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选调公务员考试、遴选公务员考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案例分析题题库108题

更新时间:2023-04-28 17: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选调公务员考试、遴选公务员考

试、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案例分析题题库108题

一、

赵萍原在某省级机关工作,是名牌大于年轻有为,颇受领导和同事们称赞。最近在处级干部公开选拔中,赵萍又在众学毕业的研究生,能力突出,工作卓有成效,顺利地晋升为一名副处级干部。由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调任为Z 市某局局长。上任伊始,她便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且亲力亲为。在本局工作安排上,她力排众议,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中的很多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觉得,自己是“空降”到本局任职的,而且又是女领导,所以必须尽快做出成绩,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赵萍渐渐感觉到工作的开展并不如她想象般顺利,一些问题的出现是她始料未及的。例如,她向下属要一些资料,下属总是磨磨蹭蹭,拖很长时间才报送,而且不解释工作拖拉的原因;一位临近退休的科长上班时间炒股被她发现,她当场进行了批评,但该科长并不服气,事后还私下对同事宣泄自己的不满;在一次会议上,一名在本局工作多年的副局长因工作部署意见不统一又公开与她对抗,让她感到非常难堪。更为可气的是,有一位下属提供给她的资料竟然有多处数据错误,让她在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工作时出了丑……不顺心的事一件又一件,接踵而至,让她感觉既沮丧又无可奈何。通过仔细观察,赵萍发现,局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包括下属和几位副局长之间,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大家都各安其职,各负其责,相安无事,只是她这个局长处处像个局外人。面对下属和同事们的“欺生”,赵萍感觉工作局面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原本自信满满的她突然变得不知所措。

【问题】

1.结合工作实际,请你谈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赵萍所面临的困境。

2.你认为履新的年轻干部应该如何开创工作新局面?

【答案要点】

第一题答案要点:

1.主观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个人心态问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对自己的新角色没有进行准确定位。新的职位有不同于以前职位的要求,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虚心求教,而不应沉醉于以往工作成绩之中。其次是工作方法问题。作为局里的一把手,事必躬亲显然是不应该也是不现实的,应该大胆放权,给下属锻炼的机会,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把握上,而且其工作作风有些强势,急于求成,改革措施没有做到稳步推进。再次是沟通交流方面问题。比如不当的沟

1

通方式对下属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沟通不充分导致下属办事拖拉、工作失误及同事间的工作分歧等问题多次发生。

2.客观方面的原因。首先,赵萍比较年轻,任职资历较浅,又是女干部,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她在某些工作方面会显得威信不足。其次,她是“空降”来的干部,在局里的群众基础还不扎实,工作人员对她的认同度不高,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赵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第二题答案要点:

1.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履新的一把手,必须重视领导班子在开展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班子成员要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这样才能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2.建章立制。要完善规章制度,对权、责进行清晰的界定,对业务流程及各岗位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工作生活上多交流沟通。要立足本职开展工作,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既不能推诿逃避,也不能急功近利,企图一蹴而就予以解决,而应该在对问题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交流沟通,遇事多商量、少命令,虚心接受下属和同事们的合理意见;工作之余多组织一些活动,通过共同的相处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在生活中以诚相待,把下属和同事们当朋友,对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家庭方面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融洽关系。

4.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进入新的岗位,要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应该从零开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上不说外行话,不做离谱的事,遇事多跟大家交流,多向同事们虚心请教,通过自己诚恳的交流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逐步获得大家的认可与支持。

【案例材料】

A 县是一个有名的贫困县,由于县里财政吃紧,县政府拖欠教师工资已达三年。其间,教师们多次向县政府索要工资,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均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随后,教师们又将此情况反映到市委和市政府。市委和市政府立即下达指令,要求县政府重视此事,尽快予以处理。

因为此事,A 县的县委书记李林在市里开会时被市长点名批评。李林感到非常恼火。在他看来,A 县政府拖欠教师工资一事由来已久,为什么自己才上任半年就发生这种事?前任县委书记在任时,大搞“形象工程”,将县里本就不充裕的财政资金大肆挥霍,欠下了大笔的“政绩债”。李林认为,这件事该负责的人不是自己,所谓“新官不理旧账”,前任欠下的债凭什么让自己去还?李林召2011开县委班子会议,要求所有人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压下去。然而此事愈演愈烈。年7月,县政府大门被上访群众堵上。全县有近3000名教师参与了讨要拖欠工资的集会和声援活动,省电视台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A 县县政府迅速反应,全面封锁教师讨要工资的消息,封杀教师舆论阵地的博客地址,还告诉各个学校的校长:“哪所学校的教师上访,就拿哪所学校的校长是问!”这件事影响极为恶劣,市政府命令李林尽快调查处理此事。

【问题】

一、请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评价 A 县政府对群众上访事件的态度和做法。

2

二、如果你是 A 县的县委书记,你将如何处理教师上访的事?

【答案要点】

第一题答题要点:

1.正确的态度是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在群众上访问题上抱有正确认识是能真正做好工作的基础。上访是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之一。A 县政府对教师上访的强力压制行为是不对的,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容易激化矛盾,引起上访群体情绪激动,形成不稳定因素,使事态更加严重。

2.政府的职能是服务。政府官员是公民的仆人,而非主人。群众有上访行为,就表明自身工作起码是存在不当之处的。面对群众的上访行为,被反映问题的部门及领导应当认真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及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难题。A 县政府认为群众上访是“无理取闹”,不但不利于群众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在不正确认识的驱使下更为严重地伤害了群众利益,这是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

3.新官要理旧账。新官与老官都是代表一级政府讲话办事的,其行为绝非个人行为。新官不理旧账,是脑子里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不仅会造成干部之间的裂痕,而且会拉开干群之间的距离,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新官上任,不只要接权,也要接责任。一把手要忠诚履行职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部门职能范围内发生的一切问题负责。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新官履新的最大政绩。

4.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教师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是压抑许久的民情的引爆,媒体只不过是原原本本地将事实公布出来。群众利益被侵犯,得不到媒体的支持,情绪得不到发泄,事态才会愈演愈烈。

第二题答题要点:

1.要立即停止对上访群众的压制,稳定群众的情绪,避免激化事态。与群众代表进行商谈,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做好归纳总结。

2.要立即召开县委班子会议,对上访群众反映的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进行调查和核实。要将群众反映的相关情况和事情的最新进展及时主动地汇报给上级领导,征求上级领导的意见。

3.调整县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规定今后教育资金优先使用,不得再发生挪用教育资金的事情。

4.启动工作监督程序,请县领导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对拖欠教师工资的深

层原因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市领导汇报,征得同意后将调查结果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使事情在有理、有节、有序中获得解决。

5.要正确对待媒体的报道,接受媒体对政府的监督。要主动接受媒体采访,

传达出准确的信息,表达出政府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三、

【案例材料】

A 乡乡长李为民,年轻有为、能力出众,是接替乡党委书记的不二人选。为

了顺利当选,李为民决定在换届之前做几件“大事”,以利于自己顺利接班。

A 乡是个贫困乡,李为民决定在招商引资上下工夫。通过县招商局局长的介绍,

3

他认识了杨老板。杨老板在 A 乡实地考察后,选定了S 村的一块地皮,准备在那里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因为厂址占到了农民的一部分耕地,在取得有关部门的征地许可之后,李为民便找来S 村的村支书商量征地的问题。对于征地建厂,村支书表示支持,但同时也提出必须给村民每亩不低于5000元的补偿,并称这是村民们的最低要求。而杨老板每亩仅补偿3000元,并且态度坚决。面对互不相让的双方,李为民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乡党委刘书记,希望刘书记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刘书记的建议是先答应村民每亩5000元的补偿标准,空缺的那2000元由乡政府出面向村民打欠条,对于仍然不同意的村民则采用强制手段征地。等到加工厂建起来后,再用加工厂所缴纳的各种税费来逐年清还那2000元。李为民便按刘书记的建议去办,但有4家村民任凭怎么劝说也无动于衷,坚持全额兑现。为了避免造成其他村民的不满,李为民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协商再次陷入僵局。得知杨老板已在秘密考察另一个乡后,李为民担心自己丧失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找到杨老板,向其承诺在建厂初期由乡政府出面解决招工、原料供应和产品销路问题,这才稳住了杨老板。同时,李为民下令进行强制征地,并将前来阻拦的4家村民治安拘留。杨老板的加工厂如期开工兴建,乡镇换届工作也在紧张进行,李为民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等着组织考察。但在这时,乡党委刘书记给他带来了消息:那4家被拘留的村民释放出来后就不断上访,上访内容除了政府打白条、强制征地的事情外,还举报李为民与杨老板有金钱交易、为杨老板大开绿灯等,县里主要领导都知道了此事。陷入危机中的李为民担心自己晋升的事会受到影响,一时不知所措。

【所涉问题】

一、请你评价一下李为民在招商引资中的行为与做法。

二、面对危机,你认为李为民应如何积极化解?

【答题要点】

第一题答题要点:

1.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应注重地方条件和经济规律,不能为了政绩而一时冲动、大干快上,这种基于错误的出发点而作出的决定,会让其在后来的招商活动中十分被动。

2.政府出面打欠条应谨慎为之。将缺漏的每亩2000元钱全部由政府“埋单”,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给以后的干群关系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得不采取这种方法,也要对所欠款项、每年偿还标准等具体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使政府和群众以后依规则办事,避免产生矛盾。

3.使用强制手段应依法合规、适时适度,而不能随意使用强制手段。关于征地问题,要多与群众沟通,陈述利弊,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群众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本地发展的关系,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发展决策。

4.政府在帮助企业时要增强透明度,不给别人以想象的空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干预市场中的企业行为,但基于特殊的地方情况,为了发展经济,政府可以帮企业解决一些困难,只是这种帮助一定要公开透明,在监督下进行,避免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第二题答题要点:

1.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阐述真实情况,消除误解,获取谅解。首先,阐明自己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没有做违法违规的事,主动请求上级部门调查;其次,说明当时面临的形势与采取相关措施的理由,赢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再次,依据事实对上访内容中不实的说法进行否定,还原事实的真相。

2.做好上访村民的思想安抚工作,消除他们的怨气,化解矛盾。一方面要靠

4

“说”,即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既注重交流过程中感性化、人情味的体现,阐述自己采取相关措施的缘由,又将利益得失摆清楚,让其明白利害关系所在;另一方面要靠“做”,即帮助他们解决好以后的生计问题,使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消解他们的抵触思想。

3.接受广泛的监督。向村民阐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公开给予加工厂的优惠措施,消除不良的社会影响,自己也要就相关问题作自我批评。同时,切实关注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帮助他们找到新的谋生之道,消除矛盾隐患。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不以“升官”为目的,更不为“升官”而发展经济,坚持执政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以良好品质和优良作风赢得上级和群众的认可。

四、

【案例材料】

2010年9月,A 县民政局由于长期工作效率低下,原局长被降职调往别处,35岁的张清被上级委任为局长。张清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上任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之中。他在工作中事必躬亲,对下属不放心,处处不放手。县民政局原有的两位副局长认为张清事事包办代替,致使自己被架空了,因而对他颇有怨言。一年来,县民政局不但工作效率没有提高,反而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复杂,大家都没干劲,对此,张清感到非常苦恼。

A 县新建了一个火葬场,但基于当地风俗,大部分群众仍选择土葬。张清为了打开工作局面,对落实殡葬改革政策非常重视,为了提高火化率还专门制定了奖罚措施:①鼓励举报土葬,并且有奖金;②对违规土葬的,实施罚款。根据群众举报,2011年10月15日,A 县某村村民李峰去世,家属将其遗体土葬。张清未经过党委开会研究,也未通知两位副局长,便直接安排执法大队前去挖掘李峰遗体。2011年11月15日,民政局执法大队将李峰的遗体强行挖走并实行火化。在掘坟时,工作人员并没有通知李峰家属到场。直到21日,李峰家属才知道遗体已被火化。此事让李峰家属非常愤怒,其在网上发帖大肆传播此事。这条新闻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议论,并引来多家媒体采访。22日,李峰家属及亲友围堵民政局,要求民政局给个说法,并且与民政局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场面一度陷入混乱。此事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影响了当地殡葬改革制度的落实。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并派出专项工作组处理此事。

【所涉问题】

一、对张清的工作你有什么看法?

二、如果你是工作组的负责人,你怎么处理这件事?

【答案要点】

第一题答案要点:

1.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要对人民负责。张清为了自己的政绩,盲目追求火化率,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执政原则。民政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尊重群众的感情,执法手段简单粗暴,导致死者家属情绪激化。

2 .没有大局意识和团结意识。作为一把手,张清没有正确处理与副职的关系,造成单位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低下,领导班子不团结。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团结精神,更要有协作能力。要把搞好团结作为一种能力和境界来加以提升,带头团结协作,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让干部群众都能心平气和、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5

3.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是决策正确的根本保证。作为单位一把手,张清搞“家长制”、“一言堂”,在决策时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

4 .工作作风粗暴。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有谦逊的态度,然而,张清对此却缺

乏正确的认识,轻视和漠视群众。一个文明社会,应该尊重死者的尊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掘坟”是一种奇耻大辱。张清安排执法大队强行挖坟,这种行为简单粗暴,不但无视死者尊严,也严重地伤害了死者家属感情。

5.领导方法不当。一把手要善于抓大事、谋全局,协调班子成员,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发挥组织的优势。张清在领导工作中没有合理划分权限,过分揽权,不利于下属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全面发挥。

第二题答案要点:1.工作组组长要立即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避免再激化矛盾。同时,积极做好

当事人家属的安抚慰问和善后工作。与当事人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将事情的进展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立即启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事情的发展情况在适当范围内公开,绝不遮遮掩掩,以确保政府部门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掌握舆论主导权。

3.在事实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召开工作组、民政局和死者家属参加的协调会。民政局应当给死者家属赔礼道歉。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相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理。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发生群体性冲突事件,应首先查找干部自身原因,追究干部的责任,检查政府工作中的缺失,确保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都切实尊重群众的意愿。要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争取群众信任,重塑政府形象。

【案例材料】

张 A 是某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毕业前夕他参加了省里的选调生考试,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某县副县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张 A 在领导班子中年龄最小、学历最高,是众人眼中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组织上也对他寄予厚望。县委书记王 B 是下派干部,年富力强,果断而不失严谨,是出了名的“行动派”。县长李 C 是从本地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地方上有自己的“小圈子”,上上下下关系都处理得很好。

为创建和谐城市、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县里决定兴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群众对此也十分支持。张 A 作为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此事,他对上任以来的第一个重要任务铆足了劲儿,认为以自己的能力肯定能够圆满地完成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任务。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张 A 渐渐发现,凡是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有关的事项,包括选址、设计方案、招标过程等,王 B 书记事无巨细,样样关心,甚至连室外绿化选择什么树种也要亲自过问,自己上报的方案屡次被否定。张A 感到自己事事做不了主,处处有约束,表面上是主管领导,实际只是个跑腿汇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在一些场合抱怨自己工作放不开手脚。县长李C 因与县委书记王B 在人事安排上出现过摩擦,而对书记有了成见。在一次到省里开会的间隙,李 C 县长意味深长地对张 A 说:“你学历高又年轻,组织上重视你,但也可能因此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年轻人啊,在仕途上追求进步首先不能站错队。”张 A 明白李县长是想借此拉拢自己,但他认为凡事应该坚持党性原则,不愿搞小团体那一套,断然拒绝了李县长伸出的“橄榄枝”。李县长因

6

此对他产生了看法,逐渐疏远了他。

由于张 A 的工作得不到支持,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中途搁置,群众意见很大。年终上级组织部门来考核班子,王书记说张 A 眼高手低,遇到挫折便打退堂鼓;李县长反映张 A 清高自傲,不考虑班子团结;部分干部群众由于文化活动中心的事情对张A 也有了负面看法。由此组织上对于他的工作表现不是很满意。与此同时,张A 又向组织反映当地人际关系太复杂,阻碍了自己施展才干,请求调离。

【设定问题】

1.张A 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何在?

2.如果你是上级组织部门的领导,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题参考要点:

1.没有摆正心态,找准定位。作为一名刚踏入社会的高学历人才,张A 虽然担任了地方要职,但本质上还是职场新人,应该明白自己在班子中的定位是“助手”,应以尊重和服从的心态面对上级领导。张 A 在工作中盲目自信,没有沉下心来了解基层具体情况,忽视了向比自己经验丰富的领导学习和请教。

2.遇难而退,缺乏沟通能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工作上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进展不顺利,张 A 不是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勇于承担责任,找机会和领导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协调解决问题,找到最佳的建设方案,而是消极地抱怨领导对自己束缚太多,这反映出他的轻率和不成熟。

3.缺乏领导艺术和处理各方面关系的技巧,使自己陷入孤立。面对领导班子中客观存在的“小圈子”情况,张 A 坚持党性原则很对,但没有注意方法策略,非常生硬地拒绝李县长的“美意”,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团结,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项目暂时搁置后,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不满,他没有及时、耐心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而是任其发展,使误解加深。

第二题参考要点:

1.要从帮助年轻干部成长的角度出发,做好张A 的教育、说服工作。要深入了解、及时掌握张 A 的情绪和思想动态,引导他树立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信念,把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疑点问题向张 A 说清、说透,告诉他调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重新树起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适当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2.要从维护班子团结的角度出发,做好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思想工作。首先要肯定领导班子对张 A 的信任,同时还要让其他班子成员特别是老同志认识到,高学历的年轻干部经受挫折和磨炼较少,往往容易眼高手低,对他们应该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包容,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舞台、创造条件、提供载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

六、

【案例材料】

小刘是东部某县政府办的一名科员,从2002年工作至今,县长大会小会上的讲话稿多出自他手。每次小刘起草好的稿子都是先呈送政府办向主任审阅把关,待修改到向主任点头认可的时候,再由向主任送到领导案边。平时,小刘很注意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每次写稿子都很谦虚地请教向主任。小刘希望能通过稿件给张县长留下好印象,进而得到提拔与重用。有几次,小刘远远地见了张

7

县长,就赶紧走过去打招呼。可是,张县长只是点头示意一下就走过去了。这种近乎陌生人的冷漠让小刘很失落。

市里即将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小刘很认真地搜集相关资料,领会会议精神指示,想借这次捉刀讲话稿的机会赢得领导的赏识。经过反复的修改,讲话稿终于得到了张县长的批示:同意付印。会议圆满结束,张县长的讲话很出彩,赢得了在场领导、同事的阵阵掌声。庆功会上,向主任给张县长敬完酒后,张县长拍着他的肩膀说“:这几年,你工作态度认真,文字水平不一般,‘进步’是迟早的事啊!”这一席话使小刘感到透心凉:“原来一直以来,张县长根本不知道我做的这些工作呀!”

几个月后,向主任被提拔到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而小刘依然是一名普通的办公室科员。自此以后,小刘心灰意冷,工作起来也没了以往的精气神。每天小刘都按时上下班,不像以前一样主动加班了,领导交代的事情也只是机械地去处理,敷衍了事。在一次处理政府机要文件时,由于心不在焉,小刘把一份秘密级的文件当做一般性文件处理了,酿成了一场小事故,并因此受到警告处分。

【问题】

一、请对小刘的行为与心态进行简要的评析。

二、请对向主任的为人处事方式作简要评析。

三、如果你是张县长,你认为应当如何关怀、激励下属?

【答案要点】

第一题答案要点:

小刘的这种行为与心态,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和分析这个现象。

1.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小刘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能力都较强,工作上有强烈的进步愿望,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2.小刘缺乏政治成熟度,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不强。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年轻干部必须有“吃亏是福”的思想、“沉默是金”的态度和“甘为人梯”的精神,切实修炼好自己的内敛之功,更应该理解组织的决定,明白进退流转是上级领导综合各种因素,从全局出发作出的决定,无论自身晋升与否,都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履职履责。闹情绪是很不成熟的表现,不仅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一种伤害,更阻碍了组织的整体发展。

3.小刘没有以理性的心态对待挫折。在工作实践中,年轻干部既要有改天换地的满腔热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不能急于求成。要把良好愿望与客观现实有效对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抗挫能力。

第二题答案要点:

1.作为小刘的直属领导,向主任把报告直接呈送张县长是符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这是科层制度特点的一个体现。

2.在张县长误认为稿件全是出自他的笔下之时,他并没有及时予以澄清,造成了“揽下属之功,伤下属之心”的不良后果,这一做法明显欠妥。

3.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地执行上级的决策,又要放下姿态,开诚布公地与下属多沟通,真诚关心下属、尊重下属,不揽功、不诿过,认真倾听下属的心声,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桥梁”,形成同心同德、和谐相处、共同奋斗的局面。

第三题答案要点:

作为县长,应该将关怀、激励、培养下属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努力为下属施

8

展才华创建平台。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疏通上下级的沟通渠道。作为领导,应该坚持到基层去,多了解基层、熟悉基层,这样才能更全面、客观地把握工作局面,建立起组织内部良好的管理制度。本案例中的张县长如果对下属多一份关怀,那么类似的误会就能尽量避免。

2.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受到赞扬的时候比受到批评的时候更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并更愿意采取积极的行动。所以,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有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励制度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它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奖励,还要有精神上的表扬、鼓励、赞美等。

3.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因经历的相对简单和从政经验的相对缺失,年轻干部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好高骛远,表现出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不成熟。这就需要领导者做好跟班“教练”,尽到指导之责,关心下属的各方面需求,帮助下属在经验积累中稳步走向成熟。

七、

【案例简介】

一位刚上任的M 厅副厅长,想改变本单位的面貌,着手进行职能调整和改革。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研究后,他提出了一个工作方案。

方案决定把 A 处的职能全部移交到 B 处,再从 A 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新处室,承担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职能。该方案出来后,厅里意见不统一,部分厅领导BB有看法,同时也引起 A 处、处两处室的不同反应:处认为处里本身任务就重,人员不够,现在又增加职能,任务更重;A 处则人心不稳,何去何从不得而知。加上新处室的新职能与 F 厅的职能相近,因此,引起 F 厅的不满。

F 厅的厅长专门就此事找到M 厅厅长,让M 厅厅长有些为难。某日,这位刚上任的M 厅副厅长随本省副省长去调研,副省长发现该副厅长闷闷不乐,问其何故。该副厅长把到M 厅后进行职能调整改革一事向副省长作了汇报。副省长听了汇报后,向 F 厅的厅长打电话,让他支持M 厅的改革工作。F 厅厅长又就此情况与M 厅厅长沟通,M 厅厅长随即找来这位刚上任不久的副厅长,让他暂时停止方案,该副厅长陷入了迷茫……

【问题】

1.对该副厅长的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2.假如你是该副厅长,你如何破解这个局面?

【答案要点】

第一题答题要点:

对该副厅长的行为要辩证地看,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1.作为刚上任的副厅长,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着干好工作的激情

和愿望,大胆开展工作,对此应给予充分肯定。

2.该副厅长缺乏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角色错位,定位不准。单位的职能调整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作为刚上任的副厅长,工作还处在磨合阶段,虽然经过了调查研究,但对单位的全面把握、政策理解等方面毕竟有限。一上来就把难度大、涉及面广的职能调整改革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定位不准,工作时机选择不当,难免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二是缺乏全局观念,沟通协调不到位。在工作方案没有得到厅里其他领导及处室同志支持的情况下,该副

9

厅长应该思考他们不支持的原因,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找 F 厅沟通协调,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工作方案还没有得到内部、外部认可的情况下,该副厅长便越级向副省长汇报,这是缺乏全局观念、工作不成熟的表现。三是急于求成、不老练。工作方案还处在调查研究阶段,酝酿的过程中就急于对内对外大肆宣传,不仅没有营造良好的氛围,反而造成了被动的局面,“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有烧到点子上,没有把握好时机,是急于求成、不老练的表现。

八、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好,头脑灵活、有闯劲也有干劲,更有创造性和创新的潜力,大部分人都成为国家各条战线上的精英人才。但遗憾的是,也有一小部分年轻干部在初尝权力的滋味后,没能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最终禁受不住金钱诱惑,锒铛入狱。在当前不断完善年轻干部选拔机制的形势下,如何避免腐败年轻化,让真正廉洁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成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据北京市西城检察院提供的数字表明,2005年至2010年间,该院反贪局立案受理的35岁以下职务犯罪案件有18件22人,占到总立案数139件的12.9%。据分析,年轻干部涉贪金额往往更为巨大,年龄虽小但胆子更大,一次性受贿金额越来越

高。上述18件案件中,大案、特大案占到了83%。

2003年至2007年,重庆市检察机关立案侦办35据重庆市检察院的资料显示,岁以下职务犯罪嫌疑人623人,占总立案数的16.69%;而同期查办的55岁以上职务犯罪嫌疑人仅为317人,占总数的8.49%。职务犯罪以往的“59现象”已让位于“35现象”。

具体案例:

1、被千万“好处费”拉下马的80后副局长:头顶多个“杰出青年”耀眼“光环”的年仅32岁的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原副局长肖明辉,因收受1611万元的“好处费”,2012年10月被海南省二中院依法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5年侵吞67万元养老金的80后股长:华宁县社保31岁的股长李生龙伪造虚假信息,让9个已故的人“起死回生”,他以此冒领了67万余元的社保金,后投案自首。2012年8月,李生龙被以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40000元。

3、私卖图书非法获利的80后出版社发行主管:“80后”出版社发行主管宋某将单位图书低价出卖并侵吞书款,后将单位上千万元图书私卖他人,非法获利逾300万元。2011年底,宋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4、挪用单位440余万公款的80后财务主管:数十次转出440余万公款,包括多所小学学生注射疫苗费用,用于赌博的北京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科负责人韩毅,2012年1月因挪用公款罪被一中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帮他转公款的女出纳丁某也因挪用公款罪获刑12年。

5、伪造协议单据贪污80万征地款的80后村官:2009年担任当阳市玉阳办事处和平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协助玉阳办事处从事征地拆迁的黄某,采取重报支出的手段,重报征地补偿款支出802552元。当阳市法院判处黄某犯贪

10

污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6、为取悦男友挪用300余万公款的80后女出纳:湖南沅陵一国有单位的女出纳郝玉(化名)采取购买银行假公章、制造假对帐单等方式欺瞒单位,先后挪用公款三百余万,供与两任男友还债、旅游、消费。2012年2月,湖南沅陵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问题之设问:

原因是什么?

——少年得志心气盛,恃才傲物轻监督

有的年轻干部既高的学历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当他们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便放松了自身学习和改造。有的年轻干部是通过考试等途经竞争上岗,更觉得自己是靠个人本事当上领导的,没有把群众监督和组织培养放在心上,容易我行我素。

——不择手段求升迁,买官卖官皆为财

部分年轻干部对职务提升过于看重,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来追求职务提升。还有的用非法敛财并行贿买官的渠道不断向上爬,有的甚至不管基层疾苦,只会讨上级喜欢。一些干部不相信党组织和群众,只信奉“背景”“靠山”“来头”、、,使尽浑身解数去跑官要官,甚至出现买官、卖官、骗官的现象。

——阅历肤浅经验少,法纪淡薄易引诱

有的年轻干部盲目求新猎奇,对一些所谓“新事物”的警觉性、鉴别力不强,在某些新奇特刺激、诱惑面前,缺乏抵抗力。同时,来自社会上的对年轻干部的腐蚀引诱力度也相对较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种种手段对手中握有某种权力的干部进行腐蚀拉拢,被拖下水的年轻干部不在少数。

——缺乏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

审视年轻领导干部犯罪的轨迹,就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数从入党到被提拔重用,往往几年的光景。时间上过程上的相对仓促与简短,客观上带来了年轻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锻炼方面的先天不足。这样长时间发展下去就很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犯下大罪,后悔莫及。

——缺乏若干关键岗位的严峻考验

大多数年轻领导干部很少在矛盾集中、困难较多、工作基础差、生活条件恶劣的环境里摸爬滚打,经受关键岗位的严峻考验。所以,在如何正确对待权力、十分珍惜权力、审慎用好权力方面,其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大权在握,便有可能运用失当,违法违纪。

年轻干部应该如何成才?

——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年轻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

——做勇敢担当的时代先锋。年轻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境界胸怀,要做勇敢担当的时代先锋。

——努力锻造自身软实力。信心不足、斗志松懈等是危险的信号。年轻干部必须提振精神状态,努力锻造自身软实力。

——深深植根人民群众之中。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年轻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接受群众、舆论、社会的监督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要自觉践行法治精神。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真正在工

11

作生活中敬畏法律,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如何避免腐败年轻化?

——要严格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应当严把年轻干部的“入口关”,努力将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提拔或任用到领导岗位上来。年轻化并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唯一因素,而要根据其品德、能力、学识、年龄等各种因素综合作出判定。——要重视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年轻人对人生、对国家和社会特别是对权力的认识尚不完全成熟,在手握重权时容易对权力产生错误的看法。因此,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让年轻干部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真正意识到腐败对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损失,而不愿拿自己的一生和前途作赌注。

——要建立年轻干部定期考评机制。干部成长都有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有促进其向上的激励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约束机制,二者在促成年轻干部廉洁自律中都不可或缺。前者可以让年轻官员了解自己的发展前途,保持向上的希望,后者使其不敢、不愿逾越相应的尺度和界限。

——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范为官者贪“井”外之利,以及警示官员“别摸热铁”,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更应当重点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九、

【材料1】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材料2】在沿海地区采访时,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天津、青岛等一些发达地区,大企业多,但老百姓收入水平低,而且还有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处于失业、半失业的状态。而在浙江温州、福建晋江、广东中山等地,没有什么“重量级”的企业,多数都是中小企业,青壮年劳动力充分就业,遍地都是小老板。“过去说‘大河有水小河满’,现状是一些地方‘大河有水小河干’。”江苏省张家港

12

市市委书记黄钦说,“地方政府应当富民优先,浙江的居民存款明显高于广东和江苏,就是因为浙江推行的是富民经济的道路。发展到今天,发达地区更要注重百姓富裕,百姓收入的提高。”

在广东省中山市,城乡差距是1∶1.8,民营经济对当地百姓的致富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山市宣传部长丘树宏说:“过去,地方政府考核盯着GDP,像中山这样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数字’就不太好看,因为‘普遍富裕’就没有‘亮点’,干部压力大,上级不喜欢。但这样的地方,中小企业多,小老板多,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了。”

记者采访一些地区基层政府时发现,当地干部的奖金根据招商引资额、财政收入排名等业绩来计算,但没有“提高居民收入”这一项奖励。

【材料3】根治收入分配不公,必然涉及一系列权利和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安排,包括建立人人等同的社会保障、创业、择业和就业机会等等。这涉及财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制度、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只有不断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纷纷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

2010年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等,作为今年改革的十大重点之一进行部署。这些举措对于消除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关键。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出台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削减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根在破除垄断。现在国家的政策正逐步到位,前景令人期待!”他说,除了引入竞争机制,还需要建立国有企业的分红机制,将超额利润用之于国、于民,而不能任其自肥。管住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一环。

财政部印发的《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280万元人民币。“限薪令”出台后,中国铝业、武钢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高管层表示带头减薪。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纷纷跟进,要求金融企业高管切实“管”好自己。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高管高薪问题源于制度缺陷,既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薪资制度,不能仅限于“道德层面”的约束。除高额正式薪酬外,各种高管职务消费、隐性消费数量惊人且不透明,极具随意性,为全社会所诟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有效监管,堵住“灰色收入”和“灰色消费”的漏洞。

【问题】

1、导致我国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给定材料,结合我国现状,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对策性建议。

3、依据给定材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题思路】

宏观背景: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温总理强调,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

13

裕的道路。因此,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参考答案】

1、导致我国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当前我国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还没建立起来,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依然存在;第二,相关政策尚不完善,比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第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一次分配中尚未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二次分配中,还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比例,三次分配的规模小,机制也尚不健全。

2、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税收调节作用,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3、央企高管的高薪问题会造成了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也易造成部分困难群体产生心理失衡,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仅依靠部分高管的道德自律、自降薪资,显然是不够的。规范央企高管薪资,更重要的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兼顾;坚持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等。

十、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这个活动被人冠以“再学工农兵”之名,并在网上激起了热烈反响,比如凤凰网进行的即时调查就显示,对此表示“强烈支持”的网友高达64%,但在肯定赞扬中,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比如有有时评认为,“再学工农兵”活动会给大学生增加负担,也有评论担心这只是形式主义,走过场。【问题】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参考答案】

在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而重庆市发出的通知强调,“再学工农兵”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以此培育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目的显然在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重庆这个“上山下乡”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不一样。五十年前的“上山下乡”,是动员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劳动和定居的政治运动。事实证明,把农村设想成“知识青年”的大好天地,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而重庆针对全市70多万名大学生推行的“上山下乡”,是对农村、工厂和军队生活的一种体验。作为知识青年,大学生可以不离开城市,可以不在农村和工厂定居和劳动,但体验农村、工厂的环境,感受农民、工人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14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这句话用在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之间最合适不过。现在的城市和农村总体上仍处于割裂状态。尽管城镇化不断推进、户籍制度不断松动,可事实上,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之间的了解还停在表面。农民工是城市和农村相望的窗口。可城市人是以戒备的目光视之,即使同情也失之过浅;而农民工对城市的审视,则是以一个边缘人、底层人的心态,他们是城市中被隔离的、沉默的一个群体。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大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逐年减少。有新闻说,目前大学生中,来自城市的比例是来自农村的5.5倍,连温家宝总理都很困惑,说记得他以前上大学时候,班里一大半孩子都来自农村。大学生来源身份比例的失衡必然会带来大学生对农村的陌生感。那些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未必有很多机会感受农村。

以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尽管毕业留城,但因为有着农村生活经历,他们在成为市民,甚至成为社会管理决策者后,仍会考虑农村、关注农村;可如果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少了,而那些来自城市的孩子又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又如何指望他们改变社会底层?

重庆推行“上山下乡”,看似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上山下乡”时代,可二者有着本质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一种进步。大学生有必要“上山下乡”体验社会底层的艰辛,尤其是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的今天,这种农村体验、工厂体验,是防止农村和工厂被遗忘的一个有效办法。

倡导大学生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部队去,有利于同时克服中国精英所具有的通病。工厂、农村、部队,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那里也生活着中国最大多数的人口,他们好了,中国才会好!大学生深入最基层,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国社会真实状况的了解,亲身体验到大多数民众生活的酸甜苦辣,这对未来研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将大有益处。

十一、

【材料1】小县城大手笔:河北正定斥150亿巨资恢复古城风貌河北正定是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6.5亿元的小县,提出要投资150亿元恢复古城风貌。正定县委此前提出了恢复古城风貌、提升产业水平以及实施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计划将古城风貌恢复工程谋划包装成一个大项目,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全面加快古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150亿元的投资正定县人民均摊3.4万元,如果分给群众,不仅大大改善民生,还会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如果投资民生项目,效益更大,将会使财政、百姓都受益。这笔钱为什么不用在改善民生上,却要恢复面目全非的古城?

【材料2】故里名胜:斥300亿“拜鬼”

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名胜风景区”、湖南株洲“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项目,计划分别投资4.4亿元和100亿元,这两个地级市2009年的财政收入分别是17.5亿元和100.33亿元,上述项目就要占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全部。

两个项目分别占地3000亩和2970亩,对于人均耕地只有0.87、0.85亩的湖北、湖南省来说,这3000亩地,相当于3500多人的耕地面积。山东曾在2008年计划投资300亿元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遭108位全国政协委员签名反对,甚至被公众批判为“宁可300亿拜鬼,不肯拔一毛利民”。从2003年到2008年,河北巩义为了打造“杜甫故里”,强迫当地村民四次搬迁。有人慨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精神与这样的城市如何匹配?

15

【材料3】

因总耗资超10亿元,“中国丹霞”被网友们授予“史上最牛申遗”的名号。

率先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牵头者、捆绑申遗成功的六大景区之一的“湖南崀山”所在的湖南新宁县,其实只是一个2008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2亿元的小县城,在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代价中,该县就承担了4.5亿元。众所周知,小政府这般“破釜沉舟”的底气也正是来源于“申遗”成功后的巨大经济利益……面对小政府这等豪赌的勇气,不禁要思考:政府本是国家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而产生,其使命是利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但如今的一些政府却在一边疯狂地汲汲于各类有利可图的政绩工程,挤占民间投资;一边又对本应承担起的教育、医疗、水利等公共事业哭穷装可怜。如此的行为逻辑与偏好不得不让人怀疑:也许他们真的已经忘了赋予他们权力的公众、忘了自身的义务,而只记得与己相关的利益与前途了。

【问题】据以上材料,分析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申遗的原因,并对此现象作出评论。

【解题思路】

“”——为什么“申遗”?————申遗背后的真正动机每个申遗成功的地区,无不是质变的开始。其最明显也最被地方政府看重的好处体现在带动地方财政收入上。申遗地官员均坦然承认是被世界遗产的巨大光环和巨大经济利益所吸引。平遥古城1997年申遗成功,旅游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旅游收入占GDP 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8年的13.91%。云南丽江1997年申遗成功,三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13.44亿元。洛阳龙门石窟申报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申遗成功后第二年就高达2700万元。

随着申遗带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地方投资环境也会被极大地影响和拉动。2004年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之后,当年的门票收入和旅游人数实现翻番。当地通过纪念和庆祝活动,在招商节上签约八十多亿,当年就实现投资三十多亿。这是任何宣传效果和广告都达不到的。

经济效益成为“世界遗产”受追捧的关键原因。

申遗的钱从哪来?

在中国,作为主管部门之一的文物局只负责督查各地“申遗”条件是否符合,对各地经费既不作要求也没有统计,更没有义务支持支持。地方政府大多采取先贷款“申遗”,再靠门票等收入偿还的方式。

中国丹霞捆绑申遗的几个地方,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当地政府投入的资金一是来自上级拨款,二是靠银行贷款。崀山“申遗”共投入4.5亿元左右,其中银行贷款1.55亿元;赤水“申遗”投入的2亿元基本都是银行贷款。湖南崀山花费的成本最高,资金来自地方财政、省级财政和国家财政,其中国家拨款2000万。据湖南建设厅副主任王晓良透露,将一条省级公路的17公里迁出景区就动用了几个亿。当地一名管理处人员坦言,“幸亏申遗成功,不然欠下的债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还不完”。

“”钱都花在“申遗”上,公共投入怎么办?

地方政府花上巨资“申遗”,必然挤占公共投入,减损公共福利,这是政府“申遗”之举最易激起群情的议题。医疗、住房等暂且不议,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迟迟未能实现,而“申遗”不惜血本,两相比照,很容易授人以不分轻重缓急之柄。老百姓有句俗话说的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一个年财政收入刚刚

16

突破2亿元的县,为申遗花费4亿元之巨,不知道这两年新宁县的财政饭可怎么吃,广大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是否会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后延?

【参考答案】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公共部门必须超越理性“经济人”假设,坚守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这一价值基础。正如张康之教授所指出的“‘经济人’假设不适用于公共领域”,不应该简单地以经济理性衡量公共行政人。承担公共责任是政府产生的根源,亦是政府最基本职责,“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和核心目标”。此外,公共政策必须具有普惠性,政策要能够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实际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公共政策结果也必须具有公享性,能够思及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而,必须纠正和制止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人的“经济人”倾向和自利行为,实现外在制度约束与内在道德约束结合,使政府真正履行公共责任,坚守公共政策公共性这一价值基础和目标,使公共政策永不偏离公共利益准则和公平公正价值取向。

政府行为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政府依靠公众赋予它的权力管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公众让度一部分权力给政府的目的,正在于通过政府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公共利益)。与公众个人对私人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自由选择不同,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需要有组织的供给方式才能得到满足。正是有了公众所必须而社会个体所不能承担的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职责,政府公共行政和经济管理才具备了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公共利益的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决定了政府行为应以追求、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即将追求公共利益作为政府行为的终极目标。公共利益的客观性表现在公共利益客观地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利益的共享性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或共有性。

十二、

由于长期工作效率低下,某县农业局实行了首长负责制,设立了一局长和两副局长。该局长为人正派,思想端正,工作经验丰富,判断决策能力强。他认为,既然是首长负责制,那就应该他一人说了算,因此有什么事也不与两个副局长商量。结果,共事一年,两个副局长对他怨声不断,关系紧张,而且整个局里工作不但不见起色,还更糟糕。

请用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

(1)、本案中主人公严重违反了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中的合理划分权限原则。

(2)、合理划分权限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领导体制科学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合理划分权限的实质明确纵向的各级组织和横向上的各级机关的职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分层领导的体制,合理配置配制各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

(3)、首长负责制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由于一个人的知识、智慧、能力和精力有限,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会有失误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其他领导体制的类型(如委员长制),正如本案中为正局长设置了两个副手,那么在跟多的情况下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并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个人专断和滥用职

17

权。

十三、

在欧洲有一种诙谐的说法,很富有哲理: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意大利人谈情说爱,而由德国人来组织一切。

什么是地狱——地域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德国人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参考答案】

(1)本案巧妙的说明了人才使用的重要性。

(2)人次使用的原则有: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合理搭配、整体效益的原则、五湖四海、宽以荣才的原则、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及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3)本案中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是否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并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形成了人才最佳效能,而无论这些人才来自哪里,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十四、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威尔士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得太多,而领导得太少,“工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为此,它实行了”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全员决策”的开展,消除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繁琐的程序。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参考答案】

(1)本案中杰克?威尔奇极好的运用了科学决策的职能,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与执行的效率。

(2)科学的决策是现代的决策方式,其强调建立科学决策的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决策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智囊组织,注重专家的横向联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共同完成决策过程。

(3)本案中杰克?威尔奇将工人们自己了解的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做决策,而非让“外行”指挥“内行”,并且提高了决策的正确率。

十五、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决定下半旗致哀,有的成员国表示反对,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就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总理终身受人爱戴?在国外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没有一个子女?”反对的人无言以对,决定由此顺利通过。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逝世者能享受这一待遇的,至今只有周恩来总理一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联合国能顺利通过未周恩来总理下半旗致哀的决定呢?请用领导科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原理。

【参考答案】

(1)本案中周恩来总理是以伟大的领导作风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2)领导作风含及工作、思想及生活等,具有稳定与一贯的特性。良好的领导作风保证了领导活动的性质和事业的方向,有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和领导职能的发展,增强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力,并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18

(3)周恩来总理一生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无论中国历史、还是全世界均以其为楷模。

十六、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先后选用了四个将军,他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尽管北方军队有人力、物力上的绝对优势,但从1861年到1864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却屡屡受挫。与此相反,南军首领罗伯特?李手下的每一位将领,从杰克逊开始,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严重的缺点,但是他认为这些缺点不碍大局,而他们每个人也各有所长。林肯所任用的“完美无缺”的人一次又一次败在罗伯特?李将军的“缺点”将领的手下。林肯总统觉悟了,终于任命满身是“缺点”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嗜酒如命。林肯也知道嗜酒误事,但是他更知道在北方军队所有的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运筹帷幄、以往的战绩证明他能决胜千里,对格兰特将军的任命,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试从领导选才用人的角度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

(1)本案例表明,在选拔人才上,应坚持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才也不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人才也不例外。如果认为既然是人才,就不应该有缺点,或者说既然某人有缺点、就不可能是人才,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领导者在考察识别人才时,对其优点要认识够,对其缺点也要认识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公正地认识人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人才的长处与短处时须以考察长处为主,如果只注意人的缺点和错误,就可能对优点和成绩视而不见,永远也发现不了人才。

(2)本案例表明,在使用人才上,应坚持五湖四海、宽以容才的原则。所谓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就是要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不管其与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使用。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有宽阔的胸怀,有容人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宽阔的胸怀,容人的气魄,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其次还要善于容人之短,不要因为某人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就看不到他的长处而不予任用。宽以容才,才能出现人才济济的局面。

十七、

“无声的会议”和“不讲话的现场会”

——改革之初小岗村人的风险决策

1978年冬,当“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结束两年多,党的工作还在“两个凡是”指导思想下徘徊的时候,尽管在这一历史的转折关头由《光明日报》发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思想僵化,但经济改革的行动还在坚冰冻土下缓缓涌动。这一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这个全县最穷的村子,夏收之后每个劳动力分到3.5公斤麦子。据说小岗村18户人,只有两户没讨过饭,一户是当教师的李学桐,每年大约有几个零用钱可勉强度日,一户是在县银行工作的严宝才,由于吃的是公家饭,微薄工资在那个年代完全可以养家糊口。区区3.5公斤麦子,再加上微不足道的一点秋粮何以活命?小岗村当时并不出名,但“凤阳花鼓”却是尽人皆知的。“左手锣,右手鼓,打起那锣鼓唱一路。人家的丈夫作威又作福,我家的丈夫只会打花鼓……”

这年秋天,严俊昌当上了队长。这个倔犟的汉子几经琢磨,在冬末的一个晚上硬是把18个户主集中在家里,开了个“无声的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一

19

张条子:“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18岁。”就是这么一张条子,标点符号是后加上的。错别字不少,在18个人手中传来传去,不识字的就由别人在耳朵边悄悄嘀咕一番。满屋子里,除了十几个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冒烟儿,再没有别的声响。最后,严旗顺这个全村德高望重的老汉第一个在条子上摁了手印,大家随即仿效。把个白纸条上摁了红红的一片。就这样,大包干誓言在严俊昌主持下秘密诞生了。

小岗村人为了保命,偷偷地将土地包产到户,这个秘密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时村里许多人为严俊昌捏着一把汗,担心这样下去会犯事;周围的村民也很快发现小岗人干活尽是一家一户,他们莫不是分田了?终于纸包不住火,小岗村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得各级领导都跑来了。由于历史原因,领导们态度自然形成了四种情况:一种是不打招呼,看完了就走人;一种是也看了,也听了,临走时靠眼神说话,使足劲同严俊昌握手告别;再下来的不是公开支持便是非常恼怒,当时公社书记一气之下,把给小岗村的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也给扣下了。县`地区和省里不少领导均以不同方式支持了大包干,默认便是一种最好的支持。不过他们感到忐忑不安的是,一旦老天不帮忙,收成不及上年,大包干就会被一棍子打死,政治生命也就跟着完了。

1979年秋天,县委书记陈庭元满面春风,将一份统计数据交到省委:1979年全县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67%,油料增产1.4倍;小岗村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7年至1970年14年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上缴粮食12488公斤。秋末的时节,在陈庭元的积极倡导下,省委决定在凤阳召开一次“不讲话的现场会”。与会的全区四级干部不听报告、不讨论、不总结,包括小岗村在内实行大包干的几个村子,你愿看哪家就看哪家,愿找谁谈就找谁谈。结果在这次“会议”之后,分歧统一了,争议平息了,犹豫者坚定了,等待观望者“披挂上阵”了,大包干在整个安徽很快推开了。

案例思考:本案例蕴含着什么道理,通过案例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这个案例充分明了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创造力。以严俊昌、陈庭元等为代表的一代改革者们,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甘受苦受穷,不畏风险敢于实践,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大无畏精神及其胆略,以自己的实践行动恢复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灵活的方式宣布了我国农村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这个事实再一次雄辩证明了毛主席的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由小岗村几位农民开始的中国农村改革,得到了来自县、地区、省里各级领导不同形式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支持。1980年5月31日,当邓小平同志接受了安徽省委的汇报之后,一锤定音,对小岗村的大包干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说“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的首肯和支持,才有小岗村经验在全国推广,才有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蓬勃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领导干部在一些事关全局的大问题面前所持态度的重要。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决策是要冒风险的,有的有经济风险,有的有政治风险。作为领导干部,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会不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究竟举什么旗,站在什么立场上,支持什么,如何支持、如何看待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机遇,所有这些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本案例告诉我们,凡是符合实事求

20

是原则的,凡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即使有风险,也要坚决地、义无反顾地予以支持。对于群众创造的新事物,这个新生事物一定要是体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创新,就给予积极支持。对于那些打着为大多数人的旗号谋取某些小集团和个人利益的所谓创新,则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尤其是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为了局部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了小集体利益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更要坚决予以打击。

十八、

姜委是某市卫生局人事科的科长,这几天,他一直为机关内部的一些事情感到闷闷不乐。前几天,人事科制定一项新的考核制度,得到了局领导的批准。但是,该项制度出台后,马上遭到了其他部门的不满和抵制。局长办公室的刘主任说:“这新制度太不合理了,不适合我们机关的实际情况。”组织科的孙科长则认为这项新制度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全局机关干部迅速接受,不利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大家对新制度有意见,因此,和新制度的制定者——姜委的隔阂越来越大。但是,姜委认为,这项新制度完全是从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在制定期间,也咨询过很多专家,所以新制度不应该存在问题。

为了使新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姜委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地和各部门的领导及职工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机关原来旧的考核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耐心地和他们交换意见。这期间,姜委还利用“五一”长假,举办了一次全机关的家庭联欢会。机关内部的全体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欢聚一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家对姜委的看法慢慢地消失了,新的制度也得到了实施。

结合案例说明行政沟通在行政协调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行政沟通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内部以及内外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和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本案例中,人事科制定的新制度不能顺利实施是因为各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认识,不能理解人事科制定新制度的出发点,因此,需要人事科和各部门进行沟通。

(2)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前提,其目的在于谋求行政系统中思想上感情上的共识和理解,促进关系和谐,以便能顺利实现行动上的协调统一。通过行政沟通,促使行政机关中部门之间、部门与人员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消除分歧和冲突,从而改变态度。

(3)行政沟通能够推进行政协调发展。这表现为:

①感情沟通能消除隔阂,行动上达到协调配合。

②意见沟通引向思想深层,可增强合作的愿望达到协调。

③文化沟通可增强凝聚力,达到协调。

十九、

据《大众日报》2002年3月22日报道,许多群众来电来函,反映一些基层单位并没有按省里各部门发布的“提速”承诺去做。有的地方工作纪律松散,按点找不到人,上班时间打牌、看电视、睡觉的还大有人在;有的地方不能按照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门难进、脸难看、推诿扯皮的现象并没有改观,群众按照新规定去办事,得到的答复却是:“虽说有新规定,但还未接到上级通知,至于何时执行,我们也不清楚。”有的读者质问:政策明明已出台十余日,为何到现在还不能生效?许多部门都公布了自己的“提速”承诺,比如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公开承诺制等,如何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呢?如此的工作节奏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96q.html

推荐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