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13 1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2009年 6 月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I 页

院 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指导教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 (签章)

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II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发题日期: 年 月 日 完成日期: 月 日 题 目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学生通过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可以加深对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全面了解,系统掌握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方式、结构性能。熟悉司机室设备、指令发生/传输、电子制动控制EBCU、气动控制BCU、常用制动、快速制动、紧急制动、停放制动、防滑

控制、载荷控制、辅助供风等作用原理和技术性能。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学生应会应用启动控制、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电子电气、测试、传感器等知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进行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根据已学习过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基本作用原理,设计出逻辑框图、画出作用原理图。 (a)采用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b)采用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方式,优先采用动力制动,动力制动不能满足制动需求时,空气制动能够自动补偿;(c)主要制动方式包括常用制动、快速制动、紧急制动、停放制动等,紧急制动为纯空气制动;(d)能够根据车辆载荷变化自动调整制动力;(e)具有冲动限制功能;(f)具有防滑控制功能:(g)具有故障诊断和故障信息储存、显示、通讯功能;(h)适应自动驾驶(ATO)控制。 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给出清晰的论点分析,提出自己的合理的设计理念,并对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文字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的目的。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2 周)

第III页

第一部分 绪论 ( 1周)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理论知识分析和描述,提出观点 ( 2周) 构思设计原理方案,提出论点并进行分析 ( 3周)

( 3周)

第四部分 原理图设计,撰写论文

第五部分 撰写论文及修订,打印论文 ( 2周) 评阅及答辩 周)

备 注 《上海、广州、北京地铁车辆制动系统介绍》2001-2008《铁道车辆》, 《EN 50155:2001-0铁路应用-铁路机车车辆用的电子设备》、《IEC 61 373:1999-01

1

铁路应用-铁路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指导教师: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IV页

摘 要

当今社会,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也在迅速发展,有轨电车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小运量系统的典型代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轨电车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具有运力大、运行和建设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快捷、舒适的特点。

制动系统作为有轨电车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必须具有安全、快速、精确等特点。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关系到车辆综合技术水平和运行品质能否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涉及到有轨电车的行车安全。

本文介绍了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控制。主要包括制动基本概念,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特点,空气制动、电气制动、复合制动、备用制动、制动指令传输等制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并参考“大连人”号有轨电车制动系统,将各部分组合在一起设计出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机控制直通式电空制动,主要由空气制动和动力制动两种制动装置组成,具有常用制动、紧急制动、停放制动等制动功能。常用制动时采用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优先采用动力制动,动力制动不足时将空气制动作为补充,紧急制动时采用纯空气制动。

通过本设计,能够得出以下结论:新型有轨电车采用文中所设计的制动系统,能够满足运行当中的各种制动要求。

关键词:有轨电车 制动系统 复合制动 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V页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the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s unceasingly, the cities become bigger and bigger,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re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mall-capacity urban rail transport system, the tramcar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tramcar is suitable for the scale of relatively small citi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capacity, low cost of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non-polluting to the environment, quickly and comfortabl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quipment of the tramcar, braking system mus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afety, fast and accurate. Performance quality of braking system, whether relates the tramcar synthesis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movement quality of enhancing, more importantly, it relates to traffic safety of the tramcar.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d the tramcar braking system's composition, the principle and how to control it. It mainly includ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brake, characteristics of tramcar braking system,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control method of all parts of the braking system, like air braking, electric braking, complex braking, spare braking, braking command transmission and so on. Consulted the braking system of tramcar named “Dalianren”, I designed this tramcar braking system. The system uses microcomputer control electro-pneumatic brake, it’s mainly constructed by air braking and dynamic braking, with the functions of normal braking, emergency braking and park braking. Use complex braking which compound of air braking and dynamic braking while nomal braking, use dynamic braking first, and use air braking as supplementary when dynamic braking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Use pure air braking while emergency braking.

Through this design, we can get some results: the braking system of this paper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braking situation of new kind tramcar.

key words: tramcar braking system complex braking design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VI页

目录

第1章 绪论 ............................................................ 1

1.1选题背景: ................................................................................................................................. 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 2

第2章 有轨电车制动概述 ................................................ 4

2.1制动基本概念 ............................................................................................................................. 4

2.1.1制动的基本概念 .............................................................................................................. 4 2.1.2制动方式 .......................................................................................................................... 4 2.2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特点 ............................................................................................................. 5

2.2.1有轨电车基本特点 .......................................................................................................... 5 2.2.2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特点 .............................................................................................. 5 2.2.3对有轨电车制动的总体要求 .......................................................................................... 5

第3章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原理及控制 .............................. 7

3.1空气制动 ..................................................................................................................................... 7

3.1.1空气制动原理 .................................................................................................................. 7 3.1.2空气制动控制原理 .......................................................................................................... 9 3.1.3模拟型EP阀及其控制 .................................................................................................. 13 3.1.4中继阀原理 .................................................................................................................... 17 3.1.5空气制动基础制动装置 ................................................................................................ 20 3.2电气制动 ................................................................................................................................... 20

3.2.1电气制动原理 ................................................................................................................ 20 3.2.2电气制动特性 ................................................................................................................ 21 3.2.3电气制动的控制 ............................................................................................................ 22 3.3制动指令及其传输 ................................................................................................................... 22

3.3.2电气指令模式及传输 .................................................................................................... 23 3.3.3指令方式与制动控制模式 ............................................................................................ 24 3.4复合制动 ................................................................................................................................... 25

3.4.1复合制动设计原则 ........................................................................................................ 25 3.4.2复合制动力的控制 ........................................................................................................ 26 3.4.3复合制动的粘着控制 .................................................................................................... 27 3.4.4防滑控制 ........................................................................................................................ 28 3.5备用制动 ................................................................................................................................... 29

3.5.1备用制动方式 ................................................................................................................ 30 3.5.2备用制动装置 ................................................................................................................ 31

第4章 方案设计 ....................................................... 33

4.1制动系统组成 ........................................................................................................................... 33

4.1.1制动指令发生及传输系统 ............................................................................................ 34 4.1.2制动控制系统 ................................................................................................................ 35 4.1.3基础制动装置 ................................................................................................................ 36 4.1.4风缸 ................................................................................................................................ 37 4.1.5风源系统 ........................................................................................................................ 37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VII页

4.2 制动模式 .................................................................................................................................. 37

4.2.1常用制动 ........................................................................................................................ 37 4.2.2紧急制动 ........................................................................................................................ 38 4.3 功能设计 .................................................................................................................................. 38

4.3.1根据载荷变化调整制动力 ............................................................................................ 38 4.3.2冲动限制功能 ................................................................................................................ 39 4.3.3复合制动控制 ................................................................................................................ 39 4.3.4制动缸压力初跃升 ........................................................................................................ 40 4.3.5制动缸压力滞后修正 .................................................................................................... 40 4.3.6 通讯功能 ....................................................................................................................... 40 4.3.7 监控和故障评估 ........................................................................................................... 42 4.4 作用原理 .................................................................................................................................. 43

结 论 ................................................................. 44 致 谢 ................................................................. 45 参考文献 .............................................................. 46 附 录 ................................................................. 48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页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自从世界上第一个地铁系统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运行以来,尽管经历了各种曲折的发展过程,但世界各主要大城市无不以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骨干公共交通系统。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分为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小运量系统,各自包括城市快速铁路、地下铁道;轻轨铁路、独轨系统、线性电机小截面地铁、自动导向系统;有轨电车系统。不同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地铁系统适用于大规模城市,在我国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铁系统,同时成都、沈阳、西安、宁波、重庆等城市的地铁系统正在修建过程中,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有轨电车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有轨电车作为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具有运力大、运行和建设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快捷、舒适的特点,其中低地板有轨电车还具有乘客上下方便,甚至可以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特点。所以也有很多城市在修建有轨电车系统,例如大连、长春的有轨电车一直在运行,也有部分大中城市在规划或者已经开始修建有轨电车系统。

制动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车辆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关系到车辆综合技术水平和运行品质能否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城市轨道车辆的行车安全,所以制动系统是城市轨道车辆所有设备中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因此,各国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过程中,都把提高制动技术作为一个重要项目进行研究。而作为有轨电车,对制动系统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轨电车不是在封闭线路上运行的,而是在路面上与汽车混跑,所以有轨电车是制动、缓解操纵最为频繁的,往往每隔几秒钟的时间就要连续进行制动和缓解操纵,而且为了能够随时停车,对制动距离要求得非常短,这就要求制动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非常短的空走时间。作为有轨电车关键技术的制动系统,其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外先进的有轨电车制动系统主要采用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或油压制动系统,采用再生制动和空气(或油压)制动的复合制动方式。近几年,国内研制的新型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页

有轨电车,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但由于国内还没有一种能适用于现代有轨电车的先进、成熟的国产制动系统,到目前为止,制动系统是城市轨道车辆上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运用的产品。所以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动系统,将使我们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不仅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外汇,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时,国产城市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还会提高我国城轨交通制动技术的水平,使制动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技术进步。所以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动系统,将使我们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不仅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外汇,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国产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还会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制动水平的技术,促进技术进步。目前国内很多车辆厂、研究所以及部分高校都在致力于先进轨道交通制动技术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就会使用技术先进并且完全国产化得制动系统。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制动系统是城轨车辆的关键部件之一,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关系到车辆综合技术水平和运行品质是否可靠,因此,各国在发展城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都把提高制动技术作为一个重要项目进行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水平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纯空气制动、空气制动为主电空制动为辅,直到今天的以电制动为主、空气制动为辅的过程,制动控制技术也由空气控制、电气控制发展到计算机控制。

世界上第一个地铁系统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各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遍布全球,由于种种原因,欧洲发达国家及日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非常发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种类较多,主要有地铁车辆、跨坐式(单轨)车辆、悬挂式车辆、有轨电车,其中地铁车辆是最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其制动技术水平非常高。欧洲、日本的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采用的是德国

KNORR-BREMSE公司、法国FAIVELEY TRANSPORT公司,日本NABTESCO等公司的产品,这些公司的制动系统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性能先进、可靠性高,以再生制动、电阻制动组合方式的电制动是主要的制动方式,在额定满载载荷情况下,电制动的制动力可以满足车辆减速至5-10km/h之前的制动力要求。目前从技术上讲,电制动甚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至可以达到使列车停车的能力。

第3页

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建设了有轨电车系统,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轨电车系统被慢慢拆除,到今天只剩下大连和长春两座城市还在运行有轨电车。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于1965年始于首都北京,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建成里程不等的地铁系统,重庆、武汉也已经开行了轻轨系统,还有成都、西安、沈阳、杭州等城市的地铁系统正在建设当中。包括地铁、轻轨以及有轨电车在内,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国产化,但作为关键技术的制动系统还依赖进口,成为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部分,我国的地铁车辆主要采用德国KNORR(克诺尔)公司,日本NABTESCO(纳博泰斯克)公司的制动系统, 最新研发的大连有轨电车“大连人”号采用日本NABTESCO(纳博泰斯克)公司的产品。为了在制动系统实现国产化,很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技术比较领先的有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该机构承担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项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研制。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也在做该方面的研究,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4页

第2章 有轨电车制动概述

2.1制动基本概念

2.1.1制动的基本概念

列车制动是人为地利用制动力使列车减速、停车、阻止其运动或加速的统称。对于列车,人为地使其减速或阻止其加速的外力是由列车制动装置产生的,它与列车运动的方向相反,由轨道作于车轮,叫制动力。通常制动装置是指能产生制动作用的整套机构,包括制动机、基础制动装置、手制动(停放制动)装置。制动装置是通过司机操纵制动控制器发出的制动指令,指挥制动控制部分向基础制动的制动缸送风,是制动缸获得必须得空气压力,经基础制动装置的放大变换,最终形成列车制动力。制动作用的解除叫做缓解,包括分布操纵的部分解除和一次操纵的彻底解除。

2.1.2制动方式

制动方式可以按制动时列车动能转移方式、制动力获取方式和制动源动力的不同进行分类。

(1)按制动时列车动能的转移方式不同,列车的制动可以分为摩擦制动和动力制动。摩擦制动通过摩擦把动能转化为热能,然后消散于大气;动力制动把动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从列车上转移出去。

常用的摩擦制动方式主要有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在高速动车组和有轨电车制动系统中会用到磁轨制动也属于摩擦制动。

常用的动力制动方式主要有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电阻制动是把由列车动能转化出来的电能直接消耗在随车安装的制动电阻上转化为热能,通过通风设备把热量散掉;再生制动是把电能通过牵引传动的变流器逆向变换,再把电能返回电网。

2.按制动时列车制动力的获取方式不同,列车的制动可以分为粘着制动与非粘着制动,这是按照制动力产生是否依赖于轮轨之间的粘着关系而划分的。

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均属于粘着制动,并且制动力的大小也受粘着限制;磁轨制动则属于非粘着制动,其制动力的产生只取决于制动体和钢轨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之间的摩擦或电涡流作用。

第5页

3.按制动时列车制动源动力的不同,列车制动可以分为空气制动方式和电气制动方式。

以压缩空气为源动力的制动方式称为空气制动方式,包括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等;以电位源动力的制动方式称为电气制动方式,包括动力制动、磁轨制动等。

2.2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特点

2.2.1有轨电车基本特点

有轨电车是牵引动力和运输载体一体化的城市旅客运载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 成组使用、编组固定,编组较短;可单列运行,也可两列连挂运行; 1. 编组各车之间采用密接式车钩,整体运用维修,大修前不解体; 2. 两端均可操纵,不需转向;

3. 通过网络或电缆实现同步牵引、调速、制动等重联功能。

2.2.2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特点

(1)由于有轨电车是动力分散,列车制动装置是指动车制动装置和拖车制动装置的组合,它们共同形成的完整的制动系统,强调系统的概念;

2.在制动控制上,采用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各自制动力的调整需要一个制动系统来完成;空气制动部分采用电空制动机;

3.为提高乘坐舒适性,各车减速度作用一致; 4.为提高经济性,应充分发挥再生制动的效果; 5.进行防滑控制,充分利用粘着。

2.2.3对有轨电车制动的总体要求

制动是有轨电车运行的主要也是最重要工况之一,制动系统的有效性和好坏直接影响列车安全第一系列重要环节,因此制动系统必须满足响应方面得基本要求。

(1)安全性要求,具有足够的制动能力,满足制动距离的要求,保证有轨电车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6页

在规定的制动距离内停车,同时要考虑因粘着不足情况下因防滑控制引起的制动距离延长;

2.操纵灵活,制动减速快,制动作用灵敏可靠,有轨电车前后车辆制动、缓解作用一致;

3.具有动力制动能力,在正常制动过程中,应尽量充分发挥动力制动能力,以降低运行成本;

4.具有动力制动和摩擦制动的复合制动能力;

5.制动系统应保证有轨电车在长大下坡道上运行时,其制动力不会衰减; 6.有轨电车各车辆的制动力应尽可能一致,制动系统应根据乘客量的变化,具有载荷调整能力,以减少制动时的纵向冲动;

7.具有紧急制动性能,遇到紧急情况是,能使有轨电车在规定距离内停车,紧急制动除了可由司机操纵外,必要时还可由行车人员利用紧急制动按钮进行操纵;

8.有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诸如列车分离、制动系统故障等危及行车安全的事故时,应能自动起紧急制动作用;

9.轻量化要求,除了车体、转向架这些大部件,各种车载设备也应考虑轻量化设计,制动系统的供风设备、制动控制装置等分布在各车上,也要满足轻量化要求;

10.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除了要满足可靠性要求,还要易于维护保养、便于维修。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7页

第3章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原理及控制

对于有轨电车制动系统,根据其采用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复合制动的特点,可以分为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两大部分。

图3-1 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3.1空气制动

3.1.1空气制动原理

传统的机车车辆制动机有两种类型—空气制动机和电空制动机,电空制动机是在空气制动机基础上引入电控(电磁、电子或微机控制)部分构成的,它们都可以简称为空气制动。

空气制动系统的制动原动力来自压缩空气,制动力的产生依赖于轮轨接触,属于摩擦制动。其制动指令发出、传递,制动力产生、控制都需要压缩空气。

空气制动系统由供风系统、制动控制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组成。供风系统由空气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3页

3.1.3模拟型EP阀及其控制

模拟制动控制阀EP电空变换阀属于控制阀的一种,其作用是把制动控制单元BCU所发出的对应制动力的电流指令变换为空气压力,由于受电磁阀的控制,其空气压力能连续且无级的变化,此压力作为控制信号控制中继阀的供风、排风的工作空气压力。

EP电空变换阀由电磁铁部、供气部和排气部够成,电流通过电磁铁线圈时产生吸引力打开供气阀,而供给压力空气,同时压力空气返回到电空变换阀的膜板室,将呈出与电磁阀的吸引力平衡状态时会关闭供气阀,只要改变经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大小,就能控制电磁阀吸引力的大小,进而可以任意设定空气压力。 3.1.3.1作用原理 1.制动位

当接受到电气指令,电磁阀励磁,柱塞动作使排气活塞上升,排气活塞在上升过程中,使供排气阀接触排气阀座而关闭排气孔后,压力空气从上部将供、排气阀顶开,供排气阀由供气阀脱离,从供气管路a输送过来的空气流到中继阀管路b,称为中继阀的预控压力。同时,压力空气流入到膜板上面的气室,将达到电气指令所需的压力,膜板及排气活塞被它下压,接触到排气阀座,而关闭供气通路,达到平衡位置。

到平衡状态后,若增加指令电流,电磁阀的输出力使柱塞克服膜板承受的压力,上顶排气活塞,产生上述相同作用,空气流到b口通向中继阀,当中继阀管的压力达到指令电流对应的压力,就关闭供气管路,再回到平衡位置,形成阶段制动。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4页

1-电磁阀 2-柱塞 3-排气活塞 4-供排气阀 5-膜板

图3-5 EP阀原理图

图3-6 EP阀动作示意(充气制动位)

2.保压位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5页

在平衡状态,输出侧平衡腔有与输出相同的空气压力,因此,电磁阀向上的压力大于膜板上方的空气压力,故供排气阀经过排气活塞被柱塞上顶,同时自动开始供气,直到平衡腔的压力达到规定值,形成保压位,在该位,如果出现泄露,能够自动补风。 3.缓解位

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指令电流下降,电磁阀的输出力小于膜板承受的压力,下压排气活塞,与供排气阀脱离,中继阀管b的空气经过排气活塞内的通路d以及c,经过排气管路排到大气,形成阶段缓解。

中继阀管的压力,即平衡腔的压力降低到等于指令电流对应的压力,排气活塞就开始上升,排气阀座落到供排气阀,使排气管路关闭,重新回到平衡位置。若指令电流归零,电磁阀的输出也为零,排气活塞受到膜板上方压力,下移使排气阀座脱离供排气阀,中继阀管路b得压力空气通过d、c通路排入大气,形成一次彻底缓解。

图3-7 EP阀动作示意(保压位)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6页

图3-8 EP阀动作示意(排气缓解位)

3.1.3.2模拟型EP阀的控制

控制模拟型EP阀的驱动电流,就能够控制电空制动力,模拟型EP阀的特点是必须有驱动电流控制装置,在制动控制单元BCU,这是由微机进行精确的电流控制的。

模拟型EP阀的优点是只要提供驱动电流,就能够产生与电流大小成比例的空气压力,很容易形成不通过微机就能够实现的备用制动。

模拟型EP阀的缺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响应、控制精度与EP阀的结构及性能关系很大,必须完善控制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精度和响应特性;二是存在特性滞后。

由于模拟型EP阀的结构中存在多方面的非线性因素,如移动间隙、干摩擦、膜板和弹簧弹性的非线性等,引起控制电流增大行程和减小的返回行程,同样电流对应的输出空气压力不等的现象。滞后特性引起的制动力与制动指令的不唯一性,可以采用输出电流值补偿方法,消除电空变换阀的自身带来的滞后,通过这种补偿控制,同时也能消除后续空气压力控制阀尤其是中继阀结构特性的滞后。

制动缓解时,为了使电空变换阀准确的处于缓解位,系统对电空变换阀电磁阀励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磁电流进行电流偏差控制。

第17页

3.1.4中继阀原理

在制动控制单元BCU中,计算机完成了电气控制量到空气空置量的转换后,需要一个空气通路断面较大,能够通过较大风量的输出元件,这个功能通常由一个专用的空气压力控制阀——中继阀来完成。

图3-9为只具有完成比例放大,并不具备压力运送功能的中继阀。该中继阀为双膜板结构,上膜板的下腔引入来自EP阀的常用制动预控压力,下膜板的下腔引入来自紧急电磁阀的紧急制动预控压力,两张扁平膜板的有效面积相同,具有高位优先功能。由于这样两种压力(高位优先压力和二次压力)的相差,供排气阀杆滑动,从而执行供气阀的开闭以及二次压力的供给或排气。

制动位:控制信号压力(AC1、AC2)通到下膜板的上下腔,供排气阀杆上移打开供气阀,来自制动风缸的压力空气(一次压力),经供气阀和供气阀座开口部变为二次压力空气(BC)流出送往制动缸管,制动缸压力上升,供排气阀为供气位,中继阀处于制动位,如图3-10所示。

图3-9 中继阀原理图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8页

图3-10 中继阀原理图(制动位)

保压位:制动缸压力上升时,BCF室的压力随之上升,当下膜板的上下腔的压力AC1及AC2的压力之和等于BCF室的压力时,供排气阀杆被宰弹簧力作用下向下移,供气阀被压住到供气阀座,而停止一次压力空气的流出,即停止向制动缸管充气;同时,供排气阀杆与供气阀地面接触,封闭二次空气压力不会排出,供排气阀处于为平衡位,制动缸压力维持不变,中继阀处于保压位,如图3-11所示。

图3-11 中继阀原理图(保压位)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9页

缓解位:当控制信号压力(AC1、AC2)降低,供排气阀杆由于BCF室的压力而向下移动,二次压力空气经过供排气阀杆内的通路排出到大气中,供排气阀为排气位,此时制动缸压力下降,处于缓解过程,中继阀处于缓解位,如图3-12所示。

图3-12 中继阀原理图(缓解位)

紧急制动位:此时控制信号压力(AC1、AC2)停止下降,上下膜上移与供气阀地面接触,供排气阀又处于供、排气阀同时封闭的重叠状态,制动缸压力维持不变,中继阀又处于保压位,实现制动阶段缓解,如图3-13所示。

图3-13 中继阀原理图(紧急制动位)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0页

3.1.5空气制动基础制动装置

有轨电车基础制动装置主要采用空气盘形制动器,同时采用磁轨制动器作为补充制动器,以满足制动距离的要求。

图3-14 盘形制动器

图3-15 磁轨制动作用原理

3.2电气制动

3.2.1电气制动原理

电气制动(简称电制动)是动力制动的一种,是利用电力传动装置产生制动力的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动力制动方式。

第21页

对于牵引电机,当转差率大于1时,转子的转向与磁场旋转的转向相反。电机在正常运行时,倘若突然改变定子的相序即可获得这种运转状态,此时电机将急剧趋于停转,若不能及时切断电源,转子将加速至相反方向旋转,称为反接制动状态。

如果电机在正常运转时,突然降低定子的供电频率,转子的机械惯性将使之维持在高于旋转磁场的转速上,这时转差率变为负值,进入发电机状态。电机转轴上的机械能变成电能回馈给电网或消耗在电阻上。在有轨电车下坡或高速运行需要制动时极易实现上述运行状态,称为再生制动或电阻制动。

有轨电车在制动时,电传动装置,也称为牵引控制单元(TCU—traction control unit),接受电制动指令,将牵引电机转变为发电机,有轨电车惯性力通过车轴驱动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些电能。在电制动工况,牵引控制单元充当制动控制单元的角色。

3.2.2电气制动特性

电制动特性是指按预定控制规律实现的电制动力随列车速度变化的特性。根据电制动速度范围、制动功率、电空复合制动调节要求,电制动力可以调节成等制动功率或等着动力两种特性。在等制动功率特性下,在中高速范围内制动力随速度降低而增大,制动力与速度乘积等于制动功率,在低速下受最大制动电流限制,取不随速度变化的等制动力电力特性;在等制动力特性中,整个速度范围内制动力保持不变,但制动力的大小受牵引电机制动功率和制动电流的限制。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图3-16 电制动特性曲线图

第22页

有轨电车制动工况所需要的制动力特性与牵引特性相似,一般希望在高速下制动力要小,以减小施加制动时引起的纵向冲动,随着速度的降低,希望制动力越来越大,以满足制动距离、制动平均减速度的要求。由以上两种特性可以看出,等制动力特性一般不适合独立承担制动减速的要求,而要与具有等制动功率特性的其他制动方式复合使用。

在电空复合制动模式下,电制动力可以实时调整为所需大小,而不按预定规律调整;在等速模式下,电制动力根据目标速度控制指令系统给出的减速要求,实时调节制动力的大小。

3.2.3电气制动的控制

由于在有轨电车上电制动通常为再生制动,电制动力的控制根据制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电制动允许条件、整列或单元控制模式等条件,由牵引逆变器实现。

在过电分相或高压部分故障等情况下,可以切换为电阻制动,但此时必须有辅助电源维持支流环节的初始供电,以维持牵引电机的励磁分量。

电制动力的大小控制是按上述制动力特性调节的,但从操纵上又可以分为独立操纵和非独立操纵。独立制动是指类似机车电阻制动或再生制动那样独立使用电制动,当电制动力不足时,再加上空气制动;非独立操纵是指在任何需要制动的时候,完全由自动控制单元决定复合制动模式下电制动与空气制动的时机以及制动力大小的分配。

3.3制动指令及其传输

3.3.1制动操纵及制动功能设置

制动系统产生制动作用的指令来自司机制动控制器。根据行车过程中对列车减速效果的期望,司机根据操纵经验,可以选择制动控制器的手柄位置以获得所需的制动力。在有轨电车制动系统中,通常把手柄位置信息作为制动指令送到列车网络,由网络主控制计算机编码并传输到各节车的制动控制装置,通过计算及控制,在基础制动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装置中产生制动作用。

第23页

根据列车运行减速、停车等制动要求,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一般分为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这两种制动功能都可由司机在运行中根据需要直接操纵。常用制动使用电制动或电制动与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而紧急制动通常只采用空气制动,即纯空气制动。

3.3.2电气指令模式及传输

有轨电车的电空系统采用电气指令式制动控制系统,制动指令一般是由司机制动控制器送出的,交给列车信息控制网络传输给各车的制动控制装置。除了司机制动控制器,制动指令还可能来自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司机安全装置等,制动指令经由传输系统送到制动控制装置,最终在基础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

电气式制动指令按指令形式和传输方式可分为数字指令和模拟指令。 3.3.2.1数字指令

所谓数字指令是由0和1组成的2进制数,在用3位数字组合时,可以形成8种不同的组合。在制动控制上,0和1分别对应制动控制线的通断电,可以产生7级制动级位,如果采用更多的制动控制线,可以得到更多的制动级位,通常对于有轨电车来说,常用有7级制动即可满足要求。

数字指令可以用两种方法获得,一是在司机制动控制器内部把反映司机操作位置的指令变换成标准电平的数字量,然后用数字通信方式把指令传送给列车网络,这种方式在司机制动控制器内部安装转换电路或计算机;二是在司机制动控制器内部先形成控制电压的开关量,经过多条控制线送到列车网络,由网络主机完成标准数字量的变换,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司机制动控制器内部安装转换电路或计算机。 3.3.2.2模拟指令

模拟指令是指用模拟电量反映司机制动控制器的级位信息,模拟电量可采用电压、电流、频率、脉宽、相位等信号来传递制动指令,以这些模拟量的大小来表示制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动要求的大小。

第24页

在原理上,采用连续变化的模拟指令可以实现制动的无级操纵,在操纵上,采用模拟指令虽然比数字指令更为方便,但纯粹的无级操纵不方便找到合适的操纵位置,因而应用不多,往往在司机制动控制器的手柄上再加上参考定位机构。

采用模拟指令对指令传输的设备性能要求很高,一旦设备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可能造成制动指令精度下降,影响制动效果。 3.3.2.3电气指令传输

在有轨电车上,司机制动控制器发出的制动指令,在正常的传输情况下一般交由列车信息控制网络来完成,列车网络对于来自司机控制器的牵引、制动等指令是优先传送的;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备用传输线向全列车传送。

3.3.3指令方式与制动控制模式

3.3.3.1减压量指令模式

在不同的制动系统中,司机制动控制器发出的制动指令的形式、含义都是不同的。 对于自动空气制动机,当司机操纵制动手柄置于常用制动某个位置时,自动制动阀对制动管排风减压,压力降低到低于定压达到减压量时,制动控制装置的控制阀把该减压量变成制动缸对应的压力。

司机操纵结果是把手柄置于制动区某位置,这是通过把列车制动管与自动制动阀的排风口相连,把制动管压力降低到该位置对应的减压量,该减压量信息在制动管中以空气压力波形式向列车后部传递,每车的三通阀根据减压量大小输出相应的空气压力到制动缸。

自动空气自动机的制动指令是制动管的减压量,信息传递形式是压力波,实际传播速度低于大气中的声速。 3.3.3.2减速度指令模式

对于电气指令,当司机操纵制动手柄置于常用制动某个位置时,实际就把反映手柄位的信息,以数字量形式经列车网络传送到各车制动控制装置,在计算机的计算和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5页

控制下,找出该级位、此时列车速度对应的列车制动减速度,再与车辆总重等数据计算出此时所需制动力,控制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相应的空气压力。

采用电气指令的空气制动机,其制动指令的本质是制动手柄位对应的列车制动减速度,指令信息形式是制动级位的数字量,传播速度大大高于声速,对应了制动控制的等制动率控制模式。

3.4复合制动

有轨电车采用电气制动与空气制动,在运行过程中优先使用电气制动,当电气制动不能满足制动要求时,空气制动自动补充,这种制动方式称为复合制动。

3.4.1复合制动设计原则

复合制动协调方式的选择是根据设计原则来定的,根据动车、拖车的空气制动部分投入的顺序和方式的不同,形成以下几种控制原则: (1)节能原则

根据制动力的需要,先把全部制动力由动车电制动承担,在电制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先由拖车空气制动补充,拖车的制动力全部发挥出来,整列车或列车单元的制动力还不够得话,才使用动车的空气制动。这样,动车的电制动一直处于满足制动需求的最大状态,列车运行总能耗最低。

按节能原则设计的制动控制系统,动车的空气制动最晚投入使用,保证了电气制动的绝对优先,但这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能按照一动一拖或几辆动拖车为单位,或整列车进行制动力的协调控制,控制单元内部尤其是动拖车之间的制动力与减速度要求可能不一致,有可能引起纵向冲动,影响乘坐舒适度;二是动车和拖车的闸瓦磨耗程度相差较大,更换周期也相差较多,增加了维修组织的复杂性以及维修成本。 2.等磨耗原则

在需要制动的时候采用电气制动优先,但需要空气制动补充时,始终按照动车、拖车空气制动时间投入、空气制动率相同的方式控制制动力。这样,虽然在投入顺序上电制动优先,但由于要兼顾动拖车等制动率的空气制动力,不能完全发挥电制动力。 3.舒适性原则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6页

考虑舒适性原则的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制动力都要与本节车的总重量相适应,满足统一的制动减速度。这样列车减少了引起纵向冲动的因素,改善了乘坐舒适性,但这种设计也最大程度的限制了电制动力的发挥。

制动控制采用的设计原则,实际上体现了制动系统的控制策略。

3.4.2复合制动作用控制

3.4.2.1一般制动工况下的协调关系

采用节能原则作为控制策略的制动系统 当再生制动力大于动车所需必要制动力时 拖车:

把(拖车所需制动力)-{(再生制动力)-(动车所需必要制动力)}的制动力,作为补足空气制动力输出。

计算的结果即补足空气制动力即使为零,为了保证再生制动失效时补足空气制动的迅速响应,要保证制动缸有一定量的空气压力作为初始压力,这对于复合制动控制很重要,因为再生制动与空气制动可能经常转换。

动车:

全部为再生制动,为了保证再生制动失效时补足空气制动的迅速响应,要保证增压汽缸油一定量的空气压力作为初始压力,原因同上述。

当再生制动力小于或等于动车所需必要的制动力时 拖车:

全部为空气制动。 动车:

把(动车所需必要的制动力)-(再生制动力)的制动力作为补足空气制动力输出。

3.4.2.2复合模式下电气制动与空气制动切换

在有轨电车运行过电分相区切处于再生制动工况时,也存在一种自动切换控制的特殊情况,此时电制动与空气制动的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7页

图3-17 自动过电分相时电制动与空气制动的协调关系

3.4.3复合制动的粘着控制

3.4.3.1制动粘着

制动力的极限受到粘着力的限制,鉴于有轨电车的制动系统本来就属于一种分散方式布置于各车,从这一点看,总的制动粘着利用率接近100%。相比而言,牵引粘着利用率要低的多,但由于交流异步牵引电机良好的自身再粘着性能,所以动轴的牵引粘着利用可以高于拖车轴的制动粘着系数,且再生制动工况下,动车每制动轴的粘着仍然可以高于从轴的空气制动粘着。

如果基础制动装置采用踏面制动,则有利于粘着系数的提高;如果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盘形制动,则需要采用增粘措施提高粘着系数,避免或减少制动滑行的发生。 3.4.3.2增粘控制

为了提高轮轨间粘着系数,可以使用踏面清扫装置,尤其在轮轨表面附着油污、树叶等杂质的情况下。设置踏面清扫装置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轮轨接触面粘着条件,清楚表面附着的油污等杂质,同时可以改善车轮踏面的圆度,对车轮踏面上的微小表面损伤起到修复作用。

踏面清扫装置为空气直动式,清扫装置的动作受控于踏面清扫控制系统的指令,踏面清扫的动作在车轮发生空转、滑行和速度在30km/h以上三种条件下施行。气缸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8页

内为活塞和间隙自动调整装置,活塞杆头部与闸瓦连接,闸瓦为树脂合成材料,闸瓦可以方便的更换,打开闸瓦托座上的锁闭装置,即能将闸瓦由内向外的方向取出。

图3-18 踏面清扫装置的控制

3.4.4防滑控制

3.4.4.1防滑控制的必要性及设备

当制动系统给转向架轮轴上的制动盘施加制动力时,轮对转速迅速减小。一旦制动力过大超过轮轨接触区域的粘着力,轮周速度与车速将出现速度差,车轮与轨面之间产生滑行,甚至车还在行驶,车轮已经停止转动,即发生“抱死”。滑动摩擦下的制动力会比正常粘着时减小约四倍,不但急剧减小了制动力又延长了制动距离,危及行车安全。

车轮高速滑行会导致轮对踏面与轨面互相擦伤,滑行距离越长擦伤深度越大,可能造成车轮不易恢复转动的严重后果,所以,有轨电车对制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行必须进行有效地控制。

有轨电车采用由电气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复合制动,因此电气制动再生制动车轮防滑系统和空气制动车轮防滑系统,均含有列车速度的测速装置和车轮防滑(WSP)控制模块。每个基础制动装置的制动缸处都单独设置有防滑控制设备。

WSP采取轴控方式,通过分析每个车轴的速度信号,推算列车速度,称为第五轴速度,以此作为标准,凡速度低于该标准,则认为该轴发生滑行。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4.4.2滑行检测 1.速度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机的非传动轴端。其主要用途有:

第29页

(1)各车轮直径大小不一致造成转速存在差异,此差异可以通过设定控制牵引电机的逆变器频率予以消除。逆变器频率设定依据:

1行进时按4台并联电机中转数最低的电机设定频率; ○

2再生时按4台并联电机中转数最高的电机设定频率。 ○

(2)空转检测 (3)控制制动器

(4)运行方向检测和控制主电路 2.滑行检测

(1)减速度检测

各轴的减速度超过规定值时,报检测到滑行。 (2)速度差检测

在发生标准速度规定量的速度差时,报检测到滑行。 3.4.4.3滑行控制

对来自各轴的速度信号,对其取样求出有轨电车基本速度,实时进行各轴之间的相对比较,按各个轴进行粘着恢复控制。

如果处于电气制动工况,检测到滑行时则进行再生模式选择;如果是空气制动时检测到滑行,则控制阀输出针对该轴制动缸压力的缓解指令,使制动缸排气。

3.5备用制动

在制动指令系统发生故障而失效,不能使用常用制动时,为保证行车安全,要设置一套备用制动装置。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30页

3.5.1备用制动方式

3.5.1.1备用方式

正常的制动系统可以采用电气制动指令,也可以采用空气制动指令两种方式,备用制动也可以采用以电压为控制信号的的电气指令备用方式或者空气减压指令备用方式。根据制动系统备用的范围,可以是只备用指令及传输部分,也可以备用到制动力控制部分,甚至是备用除基础制动装置之前的一整套制动控制系统。

第一种,只备用电气指令及其传输。如果司机制动控制器的指令产生部分以及网络传输发生故障时,用另外一套独立的电气指令并传输到备用系统与原系统的接入点,该接入点在制动控制计算机之前,制动指令由计算机接收,制动力的计算和EP阀的控制依然考原来的制动控制计算机进行。

第二种,备用电气指令及其传输,并延伸到EP阀的控制。如果指令产生部分、网络传输、制动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用另外一套独立的电气指令并传输到备用系统与原系统的接入点,该介入点在制动控制计算机之后,制动指令由EP阀直接接受,制动力大小已含在指令中,直接控制EP阀。

第三种,备用除基础制动装置之前的一整套制动控制系统。用一套独立的空气制动系统,不依赖原有系统的指令及传输、制动控制、EP转换,直接产生空气压力到原有系统的中继阀,备用制动是一套完整的自动空气机,包含分配阀。 3.5.1.2备用功能

备用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可以和原有正常制动系统一样,维持有轨电车制动作用和制动效果,也可以采用部分功能备用,如只备用常用制动,或常用制动中的部分操作级位。由于制动功能降级使用,在列车实际运行中,必须降速运行,一般通过规程规定,列车要到前方站等待救援、入段,备用列车投入使用。

在有轨电车上,发生故障投入备用制动时,必然是严重故障发生并启动紧急制动,因此需要停车,根据故障应急处理条例,排除或维修故障部位,无法排除故障的设备,则采取隔离措施,然后通过人工转换,投入备用制动装置。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31页

3.5.2备用制动装置

3.5.2.1备用电气指令

原指令发生装置,多为直流控制电源经过司机制动控制器,形成开关信号,即靠直流电压的有(DC100V)和无(0V)表示制动级位。根据国外有轨电车的运营和维修经验,对于一个成熟的有轨电车产品以及其制动系统,发生投入备用制动的情况是很少的,在备用模式下,应采用最简单但要高度可靠的方式实现有限的制动功能,而不必追求电气指令采用可以直接传输到每节车辆的信号方式。

图3-19是一种备用指令形式及其产生电路原理图,图中所示的制动备用指令电路,只能形成四级制动,经司机制动控制器的联动转轴,根据司机制动操纵级位,可以选择四个级位作为备用制动指令。

图3-19 制动系统的备用指令

一般的电气指令采用直流电源,常用DC60V以上的直流电,采用交流电源作为指令信号,有利于较长距离的传送,同时也便于改变电压适用EP阀的驱动控制调整。

图3-20为根据传送来的电气指令信号,车辆制动控制装置内部的接收、变换而形成的EP阀驱动信号,它直接反映了制动力的大小。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32页

图3-20 制动系统的备用指令变换电路

3.5.2.2 EP阀的驱动

在备用模式下,EP阀可以被直接驱动。来自制动备用指令电路的直流驱动信号,直接加在EP阀的电磁线圈上,为补偿因温度变化引起驱动电流变化,从而导致制动力控制精度下降,在EP阀的电磁线圈驱动回路里接有电流反馈电阻,对电流取样,由控制电路补偿温度变化引起电磁线圈电阻变化,也可以直接使用负温度系数电阻进行补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y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