教育个人收益率越来越高①,所以多数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对于学费和其他学习成本的变化弹性较小,而且随着我国金融

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的概率也越高(苏小秋,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也越来越高(陈晓宇,北京大学硕士论文,1998年)。

6

体系的完善和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学生贷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求学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习所需要的经费。鉴于上述考虑,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我们假设学费水平对于入学需求没有显著的影响。①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可以把全部高中毕业生数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潜在对象。

表1第3列为1980-2002年高中毕业生规模。图1为1980-2002年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从1980-1983年,高中毕业生规模有一个锐减,从1984年后,高中毕业生规模的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但是也有一些波动,1995年之后,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

表1:1980-200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高中毕业生规模、高中升大学比率

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年份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人) 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高等教育普通高成人高规模(人) 生升大学毛入学率校招生校招生比率(%) (%) (人) 281000 279000 315000 391000 475000 619000 572000 616822 699731 597113 608900 619900 754200 924000 (人) 203680 94620 274217 416786 473614 787797 . 498306 450732 578469 464000 465800 591700 862700 1980 1981 93130004 1982 1983 1984 1985 107782884 1986 1987 100564796 1988 119956000 1989 128234286 1990 1991 116477000 1992 180772000 1993 118879000 ①

6162000 4861000 3106000 2351000 1898000 1966000 2240000 2468000 2506000 2432000 2330000 2229000 2261000 2317000 4.56 . 10.14 16.63 25.03 31.49 . 24.99 27.92 24.55 . 27.30 28.70 34.90 1.00 . . . 2.00 . 2.00 2.00 2.00 . 3.40 3.50 3.90 采取这种假设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精确预测学费、生活费、家庭支出情况和学生资助体系。

7

1994 94189200 1995 1996 1997 85098000 1998 1999 98373587 2000 2001 81140000 2002 81263000 2003 2093000 2016000 2049000 2217000 2518000 2629000 3015000 3405000 43.30 46.70 49.90 51.00 48.60 46.10 63.80 73.20 83.50 5.00 6.00 7.20 8.30 9.10 9.80 10.50 12.50 899800 925900 965800 1017000 913800 945200 1000400 1003600 1083600 1001400 1596800 1157700 2206100 1561500 2680000 1960000 3205000 2223200 3821700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7000000600000050000004000000根据我国今后几年高中教育发展规划,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带动,高中教育将会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为此,我们选择1995-2001年高中毕业生规模为预测2006-2010年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基础

8

高中毕业生人数30000002000000100000019701980199020002010年份 图1:1980-2002年高中毕业生人数变化

数据。利用SPSS计算程序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对1995-2001年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如下(表2)。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为0.945。

表2:高中毕业生规模为因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变量 年份 常数项 拟合优度 回归方程的检验 回归系数 232535.714 -462056500 T 9.300 -9.249 R2?0.94535 T显著性水平 0.0002 0.0002 F=86.496 显著性水平Sig.=0.0002

根据表2得到的回归结果,可以估算2006-2010年高中毕业生人数。表3中数据为高中毕业生的点估计值。从中可以计算得到,高中毕业生数量年均增长23万,增长率为3.89%。①②

表3:2006-2010年高中毕业生估算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点估计值(人) 4410142 4642679 4875215 5107750 5340286 表1第6列为1980-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数。它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80年代以来,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1999年后,增加幅度很快。1999年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由于公立大学连

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预测数据与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是一种保守预测。根据官方预测,从2003年

到 2008年前后,每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将增加80— 120万,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将增加 100— 160万左右(张保庆,“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光明日报〉,2003年5月9日)。

55340286?4410142?1

9

续几年大幅度地扩招造成现有公立高校办学资源紧张①,所以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有所缓解,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计划招生750万人,比2003年实际招生增长约7%。②图3所示为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比率变化趋势。2002年,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比率为83.50%。

40000003000000 ①②

“在扩招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与办学资源关系研究”,卓晓辉,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http://www.edu.cn/20040220/3099396.shtml。

10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20000001000000019701980199020002010年份

图2: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变化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a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