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师基础人工整理笔记1-35章
更新时间:2023-08-28 18: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011年中级经济师_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 ③产品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⑥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1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9、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10、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去,取其绝对值。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2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
12、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③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
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14、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①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②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③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15、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ij=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动
16、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①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如:牛肉价格上升,在羊肉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羊肉需求增加。)
②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汽车价格下降,对汽车需求量增加,从而对汽油需求量增加)
③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17、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Ey
yy
yQ
Q y
3
18、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Ey 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Ey 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 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 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 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①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②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19、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供给量的相对变动
价格的相对变动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s为正值。
20、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①Es>1,供给富有弹性; ②Es<1,供给缺乏弹性; ③Es=1,供给单位弹性;
④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⑤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21、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②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1、效用理论
①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②效用的定义: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③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 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序数效用论: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字,但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 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④边际效用理论: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 TU=f(Q)
4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TU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MU= Q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2、无差异曲线
①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
②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满足程度无差异、偏好无差异。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图2-1 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 图2-2 无差异曲线图
上图X1食品消费量、X2衣服消费量、I无差异曲线,I上的A、B、D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一是当衣服减少食品增加或食品增加衣服减少,消费者的偏好不受影响;二是两者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就不一样,同时增加会出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同时减少也会出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而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2】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
X2 X1
,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 X2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 X1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
数。
【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MRS
X2 X1
dX
2
dX1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5
图1-10 商品边际替代率
【注4】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掌握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4、“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5、预算约束的含义: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公式:假如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两种商品消费数量为X1、 X2,两种商品价格为P1、P2,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公式为: P1X1 P2X2 m
6、预算约束线的含义: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A点坐标(0,m/P2)、B点坐标(m/P1,0)
预算线的斜率=,即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
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图中AB两点连接起来的直线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①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收入有剩余) ②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买不起)
③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④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7、影响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因素:收入、商品价格。
①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②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如果一种商品X2价格不变,一种商品X1价格变动,则预算线中纵轴的截距固
6
定不变,而横轴的截距变化。X1价格上升,截距变短,预算线向内旋转;X1价格下降,截距变长,预算线向外旋转。 ③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左移,相反则右移。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那么预算线不动。
8、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①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实现效用最大化(图2-8)
图2-8 消费者均衡 图2-9 需求曲线的推导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在切点C,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恰好
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②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图2-9)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价格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9、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①正常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都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②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其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需要注意: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品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2、企业形成的理论:
①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7
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②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③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3、生产及相关概念
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包括厂房和设备等)、货币形态(货币资本)。
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和无形的服务产出(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4、生产函数的含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①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②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③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5、函数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1,X2 X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f(X1,X2
Xn)
6、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①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Q f(L,K)
K: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L:表示劳动量。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
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②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AP
TPL
TP L
MP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7、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MP>0时,TP上升; MP=0,TP最大;MP<0时,TP下降。
8
①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②)L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③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
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8、总产量曲线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①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②在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
轴。
③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9、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AP,AP下降。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11、成本的含义
9
12
、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①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C=b+f(q) 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
②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 【注】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1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①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②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即:ATC=TC/Q=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变成本;TFC:总固定成本,TVC:总可变成本,Q:总产量 ③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MC:边际成本;△TC:增加的总成本; △Q:增加的总产量
【注】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1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图3-2)
上述图形分析(图3-2): 注意(图3-3)
①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②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10
③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1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图3-3):
①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②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③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④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⑤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⑥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ATC,ATC下降;M点后,MC>ATC,ATC上升,
⑦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M’之后,AVC上升,MC>AVC.
⑧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四、市场结构理论
1、市场结构的含义: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
①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数目很多,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
②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障碍的大小。
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类型。
3、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1
4、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例如:产品单价10元,销售量1万件时,R=10万元销售量2万件时,R=20万元 AR=10/1=20/2=10元 MR=(20-10)/(2-1)=10元,如下所示
=AR=此时的均衡价格P (图4-2)
5、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此时企业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若是盈利的,企业的利润此时最大,若是亏损的,此时亏损一定是相对最小的,总之,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企业处于MR=MC时,是最优的产量,所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作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也可称为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P 均衡价格P
图4-3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产量决策
12
短期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曲线交于A点,A点左侧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企业会提高产量,增加利润。A点右侧,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会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在A点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此时企业既不能增加产量也不能减少产量,即在A点上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6、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①政府垄断;政府对某一行业实行完全垄断。我国政府对铁路、邮政等就是完全垄断。 ②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③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④自然垄断: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规模经济就是企业或厂商的平均总成本会随着产量的扩大而不断下降 。
7、完全竞争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②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因为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
8、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见图4-3)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是按照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最优生产规模。 ①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扩大产量,供给增加; ②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缩小产量,供给减少。 所以: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 9、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①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二者完全相同,这是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
②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0、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企业的边际收益不等于平均收益或价格,而是小于平均收益。(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结论: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即一条线);但是由于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P
(DD)
图4-4
例如:
(1)企业销售1单位产品,价格为11元,总收益=11元。 (2)企业增加1个单位销售时,价格降为10元,
总收益=2*10=20元;平均收益=10元;边际收益=(20-11)/1=9,小于平均收益。 (3)企业增加2个单位销售时,价格降为9元。
总收益=3*9=27元;平均收益=9元; 边际收益=(27-20)/1=7元,小于平均收益。 教材例题:
总收益、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的关系
13
11、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①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②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③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 P
P0 d)(平均收益)它等于单位产品价格,也是需求曲线) MR(边际收益)图4-5完全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④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可以随意提价,在价格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⑤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12、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简单定价法则:
价格P 边际成本MC
价格P
边际成本
1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
1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d
整理得:价格P
【注1】 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注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
13、价格歧视含义: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同的价格。级别: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
①第一级价格歧视,是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所有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占有了。
②第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垄断厂商通过对小批量购买的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14
③第三类价格歧视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①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②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即不能使购买者在低价市场上买到产品再卖到高价市场上去。
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总收益。
15、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可以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16、垄断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企业相同,均向右下方倾斜,但两者的需 求曲线不同在于:
①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市场需求曲线,而是每一个具体企业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既是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②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垄断竞争企业的产品具有替代性,且行业中存在企业的进入退出,因此当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时,需求量的减少造成的损失比提高价格获得的利润大。相反,当企业降低价格时,因需求量的增加获得的利润比降低价格造成损失大。
注意:短期均衡分析,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产量为均衡产量(MR=MC),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短期均衡包括盈利、利润为零、亏损。
7、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的模型
五、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①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②资源最优配置: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即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15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即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整体福利不能因为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
③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④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2、市场失灵的含义: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①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②信息是完全的;
③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④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资源最优配置或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
3、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4、垄断: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但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注意: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①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②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5、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分类: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①外部经济: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例如:你种树别人乘凉;你放烟花别人观赏
②外部不经济: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农田使农场主受损;吸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等。
6、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即使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①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②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超过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配置。
7、公共物品的含义
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16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8、公共物品的特点
①非竞争性。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②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公共物品的这些特种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9、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①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公共卫生等,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②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挤性,部分间接购买,部分直接购买,消费时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0、公共物品市场失灵
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图5-2a)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图5-2b)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低报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其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无法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准公共物品或者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或者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却无竞争性。
公共物品政府干预: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11、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①逆向选择,是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出现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除市场的现象。 ②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如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交完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
市场失灵的后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会出现一些盲目的行为,有的市场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政府干预措施: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12、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
①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一是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二是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例如:A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为A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③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还可以认为,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17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美国和一些国家先后实行了污染排放权或排放指标的交易。
六、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①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②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③产品形成,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①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②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③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①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都列入劳动者报酬。
②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 ③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④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果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中。
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
18
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 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4、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①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②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是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固定资产后的价值。
存货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的差额。
③净出口: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出口,是本国向国外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5、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
6、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即: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
投资储蓄恒等式:I=S,其中I:投资;S: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GDP=Y=C+I
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GDP=Y=C+S。
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GDP=C+I=Y=C+S,即C+I=C+S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7、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
投资储蓄恒等式: I=S+(T-G)
其中,I:投资;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T:政府税收; G:政府购买;T-G---政府部门的储蓄:S+(T-G)----整个社会的储蓄。
即:投资=私人储蓄+政府部门的储蓄,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GDP=Y=C+I+G
②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
用T0表示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T=TO-TR。 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Y=C+S+T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因此有 GDP=C+I+G=C+S+T=Y,
即 C+I+G=C+S+T, 消元 I+G=S+T 得到,I=S+(T-G)
8、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含义:四部门经济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即包括消费者(居民)和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19
正在阅读:
四季西湖作文400字06-26
检修分公司输煤队机务班班长工作标准06-16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08-09
初夏作文350字06-29
五大连池矿泉水配额经营权成功挂牌出让——哈药集团制药六厂以1604-22
青岛市人才市场招聘信息10月21日海尔路市场10月19日11-30
华图教育集团钟君博士05-17
大丰市川南灌区2010年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二标段)06-18
你是我最崇拜的人作文500字07-1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经济师
- 中级
- 人工
- 整理
- 基础
- 笔记
- 2011
- 35
- 张靓颖《我的梦》歌词中英文对照
- 苏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与课文讲解
- 小学剑桥英语二年级上册 Unit 3 Play time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数学试题A卷 缺答案
- 新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各单元短语汇总
- Part Four The 18th Century
- 第六章优生优育咨询
- 北大青鸟 C语言实现 9
- 企业成功落地绩效管理的八个关键点
- 黑河学院学年学分制学籍(成绩部分)管理规定 (2)
- 机修车间技术员岗位职责
- 油库标准化操作”七步法“-铁路栈桥接卸
-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 第5课高斯消元法矩阵概念
- 2012年北京齐家盛装饰装潢有限公司装修报价单
-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
- 中学生安全用电安全教案
- 2020-2021学年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案:4.2.1醇的性质和应用
- 2015年乐视网视频框内广告净价
- 数字指示秤检定记录(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