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更新时间:2024-06-20 09:3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学派。由于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故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持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 学习与教育的结果

在学习结果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即使学生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而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因此,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创造性地学

习和工作为目的。 (二) 学习的分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罗杰斯认为,无意义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在他看来,所谓无意义学习,就是指所学的材料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仅涉及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 up)”发生的学习。而意义学习则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是推动力或刺激都来自外界,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也都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弄清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明了自己原来不清楚的某些方面。 (三)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

觉察到学习的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并且将这种气氛由教师逐步扩大到学生之间。(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这是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和运用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具体教学模式上。

(一)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观念上的更新 1、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要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就要“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教学过程应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任何学生自觉吸收有趣和需要的知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完整精神世界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3、教学基本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

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以使学生在自由发展中自我

实现:(1)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坦诚相待。(2)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的潜能。(3)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才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实现自我。

4、教学方法强调非指导性的原则

人本主义主张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能使他的学生不依赖它的指导而独立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着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基于人本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1.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

这是由精神分析学家、群体心理治疗专家科恩(R.C.Cohn)于1969年创建的。她将人本主义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于学校教育,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模型。

这种模型是指教师为课堂阅读与时间利用设计的一种技术。它要求教师提出有利于促进课堂讨论的课题,找到讨论的课题与群体中正在发生的问题的接触点,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以促进课堂的讨论,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一种真正的人本主义的能力。而且,该模型允许学生任何时候进行讨论,允许学生讨论时离题。 2. 开放教室的教学模型

开放教室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型。所谓开放教室(open classroom),也称开放教育(open education),最先流行于英国,后又受到美国教育界的重视,并在美国

学校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开放教室的典型特点是无拘无束、不拘形式。在实施开放教室的学校里,学生可以自选学习地点、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法等等。学习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导。他们可以做他想做的事,如和其他同学散步或交谈,或去喂养关在笼子里的小动物;可以学他想学的科目,如绘画、编织、写作及阅读等等。在开放的教室内,学生们没有固定的课桌和座位,因此他们不需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个课堂或中心区域,学生按照其能力、需求、兴趣自由地从事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活动以及进行自由组合,共同探索某一问题,寻找所需要的资料。上课铃也不是一个活动的分界线,即使在铃响过之后,大多数学生仍然可以继续他们的活动。休息时间也是如此,在休息时间里学生可从事任何他希望从事的活动。该模式破除了固定课本教学,而是改为采用生活化多样性的教材,并且配合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教学情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各自的需求与目的进行学习。 3.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型

自由学习模型是一种更为自由的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自由学习模型更为适合大学的教学。该模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的方式,如他们可以决定自己希望授课的形式、时间、主题、讲授材料等等。教师要要求学生提出他们希望的授课方式与希望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从不同的信息源或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得。而使用哪种方式以及从哪种信息源获得知识,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原则是: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

要;相信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这是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路完全一致的。

三、简短评价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存在两个独特之处:(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是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作成的推论,而是根据经验原则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是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以及对文字材料学习的解释,而是扩大到对学习者整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人本的原则考虑学习的条件,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愿望,强调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快乐的学习气氛,认为学习的内容应该以对学生有价值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为主。而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积极主动的一样学习的过程,这对学习与教育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任何正常的人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都能够达到自我实现。他们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指导、自我发展的过程,主张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了“学习者中心疗法”,这无疑也消除了精神分析的悲观论倾向,增强了教育目标的科学性。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与理论模型,不仅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对教

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当时的教育革新,而且为我国当前的快乐学习、情感教育、教育与教学管理心理、学校中的社会心理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和途径。

当然,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也存在着局限性和缺陷。人本主义学习观片面强调了学生的天赋潜能的作用而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这样势必会导致放任自流式的“自由学习”,是一种片面强调遗传决定发展的观点。同时,该理论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从而使教学不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爱好上,否定了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种做法忽视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这势必会降低教育与教学的效能,影响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 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

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综合开放题等开放性的题上;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一、“数与代数”新授课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结构 在以往的计算课教学之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往往把学生视为计算的机器,过分的注重反复式机械训练,以计算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要求学生算得对,而且算得快,从而使学生对计算失去了兴趣。

开放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开放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 点拨 精心设计习题 指导归纳 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 实施因材施教 拓展思路

创设情境 引导参与 巩固算法 总结体验 归纳整理 激发兴趣 探究算法 深化提高 拓展延伸 迁移发展 初步感知问题 探究 运用新知, 整理反馈 引起认知冲突 交流 选用解题方法 拓展运用 二、“数与代数”新授课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所创设的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氛围,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它的创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这样的情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兴趣就会对这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乐于去探索,去接受,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意学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往往也更好。尤其是计算课教学,以往的计算课教学往往是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上起来非常的难,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也是一味的重复式的机械练习,从而形成技能,这样就失去了作为计算课的真正作用,并且也失去了趣味性。现代的计算课应改变原来只重计算的缺陷,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情境,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可陶冶情感,同时还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来参与学习。

情境的创设也并非胡乱编一个就行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巧妙设置。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来创设这样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我要学\的状态,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为后面更好的学习作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学段的儿童,直接兴趣占优势,而且思维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引导参与,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经历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

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多种器官参与作用,突出自主性。

所谓探究是指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自己的猜测所进行的一切探索与研究活动。它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较为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开始应是\尝试\着去探究,心理研究证明\尝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尝试能使学生形成敢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在计算课的教学中,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进行的,没有立足点的,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思想观点、善于创新,这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我们可以合理的组织教材,改变教法,这样就一定会找到它们的着力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前面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尽情的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出与该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这节课学习研究的对象。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进行大胆的算法猜测和答案猜测。在这些猜测中,也许有的是对的,也许有的不是很完整,也许有的根本不正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猜测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学生猜测完算法后,我们可以选择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自己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在前面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况。在讨论交流的同时,学生可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受到创新教育。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合作等活动,使自己在特定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做到以情启思,以思促情。这样就可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交流中求得发展。 3、巩固算法,深化提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具有生存的功能。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它的趣味性,使得数学变得枯燥无味。其罪魁祸首便是机械式的反复练习,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便使学生失去了部份生存能力。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对练习应采取大胆改革。练习不应有繁、怪、难、偏的题目,题量也不应过多;练习内容应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练习的形式要多样;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 4、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它溶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科学性、严密性,便于形成数学的体系,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总结概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师总结,而是教师引导、组织全班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简单的说就是有用的数学。归根结底,无论你学什么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自己生活中加以运用。虽然课堂上的40分钟结束了,但对于学生来讲,远没有结束,学生还得把这些知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看看这些知识、方法究竟能帮助自己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掉这些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所在。

在小学数与代数的数学计算课教学中,我们应改变老的教学模式,方法,尽量使计算课变得生动有趣。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学会创新。最后再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各种功能。

三、“数与代数”新授课开放式教学的案例

(选自《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第11期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刘德宏老师“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0面的例题“试一试”,第8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猴老板喊:“卖桃啦!卖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快来买呀!”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答,我知道猴前面有13个桃。) (课件出示)小兔走来,说:“猴先生,我买9个。”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求还剩几个该怎样列式?又怎样计算呢? (二)引导参与,探究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

13-9等于几呢?小朋友可以看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相机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一个拿,拿了9个,还剩4个。

(2)先拿盒子外面的3个,再拿盒子里面的6个,这样一共减去9个,还剩4个。 (3)从盒子里拿出9个,剩下1个和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4)因为9+4=13,所以13-9=4。

(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是4。 (三)巩固算法,深化提高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法做下列两题: 12-9=( ) 16-9=( ) 交流算法。

2、猜数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 3、题组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9+2=( ) 9+5=( ) 9+9=( ) 11-9=( ) 14-9=( ) 18-9=( ) 4、小蚂蚁推木块(想想做做第3题)。 看谁帮小蚂蚁推得又快又对? 5、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计算。

(2)比较每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知相互间的联系,体会用相邻的算式推算出得

数。

学生可能回答:

这些题目都是十几减9(板书课题:十几减9)。

这些题目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等于号后面的数也是一个比一个多1。 ……

6、吹蜡烛游戏。

(1)出示生日蛋糕图,并播放音乐。 (2)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 (四)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体会及收获。 2、如何小兔买了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教学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

学生可能回答:

这些题目都是十几减9(板书课题:十几减9)。

这些题目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等于号后面的数也是一个比一个多1。 ……

6、吹蜡烛游戏。

(1)出示生日蛋糕图,并播放音乐。 (2)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 (四)总结体验,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体会及收获。 2、如何小兔买了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本节课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教学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81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