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4-07-06 04: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整理:张旭松)
必修1(自然地理)
【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1、宇宙的性质:物质性 运动性
2、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地月系
4、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资源(辽阔 强辐射 高真空 失重)太阳能 矿产资源。
5、①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经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向外辐射。
②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别为: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③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圆盘状的太阳是其光球层
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周期:11年
⑤太阳辐射:(中国)最强:西藏(拉萨、日光城);最低:四川盆地(重庆、雾都)
⑥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影响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 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影响地球气候(降水量)。
1
6、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7、地球自转
①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②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两极为零,同一条纬度上线速度相等 赤道的线速度约是纬度60°的两倍。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 (15°/h)
③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 晨线、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④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⑤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人为日界线)从东经度跨西经度-1天 从西经度跨东经度+1天 0(24)时所在经线(自然日界线) 从西跨东+1天 从东跨西-1天
⑥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是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是18时 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是12点 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是0(24)点
2
⑦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8、地球公转
(1)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快 7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夜半球﹤0° 晨昏线上= 0° 昼半球 > 0°
关于直射点对称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3)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
3
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4)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5)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每年直射两次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有极昼极夜无太阳直射
【第二章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整个地壳,主要由岩石圈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1)岩浆岩(常见的):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常见的):石灰岩、砂岩、页岩。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变质岩(常见的):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块状山脉或陡岸如华山,庐山)和地堑(谷地或盆地,渭河平原,汾河平原)﹞。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雅丹地貌)、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
5
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环太平洋带
4、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氮 氧 二氧化碳 臭氧。
(1)大气垂直分层(从低到高):对流层,低纬度厚度大、高纬度厚度小,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6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7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季风的成因:(主要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次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7、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8、锋面系统的天气状况
冷锋: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影响,温暖晴朗
过境时: 快:暴雨,慢:连续性降雨
8
过境后: 冷空气替代暖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
过境后:暖空气替代冷空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9、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热带气旋:台风,反气旋(高压)控制形成我国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准静止风控制形: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7—8月长江中下游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炎热少雨的“伏旱”天气
10、雨带推移
五月份雨带在华南登陆,华南出现雨季,北方出现春季。
六月份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
七、八月雨带在华北、东北,出现雨季,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
九月份雨带南撤。十月份雨带退出中国大陆,雨季结束。
11、水循环
水圈主体:海洋水,陆地淡水资源的主要储存形式:冰川
9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12、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10
正在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07-06
中国报社21世纪联想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小学组演讲稿怎么07-05
2015年中南财大会计专硕报录比07-10
请相信母爱的力量作文500字07-15
学生个人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精品例文08-02
免疫组化方法中关键环节及其原理解述09-16
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通用10篇)03-27
电工实习报告(优秀8篇)03-27
基于VB的间接平差程序设计 - 图文12-16
幼儿园大班班主任教学计划(精选6篇)03-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必修
- 要点
- 复习
- 地理
-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