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试题知识分享

更新时间:2023-04-17 11: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只供学习与交流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其中“将”的意思是_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的意思是___穿过的意思。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其中“瀚海”是指浩瀚的荒漠。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其中“倩”的意思是__请求,“红巾翠袖”。

5

6、李白《行路难》的最后两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其中“夙兴夜寐”的意思是

8、“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其中“坐”的意思是因为。

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中“浣女”的意思是

10

11

12、《前赤壁赋》的体裁属于文赋。

1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其中“吊”是慰问的意思。

14

15、“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其中“赍”的意思是送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李将军列传》选自( A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朝觐在古代指臣子朝见君主。

B. 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牛羊二牲。

C. 寒食节在清明节后一日或二日。

D. 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弟。

3、“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A )。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庄子》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4、下列成语中,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的是(D)。

A. 功亏一篑

B. 望洋兴叹

C. 贻笑大方

D. 狡兔三窟

5、“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其中“相”的意思是(C)。

A. 互相

B. 察看

C. 相貌

D. 宰相

6、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 B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C. 七言歌行

D. 骚体诗

7、《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D )。

A. 《孟子》

B. 《战国策》

C. 《国语》

D. 《左传》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儒、佛、道三家。

B. 古代宴席有尊卑之分,最尊为坐北面南,最卑为坐南面北。

C. “亭午”即正午。

D.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9、“数”的本义是(D)。

A. 数目

B. 屡次

C. 细密

D. 计算

10、“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其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A)。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1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边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赋、比、兴是《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比较大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他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绝句的体裁已经固定为两种,一是五绝,也称五言绝句,简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称五绝;二是七绝,又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除了要求的韵律平仄外,还有字数行数的规定。五绝每行为五字,一共四行。七绝每行七字,也是四行。

4、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四、翻译(每题10分,共20分)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五、标点白文(10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只供学习与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6n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