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更新时间:2023-08-13 22:05: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五)景观与园林的基础概念
1、园林:“园林”一词最最见于中国文字是在西晋的诗文中。当时所指的园林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实际上早在公园前11世纪以前,早期园林已在中国出现,如西周时代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囿,是内有台沼的天然林野区;
·公园前16~11世纪中国社会的《诗经》,在《郑风·将中子》中所吟的“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擅”,所指应该宅旁绿地(是建筑庭院的前身)。 ....
·汉代以前,供人游赏的园林在名称上与作为农业生产的“园”、“圃”未明确分开。并无“园林”一词,说明生产力园圃是园林的来源之一。
·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园林,比中国更早。
·古代园林产生是多源的:①对神的敬仰,统治者权威的体现;②改善户外活动和消闲的环境;③有的出于对自然的审美的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园林的内容更加广泛;“园林”一词也概括了更多的含意。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方面的变化主要有:①生产力提高→消闲时间增多→消闲内容丰富,户外活动地域更加广远→郊区公园、风景区、旅游胜、休养区等新的园林类型相继出现。②工业和城市迅速发展,大量自然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人的审美对象从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变为喜爱自然。18世纪英格兰出现风景式园林。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弗·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创造了“风景建筑”(Landseape architecture)一词,扩大了已往园林的概念。现代区域规划把大地景观(eenth cape)列为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内容。③观赏植物引种和育种事业的发展创造出日益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本身也成为园林行业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人认为“园林”就是“绿化”,搞“园林”的人只懂植物,不懂景观的观念是根本来源。④植物科学、生态学等以及群众性造园活动的发展,需要许多研究实验,知识普及和示范场所。于是,不同类型的植物园、动物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进一步扩大了园林的范畴。⑤人类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和许多门类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的建立,提高了人类的生态意识和对自然的认知,使园林建设成为重新创造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段。基于以上情况,现代园林已从过去的一种游憩境域扩大为分布在人类一切生活空间中的人工建造成保存利用的自然景观成分。
2、绿地:为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供居民户外游憩,美化市容,以栽植树木花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是城镇和居民点用地中的重要部分。此词包含三种含义:①广义的绿地,指城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内由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郊区风景名胜区等所构成的绿地系统;②狭义的绿地,指小面积的绿化地段,如街头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等,有别于面积相对较大,有较多的憩设施的公园;③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指在用地平衡表中的绿化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下分公园湿、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千种类。
3、风景营建学:此词系直译百英语,也有译为造园学、园林学、风景园林学、景园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等,是国际上有关风景园林学科的通称。19世纪初期西方造园事业开始冲击私有庭园范畴而进入更多的环境,如公园、田园式公墓等。1963年,美国人弗·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ew Olmsted)首创“景观建筑”一词(Landseape architecture),并自称为“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ure)。1899年美国成立了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标志着园林学从传统造园内容发展到包括各种生活环境的园林化和自然保护等在内的广阔领域。1909年ASLA会章提出了“景观建筑学是使土地适合于人类利用和享受的艺术”的定义。
4、景观:为多义词,包括下列含义:①泛指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②自然地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动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③自然地理学的类型概念,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5、园林学:研究园林专业系统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综合科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传统园林学。主要研究园林的历史及经验,园林艺术创作理论,园林植物的种类与品种及应用、造园工程技术和园林建筑。②城市绿化。它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家地的功能与有关定额指标及公布原则,园林经济和园林事业的管理理论等。③大地景观规划。它研究区域规划和国土整治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何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以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及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政策;研究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休养胜地、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原则及方法等。
6、园林专业:从事建设和经营管理园林的专门行业的总称。专业范围一般包括城市绿地(公园绿地、专用绿地、道路广场绿化、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室内绿化;大有些因家还包含大地景观、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等。业务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及引种育种,园林经济及园林事业经营管理,园林理论及新技术研究试验等。
7、绿地率: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中所占面积比例,如全市绿地率,居住小区绿地率,工厂绿地率等,是城市用地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屋顶绿化不计入绿地面积。
8、绿地覆盖率:各种植物垂直投影占一定范围土地面积的比例。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等重复覆盖的地方只按最大的外像计算一层。绿化覆盖率不是用地指标,但可作为衡量绿量和反映绿化程序的相对数据,是研究、测算绿化环境效益的重要依据,因此也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9、人均公园绿地定额: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享有的公园绿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人均公园绿地定额 =
我国规定的人均公园绿地定额为每人不低于7m2。对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园林绿化基础好的城市如风景旅游城市都应提高其人均公园绿地定额,所以没有上限限制。世界上经济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的现状人均公园面积,大多地远远高于我国,规划指标多采用人均20~40 m2的标准。
10、居民出游率:批居民在浏览季节公休日到公园游憩人数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受城市性质、经济水平、居民的闲假时间等影响。
11、公园绿地:
12、生产绿地:
13、防护绿地:
14、附属绿地: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15、其它绿地:
第四讲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自然要素(地形)
一、地形概述
1、地形的重要性:(讨论)
·直接联系着众多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外貌。
·影响景观、排水、小气候、土地的使用,以及特定园林中的功能作用。
·对景观的其它要素起支配作用。是构成景观任何部分的基本结构因素。
2、地形的美学特征:
地形对任何规模景观的韵律和美学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崇山峻岭、丘陵、河俗、平原以及草原都是形态各异的地形,都有着自身独特,极易识别的特征。
·地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直接影响与之共存的造型和构图的美学特征
3、地形空间感
地形能影响人们对户外空间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例如:平坦的地形上建立的园林在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缺少垂止因素;斜城地形和地面上的高点则占据了垂直面的一部分,能够限制和封闭空间。
地形除了能限制空间外,它还能影响一个空间的气氛: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美的享受、轻松感(大草原)陡峭、崎岖的地形→兴奋、恣纵的感受。
4、用地形控制视线
与空间限制紧密相关的是视线控制。在垂直面中,地形可影响可视目标和可视程度,可构成引人注目的透视线,可创造出景观序列或景观层次,或彻底屏障不悦因素。
5、利用地形排水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地表径流的流量方面流速与地形陡峭的关系。
·地形与水土流失。
·用地形防止地面积水。
问题:场地排水的坡度,规范是多少?(铺地、草地 )可下去查资料。
6、利用地形创造小气候条件。
地形能影响光照、风向、以及降雨量。
二、地形的表现方式:
常用来描绘和计算地形的方法有:等高线、明暗度和色彩、蓑状线、数字表示法、三维模型,以及计算机图解法。
1、等高线表示法
·定义:绘制在平面图上的线条,它将所有高于或低于水平面,具有相等垂直距离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差:是指在一个已知平面上任何面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一个常数。
·基准点(参考点):精度要求严格的项目,基准点是一个带有铜帽的永久性标志,它以平均海平面为参照。精度要求低的工程,基准点至多是任意选中的岩石的顶部或是其它参照物,写上高度说明。
·表示方法:原有等高线、虚线。设计等高线、实线。
·注意原则:①原地形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②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用实线表示。
③所有等高线总是各自闭合,决无尽头。
④等高线决不会交叉。
⑤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效果或某一排悬物,等高线是不能在相交
叉的。在档土墙处,等高线相互垂叠,在平面上形成一条单一的
直线。
2、高程点表示法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标高点:指高于或低于水平面参考平面的某一特定点的高程。
标记方式:“+”或“●”、“▼”,同时配以相应的数值。数值以小数表示。而条等高线之间的点采用插入法计算。
应用:建筑物的墙角、顶点、低点、栅栏、台阶顶部和底部,以及墙体高端等等。
3、比例法和百分比法
三、地形的类型:
根据地形的规模、特征、坡度、地质构造以及形态等,可以将地形分为如下类别: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山谷。这些地形类型总是相互联系的,彼此融合的。
1、平坦地形:理论上,土地的基面应任视觉上与水平面相平行。实际上 ,指的是那些总的看来是“水平”的地面,即使有微小的坡度或轻微起伏,也包括在内。
·方向性:设计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延伸性
大规模散布的建筑,停车场和娱乐设施最适合安排在水平地形上。
抽像几何形,具体形和标准模式的图形也容易安置在水平地形上。
2、凸地形:以环形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
特征(性质):
·凸地形是一种正向实体,负向空间,被填充的空间。与平地形比较,具有动态感和进行感,是现存地形中,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力和力量的因素。
·凸地形常作为景观的焦点。
·凸地形限制空间。
·凸地形作为位点,不控制其它景观要素。如果树木和建筑物在顶点时,这种焦点加强。
·凸地形能提供观察周围环境的更广泛的视野。所以,凸地形是最佳的建筑场所。 ·是一个对外部环境中的小气候具明显调节作用的地形要素。
3、山脊:与凸面地形相类似的另一种地形叫脊地。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面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
脊地的特性:导向性和动势感。具有摄取视线并沿其长度引导视线的能力。
·脊地是分水岭,也常作为分隔物。
4、凹地形:在景观中被称为碗状洼地,它不是一片实地,是不折不扣的空间。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是户外空间的基础结构。空间制约的程度取决于周围坡度的陡峭和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
凹地的特性: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
·地形的世界封闭了视线,造成了孤立感和私密感。
·凹地形中视线内向和向下,使之成为理想的舞台。
5、谷地:谷地与凹地形相似,在景观中是一个低地,具有实空间的功能,可以进行多种活动。但它也与脊地相似,也呈线状,也具有方向性。
四、地形的实用功能
1、分隔空间:地形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当使用地形来限制外部空间时,下面三个因素在影响我们的空间感上极为关键:①空间的底面范围;②封闭斜坡的坡度;③地平轮廓线。一般而言,空间底面范围越大,空间也就越大。斜坡越陡,空间的轮廓越显著;空间因观赏察者以及地平线的位置而出现扩大或收缩感。
2、控制视线:
·形成视廓,强调景物。
·建立空间序列,交替地展现和屏蔽目标或景物。
·用地形来屏蔽不悦景物。
·制高点(接近斜坡顶部或坡顶上的位置,从此位置放眼望去,下面的斜皮全景可尽收眼底)。上物体与景观的融合手段。
3、改善小气候
4、地形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可行的路线应平行于待高线。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5、美学功能:
地形可被当作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壤是一种可塑性物质,它能被塑成具有各种特性,具有美学价值的悦目的实体和虚体。
第五讲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自然要素(植物)
一、植物的功能作用
·构成室外空间;
·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
·护坡;
·在景观中导向;
·统一建筑物的观赏效果;
·调节光照和风速;
·净化空气(183m宽的绿化带能减少空气中75%的悬浮粒子);
·水土保持、水源涵养;
·调节气温;
·为鸟兽提供巢穴。
归纳起来,一般植物在室外环境中能发挥三种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及观赏功能。
1、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象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此时,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环境功能:植物能影响空气的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3、观赏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而充当景观中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的视线焦点。也就是说,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在一个设计中, 一株植物或一组植物,同时发挥至少两种以上的功能。
①植物素材能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②如何将共选用在风景中,以便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罗比内特的分类。
二、植物的建造功能
植物的建造功能对室外环境的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建造功能在设计中确定以后,才考虑其观赏特性。
1、构成空间:
空间感的定义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
植物可以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
①树干因素:树干越多、空间围合感越强。
②树叶丛因素:阔叶或针叶越浓密,体积越大,其围合感越强烈。
③树冠形成顶平面
④空间的封闭度是随围合植物的高矮大小、株距、密度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
利用植物而构成一些基本空间类型。
①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这种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密性,并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②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似,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这种空间与开敞空间有相似的特性,不过开敞程度较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这种空间通常适用于一面需要隐密性,而另一侧又需要景观的居民住宅环境中。
③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一般说来,该空间为夹在树冠和地面之间的宽阔空间,人们能穿行或站立于树干之中。
④完全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差别在于空间的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常见于森林中,相当黑暗,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密和隔离感。
⑤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设计要求垂直感的强弱,取决于四周开敞的程度。这种空间尽可能用圆锥形植物,越高则空间越大,而树冠则越来越小。
⑥空间序列,植物还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和阻止空间序列的视线,有效“缩小”空间和“扩大”空间,形成欲扬先柳的空间序列。
植物通常是与其它要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空间轮廓:
①植物与地形结合:强化或减弱/消除原空间。
②植物能改变建筑物构成的空间:分割成小空间。
③植物能完善建筑或其它设计因素所构成的空间范围和布局。
2、障景:
运用植物材料形成直立的屏障,控制人们的视线,将所需之景纳入,将俗物障之于视线之外。
要点:须分析观赏者所在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
3、控制私密性
利用阻挡人们视线高度的植物,进行对明确的所限区域的围合。私密性控制的目的,就是将空间与其环境完全隔离开。与障的区别在于需要围合分割一个独立的空间,从而封闭了所有的视域。高度与私密性。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三、植物的观赏特性(造景功能)
植物除了具有建造功能外,还具有美学功能,而美学功能则主要涉及到植物的观赏特性,包括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都能影响设计的美学特性。
1、植物的大小:
大小是植物的最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植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与布局,按下列标准可将植物分为六类:
①大中型乔木:从大小以及景观中的结构和空间来看,最重要的植物便是大中型乔木。大型乔木≥12m;中乔木9~12m。
景观功能:a. 构成室外环境的基本结构和骨架。
b. 当大乔木居于较小植物之中时,它将占有突出地位,可以充当视线
的焦点。
c. 大中乔木的遮荫功能。(夏天荫下温度低℃)
注意事项: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庭园设计中应慎重使用大乔木。
②小乔木和装饰植物:凡最大高度为4.5~6m的植物为小乔木和装饰植物。 景观功能:a. 能从垂直面和顶平面两方面限制空间。
b. 透景、漏景功能、增加远感。
c. 小乔木可作为位点和构图中心或引导空间。观赏植物的季相魅现
在:春花、夏叶、秋色、冬枝。
③高灌木:最大高度为3~4.5m。与小乔木比较,不仅矮小,最明显的最缺少树冠。一般而言,灌木叶丛几乎贴地而长,而小乔木则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树冠或林荫。
景观功能:a. 高灌木犹如一堵堵围墙,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闭合。
b. 用来作视线屏障和私密控制之用(代替围墙和栅栏)。
c. 用作天然的背景,以突出放置于其前的特殊景物。
④中灌木:这一类植物包括高度在1~2m的植物,它们可以是各种形态,色彩或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质地。这些植物的叶丛通常贴地或仅微微高于地面。
景观功能:中灌木的设计功能与矮小灌木基本相同,只是围合空间范围较之稍大点。此外,中灌木还能在构图中起到高灌木或小乔木与矮小灌木之间的视线过渡作用。
⑤矮小灌木:指植物尺度上较小的植物。高度0.3~1m。
景观功能:a. 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限制或分隔空间。是以暗示的方式来控制空
间。
b. 在构图上,矮灌木具有从视觉上连接其它不相关团素的作用。这种
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使其它不相关因
素,放置于相同的地面上 ,而产生视觉上的联系,矮灌木则有垂
直连接的功能,这点和矮墙相似。
c. 另一种功能是在设计中充当附属因素。它们能与较高的物体形成对
比,或降低一级设计的尺度,使其更小巧、更亲密。
注意点:鉴于其尺度矮小,故应大面积地使用,才能获得较佳的观赏
效果。如果使用面积小(相对总体布局而言),其景观效果极易丧失。过分使用锁碎灌木,布局无整体感。
⑥地被植物:指所有低矮、爬蔓的植物,其高度不超过15~30cm,地被植物有不同的特征,有些开花,有的不开花。
景观功能:a. 暗示空间边缘,在外部空间中划分不同型态的地表面。
b. 地被植物因其独特的色彩或质地而提供观赏情趣。
c. 作为衬托主要因素或主要景物的无变化的、中性的背景。
d. 从视觉上将共它孤立因素或多组因素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e. 地被植物能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2、植物的外形
植物外形的观赏特征虽不如大小特征明显,但是它在植物的构图和布局上,影响着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纺锤形:这类植物形态细窄长,顶部尖细。例如:钻天扬、柏树。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纺锤形植物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它们能为一个植物群和空间提供一种垂直感和高度感。
②圆柱形:这种植物除了顶是圆的外,其它形状都与纺锤形相同。这种植物类型具有与纺锤形相同的设计用途。
③水平展开形:该类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习性,故宽和高几乎相等。如二乔五兰。
能使设计产生一种开阔感和外延感。会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故常用于布局中从视线的水平方向联系其它植物形态。
④圆球形:是植物类型中为数最多的种类之一。该类植物在引导视线方面既无方向性,也无倾向性。因此,在构图中随便使用圆球形植物都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
圆球形植物外形圆柔温和,可以调和其它外形较强烈形体,也可以和其它曲线的因素相互配合、呼应。
⑤圆锥形:这种植物的外观呈圆锥状,底大上尖。如云杉、水杉等。
该类植物可以用来作为视觉景观的重点,特别是与较矮的圆球形植物配植在一起时,对比犹为醒目。可以和尖塔形的建筑物或是尖耸的山巅相呼应。也可应用在硬性的,几何形状的传统建筑设计中。
⑥垂枝形:此类植物具有很明显的悬垂或下弯的枝条。常见植物有垂柳。
在设计中,有将视线引向地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引导视线向上的树形之后,用垂枝植物。最理想的种法是种在池子的边沿或地面的高处。
⑦特殊形:特殊形植物是有奇特的造型。其形状千姿百态,有不规则的、多瘤节的、歪扭式的和缠绕螺旋式的。这类植物通常是在某个特殊环境中形成的,都是由自然力造成的。
特殊形植物最好作为孤植树,放在突出的设计位置上,构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一般来说,无论在何种景观内,一次只宜置放一棵这类植物,方能避免产生杂乱的景象。
3、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色彩是除大小、形状外的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植物的色彩可以看作是情感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象征,这是因为色彩直接影响着一个室外空间的气氛和情感。
·植物色彩的情感象征(见附表)。
·植物色彩与构图。
·植物色彩的呈现部位(树叶、花、果、杆枝)。
·植物配置中的色彩组合。
植物的色彩应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作用。注意,对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据花色或秋色来布置,是极不明智的,因为这些特征会很快消失。
①对比色配合,黑与白,绿与红或橙。
②深色会缩短观赏者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深色植物多,则使人感到空间比实际狭小。
相板,浅色植物使空间产生明亮,轻快感。在视觉上有漂离观赏者的感觉。 ③深色植物放在底层(观赏的层次),使构图稳定,浅色安排在上层,使构图轻快。
④色彩不宜配置得过于艳丽、杂碎,否则会使整个布局显得杂乱无章。
4、树叶的类型
树叶的类型包括树中直的形状和持续性。与植物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有关系。 在温带地区,基本的树叶类型有三种:落叶型、针叶常绿型、阔叶常绿型。每一种类型各有其特性。
①落叶型:在大陆性气候带中,无论就数量还是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言,多以落叶植物占优势。
·在室外空间中的特殊功能:突出强调了季节的变化。
·落叶植物的另一特性,是枝干在冬季凋零光秃后,呈现出独特的形象。
②针叶常绿型:其色彩比所有种类的植物都深(除柏树类外),这是由于针叶植物的叶所吸收的光比折射出来的光多。
·任何一个场所,都不应该过多地种植此类植物,因为这类植物易产生悲哀、阴森的感觉。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在一个设计中,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若该地区以针叶为主,则另当别论。
·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常绿针叶植物,避免分散,以免使布局过于分散。 ·可作为成色植物的背景。
·常绿植物叶的密度大,因而在屏障视线,阻止空气流动方面的非常有效。常绿植物是在一年四季中提供永恒不变的屏障和控制隐密环境的最佳植被。
·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组合。
一般而言,在一个植物的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落叶植物在夏季分外诱人,但在冬季却“黯然失色”,因为它们在这个季节里缺乏密集的可视厚度。而针叶常绿植物则太沉闷,且对季节变化“无动于衷”。因此两种植物应有效地组合起来,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③常绿阔叶型:阔叶常绿植物的叶形与落叶植物相似,但叶片常年不落,常见的有:广玉兰、大叶女贞、香樟等。
特征与用途:叶色几乎都呈深绿色,许多阔叶常绿植物的叶片具有反光功能,在阳光下显得很亮。因此,能使一个户外空间产生耀眼的发光特性;但当它们被植于荫影处时,都具有阴暗、凝重的感觉。
·设计中重点考虑其中叶丛,而不能过分注重其花的效果(花期太短)。
·阔叶常绿植物不十耐寒,也不能抵抗炽热的阳光,因此,切忌将其种植在能得到过多阳光的地方或种植在会遭到破坏性冬季寒风吹打之处。应种在气候温和的地方,如建筑的东西。
5、植物的质地
所谓植物的质地,乃是指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它受植物叶片的大小,枝条的长短、树皮的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以及观赏植物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近距离内质地受叶片大小、形状、外表等影响。
远距离,则受枝干的密度和植物的一般生长习性影响。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质地的重要性:会影响许多其它因素,包括布局的协调性和多样性,视距感,以及一个设计的色调,观赏情趣和气氛。
根据植物质地在景观中的特性及潜在用途,分为三种:
①粗状型:通常由大叶片、浓密而粗壮的枝干(无小而细的枝条)以及松疏的生长习性的形成。如二乔五兰、广五兰等。
观赏特性:·观赏价值高,泼辣而有挑逗性。置于中粗型及细小型植物中时,会“跳跃”而出,首先为人所见,因此,在设计中可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但注意不能过度使用,否则在布局中会喧宾夺主。
·粗壮型植物具有趋向观景者的动感,从而产生距离缩短的错觉。因此,极适宜应用于那些超过人们正常舒适感的现实自然范围中。但在狭小空间中应慎用,过多使用会使用空间被植物所“吞没”。
②中粗型:指那些具有中等大小叶片,枝干,以及具有适度密度的植物。
观赏特性:与粗杜型植物相比,中粗型植物透光性较差,而轮廓较明显。由于此类植物占绝大多数,因而应在种植成份中占最大比例。中粗型植物也应成为一项设计的基本结构。充当粗壮型与细小型的过渡成份。因而具有统一整体的能力。
③细小型:细质地植物长有许多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以及具有齐整密集的特性。如:鸡爪槭。
观赏特性:·在风景中极不醒目,往往最后才为人所见。
·细质植物最适合在布局充当更重要成份的中性背景,为布局提供优雅,细腻的外表特征,或在粗质地和中粗质地粗物的配合中,增加景观变化。
·具有“远离”观赏者的倾向,大量种子户外空间,有空间扩大的错觉,因而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特别有用。
·大星小叶片:浓密的枝条,因而轮廓非常清晰,外观文雅而密实,因而用作背景,可使背景展示出整齐、清晰、规则的特证。
小结:①理想情况,是均衡地使用三种类型的植物,设计才能悦目。种类太少,单调;种太多,杂乱。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②中质地作为粗质地和细质地的过渡,以免突然过渡而显凌乱。
③质地选取上必须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这些特性对于设计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视觉上和情感上,以及室外环境的气氛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关系。
四、植物的美学功能
从美学角度看,植物可以在外部空间内,将房屋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统一和协调环境中其它不和谐因不比。突出景观中的景点和分区,减弱构筑物粗糙果效的外观,以及限制视线。但是,我们不能将植物的美学功能仅局限在将共作为美化和装饰材料的意义上。
1、完善作用
植物通过重现房屋的形状和块面的方式,或通过格房屋的轮廓线延伸至其相邻的周围环境中的方式,而完善某项设计和为设计提供统一性。
2、统一作用
植物的统一作用,就是充当一条普通的导线,将环境中所有不同成分从视觉上连接在一起。
3、强调作用
在一个户外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殊的景物。这一功能是借助它截然不同的大小、形态、色彩成或与邻近环境物不相同的质地来完成的。
极适宜用于公共场所出入口、交叉点、房屋入口附近或与其它显著可见的场所相互联合起来。
4、识别作用
与强调作用相似。
5、软化作用
在户外空间中软化成减弱形态粗糙及僵硬的构筑物。
6、框景作用
五、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1、种植设计程序
·植物的功能作用,布局、种植以及取舍,是整个程序的关键。
①初步阶段(对园址的分析、认清问题、发现潜力、了解甲方的要求)→考虑设计中的因素和功能,困难和效果。
②功能分区
植物在适当的地方确定充当如下功能:障景、蔽荫、限制空间以及视线的焦点。在此阶段不考虑采用何种植物,和单株植物的具体分布和配置。
需要考虑的是植物种植区的位置和面积。
③种植规划
在此阶段,应主要考虑种植区域内部的初步布局。
④细部规划
在完成初步的布置组合之后进行,开始排列单株植物。
2、种植设计原则
①应根据植物成就后的外观来设计,而不是盯着幼苗的大小来设计。留下生长间隙。
②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重叠为各单体的1/4~1/3。
③单体植物排列的原则是按奇数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基本设计原理。
基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板,偶数易于分割,因而相互对立。超过7株,人眼则难以区分奇偶了。
④各植物组群之间,应相互衔接,消除“废空间”。
⑤植物与其它要素的协调。
⑥应有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其数量占支配地位。
——基调树种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第六讲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自然要素(水)
一、水的一般特性
水的自然特性影响着园林设计的目的和方法。
1、水的可塑性
要设计水体,实际上是设计容器
2、水体的状态
① 静水:强调景观,形成景物的倒影,加强注意力;
② 动水:引入注目的焦点上。
3、水声
根据需要可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音响效果来,能使人平静温和,也可以使人流动、兴奋。
4、水的倒影
5、水能模糊地反映容器与景物的特性
① 坡度:根据水的流速来判断
② 容体的形状与尺度
③ 温度
④ 风:波浪
⑤ 光:折光性、吸光线
二、水的一般用途
1、提供消耗:人和动物的消耗
2、提供灌溉:
① 喷灌 ② 渠灌 ③ 滴灌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3、对气候的控制
水可用来调节室外环境中空气和地面的温度。
4、控制噪音
流水和瀑布成为悦耳的音响,能减弱噪音。
5、提供娱乐条件
水能作为游泳、钓鱼、帆船、赛艇、滑水等的场所。
三、水的美学观赏功能
水除了一般的用途外,还具有观赏功能。要发挥这种决定水在设计中对室外空间的功能作用,其次再分析以什么形式和手法才适合于这种
1、平静的水体
① 规则式水池:人造的蓄水容体,其池边缘线条延括分别,池的外形属几何形。 水的映射效果的体现:
a. 从赏景点与景物的位置来考虑水池的大小和位置。对于单个的景物,水体应放置在被映照的景物之前,观赏者与景物之间,而长宽则取决于景物的尺度和所需映照的面积多少而定。
b. 水池的深度和水池表面的色调也是考虑因素。水面越暗越能增强水面倒影→增加水池深度,另一有效方法,是在池壁或池底漆上深蓝色或黑色。
c. 要使反射率达到最高,尽量使水池中水平面高一些,不能有杂质;还需保持水池的洁简形状。
d. 如果不用水池作反射之用,则可在底部使用引入注目的材料,色彩和持地,并设计成吸引人的式样。
② 自然式水塘:
设计上比较自然或半自然,可以是人造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其外形通常是由自然的曲线构成,适合于乡村或大的公园内。
水塘的大小与驳岸的坡度有关,同面积的水塘,驳岸较平缓,离水面近看起来水面就较大,反之则水面就感觉较小。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自然式水池的景观功能
a. 可使室外空间产生一种轻松恬静的感觉。
地形 自然植物→自然风光
b. 具有平静的静态感,可以在景观中作为一基准面。
c. 可以作为连系和统一同一环境中的不同区域的手段。
d. 吸引人的注意,对景观的展现,从一点开始,吸引注意,逐渐展开景观。 自然水池能从视觉上将不同的景观联系和统一在一起,由于在一点上,又不能一目了然全景,故又创造了神密感。
2、流水,流水是用以完善室外环境设计的第二种水的形态。
流水是任何被限制在有坡度的渠道中的,由于动力作用而产生自然的水。在此不包括瀑布。
流水的行为特征,取决于水的流量,河床的大小和坡度,以及河底和驳岸的性质。 改变河床前后的宽窄,加大河庆的坡度,或用河庆用糙的材料,如卵石或毛石,可以形成较湍急的水流。
在同流量的水流中增加障碍物,阴碍水流也会形成湍流和波浪。
3、瀑布
瀑布是流水从高处突然落下而形成的。瀑布的观赏效果比流水更丰富多彩,因而常作为室外环境布局的视线焦点。
瀑布可以分为三类:
自由落瀑布、叠落瀑布、滑落瀑布
① 自由落瀑布
其特性取决于水的流量、流速、高差以及瀑布口边的情况。不同情况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外貌和声响。
适合于城市环境的变形瀑布叫做水墙瀑布,顾名思义就是由瀑布形成的墙面。 ② 叠落瀑布
是在瀑布的高低层中添加一些障碍物成平面,使瀑布产生短暂的停留和间隔。它
正在阅读:
第六讲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08-13
采用拱弦钢管搭设拱桥拱架 - 图文07-06
东北高速分立案例分析报告11-09
2018北京安全三类人员新A.B.C题库06-17
违约处理(章节)06-17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多篇)09-28
晨鸣纸业财务报表分析07-24
包二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05-11
网络信息新形势下处理罪犯死亡事件的思考05-23
- 供应商绩效评价考核程序
- 美国加州水资源开发管理历史与现状的启示
- 供应商主数据最终用户培训教材
- 交通安全科普体验教室施工方案
- 井架安装顺序
- 会员积分制度
- 互联网对美容连锁企业的推动作用
- 互联网发展先驱聚首香港
- 公司文档管理规则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 如何选择BI可视化工具
- 互联网产品经理必备文档技巧
- 居家装修风水的布置_家庭风水布局详解
- 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 【知识管理专题系列之五十八】知识管理中如何实现“场景化协同”
- 网络推广方案
- 中国石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详解胎儿颈透明层
- 园林景观
- 要素
- 构成
- 实验一-Java基本环境搭建(bo)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机电一体化电子教案2
-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病房呼叫系统
- 河南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汇总表
- Belief–desire reasoning in the explanation of behavior,D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 如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新时期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 C310中文资料
- 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第一阶段试题
- 建筑工程预算实例(免费)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基础》2015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 内蒙古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
- 贸易壁垒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开题报告
- 日产电脑故障自诊断
- 你是一个文静善良的女孩
- VB高级编程论文
-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C卷
- 让你的女朋友打不开也删不掉你放XX的文件夹
- 选修5化学第一、二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