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2012

更新时间:2023-08-31 19: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滨州市201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2012.3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

A.王国统治权 B.财富和爵位 C.指定继承人 D.土地和人口

2.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 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3.1953年,在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发现了三枚铜制贝币,随后在殷墟等地又出土了100多枚(右图)。对这些铜贝的正确认识是

A.是中国货币流通的开始

B.是当时惟一的货币形式

C.说明当时商代以商业立国

D.可以用于钱币起源的研究

4.清时民间某商人死,遗妻田氏守寡终身。田氏自述她守寡是为了三子一女,“忍

艰苦以冀其有成”“生不负于子女,死不愧于夫子”等,时人称之为“列女”。材料表明清朝时期

A.人们肯定妇女的社会价值 B.妇女的素质大大提高

C.理学是社会上的主流思想 D.社会尊重妇女的选择

5.十多年前,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清代是一个停滞的时代、没有外力就不能发生变化的时 代”,现在这一观点转变为“清代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其发展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的成长。”对这种变化的正确认识是

A.前一观点错误,后一观点正确 B.时代进步使史学研究更加合理和科学

C.清代发展问题模糊不清难以界定 D.史学研究的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6.1858年,洪秀全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发“御诏”,声称:“感谢洋兄弟灭清妖”。此举说明

A.国内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中外合作共同进行反封建斗争

C.洪秀全爱国主义意识强烈 D.列强侵略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7.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 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A.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D.加快了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

8.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9.在八七会议上进行革命总结时,毛泽东“把国共两党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一座房子”,他 说:“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一样扭扭捏捏地搬进了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共在过去的革命中

A.未充分地发动广大农民 B.没有坚持武装斗争

C.忽视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D.没有做到独立自主

10.20世纪初,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右图)章程规定:“本公司拟

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这说明该公司的生产

A.排斥西方文明

B.坚持自给自足

C.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D.资金技术雄厚不需外援

11.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12.某前清举人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不承认“民国”的合法性,坚持以“大清子民”自居。但后来他逐渐放弃了“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以“中国人”自居。这种转变最可能是因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启迪 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13.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更勇敢。”田中角荣“比尼克松更勇敢”是指日本

A.支持中国抵抗苏联 B.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D.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14.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A.美苏对峙导致世界动荡 B.苏联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15.比较下面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图二 “一五”期间创办的鞍山钢铁厂

A.二者均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两厂的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市场

C.图一是私人企业,图二是国营企业 D.民族独立是两厂得以创立的前提

16.右面图片材料《好大的南瓜呀!》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它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它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它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17.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的两种经济形态,它们的不同点体现在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男耕女织 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 努力搞生产

①土地所有制形式②劳动生产方式③产品分配方式④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改革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93年,邓小平则明确警示:“收入差距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据此,邓小平对社会贫富问题的准确认识是

A.“由贫到富” B.“鼓励先富” C.“均贫富” D.“共同富裕”

1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用这样的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A.有利于古代罗马法体系的完备 B.有利于缓和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

C.说明罗马法具有合理和科学性 D.表明罗马法主要是维护贵族利益

2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接近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A.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B.20世纪初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

C.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战后两欧兴超的“人民资本主义”

21.20lO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时这样说道:“我这首相每年的收入要全部公开。每周二、四要去下院接受质疑,回来时满脸都是口水。我要是进入老百姓家抱着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首相用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或‘首相和私生子相认’。”这番言论说明英国首相

A.未取得政治上的实权 B.若被下院质疑,铁定下台

C.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 D.支持媒介工作,言论自由

22.伏尔泰被誉为“欧洲孔门第一弟子”,这主要是因为他

A.是欧洲接触儒学之第一人 B.和孔子的阶级身份相同

C.系统地将儒学传播到欧洲 D.推崇孔子的某些思想

23.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

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

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

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

丁说:这是真的,因为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

A.甲 B.乙 C.丙 D.丁

24.16世纪西欧一些地区成立了新式寄宿学校,课程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他们在课堂上的活动可能是

A.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B.批判《九十五条论纲》

C.探讨法国大革命的世界影响 D.论证蒸汽机的功效

25.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 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倡导唯物主义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否定神的存在 D.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26.“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失败原因是

A.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B.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

C.缺乏勇于变革的精神 D.改革没有任何的效果

27.右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

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

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28.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

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各国意识到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B.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29.右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数据。该数据表明

A.欧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非常迅速

C.西德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势均力敌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30.“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C.摆脱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必做45分+选做lO分,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31、32、33题各15分,第34、35、36题各10分。共55分)

31.(15分)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4分)

材料二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 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

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

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 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3分)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4分)

32.(15分)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宏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思想的创新

(1)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注解,概括指出孔子教育的特点。(2分)

材料二 治国理念的发展在董仲舒看采, 天具有仁义礼智信, 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中国哲学与文化》

(2)据材料二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朱熹、李贽是如何对待这一思想的?(4分)

材料三 义利观念的进步

“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正其谊(义),则利自在; 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朱熹

徽商大多习儒出身,他们读书明理,能“审时度势,察低昂,精筹算 利必倍。” 徽商鲍雯,“惟以至诚待人,人亦不君欺,久之,渐至盈余” 明、清两代,徽州之所以建有那么多书院、祠堂、牌坊和其它公益事业,这正是徽商在“明道正谊”的思想影响下,亳不吝惜捐助的结

果。 -----汪银辉《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

(3)据材料三,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4分)分析后者对古代徽商的影响。(3分)

33.(15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结合所学,为什么说“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4分)

材料二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地打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2)据材料,“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能够“狠狠地打击”世界的原因。(3分)

材料三

(3)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结合漫画加以说明。(6分)

34.(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面是历史学者对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进行研究而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一:“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

结论二:改革后的日本如同一只“由中世纪的大脑指挥着现代化臂膀的怪兽”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6分)

(2)结合改革结果,分别说明结论一、二的合理性。(4分)

35.(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38年8月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1943年2月,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刻苦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 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二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 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 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罢免权。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陕甘宁边区的政治措施,并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

材料三 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就不可能有人民战争,国民党统治区就证明了这一方面。而解放区证明了另一方面,实行了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生活作了改善,就必能实行人民战争。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战争胜利是怎样实行民主政治和对人民生活进行改善的?(4分)

36.(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不容置疑的权利。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材料二 国联成立以前,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的裁判,因为国家不服从任何更高权力。 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1)据上述材料,在战争和国家权力问题上,国际社会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联成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C 2.B 3.D 4.C 5.B 6.A 7.D 8.D 9.C 10.C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D 18.D 19.D 20.A 21.C 22。D 23.C 24.A 25.B 26.A 27.A 28.C 29.D 30.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31.(1)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根源:君主专制制度。(4分)

(2)含义: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变革(或从君主专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观念正 在日益深入人心(或社会生活日益平等化、文明化)。(4分)

(3)变化:①由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②由等额选举 变为差额选举;③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向城乡平等。(3分)

(4)政治:文革结束,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文化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4分,任意两点即可)

32.(1)重“礼”;有教无类。(2分)

(2)三纲五常(回答“等级尊卑”亦得分);(2分)朱熹将之抽象为“理”,从哲学高度论证其合理性;(2分)李贽对之进行批判,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2分)

(3)不同:孔子主张“重义轻利”;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4分)影响:明理(明白事理);提高经营能力;讲求诚信,规范经商行为;重视公益事业。(答出3点即可得3分)

33.(1)葡西最早支持进行了新航路开辟。(2分)

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世界各地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2分)

(2)西方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2分)

政治上最早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最早进行思想解放(答出文艺复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也可)。(3分)

(3)谈判、协商代替对抗;WTO具有调节国际贸易争端的作用;国际贸易趋向制度化、规范化;贫富差距有拉大隐患。(6分,任答三点即可)

34.(1)工业文明冲击;民族危机严重;社会混乱;社会发展水平低。(任意3点得6分)

(2)结论一:加强中央集权;实现统一;统治残暴。(任意两点得2分)

结论二:日本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浓厚的封建残余)。(2分)

35.(1)措施:制定法规,廉政建设;健全成立监督机构;实行三三制。(3分)

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或抗日阶层)的拥护和支持;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3分)

(2)政治上实行普选制度,让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和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2分)经济上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2分)

36.(1)国家有诉诸战争的权力(诉诸战争权)到不从事战争之义务。(2分)

国家有绝对权力到国家应遵守国际秩序。(2分)

(2)国联倡导国际合作,反对战争,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国联的成立意在建立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和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7x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