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西师版四上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27 2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 万以上数的认识 1.万以上数的读写

第1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页至第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万级以上数的读法的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读数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 (3)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老师可以抽生回答,再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千 百 十 个(一) 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1)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

(2)学生看完图后,老师抽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追问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格,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

(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3)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老师适时板书完善表格)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一)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特别强调这里的“??”表示的具体意思。 2.数位和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1)认识数位。

借助已经填好的不完整的数位顺序表格介绍什么是数位? 完善数位顺序表

数位 ??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一) 追问:“??”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并熟记。

从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十位是什么位?

①?? 识数位分级。

老师介绍: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2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老师适时完善表格)

②观察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引导总结:

个级、万级、亿级都有四个数位;

每个数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

从右起,数位顺序表里的数位是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二)学习万级数的读法。

刚才通过对数位顺序表的学习了解这么多新知识,现在我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原来读数知识来正确读出下面资料上的大数?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1)学生尝试读数。

自己独立试读、同桌交流。(老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读数情况。) 全班汇报,抽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质疑完善答案。 3.尝试方法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2)抽生读书上例1中的大数(关注学生错误读法中的错误原因并及时纠错)。 (3)学生再次正确读出例1中3个大数,并把正确的读法写在书上。 4.巩固小结。

(1)课堂活动第一题。

学生独立尝试,抽生回答,全班总结。

3

62和620000读作六十二和六十二万。

这两个“62”所在数级不同,所以读法就不同。 309和3090000读作:三百零九和三百零九万。

虽然都有“309”,但后一个“309”是万级的数,所以读完后要加“万”字。 580和5800000读作:五百八十和五百八十万。 (2)全班总结方法。 抽生归纳,全班小结方法。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要正确读数一定要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级。 先把大数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三、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一第1题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自我纠错(对错题说错因)。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2题,第3题。做在书上。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 2.全班汇报

3.学生自我纠错(说自己错题的错因) 五、反思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回答,学生补充完善。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 (鼓励学困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及时纠错。)

第2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4页例2,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题。

4

教学目标:

1.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万以上的数。 2.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能力。

3.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读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2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下面我们再来检验一下。 课件出示: 78125 24578660 17560000

抽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完善答案。(关注学生纠错过程) 2.你们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回答。

老师引导小结: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要按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来读,读完加“万”字;个级上全是0都不读。

3.复习数位顺序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数位顺序表。 亿

二、自主探索新知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多位数都能准确读出来,下面再看这几个数,它和上面的数又有什么不一样?它的正确读法又是什么?

出示例2:(老师在数位顺序表下快速写出例2中的3个大数)

十 亿 位 位 千 百 十 万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十 亿 亿 位 位 3 1 8

千 百 十 万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2 0 5 0 7 0 0 0 0 0 2 千 百 十 个 位 位 位 位 0 0 0 6 0 4 9 0 0 0 0 0

读作: 读作: 读作:

5

1.学生尝试读

(1)学生看黑板上的数据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读,老师巡视。 (2)学生看书上提示,修正自己的答案,把例2补充完整。 2.小组交流,组长关注组员的答案,组内修正答案,老师巡视。 3.小组汇报

请小组汇报组内统一的答案,关注这样读的理由。 再请其它小组完善补充。 4.小结读法

(1)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亿级和万级的数按照各系的数的读法来读; (3)亿级读完加“亿”字,“万”级读完加“万”字。 5.“议一议”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0”不读? (1)学生尝试归纳。

(2)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老师适当板书。 6.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2的“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 亿 级 1 万 级 1 3 7 2 0 9 0 个 级 4 6 8 9 0 0 8 5 读作: 读作: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小组交流,修正组内答案。 (3)错题汇报,关注学生错因分析。

7.回顾总结,引出并板书课题:万级以上数的读法。 三、巩固运用

1.书本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8位同学拿着课前准备的其中一张数字卡片上黑板前排成一排,抽下面同学读出这个大数。(如果读错了,再请同学纠正,关注错因分析。)

(2)再让9个同学拿着一张数字卡片排成一排,抽学生读。

6

(3)小组游戏,出数字卡片读数。 2.课件出示练习题单。

(1)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2)70385600的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中”3”表示3个( )。 (3)选择。

①320600000读作( )

A、三亿二千零六十万 B、三亿二千六十万 C、三亿二千零六十万零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 )。 A、 计数单位 B 、数位 C、七位数 (4) 用数字3个0和4、5、7、9按下面要求写出七位数。 一个零都不读。( ) 只读一个零。 ( ) 要读三个零。 ( )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老师巡视。 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全班交流。

学生纠错,交流错因。 3.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修正答案 (3)小组内修正答案

(4)各小组错题汇报,关注错因分析。 四、反思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自我评价

7

第3课时 万以上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5页、6页的例3和例4,第6页的课堂活动,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万以上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写出万以上的数。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利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 ,学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各级中间末尾有0的写法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我们以前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请同学举例说明?

抽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提出: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2.引出课题

万以内数的数我们不仅会写,也会比较它们的大小。那万以上数又怎样写数?又怎样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讨一下。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 二、自主探索 (一)学习例3 1.初步感知写法。 (1)学生尝试写数。 ①多媒体出示例3: 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 二千零九十万三千

写作: 写作: 写作: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8

七亿

②请你对照数位顺序表,试着写出上面三个数,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写数,老师巡视参与交流) (2)全班交流写法。

①下面请同学选一个数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写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1:我在写“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的时候,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先写十万位上的“4”??

生2:我是先在万级上写43,再在个级上写2551。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写法。

③用同样方法依次交流“二千零九十万三千”和“七亿”的写法。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3)学生自己修正写法。学生独立把书上例3补充完整。 (4)学生汇报错因。 2.进一步探索写法。

课件出示:一万零两百 八十万三千零九 五千万零四 如果不借助数位顺序表,你能写出上面的数吗?试试看。 (1)学生独立写数,老师巡视。 (2)全班交流写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1:我对数位顺序表不熟悉,我就先在草稿本上写出数位顺序表并画出分级线,然后借助数位顺序表依次写出数。

生2:我对数位顺序表比较熟悉,所以可以不用写出来,借助大脑中思考的数位顺序表依次写出数。

生3:我不用数位顺序表,直接借助数位分级线来写,最后再回头读验证一下。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以上答案,老师可以适当提出来。 (3)写错的同学修正自己的答案,并汇报错因。 (4)小结数中间末尾有“0”的写法。

看来你们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都有了一套有效的写数方法。那其余同学在写数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9

生:在遇到数中间有“零”的时候,有时不知道该写几个零?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来,老师可以把问题抛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直到写够为止,万级上“五千”就写“5000”,个级是“零四”,就写“0004”。

(4)小结方法。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认为怎样准确写多位数?

引导学生回答: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写完后还可以画出分级线检查验证。

(二)自学例4,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例4:

1.学生独立尝试比较,老师巡视。 2.同桌交流,两人达成共识。 3.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4.全班交流

(1)抽小组代表汇报,关注思考理由。 (2)其余小组修正完善方法。 5.小结比较方法。 怎样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回答: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小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6页课堂活动。

(1)老师抽取一张大数卡片,请一位学生读出卡片上的大数。请另外一名学生背对卡片,在黑板上写出学生读出的卡片数,台下学生及时评价。

(2)交换同学,把准备的大数卡片读完。(特别关注学困生,了解学困生掌握情况。) 四、课堂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一的第5~8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捕捉错误信息。

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各小组汇报错题情况,关注错因分析。

10

第4课时 万以上数的读写练习课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8页第9~11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加深对万以上数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以及大小比较方法。 3.进一步感受万以上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学生在自我纠错过程中成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出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2.知识点梳理。

在“万以上数的认识”这节内容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万以上数的认识 读法: 写法: 大小比较: 二、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43000 9000000 70603000 3045620 209807600 (1)学生独立读完后,老师任选两个数追问:

在209807600这个数中,2在什么数位?表示什么意思?8在什么数位?表示什么意思?

11

(2)学生小结读数方法。

先分级,每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读,亿级读完加“亿”,万级读完加“万”。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独立完成书上第8页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学困生的错误答案。 (2)请学生利用展示台上汇报第(1)小题。

(3)组长组织修正组内错误答案后,汇报组员的错题情况。 (4)引导学生总结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上的数,再写万级上的数,最后写个级上的数。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同桌互查第(2)、(3)小题。 师引导总结: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老师适时板书: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小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老师巡视。 (2)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3)小组内交流,老师参与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答案,其余小组质疑。(关注错因分析)

(5)各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错误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2)同桌交流选择的理由。 (3)小组内交流,形成组内答案。 (4)抽小组全班交流,关注选择理由。

(5)师生总结: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位,那十万位上的数字是1—9 ,最小是1,最大是9。这样逐一排除第1、2、4答案,只选择第3个答案。

3.课件出示第8页思考题。

12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2)同桌交流相互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3)小组内交流。

(4)抽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质疑。

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都肯定。 四、课堂作业 题单形式呈现。 1.填一填。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2)一个数是有5个千万,4个十万,6个一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 (3)最小的九位数比最大的八位数多( )。

(4)比79999多1的数是( ),比79999多1万的数是( )。

(5)70600060这个数从右起第二位上的“6”表示( )个( );第六位上的”6“表示( )个( )。 2.读写出下面的数。

(1)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19612368人;上海市23019148人,广东省常住人口达到104303132人,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横线上的数“19612368”读作 ( ) “23019148” 读作( ) “104303132”读作 ( )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大陆有三亿四千八百三十七万户家庭。 横线上的数写作( )。 3.比较大小。

93042○94056 745869○7458000 853007○849999 4.认真思考,准确选择。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是( )。 下面( )说法是正确的。 A说:“这个数不大于二百万”。 B说:“这个数不大于一百万”。 C说:“这个数不大于一千万”。 D说:“这个数一定是一百万”。

13

(1)学生在题单上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互评,抽小组全班讲评。 (2)学生自己修正答案,学生会错题原因。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2.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第1课时 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9页、10页的例1、例2以及第10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学习例1

1.前面我们对万以上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听老师说一段话,请你把这段话中的数据快速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的又快又对。

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老师看图介绍中国的相关数据。

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000平方千米;我国人口众多,2010年人口总数已超过1300000000人。

学生听,写出相应的数据。同时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答案:960000 96万 1300000000 13亿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后面那种答案,老师可以直接板书出后面的答案。

14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写数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表示的都是同一个数,大小相等。

第一种方式全用数字表示大数的0很多,既容易写错,也不方便。

第二种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这些大数既简单又不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4.尝试练习。

(1)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抽学生独立回答。

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260000吨 。 79260000=( )万 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是15000000摄氏度。 15000000=( )万 人的脑细胞约有14000000000个。 1400000000=( )亿 2010年,我国布的年产量是80000000000m。 80000000000=( )亿 (2)学生再独立完成在书上。

(3)总结方法: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并写上“万”字。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数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并写上“亿”。 5.完成书上例1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2)同桌互查。

(3)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回答: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6.引出并板书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强调:改写时,不要漏写了“万”或“亿”字。

二、方法运用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用算式 “26万+32万=58万 ” 更方便。 友情提示:在算式上一定不要把“万”字省略了。 2.课堂活动

(1)第1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学生不同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小组全班汇报组内错题情况。

15

3.练习二的第1、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同桌互查,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组内错题情况并分析错因。 4.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4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 三、总结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2.掌握这个知识点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醒同学注意的?

引导学生注意:整万数和整亿数的改写,改写前后的数一样大;改写后,亿和万字不能省略。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2课时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1页例3、例4,第12页课堂活动,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新知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6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数卡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真实的大数据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请认真倾听下面一段话,并指出哪些数是精确数?

课件出示:王小聪的学校有1580名学生,他的身高在170厘米左右,在一场科技创新活动中他得到了54000元的奖金,同时他爸爸妈妈这个月辛勤工作一共得到5000多元工资,一家人很开心。

(1)抽学生回答。 (2)引导得出正确答案 2.引出新课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精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每个人的头发根数、我国人口的总数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求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例3

1.请同学们独立看书第11页例3的内容,看能否找到求近似数的方法? (1)学生独立看书 。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2.全班交流。

同学们都经历了独立看书和讨论交流的过程,现在请各小组推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质疑补充。 3.师生总结方法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加上“万”字;千位上的数等于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进一,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加上“万”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4.讨论:求近似数时,什么情况该“舍”?什么情况该“入”?

17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千位上的数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尾数加上“万”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入”,就是向前一位进1,加上“万”字。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亿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加上“亿”字;千万位上的数等于5或者大于5,就向亿位进一,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加上“亿”字。

5.方法运用

同学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对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完成书第11页例3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 (2)同桌互查,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小组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质疑完善答案。 (4)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答案并汇报错因。 (二)自学例4

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4。 2.全班汇报,老师适当板书: 21万-14万=7万

3. 追问“21万”和“14万”的来历。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说出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并说出思考过程。 (2)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判断质疑。(多给学困生回答机会,关注纠错过程) 2.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要求把大数的近似数写在大数的下面。 (2)同桌互查。

(3)组内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4)小组全班汇报

3.课件出示:练习二第5、6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其余学生评价,关注错因分析。

四、全课总结

18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你对同学的友情提示是什么? 3.自己评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学生做在书上。 练习二第7~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4)小组成员督促错误同学修正自己的答案。

3.数字编码 第1课时 数字编码(一)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5页例1以及练习三第1、2、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体会到邮政编码就是一种数字编码。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一些数字编码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当地的邮政编码,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以及编码的由来;了解车牌号码。

教学过程:

19

一、谈话引入

1.我们知道数字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你们在课前也收集一些编码,谁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2.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课件依次出示。

3.这些数字编码是怎样来的?有什么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字编码的相关问题。

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获取信息。 1.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

(1)根据这幅情景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邮政编码由6个数字组成,邮政编码402360中,“40”表示重庆市,“23”表示巴南区,“60”表示鱼洞镇投递所。

(2)你在课前调查的当地邮政编码是什么?各个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 (3)及时练习

课件出示其他部分省市邮政编码,引导学生观察。 省市名 码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石家庄 保定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050000 071000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长春 吉林 邮政编省市名 码 030000 037000 045000 047100 130000 132000 尔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成长省级城市以及熟悉的几个市、区县、镇的邮政编码,引导学生观察。)

通过以上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20

邮政编省市名 码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哈尔滨 齐齐哈邮政编110000 116000 114000 113000 150000 161000

学生自由回答后引导发现规律:所有的邮政编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

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邮政工作人员利用它可以借助机器来识别并分拣信件,这样信件传递的速度就更快。

(二)认识身份证编码(练习三第4题) 1.师生游戏

(1)拿出你课前收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哪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

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 学生惊叹,跃跃欲试。

(2)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

引导总结:身份证号码编排有一定的规律。 2.身份证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具体意思:

身份证号码一共是17位,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3.及时练习

(1)学生拿出自己课前调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每人的出生年月日。

(2)猜一猜。

李平的身份证号码师350104200005193227,根据这个身份证,你认为李平的出生年月是( )年( )月( )日,李平的性别是( )。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抽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21

(2)从熟悉的号码了解信息。

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练习三的第2题。 (1)学生看题后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抽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2)用数字编出自己家居住的小区门牌号 学生独立编码,再全班交流。

3.交流车牌号码,谈自己从中了解的信息。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2课时 数字编码(二)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5页例2以及第16页课堂活动,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探究学生学籍号的编排方法,初步学会怎样编数字编码。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在学校调查自己的学籍号,并了解学籍号的编排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昨天学习委员到学校教导处把我们班每个人的学籍号发到了我们手上,并向教导处的老师了解学籍号的编排方法。下面请学习委员介绍自己的学籍号中各个数字表示

22

的具体意思。

2.学生说出自己学籍号具体的表示的意思。 (1)抽生独立说。 (2)同桌互说

3.引出课题:看来数字编码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学籍号中,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板书课题:数字编码(二) 二、探究例2

刚才了解了我们学校学生学籍号编排规律,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希望小学学籍号又是怎样编排的?

1.课件出示例2的部分信息。

希望小学给每个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 如:2011年入学的第10班的24号学生是男生,她的学号是1110241. (1)从120219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质疑评价。

引导回答出正确答案:这是2012年入学的第2班的19号女同学。 (2)这个班有45人,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尝试编学号,老师巡视。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得出正确答案:1202451

(3)按照例题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学号代表的信息。 全班交流。 三、方法运用 1.课堂活动第1题。

分组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1)各组合作,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2)小组在全班汇报。

23

2.课堂活动第2题.

看来数字编码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我们再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字编码?

(1)抽生回答。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数学书的条形码;银行卡卡号;借书卡卡号等。 3.练习三的第3题.

看来借书卡号中也用到数字编码,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借书卡号又怎样编号的? 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3题

宏达小学学生借书卡的卡号由8位数字(依次为4为入学年份、2为班级、2为学号)编成。如:2012年入学的3班的18号学生,卡号是20120218.

(1)从20100541这个借书卡卡号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2)按此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借书卡的卡号,同桌互说卡号的信息。 学生独立编借书卡号,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四、实践运用。

1.课件出示:天府商务宾馆有两栋客房大楼,分别是9层楼和15层楼,每层楼都有20个房间。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为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间钥匙就能明白房间的具体位置?请你尝试每栋客房大楼的房间编号。

2.学生看题后,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全班展示。(关注编号的理由)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4

4.用计算器计算

第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7页和18页例1、例2,第20页的课堂活动,练习四的第2、5、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数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能借助计算器计算。 2.通过对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让学生体会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主要健的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一个计算器,并了解各个键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一个计算器。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陈述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便确定教学起点。) 2.引入课题。

(1)多媒体出示一些有关计算器的发展史资料:

出示各种形状和款式的计算器,让学生认一认,并且说明这些都是计算器。 (2)对于计算器,你还想知道哪些?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并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自主探究,认识计算器。

1.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计算器,对照教材第17页的计算器介绍,了解计算器每一个健的功能。

计算器一般由几个部分构成?

计算器上有几个键?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1)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操作.

(2)同桌相互介绍各自计算器各个健的名称以及功能。 (3)组内介绍。

25

(4)全班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多媒体呈现下面内容: 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部分构成。

ON/C 是开机键,按一下这个健,就接通计算器电源,还有清屏的作用。

OFF 是关机键,按一下这个健,就切断电源。

+ - × ÷ 是四则运算键

0 1 9 ?? 是数字键

C.CE 是清除数据键

老师适当板书。 三、用计算器计算。 (一)例1:用计算器输数

1.老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输出相应的数据。 2.“议一议”如果把“18163”书成了“18153”,怎么办?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

(2)同桌交流,有可能出现不同方法。 (3)全班汇报总结:

按 C.CE ,清除18153,再输入18163。 也可以按开机键重新输入。

3.及时练习:教材第18页“试一试”把下面的数输入计算器。 (二)例2购物: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例2情境图。 (1)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2)同桌交流按键步骤。 (3)全班交流,总结步骤。

先按开机键;再按数字键□3□6□7□0;再按“+”键;再按数字键□2□4□8□8;最后按“=”键。

26

2.完成第19页“算一算”。

(1)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老师巡视。 (2)同桌交流校正答案。

(3)全班交流,请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按键过程。(学生边说边演示) (4)错误同学修正答案,汇报错因。

3.质疑:如果用计算器做完第一道题后,再做第二题,又该如何按键呢? (1)抽学生说出自己处理的办法。

(2)引导学生总结: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显示屏上的数据清除为“0”,再做下一道题。

四、练习。

1.第20页的“课堂活动”

(1)第1题。在计算器上找出开机键和清除键。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说,全班汇报。 (2)第2题:我报数,你计算。 ①老师报数,学生计算。

35680+9872 5632+7895 10260-3809 ②同桌报数计算。(控制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 2.练习四第2题,5题,6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小组代表汇报组内情况。 五、课堂作业。 课件出示下面题 1.填一填。

计算器一般由( )、( )、( )、( )、( )等部分构成。 2.填表。

根据计算器计算7375+5483的过程填写下表。

按 键

显 示 27

3.想一想。

小明把2891+9375输成2891+9315,要得到正确结果,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六、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在这节内容中,你对同学的“友情提示”是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9页例题3以及练习四的第1题、3题、4题、7题、8题。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快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并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体会到了计算器在我们生活中的计算方面能够带来很大方便。这节课我们再次体会计算器计算的快捷。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28

二、独立尝试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 (1)学生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3)全班交流(关注按键步骤)。

请学生在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解说按键过程。

先按数字健□7□9□3□0,再按“+”键,再按数字健□8□7□8□5”,再按“-”键,再按数字健□1□3□6□0□0”,最后按“=”键。

2.质疑:“在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比较快捷?”

看来计数器确实是我们计算的好帮手,那遇到我们每一次的计算用计算器都快捷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抽生回答。(学生可能有两种答案) 可能是:每一次计算用计算器都快捷。

也可能是:不一定,如果计算比较简单,我们能够口算,那口算一定比计算器快捷。 引导学生小结:只有在数比较大的情况下,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 3.学生再次体会计算器计算大数时的快捷。 课件出示“算一算”。

4251 + 23096 86408 - 51266 1680 + 9275 - 7328 25736 - 8690 +2673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计算,老师统计计算最快又全对的同学。 (3)学生自评速度慢和做错的原因。 4.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刚才我们用计算器做了很多大数的加减法,那你们还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乘除法吗?

出示:15649 × 9 78342 ÷ 6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按键过程和结果。 三、练习应用

1.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第3题、第4题。(答案写在书上) (1)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 (2)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29

(3)全班交流正确答案。

(4)学生修正自己的答案,查找原因。 (5)讨论:如何做到又快又对? 按键正确,专注完成。 2.完成练习四的第7题、8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老师巡视。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交流正确答案。 四、全课总结

1.你在这节课的新收获?

2.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自我评价。

整理复习

第1 课时 整理复习(一)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22页整理复习1—3题,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比较数的大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自主复习、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读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0

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研读教材第1~7页,自主整理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知识。

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1~7页,要求学生利用板块式复习法(将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确定知识板块,并根据知识板块再进行知识细化复习,并辅以实例举证)自主整理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内容,并用作业纸或图画纸以数学小报的形式进行书面呈现。

二、汇报交流,形成“万以上数的读写”知识板块体系

1.这节课我们要对“万以上数的读写”这章节进行复习和整理,(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写整理与复习),大家课前已经进行了自主整理,那谁来告诉我们“万以上数的读写”这个章节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板块?

生: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数的写法、数的大小比较

2.还有一个关键知识,它贯穿这三个知识板块的始终,谁知道是什么? (数位顺序表) 师板书知识板块图:

三、分板块复习,细化知识体系,强化认知结构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计数单位。你了解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数位。(1)你知道有哪些数位呢?

(2)万位在哪?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找到万位呢? (右边起第五位,计数单位万对应的数位就是万位。) (3)那亿位在哪里?(右边起第9位)

3.小结: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就是数位。让学生一起说一说完整的数位。 4.谁来说说数级是怎么分的。(每四位1级)

31

(二)复习数的读写法 1.万以上的数的读法。

(1)对照数位顺序表,谁来说一说万以上的数的读法是怎样的?并举例说明。 生1:先读亿级的数,再读万级的数,最后是个级; 如:35651,读作:三万五千六百五十一。

(2)当数中有0的时候怎么读呢?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如:307000400,读作:三亿零七百万零四百。

(3)练习读数:5204,52040000,520400000。 ①读一读这3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这3个数中的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万以上的数的写法

(1)对照数位顺序表,谁又来说说万以上的数的写法是怎样的?并举例说明。 (2)当数中有0的时候怎么写呢? (3)练习写数:

三千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小结:在读写数时,多使用数位顺序表进行对照读写,直到熟练方可直接读写。 (三)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被遮住一部分的两个多位数:8562300和18562300,你能比较的大小吗?说一说理由。

小结:如果两个数不相同,哪个数位数多的哪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边第一位(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第一位大,哪个数就大,依次类推??。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它们的位数相同,每位上的数也一样大,那么两个数就同样大。

试一试: 8562300 ○ 18562300,

分板块细化复习时,教师要随机板书学生汇报的要点,形成板块知识整理图(详见板书)。

四、巩固深化

第22页整理复习第1~3题。 五、反思总结

1.谈谈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2.你最想提醒同学们的是什么?

32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1~5题。

第2课时 整理复习(二)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22页整理复习第4~5题,练习五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出示)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订正。)

(1)万级上的数位有万、十万、百万和千万。 ( ) (2)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的数是最小的五位数。 ( ) (3)一亿四千零五万二千三百写作:14052300。 ( ) 2.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3.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3

二、复习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1. 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数。

(1)课件出示70000,你能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吗?(7万)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8万,能把它改回以1做单位的数吗?(80000)那8亿呢?

(2)小结方法:表示整万的数: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并写上“万”字。 表示整亿的数: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并写上“亿”字。 (3)练习: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50000 40530000 550000 6100000000 60900000000 2. 求近似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数轴。

①这里把7万和8万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中间平均分成10份,这些点表示几?(71000、72000、73000??)

②7万和8万之间还会有哪些数呢?能举几个例子吗? ③你觉得哪些数接近于7万,哪些数接近于8万。 接近7万是一个近似数,就用约等号来连接。

谁能说一个范围把数轴上所有接近7万的数都概括进去呢? (小于75000,课件显示范筹)为什么是75000? 还有哪些也接近7万呢?(课件:延伸左边) 哪些接近8万?(课件延伸右边)

刚才我们直接观察数轴找到了这4个数的近似数,其实是运用了哪种方法?(四舍五入法)

什么是四舍五入法?谁来说一说?

④小结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通常省略尾数的最高位,比5小,省去尾数;是5或比5大,省略尾数后向前一位进1,最后写上“万”或“亿”。

(2)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近似数。 1063800 996007 1930000000 390000000 三、复习用计算器计算

1.课件出示计算器界面,请学生对计算器功能键进行逐一介绍。 2.用计算器计算

①7805+5341+1956 602890-55034+22001 ②25680-7335—8249 314827+65091-63802

34

分组练习,比一比,看那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 3.用计算器算,找出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12345679×63= 12345679×72= 12345679×81= 4.出示题组

第一组 第二组 4×6 1620÷36×24 210÷7 520+208×58 60+42 321-7824÷48 59-20 63360÷30-798 都要用计算器计算吗?

观察 、分析、交流(第一组计算比较简单,不用计算器;第二组计算比较复杂,用计算器能快而且正确的计算)

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算出上面两组算式得数。 四、复习数字编码

我们已经知道,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请利用学过的编码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

1.你所在地区区号是( ),你的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是( )。

2.一个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410423198710210918,这位公民的出生日期是( )年( )月( )日,性别是( )。

3.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时,景区一小四年级1班的32号同学的考号为“14132”,则景区一小五年级2班的15号同学的考号是( )。 考号为“11305”的同学是:( )。

35

4.如果男生用1表示,女生用2表示,学籍号200941231号学生表示该同学是2009年入学,现在是四年级1班23号学生,该同学是一名男生,请你根据这个数字编码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是( )。

五、巩固深化

1.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2.思考题: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得到是38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六、反思总结

1.谈谈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2.你最想提醒同学们的是什么? 七、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6、7、8、10题。

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25页页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

教学目标:

1.通三峡工程中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大数的读写、比较、改写、计算,培养知识应用的能力。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培养知识应用的能力。

36

教学难点:对大数具体的感受。

教学准备:CAI课件(或教学挂图)、计算器、社会实践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通过网络、电话、询问等方式,完成下表(三峡工程数据调查表)

三峡工程数据调查表

班 级 收集形式 姓 名 数据类型 数据内容 我的收获与想法 二、情景引入

播放三峡工程雄伟图片或动画。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对,这就是三峡大坝,今天我们就一切去认识三峡工程中的大数(板书课题:三峡工程中的大数)。

三、展示课前收集情况

课前,同学们自己去收集了许多三峡工程的数据,现在请同学来展示自己调查情况。 例:

1.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2.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

3.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4.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度电)。1949年,中国总发电量仅为43亿度。

37

??

四、对三峡工程大数据的综合实践运用 (一)工程建设数据

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一亿三千四百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二千八百万立方米,耗用钢材五十九万吨。水库总面积十亿八千四百万平方米,总库容三百九十三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二百二十一亿五千万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1.在作业本上写出上面的数据。 134000000m3;28000000m3;590000T;

1084000000㎡;39300000000m3;22150000000m3。 2.将上面写出的数据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34000000m3=13400万m3 28000000m3=2800万m3; 590000T=59万T 1084000000㎡=108400万㎡; 39300000000m3=393亿m3 22150000000m3=2215000万m3。 3.说一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三峡工程建设数据巨大,耗资巨大,工程雄伟??) (二)资金投入数据:

课件出示:据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的静态投资概算,枢纽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50090000000元,移民工程静态总投资为40000000000元,输变电工程静态总投资为32374000000元(以上均为1993年价格)。

1.读出上面的数据。

枢纽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五百亿九千万元; 移民工程静态总投资为四百亿元

输变电工程静态总投资为三百二十三亿七千四百万元 2.比一比,哪个工程静态投资多?哪个工程静态投资少? 3.算一算,三项工程静态总投资约多少亿元? 50090000000元≈501亿元 40000000000元=400亿元 32374000000元≈324亿元 501亿+400亿+324亿=825亿元 答:三项工程静态总投资约是825亿元

38

4.说一说你的感受与想法? (投资巨大,工程量大??) (三)发电量数据:

课件出示:2012年,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约981亿度,是大亚湾核电站的5倍,是葛洲坝水电站的10倍。

1.请用计算器算一算大亚湾核电站2012年发电量大约是多少亿度?葛洲坝水电站2012年发电量大约是多少亿度?

2.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环保数据:

课件出示:三峡水电开发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截至2012年年底,三峡累计发电量6291亿千瓦时。按平均发电能耗每千瓦时约300克标准煤计算,三峡工程的水电部分累计节煤超过2亿吨,累计减排二氧化碳(CO2)5.5亿吨以上,相当于1.5亿吨碳当量。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反思交流,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实践作业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是179,968,000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度是6,671千米。

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中或小报中。

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1、加减法的关系 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39

第27~29页主题图、例1、课堂活动、练习六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让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教学

从本单元的主题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预设1:大熊猫和大熊猫宝宝的数量 预设2:有一些学过的加减法算式

预设3: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计算得这么快呢?

揭示课题:在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以后,相信你们就能解决图中的问题了。 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加减法的关系,板书:加减法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感知关系 图中有哪些已知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3条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预设1: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 17+18=35(只)

预设2: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35-17=18(只)

预设3: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35-18=17(人)

说出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

40

2、观察比较,交流发现

观察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提示:这三个算式究竟存在相互的关系没有?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能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简要说明吗?

预设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预设2: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预设3: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预设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预设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预设6:我们可以利用这三个算式进行验算 3、归纳总结,形成完整体系:

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可以怎么写?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加数+加数=和 减数+差=被减数,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预设: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样体会的?

预设:通过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提示:不能说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或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教师小结:以上知识就是加减法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掌握关系

1、教科书第28页课堂活动第1题。(同桌的同学仿照第1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 2、议一议(先想、再算、用加减法的关系式来说明怎样填写的)

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再议一议是怎样算出来的?注意让学生对思考方法进行表述,以强化和检验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如:( )-56=120,想( )里的数是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差+减数”可知( )里的数是120+56=176,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安排全班交流。

3、练习六1-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41

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第30~31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练习七1、2题 课时目标:

1、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板书: 加法运算律

12+25=25+12 153+315+85=153+(315+85)

500+300=300+500 加法结合律 :(a+b)+c=a+(b+c )。 30+20=20+30 1200+650=650+1200

交换律:a+b=b+a。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不公平的比赛

请小松鼠和小狗进行计算比赛:

(1)12+25 25+12 (2) 53+96 67+60 500+300 300+500 190+12 98+120 30+20 20+30 23+45 24+50 1200+650 650+1200 56+64 75+39

42

小松鼠很快计算完毕,获得第一名 2、质疑比赛的公平性 提问1:为什么不公平?

提问2:哪一组题更容易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松鼠的两边算式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提问3: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就真的不变了吗? 3、发现运算律

提问1: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举例吗?说说看。 预设:1200+650=650+1200 1+2=2+1 24+98=98+24

提问2:还可以用其他图形表示吗? 预设:△+○=○+△??

这些算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吗? 预设: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这么多的式子,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算式中的各种数字,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表达式。 读书并勾画,再次理解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出示主题图,得出两种不同的算法。 该怎样列式?

预设:89+96+104(板书) 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

预设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三年级和二年级一共的人数,再用185+104算出三个年级共多少人。(板书计算过程)

预设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二年级和一年级一共的人数,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板书计算过程)

43

2.算一算:再次加深印象 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3.引导归纳。

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第一个算式是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都是一样的。

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教师小结: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归纳得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为了简便易记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分组尝试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

在数学上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 (a+b)+c=a+( b+c)。 三、巩固练习

1、第31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2、第32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提问1:为什么能够简便运算? 提问2:简便运算的理由是什么?

3.练习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练习七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凑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44

第3课时: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第32页例3、练习七3-6题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板书: 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113+96+87 113+96+87 113+96+87

=209+87 =113+87+96 =96+(113+87) =200+96 =96+200 =96+200 =296 (元) =296(元) =296(元) 答:3个班共为残疾儿童捐款296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45+155=( )+45。

(2)56+130+170=56+( 130+ )。 (3)(257+c)+d=257+( + )。

45

(4)215+a+185=215+ + a。

2.以上几题,请你们分类并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根据回答,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 b+c) 3.引入课题

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你认为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怎样用定律、性质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运用运算律

1.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解决生活问题。(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

“我调查了全年级为残疾儿童捐款的情况,一班捐了113元,二班捐了96元,三班捐了87元。求3个班一共为残疾儿童捐款多少元?

(2)自主探索连加中加法交换律的运用。 独立试算,发现不同算法。 同桌相互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

预设1:(展示算式 113+96+87)我先算一班和二班共捐款多少元:13+96=209(元),再算三个班共捐多少元:209+87=296(元)。

预设2:(展示算式 113+87+96)我先算一班和三班共捐款多少元:113+87=200(元),再算三个班共捐款多少元:200+96=296(元)。——加法交换律

预设3:113+96+87=96+(113+87)。??——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3)比较优化:

这些算法哪种更好,为什么?

预设:我认为后面两种算法好。因为113加87的和能凑整,把它们先加,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为什么把113+96+87变成113+87+96或96+(113+87)?根据什么定律可以这样算?

预设:交换加数的位置用的是加法交换律,把113和87先加,用的是加法结合律。 总结:在一道计算题中,为了使我们的计算简便,我们可以同时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即时练习

46

完成:565+328+135,482—159+18, 596+32-196 说说交换律在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交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时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换。 (5)灵活运用

在计算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来简便计算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显示):①265+337+35 ②274+68+59

③108+213+92 ④457+288+346

在这些题中,哪些可以用简便运算?哪些不能简便运算? 学生通过观察,会选择①③

在这些算式里,有的可以简算,有的不可以简算,这给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通过引导得出:观察计算题中的数的特点,如果能凑整,就能进行简便计算。 小结: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先不要盲目拿起笔就开始做题,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简算的要简算,这就是解题的灵活性。

三、巩固练习

第32页,第3题。学生独立填空后评讲。

(1)学生独立简算,同时三个学生板演,说说用什么方法简算的? (2)集体评讲算法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1、第33页 4、5、6题,注意提示学生列式后先观察数据特点,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习七第5题:填表

要求:(1)观察数的特征,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2)把答案正确填写在表上。

抽问:武龙家合计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为什么?

第4课时:用减法的性质解决问题

47

教学内容:

第33页例4,第34页课堂活动1题。练习八1题第3问、2、3、4、5题 课时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前面已经学过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2、请运用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8+32+186 79+267+21 368+425+32 165+74+35+226

在做这些题时,我们首先要观察这些数的特点,然后看他们能不能凑整,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究?

二、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获取相关信息

要求:分成4人小组在答题板上列式,算出还剩多少套?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先算第1周卖了58套后还剩多少套: 250-58=192(套),再算第2周卖了42套,还剩多少套: 192-42=150(套)。

预计2:我们这组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比他们更好,先算出第1、2周共卖了多少套:58+42=100(套),再算现在还剩多少套:250-100=150(套)。

4、组织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48

两种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都有 250,58,42 三个数,结果也相等。

预设2:第1个算式是连减,第2个算式给108和42加上了括号,减号变成了加号。 上面两种方法,哪种计算更简便一些?为什么?(52+48=100能凑整) 5、总结规律:

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三个数都相同,结果也相同) 追问:既然结果相同,我们能把这两个算式之间画上等号吗? 得出:250-58-42=250-(58+42)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250-58-42=250-(58+42)

揭示性质: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也可以用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它们的差不变,这叫做减法的性质。

6、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减法的性质吗?a-b-c=a-(b+c) 7、尝试练习:175-36-64,368-189-111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明简便计算的道理。 8、出示 137-(37+50),读一读。 教师组织讨论:怎样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预设:先算137-37=100,再算100-50=50。因为我这样想的,比如共有137元钱,第一次用去37元,第2次用去50元,第一次用的钱数与总钱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同,所以可以用??

9、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减法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巩固练习

1.第34页,课堂练习第1题。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凑整意识 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简算,怎样简算? 2.第35页,练习八第2题连线。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注意引导学生减法的性质的逆向使用 练习八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阐述简算的道理和依据。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最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什么?你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

49

练习八1题第3问、练习八4、5题

第5课时: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教学内容:

第34页例5、课堂活动2、3题、练习八1题第1、2问、练习八6-10题、思考题 课时目标:

1、掌握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能力,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多加几要减几,多减几要加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运用“多加几要减几,多减几要加几”的算理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不公平比赛: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出示:496+300 135+97 32+200 867+98 147+100 298+99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计算后说一说,为什么A组同学算的快。是不是做B组的同学笨?你能不能将、B组的题目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看成加或减整百、整千的数,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题。

(板书: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二、教学“多加了要减去”的简算法。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9n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