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14 09: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 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知识链接

1.若想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的情况,可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 )A.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之洞

2.小兰曾在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习过,你知道这所学堂的名称吗( ) A.福建船政学堂B.京师同文馆 C.万木草堂D.北洋水师学堂

3.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欲达到的目的是

( ) A.发展中国科技 B.抵御外国的侵略 C.平定内乱D.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4.若想了解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情况,可查阅哪个企业的资料(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

5.丽丽以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丽丽的座右铭是( )

A.自强 B.求富 C.制夷 D.反帝 五、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巩固:

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 (1)原因:诱因: (2)具体准备:

A、1898年康有为上书

( 因 ,成为了 ) 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 ,宗旨: 、 、 。

(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 诏书 (4)、主要内容 内容 作用 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

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 有利于中国 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有利于 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 增强国防力量 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 为标志,宣告了失败

1、新政危机四伏

(1) 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

(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 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

(3)“ ”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

(4)慈禧与荣禄密谋;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

2、戊戌政变: 9月21日,_____________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搜捕维新派。并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人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保留外,其余尽数废除。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主观:(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

(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

(3)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客观:(1)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2)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3)变法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各省官员阳奉阴违。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维新遗产

1、具备新意识的近代 形成;

2、国家 的新政策, 等自由, 的风行,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各种 、 的创办,使文教事业发展;

4、近代 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使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 5、 、 等运动风起云涌,引领时代新风。 6、维新运动开创了 ,这是它贡献给时代,

也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戊戌变法的评价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运动,也是一

次 运动。

2、爱国性:以 为目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 。 3、进步性:要求 ,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4、启蒙性:形成近代第一次 ,促使中国出现了新气象、新文教、新风气 六、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108的变法诏书分析: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

吗?

合作探究二:材料十: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问题10:结合变法内容和材料十分析,新政未涉及维新派起初提出的哪些主张?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难点分析:戊戌变法的特点。

合作探究四:材料十一: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问题11:那么,光绪皇帝属于不属于维新派呢?

合作探究五:无力回天

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 “ 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 ”,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

七、归纳小结

八、当堂检测:

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保国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颁布变法法令 D.强学会成立

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

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

A.保国 B.保民 C.保种 D.保教 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6.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

C.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7.百日维新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守旧势力的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 C.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D.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8.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促进了思想启蒙

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 1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解放

11-15 BADAD 16-20 DCBBD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典范,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2.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四、知识连接:

1.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共产党人任教官 B.重视军事教育

C.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2. 北伐的主要战场是 ( )

A.山东、山西 B.广东、广西C.湖南、湖北 D.河南、河北 3. 北伐军攻克下列地点的正确顺序是( )

A. 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南京B. 贺胜桥-汀泗桥-武昌-南京 C. 汀泗桥-贺胜桥-南京-武昌D .贺胜桥-汀泗桥-南京-武昌 4. 在北伐战争中,赢得“铁军”光荣称号的是( ) A.第一军 B.第四军 C.第六军 D.第七军 5. 1926年的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 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 彻底解除了北洋军阀统治 D.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五、【教学导入】

自主学习(10分钟)(自学课文,注意在课本上勾划要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基本思路:

◇南昌起义的来龙去脉: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湘南

◇秋收收起义的经过:湘赣边界三路进攻长沙—授挫—文家市—三湾---井冈山

1、南昌起义的时间 ,导人是 2、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准备南下 ,起义失败后, 、 领导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 。

3、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阅读“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一目,回答)

4、秋收起义的时间 ,地点 。领导人 。起义的部队的名称是 。 5、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建立者 。

6、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 ,会师的队伍

是 、 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 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

立 、 、 的开始。

六、合作交流(15钟)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提示:探究分析。从井冈山的地势、敌人的力量、群众支持革命的情况,革命物资的储备等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资料,来探究毛泽东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3、阅读P55红军歌谣:思考①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这首歌谣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③我们应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4、请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以你们小组擅长和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对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解。(方式多样,如列表、对联、小品、歌曲、小诗、小短文、快板、舞蹈)

七、归纳小结(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

八、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白色起义 2、下列人物中没有领导南昌起义的是( ) A、周恩来 B、叶挺 C、贺龙 D、毛泽东 3、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4、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革命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三湾改编后的工农红军 D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6、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你能准确写出它们发生的时间吗?

(2)八一历史到2009年有多长?

(3)“南昌打响第一枪”的领导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4)上述历史事件有怎样重大的意义呢?

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爱党爱军情感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四、知识链接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白色起义 2、下列人物中没有领导南昌起义的是( ) A、周恩来 B、叶挺 C、贺龙 D、毛泽东 3、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4、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革命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三湾改编后的工农红军 D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五、教学过程: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时间:________ 出发地: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

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线:江西、福建出发→________ →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___ →巧渡金沙江→ ___ →翻雪山→_____ 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3、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4、通过红军长征一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想?

七、归纳小结:

八、目标检测

1.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开始于( ) A.1928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1年 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

A.“八七”会议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遵义会议 3.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B.会宁 C.吴起镇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牵制了敌军的力量 7.长征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四渡赤水河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8、对长征的错误评价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D.挫败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 请按右图上标号顺序,回答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上的下列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

A、红军长征开始时间__ 年__ 月;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因为__ __ ___ _

B、长征途中,党中央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最主要内容是确立了 __ __ 的正确领导

C、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江,飞夺___ ______ 桥 D、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师地点 1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 (2)“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3)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近代史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

课型 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

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本课可以问题入手,通过再造历史场景、创设新情境、充分运用图表等

历史材料等途径,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2.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图片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等。建议在相应教学环节中, 设计如“观察图片史料分为几步”等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步骤,以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 四、知识链接:

1.导致新文化运动中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D.“问题”和“主义”之争

2.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3.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

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4.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五、教学过程:1.写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点: 五四爱国运动----------_______________

中共成立----------_______________ 北伐战争----------_______________ 南昌起义----------_______________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秋收起义----------_______________ 井冈山会师----------_______________ 红军长征----------_______________ 2.五四爱国运动: 事 导 爆发时爆发地先 主 运动中结 性 火 间 点 心 件 线 锋 力 果 质 标志性 意义 五四 爱国运动

准备:黄埔军校 ①时间: 年5月

? ②重要领 导人: 任校长 任政治部主任

? 任党代表, 任校总理

? 作用: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概况 ① 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

② 对象: __ __ _ ____ ③ 司令: __ __

④ 主战场:__ _ __ _ ⑤ 战役: ____ ____

⑥ 重要人物: ___ 率领的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

? 了铁军的称号。

? ⑦ 战果:从 流域打到 流域,声震全国。 结果: ①由于____ _ ___ 等国民党____ 派叛变革命,北伐

? 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②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时间: 年 ? 地点:

政权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

表 的利益。 ?

3 ., 在一起。 率领起义革命军, 江西 大起义。 , 革命从此得胜利。 六、归纳小结:

七、合作与探究:

1.在这次红色之旅中,我们走访了六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昌、井冈山、遵义,参观了众多的革命圣地,重温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在这一路的探访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站?请你谈谈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谈谈长征的精神。

3.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天安门到天安门。请问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周总理为什么这样说?

? ? ? ? ?

八、当堂检测:

1.下列城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请写出这一时期发生在这些城市的相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①北京 ;②上海 ; ③南昌 ;④遵义 。 2.请写出与下列节日相关的历史事件。 ①5月4日青年节 ;②7月1日建党节 ; ③8 月1日建军节 。

3.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 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 ? 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 ?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

? ①上面的歌谣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请至少写出三件。 ?

? ②“南昌打响第一枪”的含义是什么?

? 下面是小明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暑期夏令营活动后写的一篇日记,由于走访的革命圣地很多,时间很紧,在这篇日记中有六处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 在红色之旅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我与同学们一起走访了很多革命圣地,了解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上海,我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在北京,我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致情况;在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昌起义纪念馆,我看到当年起义部分使用过的马灯、军服等文物;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我参观了龙江书院,这是当年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周恩来相见的地方;在贵州遵义,我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正是遵义会议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①错误一 ,改正 ;

②错误二 ,改正 ; ③错误三 ,改正 ; ④错误四 ,改正 ; ⑤错误五 ,改正 ; ⑥错误六 ,改正 。

第16课《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和严重后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张学良、杨虎城,学习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接受爱国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三、教学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四、知识链接:

1.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开始于( ) A.1928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1年 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

A.“八七”会议B.长征的胜利结束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遵义会议

3.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B.会宁 C.吴起镇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五、【教学过程】

一、九一八事变

1.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 ,地点在 。九一八事变后,只有 个多月,东北 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2. 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

3.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 。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 。

4.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 ,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 。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5.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 的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 。

6. 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 和十七路军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7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8.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又叫做“ ”,发动者 、 。

9.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 解决。党中央派 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0. 西安事变的结果是 ,从此, 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六、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小组竞答“动脑筋”(第70页):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师视回答情况决定点拨与否)

2.思考讨论: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对此,你如何看待?

3.讨论解决:(1)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会有什么反映?

(2)“活动与探究”(第73页):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可采取小组讨论→组代表抢答→师点拨点评方式)

七、归纳小结

八、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 )

A.西南三省 B.西北五省 C.华北五省 D.东北三省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双方的关系 B.打击国民党内部亲日派 C.联合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 D.为了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4.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A.日本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 5.下图是中共中央派往西安谈判的代表,图片中右边第一个人是中共代表团团长,他是( )

A.叶剑英 B.秦邦宪 C.周恩来 D.刘少奇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

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

(1)埃德加·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

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

1.B 2.D 3.D 4.D 5.C

7.(1)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也可) (3)结果:

和平解决。 【知识拓展】

(1)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杨,而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何应钦的目的是置蒋

介石于死地,夺取国民党大权,扩大内战,投降日本。

(2)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如中共希望和平解决并为之努力,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努力营救,蒋介石表

示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等。

知识结构图:

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学课文、查找资料、观看影视作品,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的录象、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血染卢沟桥”。

2、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知识链接:

1.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 )

A.西南三省 B.西北五省 C.华北五省 D.东北三省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双方的关系 B.打击国民党内部亲日派 C.联合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 D.为了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4.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A.日本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 五、教学过程: 一、血染卢沟桥

1、 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____________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由此_________抗日战争爆发。 2、 血染卢沟桥:在卢沟桥争夺战中,二十九军副军长___________和一三二师师长__________先后为国捐躯。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奔赴抗日前线。 二、南京大屠杀

1、八一三事变 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__ 2、迁都重庆:1937年,日军攻陷中国首都__________国民政府迁都到_________ 3、南京大屠杀;__________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民达____________万人以上。

1、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式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2、 看p89页两副图片回答体现了 中国军民什么战斗精神?

3、 看p90页四副图片回答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六、合作与探究:

1、 讨论:佟麟阁生前曾激励将士们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佟麟阁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 议一议:南京大屠杀给你的启示。

七、课堂小结:

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列出学习提纲展示。

八、达标测试 1.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次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

3.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4.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

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8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教师寄语】 万众一心,其力断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熟记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2.过程与方法: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2.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影像法 四、知识链接: 1.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次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七七事变

3.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4.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

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长城的图片, 教师讲解引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了。日本刽子手的屠刀指向了中华大地,南京30多万同胞被杀,鲜血染遍了整个南京城;面对这种野蛮的侵略与杀戮,中国人民惟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全体同胞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打倒侵略者。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用血肉之躯筑成了抵抗日军侵略的坚固长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驱筑起保卫国家、民族的长城的。(显示课题) 新课导学:

师生活动:浏览全课各子目标题,教师点明本课学习任务。 教师讲述:同学们,中国的抗战是非常艰苦的,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当敌人可以用坦克、平射炮大举进攻我国领土和杀害我们同胞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的仅仅是我们的血肉之驱,而在这血与肉的搏斗战中,又以我们课本上的这几次战役为典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经历一下这几次战役。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教师播放“平型关大捷”视频,学生观看;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相关知识;教师指导并显示电子板书。

想一想 :平型关大捷作为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教师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进的步伐加快了;继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占领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从而发生了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

教师讲解:同学们,台儿庄战役打得是非常惨烈的,你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同学们现在看一下《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对,徐州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哪里呢?

教师讲解: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北面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春,日

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台儿庄战役) 学生活动:请听我诉说:血战台儿庄的故事 教师提问: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这一次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百团大战 学生讨论:百团大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学生看书思考:阅读教材80页第二段小字,然后说一下日军对敌后根据地采取了什么行动,而这些野蛮行径迫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回击措施? 教师讲解:对,他们实行了“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那么有没有同学向我们解释一下这两种政策呢? 教师讲解:很好,同学们都答得非常详细啊。这两种政策是非常野蛮粗暴的,为了反击他们,中国八路军主动出击,打了一场百团大战。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关于百团大战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百团大战)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主力部 队: 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 血战台儿庄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百团大战 3、地点: 4、领导人: 5、评价: 中共七大 (时间),中国共产党在 (地点)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 的领导下,打败 ,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的中国。 六、合作交流 1.你能试着从目标、规模和战机三方面来评价百团大战吗?

2. 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3) 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归纳小结:

八、目标检测:

1.百团大战发生在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中 2.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 )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3.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B.中共“七大”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七大”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

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6.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7.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负的关键在于(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的英勇抗战 B.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

C.苏联红军对日作战D.日本侵华兵力相对不足

第19课 内战烽火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影像法结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认知《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四幅插图,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2.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三、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政权相互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资料,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和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的做法。

2.指导学生阅读西北战场战况。引导学生思考: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是由于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的结论。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四、知识链接:

1.百团大战发生在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中 2.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 )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3.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B.中共“七大”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七大”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

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五、教学过程:

(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这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电报,蒋介石是真的“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吗?毛泽东是否敢去重庆赴“鸿门宴”呢? 蒋介石的目的:1. 2. (二)、重庆谈判: 时间: 地点: 中共人物: 结果: (三)、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的爆发 时间: 进攻地点: 意义及后果: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 时间: 进攻地点: 结果: (四)、挺进大别山: 时间: 进攻地点: 军队: 意义及结果: 六、合作探究 1.为什么抗战后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 2.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 七、归纳小结: 1.重庆谈判 2.蒋介石的目的: 3.毛泽东的目的: 4“双十协定”.签订时间:

“双十协定”又叫:

八、目标检测

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1、时间:( ); 2、概况:( )( )率领( )解放军主力直接插入( )地区;

3、结果:开辟了( ); 4、作用: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和( );是( )的开始。 5.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是( ) A.美帝国主义 B.英帝国主义 C.日本帝国主义 D.德国法西斯

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7、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军队 大举进 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大根据地

8、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 对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采用的战术之称是( )

A、游击战术 B、运动战术 C、蘑菇战术 D、阵地战术

9、1947年夏同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A、陈毅 B、粟裕 C、邓小平 D、谭震林

10..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

11.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

1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

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1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1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15.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第20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2.难点:渡江战役的意义。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诗词导入法。可以用关于本节内容的诗词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讨论法。

3.图文结合法。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

4.引导分析法。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5.图表法。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 四、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3.《大决战》等影片及相关设备。 五、知识链接: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 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D.内战准备不充分

2.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

和平协定》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六、教学过程:

1、从 ______ 年 ______ 月到 ______ 年______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大战役。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领导特点 参战歼敌数 影响 人 部队 意义 3、______年4月,_______和_______向_____________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______月____日,______解放。

问题归纳:①渡江战役有什么意义?

②请你归纳出人民解放战争的线索。

课内探究

1、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请你结合所学,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当堂训练

1、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

A、徐州 B、北京 C、济南 D、南京

2、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个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下列战争或战役曾在这一地区发生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百团大战 ④三大战役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一个情节: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发是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一情节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意图

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 D、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

6、“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7、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了“关门打狗”的战术。请问其中的“门”是指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大连 9、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取得对国民党军队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次战役以后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我军部队是

A.中原野战军 B.华北野战军 C.东北野战军 D.华东野战军

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二、重难点:

1.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三、学法指导:

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课堂上出示大量 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 、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1、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

A、徐州 B、北京 C、济南 D、南京

2、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五个省市,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下列战争或战役曾在这一地区发生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百团大战 ④三大战役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一个情节: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发是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一情节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意图 C、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 D、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_____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 _____ 提出了“ _____ ”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 _____ 到 _____ 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 _____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 _____ 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_____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_____ ”。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 _____ 、 _____ 、_____ 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_____ 。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 _____ 部门。 六、合作探究: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七、归纳小结:

八、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 、郭沫若 D 、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

A、辛亥革命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洋务运动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

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七年级上册第2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

展>> 导学案

【课标要求】

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分析方法。

3.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使学生具备简单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

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

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2.教学难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概念解读】

张謇(1853—1926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江苏南通人,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899年,经过数年筹办,建成大生纱厂,后相继建成大生二、三、八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与此同时,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实业。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年三校并为南通大学。在南通以外的其他地方,张謇还倡议和资助建立了一些学校。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任江苏咨议局议长。民国初年,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来先后任袁世凯政府农林、工商、农商部总长。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活动辞职回籍,继续从事实业活动,但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压力下,陷于窘境。1926年病逝。

【课前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_____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 _____ 提出了“ _____ ”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 _____ 到 _____ 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 _____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 _____ 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_____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_____ ”。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 _____ 、 _____ 、_____ 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_____ 。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 _____ 部门。

【自主学习】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背景: 签定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

工厂、开采矿山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

2.状元实业:人物: ;口号: 活动:回乡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 3.发展概况:一战期间,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纱厂最后被吞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61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