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

更新时间:2023-03-29 18:02:01 阅读量: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第六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学校:许昌高中命题人:李菁审题人:安晓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

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2.历史记载:明、清朝的商人如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其子孙户籍得以附于行商之省份参加

科举考试。这一事件( )

①是政府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暂时让步②对传统的政治理念、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冲击

③表明当时社会的进步④说明政府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

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确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国农耕经济开始全面滑坡,脱离世界潮流

B.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增长,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

C.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暴露无疑,中国经济总量落后世界

D.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

4.五百多年前,欧洲一批航海家开始了冒险的开辟新航路,而今天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

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联赛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简称西甲),那么从历史渊源上看,主要是因为( )

A.西班牙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

B.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两地形成共性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的障碍

D.西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又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西甲是最大的荣耀

5.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纪念日上发言说

“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是( )

①屠杀印第安人②发现新大陆③沟通欧美文明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交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读下表《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次序排列》,从中得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

C.美国取代英国的地位

D.西欧大国降为二流国家

7.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

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表述与作者关于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相符的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政府制定新规则,限制竞争

C.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D.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8.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

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主要是因为此“药方”(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9.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

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有( )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担心列

强借修路控制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

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1.近代《女学报》(1903年11月)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

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报纸的宣传②新式学堂的创办③西方思想的传播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表为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③西方列强对华资

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

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14.“……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

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集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据材料判断,文中“……”指的是(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

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7.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 )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18.有人认为,20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经济使漫无限制的自由与残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两者

之间长期存在着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到了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政府大力干预经济②增加社会福利开支③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19.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

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改革”不正确的是( )

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消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C.地方的权力有所扩大

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

2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

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22.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

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

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02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对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30%的附加税,以保护美国钢铁工业

的利益。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对美国此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2003年,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败诉,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取消进口钢材高额关税。

对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的贸易壁垒政策遭到了打击②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作用

③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扩大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

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

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A.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D.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25.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

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材料三盛泽镇,在二十都。“……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吴江县志》卷四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朱陈村和盛泽镇的生产方式有何不同?两则材料各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哪些时代性特征?(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5分)(3)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马克奎《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力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4分)

28. (16分)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材料二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材料三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材料四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4)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比起明治维新在世界史上获得的卓越地位,被历史学家们称作“同治中兴”(1862——1874年)的这段中国历史常常被习惯性地视作可以被忽略的失败努力,它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黑暗中国的一个阶段而已。然而耶鲁大学天才而又早夭的历史学家芮玛丽(Mary Clabaugh Wright)在她的著作《同治中兴》中,却提出了一个迥然不同的结论,她相信“同治中兴”中那一代人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事实上,正是他们的成功,至少使清王朝又延续了半个世纪。根据历史的记载,一些在19世纪70年代期间前往过中国与日本的人都相信,中国更有可能在这场近代化运动中获得成功,因为他们似乎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现代军事与工业的建设上。

———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从甲午战争到镀金时代》评论材料中关于“同治中兴”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8y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