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重点(依据PPT)

更新时间:2023-11-07 21: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经济学》PPT版

第一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1、公共经济学含义:

1)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公私部门分工结构的科学。 2)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

3)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科学。 2、帕累托效率: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3市场失灵的成因(必须按PPT上的回答): 市场势力(垄断、自然垄断等)

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市场能力不足(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4、垄断的鉴别与治理:

垄断的鉴别(潜在竞争者、替代品、产品的流动性) 治理(反垄断立法、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 5、财政政策的职能: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章 外部效应

1、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指个人追逐私利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或受益),外部性是因产权不明晰造成的。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指某些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结果不同有以下分类)

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 1 -

《公共经济学》PPT版

2、为什么外部效应会使市场的结果无效率: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市场无效率就是由于外部效应的有害影响造成的。 3、解决外部性私人方法: 1)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2)慈善行为

3)将不同类型经营结合在一起

4)利益双方签订合同;(前提:产权可以得到界定,交易成本较低)

4、解决外部性公共政策:(当外部性具有意义又找不到私人解决方法,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此时政府可以有两种方式作出反应) 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

2)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负的)和补贴(正得),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3)其他政策:技术政策,专利法

第三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

1、私人产品特性: 1)效用的可分割性 2)消费的竞争性 3)受益的排他性;

私人产品也可以分成两类,即纯私人产品和俱乐部产品。纯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同时具备排他性竞争性特征的产品,包括大多数私人产品。此外还有一类称为“俱乐部产品”。这是指在某一范围内由个人出资,并在此范围内的所有个人都可以获得利益的产品,如消费合作社等。 2、纯公共产品:

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具有非分割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如:路灯。 3、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第一类,非排他性,

- 2 -

《公共经济学》PPT版

竞争性。例如,海中的鱼类;另一类是非竞争性,排他性。例如,学校。 4、公共资源特性:

公共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一种,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竞争性、外部性等特征,容易诱发人们对公共资源过度的消费行为,以及在治理公共资源中的\搭便车\、规避责任及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致使公共资源面临耗竭性退化的困境。土地资源、森林资源。 5、实现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2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第四章 公共选择

1、中间投票人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供给量=政治均衡下的社会最优供给量

中间投票者的边际效益=政治均衡下消费者为单个产品提供而支付的税收份额 2、林达尔均衡:

对於共用品而言,每个个人的消费量都是该共用品的全部总量.而在求证共用品的均衡产量时,人们往往会与林达尔均衡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人们愿意为生产某一共用品所支付的成本之和等於为生产

- 3 -

《公共经济学》PPT版

这些共用品所需要的成本」 3、 公共选择理论:

政治不过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经济学家根据交易范例来观察政治和政治过程”,而不应该对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采取不同分析方法。

4、政治体系中的角色构成:(政府体系中的决策过程)没有找到

个人(具有不同利益的选民)→“投票、政治过程”→选举产生政党→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供给;利益集团作用于所有过程,官僚集团作用公共政策供给。选民追求投票最大化,政党追求选票最大化,利益追求租金最大化。

第五章 公共支出

1、公共支出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1)消耗性支出: 对流通领域,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对生产领域,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扩大生产;对分配领域,如果政府的购买发生倾斜,会使不同企业或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 2)转移性支出:对流通领域,通过对社会总需求构成中的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的影响进而对流通领域产生影响;对生产领域,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对分配领域,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六章 公共预算

1、公共预算:

公共预算指的是政府部门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特点(1)计划性(2)透明性(3)全面性(4)法律权威性(5)政治程序性 2、我国公共预算决策程序:

- 4 -

《公共经济学》PPT版

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统一编制)—人大审议批准财政预算—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预算出纳—人大执行监督。

第七章 公共收入

1税收:

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的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原则: 两大原则:(PPT)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条件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横向公平),而对条件不同者应加以区别对待(纵向公平)。

效率原则: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 ——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务行政管理的效率状况

第九章 税种分类与税制机构

1、流转税基本特征:

流转税是一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关系密切,课征面广泛。 2)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别实行定额税率。 4)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务负担。

2、所得税基本特征:

所得税是一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课征的税。

1)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有无收益和收益的多少,而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2)所得课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真实收入,属于直接税,不易进行税负转嫁。

- 5 -

《公共经济学》PPT版

1、财政乘数的种类:(分述部分作为了解)

1)政府支出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政府支出乘数 GK=△GDP/△G。结论:政府支出对GDP是一种扩张性的力量。GDP增加或减少的规模取决于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2)税收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政府税收乘数 TK=△GDP/△T,结论:税收对GDP是一种收缩性的力量。 GDP减少或增大的规模取决于政府税收乘数的大小。

3)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支出、税收等量变化,净影响不会趋于,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即为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BK=GK+TK=1,结论: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GDP仍有扩张作用,其扩张的规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减少,对GDP仍有收缩作用,其收缩的规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减少量。 2、财政政策的分类和目标:

1)自决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经济衰退时期,GDP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总需求不足,采取此政策。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时的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GDP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需求过高,采用此政策。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中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2)非自决性财政政策:随着经济形式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

3)目标:保障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公平分配和资源最优配置。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和使用条件:

1)“双松”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适于总需求量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时使用,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2)“双紧”政策:主要在总需求极度膨胀,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目标时采用。

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采用。 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适于财政赤字较大,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86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