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

更新时间:2023-04-14 05: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

下册科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

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发生变化时,物体的沉浮变化有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2.能浮在水面上的有乒乓球、木块;不能浮在水面上的有粉笔、橡皮、石子、钉子、刀子。

3.物体的沉浮能够改变。

4.要想使沉在水底的石块浮起来,可以将石块放在一块泡沫板上。

5.铝片放入水中会下沉,把它弯成船形,会浮在水面上,说明物体改变形状后,在水中会由下沉变成上浮。

6.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我们可以改变它的形状,让其浮在水面上。

7.将橡皮泥放入水中,会同时产生两种力:一种是橡皮泥向下对水的压力,另一种是水向上对橡皮泥的浮力。

8.制造一艘小船的一般步骤是:准备材料、制作、改进和完成。

9.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船有帆船、气垫船、巨型油轮。

10.根据船的发展史,依次写出船的名称: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11.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12.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13.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14.物体的沉浮条件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停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

15.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有关。

16.石块在沉入水底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

17.物体的沉浮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18.不同的物体会浮在不同溶液的液面上,说明液体密度不同,浮力也不同。

19.盐水比水的浮力大,所以马铃薯在水中是上浮的。

2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1.从井中打水时,总觉得水桶在水中比离开水面时省力,因为桶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2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它的轻重、体积无关。

23.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第二单元热

1、用力搓手,感觉手热,这是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2、太阳发出的热和光是一种能,叫太阳能。

3、衣服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热。

4、夏天穿颜色较深的衣服会产生很大的热量。

5、我们可以按照手的感觉,把热分为烫、热、温、凉、冷

6、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膨胀起来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瘪下去。

7.冷水变热时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沸腾起来。

8.把装满水的烧瓶从热水中拿出来,放入冷水中,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下降,这说明水受冷后体积收缩。

9.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

10.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实验证明:空气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由此可以得出其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2.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且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着的。

13.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利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4.铜球受热后,不能从圈中通过了,说明膨胀了;铜球受冷后,又能从圈里通过了,说明收缩了。

15.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固体热胀冷缩只是物体内分子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物体的质量不变。

17.铁桥通常都加在滚轴上。

18.用酒精灯在金属的中间部分加热,会感觉到金属的两端部分很热。

19.冰遇到火会很快地融化,说明有热量传递过去。

20.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21.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之间进行传导。

22.传热能力强的物体有金属、陶瓷等;塑料、橡胶、木头等是传热能力弱的物体。

23.铜、水、丝绸三种物质导热最好的是铜。

2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5、夏季,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如果充的太足,能使轮胎放炮。

26、在瓶内装上水,用酒精灯加热,气球就可以鼓起来。

2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做热传递。

28、保温杯工作原理:因为保温杯有很多层,而且它的夹层是真空的,防止热的对流,杯壁上镀水银,这样可以避免热辐射。有的杯盖上面有软木塞,是为了防止热的传导。

29、温度变化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

30、空气既没有一定的质量,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它会布满任何容器。

31、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密度和重力有关,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2、橡皮泥的形状改变了,它的沉浮状态随之改变,质量不变。

33、热传导和热对流是通过物质微粒的接触转移热量的。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常见的计时仪器有手表、秒表。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1分钟,分针每转动一格,表示1分钟,每转动一圈表示1小时,时针每转动一格表示1小时,时针每转动一圈表示12小时。

一天有24小时,有1440分钟。一小时有3600秒,一天有86400秒。

秒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远古时代,人们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星座在一年时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大约有8个小时。

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

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们能制作一个太阳钟。

古代人用水测量时间制成了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

水钟怎样计时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漏壶是用一个壶底或靠近壶底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因为水的流动是有规律的,所以人可以利用它来计时,但它不是十分准确的,而且受到一些人为、天气、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计时用的简易时钟有日晷、水钟、燃油钟、沙漏等。

像钟摆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总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摆钟来计量时间。不同长度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16不改变摆锤的重量,摆绳增加,摆来回摆动的时间增长。绳长不变,增加摆锤的重量,摆来回摆动的时间增长。

17、摆钟是利用摆摆动一次时间相等的原理制造的。

18、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等因素有关。

19、摆长影响钟摆的摆动次数。摆绳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绳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20、设计时钟的要诀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

21、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动。

22、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

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23、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工作的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由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一端的操纵器,让它跳过一个齿。这样,摆锤每摆动一次,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24、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有晷针和晷面组成,在晷面的正反两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表示两个小时。依晷面放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

2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时、天、月、年。

26、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方法有泄水型和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现实泄水型,后来发展到泄水型和受水型同时使用。

27、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28、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在地上立杆测影的方法,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

2、太阳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3、公元10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研究地球和地球运动时提出地心说理论。托勒密的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他不辞劳苦,克服困难,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可靠数据,提出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着《天体运行论》。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公认。

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是在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要解释昼夜交替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

7、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中确认地球是球体。

8、1600年,布鲁诺因为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

9、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0、地球自转一周时间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度,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差1小时。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划为24个时区。

11、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12、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13、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的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14、北极星在生活中的作用:晚上迷路了可以依靠北极星找到回去的路。在沙漠里可以依靠北极星辨别方向。

15、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

16、地球公转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17、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18、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19、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地球倾斜的方向不断变化。

20、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21、一年四季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长。

22、四季变化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有时太阳高度大,有时太阳高度小,有时太阳高度适中,因而会出现四季变化。

23、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高挂在北极天空,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4、地球倾斜的角度是23度。

25、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26、在极地,太阳升起来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27、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直径大约是3亿千米,直到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使用新制的望远镜进行月复一月的观察,终于成功测出一颗恒星的视差。

28、人们通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观察到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29、地球赤道周长为40078千米,也就是说人在赤道上就可以运行80150里。太阳公转速度250千米/秒,地球公转速度30千米/秒。从赤道上到地心的距离是6378千米。(假设一个人日行50千米,从地心到地表需要128天,绕地球一周要802天。)

30、北极星其实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他是小熊星座的一颗星,天文学家也称它为小熊座α(阿尔法)星。由于它总在北方天空,位于地球自转轴北极所指

的延长线上,人们习惯用它来辨别方向,所以称它为北极星。距地球约430光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y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