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更新时间:2023-04-14 21: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

.

'. 预防措施:

1、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

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2、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3、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4、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5、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6、建立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

. 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故源或事故环节的封堵与切断措施?(治理措施)

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

1、物理处理法。包括屏蔽法,即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被动收集法,即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等收集起来,或将所有受污染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

2、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认为地改变地下水的水利梯度,从而将受污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隔开来。

3、抽出处理法。包括物理法,主要有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反渗透法、气吹法和焚烧法等;化学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中和法等;生物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壤处置法等。

4、原位处理法。包括物理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加药法(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渗透性处理床(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土壤改性法(利用土壤中的粘土层,通过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冲洗法(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冲洗,即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中的挥发性组分会随空气一起溢出,再用集气系统将气体进行收集处理;也可采用蒸汽冲洗,蒸汽不仅可以使挥发性组分溢出,还可以使有机物热解;另外,用酒精冲洗亦可)、射频放电加热法(通入电流使污染物降解)。生物处理法主

'.

. 要有生物气冲技术(该技术与原位物化法中的气冲技术相似,都是将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底部,所不同的是生物气冲的供气量要小一些,只要能达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供气量即可)、溶气水供养技术(大大提高氧的传递效率)、过氧化氢供氧技术(把过氧化氢作为氧源注入到受污染地下水中,过氧化氢分解以后产生氧以供给微生物生长)。

土壤污染修复措施:

1、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特性,或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最终使土壤功能得到恢复。植物修复技术因具有安全、成本低、就地、土壤免遭扰动、生态协调及环境美化功能等特点.又被称之为绿色修复;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绿色、廉价的生物修复途径。植物修复技术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尤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特别显著。根据修复作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植物修复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和植物挥发。

2、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吸收和积累有毒有害污染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比例,达到修复和治理污染土壤的目的。

3、微生物修复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具有吸收、沉淀、氧化、还原和降解等作用。从而降低或消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将微生物降解技术有意识地大规模应用于受污染的土壤治理仅仅十几年。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实际的处理工程,从而证实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有效、可行。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9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