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1

更新时间:2023-11-13 09: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号召我们的大学要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大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开设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外,还特别开设了校选课,其目的就是为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大学生除了精通专业知识之外,还能掌握与了解一些必要的其他技能。学校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学生对校选课产生厌恶的心理,以总总方式逃避校选课。主要表现为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讨论更突出一些,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逃课不是偶然现象:65%

【1】

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5%的学生经常逃课,在校选课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比

较严重,尤其是睡觉、做其他科作业、和聊天三项。那么学生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选取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尽全面的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研究学生课堂行为能够发展教育论、教学评价理论,以及为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提供具体的建议。研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因为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规律有了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才有现实的依据;另一方面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为更好地评价教师教学服务。 二,现实意义

通过笔者实际调查发现,校选课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校选课不但没能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综合实力,反而变成了他们“鬼见愁”的学科。通过分析学生校选课旷课、睡觉、玩手机等课堂问题行为,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使校选课能够真正达到其开设的目的,也能让校选课老师明白到底该怎么教,该教些什么。

[1]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8 :56

文献综述

笔者根据中国知网以标题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发现以下几点:1、研究“课堂行为”相关的论文有259篇,其中可参考的文献约有112篇,而且相关的论文发表主要集中在2009年之后;2、有针对性的研究“课堂问题行为”31篇,其中硕士论文仅有10篇,而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检索时,仅有文献2篇,而关于“大学生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没有一篇。研究者都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对于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上,而忽略了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因此对于“大学生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有研究意义。

一,关于课堂内涵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课堂”一词与教师相关联,“当教室用来从事教学活动时就叫课堂,泛指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场所”[2]。英文classroom,指进行教学的地方。随着教学论和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有人将课堂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3]在这一生态系统中,课堂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环境,生活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为某种任务而行动。王鉴先生对课堂的含义做了分析,他认为[4]课堂的内涵应该包括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课堂理解为教室(classroom),是指学校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二是把课堂理解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三是把课堂理解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在意义上的课堂研究越来越接近第三种理解: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特殊对象,把课堂作为教学的现象与规律发生的主要”场域“,把课堂作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个自然的实验室。 二,关于问题行为相关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dgren)认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5]。因此,他将“对教师或其他权威人士长期对抗”、“极端的羞怯”、“过度的白日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7.634 :324 [3] 刘家坊. 有效课堂管理行为.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85 :15-16 [4] 王鉴. 课堂研究引论. 教育研究. 2003.6 :32

[5] [美] 林格伦,章志光等译. 课堂教育心理学[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24 :152-153 [6] 孙煜明. 试谈儿童问题行为[J]. 南京师院学报,1982 .4 : 45

“旷课”等症状都看做是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形式。

但国内学者由于各自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一样,对问题行为下的定义也不一样。车文博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再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到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与身心健康的行为,我国学者孙煜明认为:“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儿童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6]。

三,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相关研究

1、课堂问题行为定义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与教育社会学家就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研究与理论探索。邵瑞珍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7]李志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目标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8]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与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的行为”。[9]陈时见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10]3 2、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目前国内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分类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二分法,例如我国学者李伯黎根据行为的性质,将问题行为分为品性方面的问题行为与人格方面的问题行为;二是四分法,左其沛用内部动因,外部情境,心理活动状态及个性特 点,行为方式,行为后果,自我评价与体验,性质程度等7项指标,将学生问题行为分为过失性,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

[7] 邵瑞珍主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M] .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34 :45 [8] 李志. 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J].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3.3 : 67

[9] 马宏彦,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 普教研究,1993.3 :43-44 [10]陈时见, 课堂管理论[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 :78

四,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笔者发现,首先,在关于问题行为的研究上,尽管中外定义不尽相同,但主要是是那些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但到了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烟机上时,笔者发现了重大的不足:首先,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对于课堂问题的研究对象都是中小学生,而大学生这一群体却被忽略掉了。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并没有随着年龄增大和知识智能的进步而有所提高,上课睡觉,玩手机,旷课等课堂问题行为与中小学生相比更为严重。其次,即使有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研究的,也是研究其在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表现,而忽视对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而这两点对于学校对校选课到底该怎么实施是有重大的参考意义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研究是非常有意义且十分必要的。

五,研究内容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种类

通过调查,对大学生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种类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果。

2,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的研究 (1)学生原因 (2)教师原因 (3)课程原因

(4)环境原因:物化环境与非物化环境

3,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 (1)社会文化因素 (2)休闲娱乐因素 (3)教师因素 (4)学校因素

(5)同伴群体因素和学生自身等因素

4,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 自己的可堂问题行为是否影响自身的学习 自己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否影响他人的学习 他人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否影响自身的学习

5,大学生认为消除校选课课堂问题行为的途径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收集关于学生课堂行为的各类型相关文献,从中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表现及影响因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问卷调查法。问卷研究法是定性研究法的一种,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问卷研究法的使用很普遍,其特点是通过分析所选择的样本,来了解总体的某些特征。本研究选取长沙市三所不同类型本科院校发放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

第三,课堂观察法。对于问卷调查有困难的一些问题,在课堂观察中予以弥补。课堂观察能更真实地重现课堂情境及学生行为表现,笔者更能有意识地收集到研究所需信息。

第四,深度访谈法。编制访谈提纲,选取一定数量的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访谈中可以对访谈对象的回答作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做出解释。

七,研究步骤

笔者在本科期间曾关注过周围同学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表现,为了实验的严谨性与准确性,笔者首先进行课堂观察。对如今的课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笔者设计了调査问卷,小范围内进行了预调查,回收之后根据发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并形成了大学生课堂行为调查研究问卷。以上两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9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