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细则11.3月
更新时间:2024-03-30 0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生产工艺是什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QB
太 原 分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B/FT ZY—1—2011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
简支T梁生产工艺细则
中铁丰桥桥梁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发布
2011-2-10发布 2011-2-10实施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材料 ........................................................................................................................................... 3 3.1 预应力筋 ................................................................................................................................. 3 3.2 非预应力钢筋 ......................................................................................................................... 4 3.3 钢配件用碳素钢 ..................................................................................................................... 5 3.4 水泥 ........................................................................................................................................ 5 3.5 混凝土细骨料 ......................................................................................................................... 6 3.6 混凝土粗骨料 ......................................................................................................................... 7 3.7 外加剂 ..................................................................................................................................... 8 3.8 水 .......................................................................................................................................... 10 3.9 混凝土活性掺合料 ............................................................................................................... 10 3.10 防水层 ................................................................................................................................. 11 3.11 压浆剂 ................................................................................................................................. 15 3.12 桥面混凝土保护层 .............................................................................................................. 16 3.13 锚具 ..................................................................................................................................... 17 3.14 排水管、排水管管盖 .......................................................................................................... 18 3.15 桥牌 ..................................................................................................................................... 18 3.16 钢筋保护层垫块 ................................................................................................................. 18 3.17 钢配件 ................................................................................................................................. 18 3.18 孔道压浆用水泥,封锚、连接横隔板和桥面湿接缝混凝土用材料 ................................. 19 4生产工艺流程 ........................................................................................................................... 19 5生产工艺要求 ........................................................................................................................... 21 5.1 钢筋加工 ............................................................................................................................... 21 5.2 钢筋骨架绑扎 ....................................................................................................................... 26 5.3 台座 ...................................................................................................................................... 27
5.4 模型制作和验收 ................................................................................................................... 28 5.5 模型安装 ............................................................................................................................... 30 5.6 混凝土搅拌 ........................................................................................................................... 31 5.7 梁体混凝土浇筑 ................................................................................................................... 33 5.8 梁体混凝土的养护 ............................................................................................................... 36 5.9 混凝土冬、夏、雨期施工 .................................................................................................... 37 5.10 橡胶管、钢管的抽拔 .......................................................................................................... 38 5.11 脱模 ..................................................................................................................................... 39 5.12 泄水管安装 ......................................................................................................................... 40 5.13 预应力张拉 ......................................................................................................................... 40 5.14 管道压浆 ............................................................................................................................. 45 5.15 桥梁封锚 ............................................................................................................................. 47 5.16 防水层及保护层 ................................................................................................................. 48 5.17 桥梁吊运存放、横移 .......................................................................................................... 51 5.18 梁体混凝土缺陷修补 .......................................................................................................... 53 6成品检验 ................................................................................................................................... 53 7产品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 .................................................................................................... 54 8装车运输 ................................................................................................................................... 56 附录A 梁体混凝土缺陷修补 ..................................................................................................... 57 A1 材料 ................................................................................................................................... 57 A2 材料保管 ........................................................................................................................... 57 A3 修补混凝土缺陷参考配方 ................................................................................................ 57 A4 材料加温 ........................................................................................................................... 59 A6 空洞修补 ........................................................................................................................... 59 A7 养生 ................................................................................................................................... 60 附录B 施工记录表 ..................................................................................................................... 62
前 言
内容:本标准规定了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的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要求、成品检验、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装车及运输、横向预应力施工、施工记录。
本技术条件由工程技术部提出并编制。 本技术条件由工程技术部归口管理。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2011年2月10日
中铁丰桥桥梁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企 业 标 准
QB/FT ZY—1—2011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生产工艺细则
1 适用范围
本施工细则适用于太原分公司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预制生产。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B/T3043-2005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GB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700-2006 碳素结构钢
TB/T3192-2008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
TB/T3193-2008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
1
GB/T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3077-1999 合金结构钢
GB12953-2003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GB/T19250-2003 聚氨酯防水涂料
GB/T20221-2006 无压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 GB/T5836-200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JC901-2002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
TB/T3054-2002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 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JG/T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B/T5067-1999 钢铁制件粉末渗锌 GB/T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749-2008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 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TB/T2922.3-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砂浆棒法 TB/T2922.5-200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法 TB/T2092-2003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2
TB1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23439-2009 混凝土膨胀剂
丰太QS(2005)2101-Ⅰ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跨度:32m) 丰太QS(2005)2101-Ⅱ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跨度:24m) 丰太QS(2005)2101-Ⅲ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跨度:20m) 丰太QS(2005)2101-Ⅳ 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跨度:16m) 通桥(2006)8061 客货共线铁路桥梁防水体系 全许办[2006]31号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3 材料
主要原材料采购前应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供方评价,并不得在合格供方名单以外进行采购。进场原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进场复验报告单。
3.1 预应力筋
3.1.1 纵向预应力钢筋
3.1.1.1 纵向预应力钢筋采用1×7结构公称直径为15.20mm、强度1860-2060Mpa的低松弛钢绞线,公称截面积140mm2,理论重量1.101kg/m,其技术性能符合GB/T5224-2003的要求。钢绞线力学性能要求见表3-1:
表3-1 钢绞线力学性能要求
整根钢绞项 目 线的最大力Fm 标准值 ≥260KN 规定非比例延伸力Fp0.2 ≥234 KN 弹性模量 初始负荷相当于公称最最大力总伸长率 大力70%时松弛率(1000(L≥500mm) 小时后应力松弛率) ≥3.5% 不大于2.5% 195±10GPa 3.1.1.2 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渍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钢绞线表面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取弦长为1m的钢绞线,放在一平面上,其弦与弧内侧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
3.1.1.3任何新选厂家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包括:⑴破断负荷; ⑵屈服负荷;
3
⑶弹性模量;⑷极限伸长率;⑸松弛率。
3.1.1.4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品种、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厂家的钢绞线组成,并不得大于30t,进行进场抽验,抽验项目包括:⑴破断负荷; ⑵屈服负荷; ⑶弹性模量;⑷极限伸长率。
3.1.1.5钢绞线应从每批中任选3盘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捻距的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应逐盘检查。
力学性能抽样检查应在选定的各盘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拉力试验。当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该盘判为不合格,并应从未检验过的盘中取两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当仍有一项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绞线判为不合格。每批钢绞线应实测弹性模量。 3.1.1.6钢绞线检验、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按GB/T228-2002进行 应力松弛试验按GB/T10120进行。
3.1.1.7钢绞线现场存放时,地面应加垫20cm以上,临时露天存放还应用棚布覆盖。
3.2 非预应力钢筋
非预应力钢筋的质量应分别符合GB1499.2-2007、GB1499.1-2008的规定。其中,带肋钢筋应符合碳当量Ceq=C+Mn/6+(Cr+V+Mo)/5+(Cu+Ni)/15不大于0.5%的规定。 3.2.1非预应力钢筋的力学和工艺性能见表3-2。
表3-2 非预应力钢筋的力学和工艺性能
表面 形状 光圆 带肋 强度等级代号或牌号 HPB235 HRB335 公称 直径 mm 6~20 6~25 屈服强度ReL MPa 235 335 抗拉强度断后伸最大力总Rm 长率A 伸长率MPa % Agt(%) 不小于 370 455 25 17 10.0 7.5 冷 弯 d-弯芯直径 a-钢筋公称直径 180° d=a 180° d=3a 3.2.2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并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4
3.2.3任何新选厂家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包括:⑴ 抗拉强度;⑵ 屈服强度;⑶ 伸长率;⑷ 冷弯试验。
3.2.4非预应力钢筋进场抽验批应由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批号钢筋组成,并不得大于60t。抽验项目包括:⑴ 抗拉强度;⑵ 屈服强度;⑶ 伸长率;⑷ 冷弯试验。
3.2.5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各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两根试件,分别做拉伸和冷弯试验。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热轧带肋钢筋应增加反向弯曲试验项目。 3.2.6 检验、试验方法
3.2.6.1拉伸试验按GB228-2002的规定进行。
3.2.6.2冷弯试验应按GB232-1999的规定进行,弯曲半径应符合表3-2的规定。
3.3 钢配件用碳素钢
钢配件用碳素钢应符合GB700-2006的规定,进场时应验证其质量证明书。
3.4 水泥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级、碱含量不超过0.60%的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掺合料限为粉煤灰或矿渣);C3A含量不应大于8%;比表面积不小于300 m 2/ kg、不超过350 m 2/ 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其余性能应符合GB175的规定。不得使用其他品种水泥。
3.4.1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4.2水泥强度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3-3规定的数值。
表3-3 水泥强度各龄期强度要求 品种 普通 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 42.5 42.5R 抗压强度MPa 3天 17.0 22.0 28天 42.5 42.5 抗折强度MPa 3天 3.5 4.0 28天 6.5 6.5 3.4.5 水泥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3.4.6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
5
3.4.3任何新选货源应进行全面进场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混合材名称及掺量、游离氧化钙、氯离子含量。
3.4.4进场水泥应按批(散装水泥每500t为1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500t或200t时按一批计)对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的水泥进行检验,每编号取样12kg。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时,亦按上述规定进行复验。进场检验、试验项目包括:⑴ 凝结时间;⑵ 安定性;⑶ 强度;⑷ 比表面积。 3.4.7 检验、试验方法
3.4.7.1比表面积按GB/T8074-2008。
3.4.7.2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GB/T1346-2001进行。 3.4.7.3强度按GB/T17671-1999进行。
3.4.7.4烧失量、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游离氧化钙、碱含量测定按GB/T176-2008进行。 3.4.7水泥贮存
散装水泥贮存于水泥筒仓内,如为袋装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b)水泥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
c)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5~2.0m ,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留一通道。
d)水泥不得露天存放,临时露天存放应上盖下垫。
3.5 混凝土细骨料
混凝土细骨料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粗砂,细度模量2.6~3.2,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3.5.1的规定,其余质量要求应符合JGJ52-2006的要求。不应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盐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kg/m3,并做抑制混凝
6
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
3.5.1砂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3-4规定:
表3-4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值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含泥量(按重量计,%) 泥块含量(按重量计,%)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重量计,%) 云母含量(按重量计,%) 轻物质含量(按重量计,%) 含 量 ≤2.0 ≤0.5 ≤1.0 ≤1.0 ≤1.0 3.5.2天然砂的坚固性应采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试样在硫酸钠饱和溶液中经5次循环浸渍后的重量损失率不大于8%。
3.5.3砂采用Ⅱ区砂。对于新选原料产地,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一年的细骨料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石粉含量、吸水率、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和碱活性等。
3.5.4对选定的细骨料应做进场抽验。同一产地、同一规格、连续进场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进场抽验项目包括:⑴细度模数;⑵含泥量:⑶泥块含量;⑷云母含量;⑸轻物质含量;⑹有机物含量;⑺石粉含量。 3.5.5 检验、试验方法
3.5.5.1砂进场检验按JGJ52-2006进行。
3.5.5.2碱活性试验按TB/T2922.1-1998、TB/T2922.5-2002进行。 3.5.6细骨料贮存
3.5.6.1进场的砂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条件分批贮存。 3.5.6.2存放砂的料场地面应硬化。
3.6 混凝土粗骨料
混凝土粗骨料采用坚硬耐久的岩碎石。其空隙率 < 40%;压碎指标应≤10%;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之比不应小于1.5;石坚固性指标≤5%;针片状颗粒含量≤5%;粒径5~20mm,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7
有害物质含量要求见3.6.1,其余质量要求应符合JGJ52-2006的要求。不应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盐反应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盐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3kg/m3,并做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 3.6.1石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3-5规定:
表3-5 石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值
序号 1 2 3 4 项 目 针、片状颗粒总含量(按重量计,%) 含泥量(按重量计,%)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重量计,%) 泥块含量(按重量计,%) 含 量 ≤5 ≤0.5 ≤1.0 ≤0.2 3.6.2对于新选原料产地,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一年的粗骨料应做进厂全面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母岩抗压强度、空隙率、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碱活性。
3.6.3对选定的粗骨料应做进厂抽验。同一产地、同一规格、连续进场每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进场抽验项目包括:⑴ 颗粒级配;⑵ 含泥量;⑶ 针、片状颗粒含量;⑷ 压碎指标值;⑸泥块含量;⑹紧密空隙率。 3.6.4 检验、试验方法
3.6.4.1碎石进场检验按JGJ52进行。
3.6.4.2碱活性试验按TB/T2922.1-1998、TB/T2922.5-2002进行。 3.6.5粗骨料贮存
3.6.5.1进场的碎石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条件分批贮存。 3.6.5.2存放碎石的料场地面应硬化。
3.7 外加剂
混凝土中应掺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其质量应符合3.7.1的规定,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GB8076-2008的一等品要求。外加剂品种及掺量由试验确定,并符合GB50119-2003的规定。
8
不得掺入氯盐类外加剂。外加剂应与水泥有良好的适应性。
3.7.1 高效减水剂质量要求见表3-6。
表3-6 高效减水剂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 减水率 泌水率比 含气量 凝结时间差 30min坍落度损失 硫酸钠含量 氯离子含量 碱含量 收缩率比 对钢筋的锈蚀 固体含量 PH值 密度 水泥净浆流动度 3d 抗压强度比 7d 28d a指 标 ≥25% ≤20% ≥4.5% -90~+120min ≤15% ≤5% ≤0.1% ≤10% ≤135% 应说明对钢筋有无锈蚀危害 对液体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S≥20%时,0.95S≤X<1.05S S<20%时,0.90S≤X<1.10S 在生产厂控制值的±1.0之内 对液体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密度测试值波动范围应控制在±0.01g/mL之内。 不应小于生产厂控制值的95% ≥130% ≥125% ≥120% a S是生产厂提供的固体含量(质量分数)X是测试的固体含量(质量分数) 3.7.2 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一年者应进行进厂全面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对钢筋的锈蚀作用、碱含量、氯离子含量、PH值、甲醛含量。
3.7.3 高效减水剂进厂应按出厂编号按批进行检验。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连续进场、每50t为一批,不足50t亦按一批计。进厂抽验项目包括: ⑴ 减水率;⑵ 泌水率比;⑶ 含气量;⑷ 凝结时间差。 3.7.4 检验、试验方法
3.7.4.1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收缩率比、抗压强度比的测定及
9
对钢筋的锈蚀试验按GB8076-2008的规定进行。
3.7.4.2硫酸钠含量、氯离子含量、碱含量测定按GB8077-2000进行。 3.7.4.3坍落度测定按GB/T50080-2002进行。
3.7.4.4核查外加剂出厂检验报告中外加剂匀质性指标应符合GB8076-1997表2的要求。
3.8 水
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的水必须符合JGJ63-2006的规定。任何新水源或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或使用同一水源达一年者,应进行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硫化物含量。水的检验试验按JGJ63-2006进行。
3.9 混凝土活性掺合料
3.9.1 粉煤灰的氯离子CL-含量不大于0.02%,碱含量以实测值的1/6计,其余性能应符合GB/T1596-2005中Ⅰ级粉煤灰的要求。 3.9.2 粉煤灰的质量要求见表3-7
表3-7 粉煤灰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 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 需水量比 烧失量 含水量 三氧化硫含量 氯离子含量 碱含量 游离氧化钙 安定性 ≤12.0% ≤95% ≤5.0% ≤1% ≤3.0% ≤0.02% 数值由混凝土总碱量确定 ≤1.0% ≤5.0毫米 指 标 3.9.3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一年者应进行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安定性。
3.9.4粉煤灰进场应按出厂编号按批进行进场抽验。同一品种、同规格、同厂家、每120t为一批,不足120t亦按一批计。抽验项目包括: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安定性。
10
3.9.5检验、实验方法
⑴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按GB1596-2005进行。 ⑵氯离子含量按GB18736-2002进行。
3.10 防水层
桥面防水层应符合和通桥(2006)8061图纸的规定。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应附有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3.10.1防水卷材
3.10.1.1防水卷材采用N类或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N类防水卷材为无复合层卷材,顶面压花成方格网状,纹高0.1±0.02mm,25~30块/cm2。L类防水卷材为纤维复合卷材,即双面热融复合无纺纤维布。防水卷材应符合通桥(2006)8061图纸的规定。防水卷材颜色为黑色外的其他颜色,技术要求见表3-8、表3-9 ,其他要求符合GB12953。
表3-8 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规格及技术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宽度规格 长度规格 拉伸强度(N/cm) 断裂伸长率(%) 不透水性(0.3Mpa×2h)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低温弯折性(-35℃×1h) 抗穿孔性 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N/mm) 外观质量 拉力(N/cm) 12 加热老化处理 断裂伸长率(%) 低温弯折性 13 人工气候拉力(N/cm) 纵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项目 厚度规格(不含纤维厚度) 指标 1.5~1.8mm,允许偏差+0.20 -0.10mm 1.7~2.50mm,允许偏差+10 0mm 16.5~35m,允许偏差+100 -50mm ≥160 ≥160 ≥550 ≥550 不透水 ≤1.0 ≤1.0 -35℃无裂纹 不渗水 ≥10.0或卷材破坏 无纺布复合粘结均匀牢固、无疤痕、裂纹、空洞 ≥140 ≥140 ≥450 ≥450 -25℃无裂纹 ≥140 11
加速老化 断裂伸长率(%) 低温弯折性 拉力(N/cm) 14 耐化学侵蚀 断裂伸长率(%) 低温弯折性 15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140 ≥450 ≥450 -25℃无裂纹 ≥140 ≥140 ≥450 ≥450 -25℃无裂纹 ≥1.0 保护层混凝土与防水卷材粘结强度(Mpa)
表3-9 N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规格及技术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厚度规格(不含花纹厚度) 宽度规格 长度规格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不透水性(0.3Mpa×2h)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低温弯折性(-35℃×1h) 抗穿孔性 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N/mm) 外观质量 11 热老化处理 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低温弯折性 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12 人工气候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加速老化 低温弯折性 耐化学侵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纵向 横向 指标 1.5mm,允许偏差+0.20 -0.10mm 1.7~2.50mm,允许偏差+10 0mm 16.5~35m,允许偏差+100 -50mm ≥12.0 ≥550 不透水 ≤2.5 ≤1.5 -35℃无裂纹 不渗水 ≥10.0或卷材破坏 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空洞 ±20 ±20 -25℃无裂纹 ±20 ±20 -25℃无裂纹 ±20 13 12
蚀 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低温弯折性 ±20 -25℃无裂纹 ≥1.0 14
保护层混凝土与防水卷材粘结强度(Mpa) 3.10.1.2任何新选厂家的防水卷材,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尺寸、外观(包括颜色)、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热老化处理(外观(包括颜色)、拉伸强度变化率、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低温弯折性)。
3.10.1.3同厂家、同品种、不大于5000延米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作为一批,均需做进场抽验,抽验项目为:尺寸、外观(包括颜色)、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热处理尺寸变化率(验证)、低温弯折性(验证)、不透水性。
3.10.1.4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检验方法应符合GB12953-2003的规定 3.10.2聚氨酯防水涂料
3.10.2.1用于粘贴防水卷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颜色为黑色外的其他颜色的性能指标见表3-10。
表3-10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
序号 1 2 项 目 拉伸强度(MPa) 拉伸强度保持率 (%) ≥3.5 加热处理 ≥100 碱处理 ≥70 酸处理 ≥80 无处理 ≥450 3 断裂伸长率 (%) 加热处理 ≥450 碱处理 ≥450 酸处理 ≥450 无处理 -35℃无裂纹 4 低 温 弯 折 性 加热处理-35℃无裂纹 碱处理 -35℃无裂纹 酸处理 -35℃无裂纹 5 涂膜表干时间(h) ≤4 指 标 1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涂膜实干时间(h) 不透水性0.4MPa ,2h 加热伸缩率(%) 耐碱性,饱和Ca(OH)2溶液,500h 固体含量(%) 潮湿基面粘结强度 (MPa)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 (MPa) 保护层混凝土与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粘结强度(MPa) 撕裂强度(N/mm) 与混凝土的剥离强度(N/mm) ≤24 不透水 ≥-4.0, ≤1.0 无开裂,无起皮剥离 ≥99 ≥0.6 ≥2.5 ≥1.0 ≥25.0 ≥3.5 3.10.2.2任何新选厂家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颜色;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柔性;不透水性;固体含量;适用时间;涂膜表干、实干时间;与混凝土卷材剥离强度;加热、紫外线、酸、碱处理;加热伸缩率;拉伸时加热、紫外线老化。
3.10.2.3以甲组分不大于5t(乙组分以按产品重量配比相应的重量)同厂家、同品种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一批进行进场抽验。抽验项目为:颜色;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固体含量(验证);适用时间(验证);涂膜表干、实干时间(验证)。 3.10.2.4聚氨酯防水涂料检验方法按GB/T19250-2003的规定。 3.10.3 水泥基胶粘剂
3.10.3.1采用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90水泥基胶粉、增强剂及水拌制,水泥基胶粘剂的技术指标见表3-11
表3-11 水泥基胶粘剂的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抗折强度(Mpa) 项 目 初凝时间(h) 终凝时间(h) 安定性 3d 28d 3d 28d 强度损失(%) 指 标 ≥8 ≤12 合格 ≥5.5 ≥8 ≥40 ≥60 ≤10 5 6 抗压强度(Mpa) 冻融循环 14
(50次) 7 8 抗渗性能 质量损失(%) ≤2 ≥P20 ≥1.5 ≥4.5 ≥3.5 ≥3.5 ≥4.5 ≥4.5 ≥5.0 拉伸胶粘强度(Mpa) 无处理 热老化处理 9 剪切强度(Mpa) 冻融循环(50次) 酸处理 盐处理 10 防水卷材与水泥基层粘结剥离强度(N/mm) 3.10.3.2任何新选厂家的水泥基胶粘剂,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凝结时间;安定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冻融循环;抗渗性能;拉伸胶粘强度;剪切强度;防水卷材与水泥基层粘结剥离强度。
3.11 压浆剂
3.11.1 压浆剂中氯离子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3.11.2 使用压浆剂、水泥、水拌制出的浆体性能指标应满足表3-12的要求。
表3-12 浆体性能指标
15
检验项目 凝结时间 h 流动度 s 泌水率 % 压力泌水率 % 初凝 终凝 出机流动度 30min流动度 24h自由泌水率 3h毛细泌水率 0.22MPa(当孔道垂直高度≤1.8m时) 0.36MPa(当孔道垂直高度>1.8m时) 充盈度 抗折 抗压 抗折 抗压 指 标 ≥4 ≤24 18±4 ≤30 0 ≤0.1 ≤3.5 合格 ≥6.5 ≥35 ≥10 ≥50 0~3 无锈蚀 1~3 0.06 7d强度 MPa 28d强度 MPa 24h自由膨胀率 % 对钢筋的锈蚀作用 含气量 % 氯离子含量 % 3.11.3任何新选货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达一年者应进行进场全面检验。浆体性能检验项目包括:凝结时间、流动度、泌水率、压力泌水率比、充盈度、7d强度、28d强度、24h自由膨胀率、对钢筋的锈蚀作用、含气量。
3.11.4以压浆剂按配比折算成压浆料每100t为一批,不足100t按一批计,进行一次10项检验(压浆剂掺量为10%,即每9t为一批)。抽验项目包括:初凝、终凝、出机流动度、30min后流动度、24h自由泌水率、7d和28d的抗压及抗折强度、24h自由膨胀率。
3.11.5检验、试验方法
按TB/T 3192-2008的相关规定进行。
3.12 桥面混凝土保护层
3.12.1 桥面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3.12.1.1保护层纤维混凝土技术要求见表3-13。
16
表3-13 纤维混凝土技术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检验项目 抗压强度 劈拉强度 抗冻融循环 抗渗性 56d电通量 抗碱—骨料反应 ≥40MPa ≥3.5MPa ≥300次 ≥P20 ≤1000C 当骨料碱—硅酸盐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混凝土的碱含量≤3kg/m 3指标要求 3.12.2水泥采用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3细骨料采用中砂,粒径小于1mm,质量应符合JGJ52-2006的要求。 3.12.4粗骨料采用粒径不大于10mm的碎石,质量应符合JGJ52-2006的要求。 3.12.5聚丙烯纤维网物理性能指标见表3-14。
表3-14 聚丙烯纤维网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项目 品种 颜色 直径 比重 长度 性能指标 聚丙烯 白色(自然色) 18~65μm 0.91 12~19mm 项目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断裂伸长率 熔点 吸水率 性能指标 500MPa 3.5GPa 18% 176℃ <0.1% 3.12.6任何新选厂家的聚丙烯纤维网应进行全面进场检验,检验项目为:材质、外观、长度、直径。
3.12.7同厂家、同品种、不大于10t聚丙烯纤维网作为一批,应进行进场检验,检验项目:材质(验证)、外观、长度、直径。
3.13 锚具
预应力钢绞线锚具采用夹片锚,其夹片和锚圈材质应符合GB/T3077-1999和GB699-1999的规定,其技术性能应符合TB/T 3193-2008的规定。
17
横向预应力筋采用钢绞线,单线梁张拉端应使用低回缩锚具,双线梁采用夹片式锚具,回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具使用应符合TB/T 3193-2008的规定。
3.13.1任何新选厂家的锚具应进行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外观、锚固效率系数、极限应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和锚板强度。
3.13.2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锚具不大于2000套作为一批,应进行进场抽验,抽验项目为:外形外观、硬度、锚固效率系数、极限应力总应变。
3.14 排水管、排水管管盖
3.14.1 PVC管材、管件应符合GB/T20221-2006的规定。
3.14.2任何新选厂家的排水管和管盖均应做进场全面检验。排水管检验项目为:外观、外形、强度、聚氯乙烯含量。排水管管盖检验项目为:外形尺寸、抗拉强度、聚氯乙烯含量。
3.14.3 同厂家、同品种的排水管和管盖各不大于1000个作为一批,每批进场的排水管和管盖均应做进场抽验,排水管抽验项目为:外观、外形、强度(验证)、聚氯乙烯含量。排水管管盖抽验项目为:外形尺寸、抗拉强度(验证)、聚氯乙烯含量。
3.15 桥牌
采用铝合金,厚度≥3.0mm,字体美观,要求刻打,不应用油漆涂饰。 3.15.1 任何新选厂家的桥牌需做进场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外形尺寸、材质、外观。
3.15.2 同一厂家的不大于1000个作为一批,进行进场抽验,抽检数量为1%且不少于2件,抽验项目为:外形尺寸、外观。
3.16 钢筋保护层垫块
垫块采用强度等级C55的高性能混凝土垫块,厚度偏差为0,+5mm,每批均应进行抽检。
3.17 钢配件
18
3.17.1钢配件制作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
3.17.2支座板、预埋T钢、联接角钢及联结板焊制应使用胎具,其尺寸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17.3支座板与支座锚固钢筋不应直接焊接。
3.17.4焊缝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夹杂、砂眼等缺陷。 3.17.5钢配件的防腐要求:
⑴预埋T钢、支座预埋钢板及套筒等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
3.17.6钢配件的检验
(1)支座板:每批均100%检验;检验项目:表面平整度、外观质量、外形尺寸、渗锌层厚度。
(2)T钢:从每批中抽取1%且不少于两块,检查外观质量、外形尺寸、渗锌层厚度。
(3)锚垫板:从每批中抽取1%且不少于两块,检查其外观尺寸、板面平整度、锚垫板高度、上口尺寸、底口尺寸、定位孔间距、定位孔丝扣和灌浆口尺寸。
(4)联结板:从每批中抽取1%且不少于两块,检查其钢板尺寸、钢板孔位、弯折角度、焊接角度、焊接螺母、钢筋数量及位置、钢筋与钢板焊接和联结板表观质量。
(5)止水带角钢:从每批中抽取1%且不少于两块,检查其角钢尺寸、孔距、焊接螺母、焊缝、角钢表面平整度。
3.18 孔道压浆用水泥,封锚、连接横隔板和桥面湿接缝混凝土用材料
孔道压浆用水泥,封锚、连接横隔板和桥面湿接缝混凝土用材料与梁体相同。
4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4-1
19
图4-1 生产工艺流程图底模清理、抄平、涂隔离剂、安装支座板及保护层垫块底模上绑扎梁体钢筋骨架、安装预埋件安 装 端 模专检(监理检查)水泥、掺合料砂、碎石、外加剂、水检验和试验安 装 侧 模钢模上绑桥面钢筋、安装桥面模型砼配合比选定* 砼拌制Δ* 浇 筑 梁 体 砼养护、抽拔芯棒模型检修、保养钢绞线、锚具检验钢 绞 线 下 料张拉设备标定Δ 穿钢绞线、初张拉梁移出台位、存放梁 体 自 然 养 护 水 泥 浆 制 作砼拌制、运输Δ 全部预施应力(终张拉)* 孔 道 压 浆封 锚 及 养 护Δ 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及养护产 品 质 量 检 验移至存梁场待发运(入库)架设后湿接面砼浇筑、横向预应力施工、压浆、封锚20 进场钢筋检验钢 筋 加 工制 作 试 件拆 模 试件检验达到规定强度试件检验达到规定强度和弹模,龄期≥14天试件制作及检验试件制作及检验 检查施工原始记录、技术资料齐全 带*标记为关键工序,带Δ标记为特殊工序
5生产工艺要求
5.1 钢筋加工
5.1.1 钢筋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a)所用的钢材必须有进场复检报告及技术证明文件。
b)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锈、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5.1.2 非预应力钢筋对接
5.1.2.1非预应力钢筋对接采用连续闪光对焊,对焊工艺为:闭合电路→闪光(两筋端面轻微接触)→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5.1.2.2 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5.1.2.3带肋钢筋进行闪光对焊时,宜将纵肋对纵肋安放和焊接。 5.1.2.4冬期施工时钢筋的闪光对焊
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钢筋应提前运入室内,焊毕的钢筋应等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运往室外。
5.1.2.5雨天、雪天不宜在现场进行施焊,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的遮蔽或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不得碰到冰雪。
5.1.2.6现场进行闪光对焊,应采取挡风措施。
5.1.2.7每批钢筋对焊前,应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5.1.2.8焊接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可按表5-1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21
表5-1 闪光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消除措施 序号 1 2 异常现象和焊接缺陷 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闪光不稳定 措施 1.降低变压器级数; 2.减慢烧化速度。 1.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 2.提高变压器级数; 3.加快烧化速度。 1.增加预热程度; 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 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 4.加快顶锻速度; 5.增大顶锻压力。 1.降低变压器级数; 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 3.适当增大顶锻预留量和顶锻压力。 1.减少预热程度; 2.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 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 2.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 1.消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 2.消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 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4.夹紧钢筋。 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3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4 接头中有缩孔 5 6 焊缝金属过烧 接头区域裂纹 7 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 8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5.1.2.10 闪光对焊接头质量要求及检验
5.1.2.10.1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检验,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并按下列规定抽取试件。
⑴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2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不足200个接头,应按一批计算。
⑵外观检查的接头数量,应从每批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0个。
⑶力学性能试验时,应从经外观检验合格的每批接头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5.1.2.6.2闪光对焊接头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22
⑴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⑵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裂纹。 ⑶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
⑷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5.1.2.6.3闪光对焊接头拉力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3个对焊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 ⑵ 3个接头试件应至少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呈延性断裂。
⑶ 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按接头每边0.75d计算)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另取6个接头试件重做试验。复试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5.1.2.6.4闪光对焊接头冷弯试验
冷弯试验可用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或人工弯曲进行。 芯棒直径应符合表5-2规定。
表5-2 闪光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芯棒直径 钢筋级别 芯棒直径 HPB235 2d HRB335 4d 冷弯试验前,应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边削平,且与母材的外表面齐平。 冷弯时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
当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可判为冷弯试验合格。当3个冷弯试件中有1个不合格时,应另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1个试件不合格时,则判该批对焊接头为不合格。 5.1.3 钢筋调直
5.1.3.1钢筋调直采用定尺切断调直。 5.1.3.2 盘条钢筋定尺调直操作程序
⑴将盘条钢筋放在圆盘架上,人工将钢筋放入调直机钢筋入口
23
⑵.放入钢筋后确认钢筋放入位置正确后开动机器,待钢筋长度满足施工长度后定尺切断.
5.1.3.3安全注意事项
⑴ 盘圆钢筋放入圈架上要平稳,钢筋不得有结节。钢筋脱架时,必须停车处理,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⑵ 经常检查调直机器运转情况,夹齿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⑶在调直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待调直后的钢筋达到施工长度后应立即停机。
调直过程中如发现钢筋脆断、劈裂、拉不直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以做适当处理。
5.1.3.4调直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表面不得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5.1.4 钢筋裁切
5.1.4.1钢筋裁切前应根据设计图复核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5.1.4.2施工图纸中所标下料长度未考虑弯曲伸长量。带弯钩及弯折的钢筋应考虑经弯曲后的伸长量,可根据经验确定其实际下料长度或经试弯实测决定。 5.1.4.3测量断料长度时要避免使用短尺量长料,以防止误差累积。
5.1.4.4为便于断料尺寸控制,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定尺挡板,定尺挡板的位置固定后应复核。 5.1.4.5钢筋切断操作要点
⑴钢筋端头要顶到定尺挡板处,再用切断机切断;
⑵为防止差错,应先试切一根,检查合格后,再成批切断。
5.1.4.6钢筋裁切过程中,发现焊接接头及钢材的外观缺陷,应予切除。 5.1.4.7不带弯钩的长钢筋裁切长度允许误差为±10mm; 5.1.4.8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1.4.9HPB235钢筋每次切断根数不得多于6根、HRB335钢筋每次切断根数不得多于
24
4根。
5.1.5 钢筋弯制成形
5.1.5.1 在进行弯曲成型前,应先熟悉加工钢筋规格、形状和各部尺寸。 5.1.5.2 钢筋的弯制需经试弯合格后,方可成批生产。
5.1.5.3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HPB235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b) HRB335级钢筋末端须作90°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直线段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c)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5.1.5.4 用手工成型时钢筋需放平,板手需托平,用力均匀,不能上下摆动,以免弯曲钢筋不在一个平面上而发生翘曲。
5.1.5.5钢筋弯制成型过程中,发现钢材或对焊接头开裂、脆断、过硬、回弹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找出原因适当处理。
5.1.5.6弯制好半成品钢筋在检查合格后,应分类堆放并挂牌标识,标识牌内容应有:梁体型号、钢筋编号、规格等。阴雨天及时苫盖蓬布,以免钢筋生锈。 5.1.5.7 HPB235钢筋每次弯曲根数不得多于6根、HRB335钢筋每次弯曲根数不得多于4根。
5.1.5.8钢筋弯制成型的质量要求见表5-3。
表5-3 钢筋弯制成型质量要求
序号 1 2 3 检查项目及方法 钢筋成型后长度方向尺寸偏差 下缘箍筋、腹板箍筋中心距尺寸误差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允许偏差(mm) ±10 ±3 ±20 5.1.6 定位网制作
25
5.1.6.1 定位网必须在专用胎具上进行焊接加工。 5.1.6.2 定位网专用胎具要求:
⑴定位网胎具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的胎具,才能投入使用; ⑵定位网胎具的标识内容:梁体型号及定位网编号、数量。
5.1.6.3 定位网在胎具上加工过程中,应随机抽检其尺寸,尺寸偏差不大于3mm。 5.1.6.4 定位网加工完毕,应按不同的编号分类堆放,堆码必须整齐,并挂好标号牌,标识牌内容有:梁体型号、定位网编号等内容。
5.2 钢筋骨架绑扎
5.2.1钢筋骨架分为梁体和桥面两部分,钢筋骨架底板钢筋间隔2米放置纵向筋胎具,箍筋按照底模胎具标识位置放置;桥面钢筋以桥梁疏筋板模型为胎具放置并绑扎。 5.2.2 按图纸及底模上的标识正确布筋。
5.2.3 钢筋骨架绑扎应符合设计图纸,骨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大风天气,骨架要求增设斜支撑钢筋,以防钢筋骨架倾倒变形。
绑扎点要求如下:
⑴镫筋、桥面筋两端的交点均应绑扎。 ⑵钢筋弯折角与纵向分布筋的交点应逐点绑扎。 ⑶下缘大小箍筋接头应交错绑扎。 ⑷梁端横向网状筋,每根最少绑扎3点。 ⑸其余各交叉点可采用梅花跳绑。
⑹钢筋的交叉点用铁线正反扣绑牢。铁线扭断后开口而失去紧固的必须重绑。
(7)钢筋绑扎扎丝选用22号火烧铁丝,扎丝出头长度一般为了能使扎丝钩拧2—3转后,再留10毫米左右为宜;扎丝尾部不得侵入保护层。 5.2.4 定位网的安装必须按图纸及底模上的标识进行。
5.2.5 定位网的安装偏差:纵向位置:平直段±50mm,弯曲段±10mm,横向位置±3mm。 5.2.6 保护层垫块
26
为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垫块的强度等级C55,厚度符合图纸要求。布置垫块要求:
⑴垫块与钢筋绑正绑牢,放置的垫块按梅花形分布,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⑵梁底垫块,绑在纵向圆钢筋上,垫块离底板边缘大于100mm,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
⑶腹板及下翼缘垫块,绑在钢筋十字处,垫块成梅花形分布。
⑷桥面底板垫块,每根弯起筋底弯处必须绑垫块,其它贴桥面模板钢筋酌情设置垫块。
5.2.7 穿、绑芯管及预埋件安装
5.2.7.1 纵向预应力孔道采用抽拔橡胶管成型,并用定位网固定其位置,芯管直径符合图纸要求。横向预应力孔道采用抽拔外径φ75mm钢管成型。 5.2.7.2 为便于抽拔,橡胶管在跨中对接,跨中对接处错开布置,对接处用白塑料带包裹并与骨架绑扎牢固。
5.2.7.3 穿芯管顺序:先下后上;由内向外。 5.2.7.4 芯管穿完后要进行调顺调直,并绑扎牢固。
5.2.7.5 橡胶管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如有表面胶皮刮伤、老化等不准使用。 5.2.7.6 梁体预埋件按图纸要求正确安装,且安装牢固。 5.2.8 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质量要求见表5-5。
表5-5 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 目 预留管道在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桥面主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 底板钢筋间距与设计位置偏差 箍筋间距偏差 箍筋的不垂直度 钢筋保护层与设计尺寸偏差 其他钢筋偏移 允 许 偏 差 ≤4mm ≤15mm ≤8mm ≤15mm ≤10/1000 +5mm,0 ≤20mm 5.3 台座
27
台座构造应满足预设反拱及预留压缩量、模板安装、浇注、振捣、张拉等工艺和张拉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梁端地基不均匀沉降。
5.4 模型制作和验收
5.4.1 钢模型的设计要求
5.4.1.1 钢模型由侧模、端模和底模三大部分组成。钢模型在设计加工制作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梁体各部位结构尺寸的正确。
5.4.1.2 为考虑预加应力后混凝土的压缩和梁体上拱,侧模和底模在设计制作时应预留压缩量及反拱度。预留压缩量参考值见表5-6,预留压缩量误差+5mm,0。
表5-6 预留压缩量值
设计图号 梁型 32 通桥(2005)2101 24 20 16 预留压缩量(mm) 36 26 15 10 5.4.1.3为减小梁的拱度,底模以跨中为顶点按抛物线设预留反拱,其他各点按二次抛物线y=ax2设置,沿梁长各点反拱参考值见表5-7。
表5-7 梁底模预留反拱值
设计图号 测点距跨中距离(m) 32m梁 反拱值(mm) 24m梁 反拱值(mm) 通桥(2005)2101 20m梁 反拱值(mm) 16m梁 反拱值(mm) 12m梁 反拱值(mm) 16 45 12 24 30 10 20 8 11 13 10 6 7 9 4 3 3 2 4 2 1 1 0 0 0 0 0 0 5.4.2钢模型的制作要求
28
5.4.2.1 制作时必须确保横向预应力孔道位置准确,各部焊接应牢固。
5.4.2.2 侧模板上附着式振动器布置要合理,一般布置在下翼缘和腹板中部,尽量均匀布置,与侧模钢横梁焊接,端部钢筋密集可适当增加振动器数量,且内外侧振动器交错布置。
5.4.2.3 底模槽钢纵梁与基础预埋件焊结牢固。 5.4.3钢模型验收
钢模型制作好以后由工程部、安质部、物设部和模型班共同验收,先进行分扇验收,再进行整拼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并做好标识、建立台帐。钢模型的外观要求是:表面光滑、无坑、无锈、无疤痕、无氧化皮、焊后不起皮。模型验收技术要求见表5-8。
表5-8 模型验收技术要求
名序项 目 标准(mm) ±5 ±5 +5,0 ±2 14 T钢偏离设计位置 2 1 2 3 ±5 +5,-2 +5,0 +5,0 ±3 16 面板平整度 17 稳定杆位置 18 模型拼接情况 焊 1 焊缝高度 接 2 内侧焊缝 ≧2mm/m ±15 严密 ≦6mm 平顺 侧模 15 泄水孔 横向 8 底模跨度对角线差 1 全长 2 高度 侧模 3 腹板厚度 4 桥面宽度 5 桥面内侧偏离设计位置 纵向 ±10 ±5 名序项 目 标准(mm) +3,0 +5,0 +5,0 称 号 1 全长 2 跨度 3 宽度 称 号 11 下翼缘高度 12 挡碴墙厚度 13 端隔墙厚度 4 顶面与理论标高差 底 5 侧向弯曲 模 支座板处的钢底板上任意6 两点的高差 7 接口处高差 29
6 模板倾斜度 7 横隔板位置 8 纵横向预留孔位置 9 横隔板厚度 10 下翼缘宽度 ≧3mm/m ±5 ±3 +5,0 +5,0 情 况 3 外观 1 高度 2 宽度 无烧伤、咬肉、气眼 +5,0 0,-2 ±1 ±1 ±0.5 端 模 竖向位置 3 横向位置 孔径 5.5 模型安装
5.5.1安装前的准备
5.5.1.1模型安装前应清除模型上的灰渣,特别是接口处和端模钢束孔眼应清除干净;模型清理干净后涂脱模剂;不应使用柴、机油混合物作为脱模剂。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或局部涂刷过多,涂后若被雨水冲刷,应及时补涂。
5.5.1.2安装前应检查模型有无凸起、凹陷、缝隙及其它变形,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整修。 5.5.2 模型安装顺序:
端模→侧模→桥面钢筋绑扎→挡碴墙模→端边墙模。 5.5.3模板安装
5.5.3.1吊装端模板时,应先将橡胶管插入端模管道孔,端模就位后,应将外露管道向外拔紧,以保证胶管端部顺直无死弯。
5.5.3.2安装侧模前先将外侧模横向预应力处锚盒安装好,两侧模型立完后,将横向预应力预留孔道钢管从内侧模穿入,将钢管插入外侧锚垫板管内。 5.5.3.3侧模安装完后安泄水管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下缘应与模板密贴。 5.5.3.4侧模吊装从跨中往两端逐段进行,吊装跨中侧模时先找正与底模相对位置后将模型底脚楔子打紧,用稳定拉杆校正垂直度,然后逐片将侧模型吊装安正。每安一段侧模均需与前一段外模用螺栓紧固。
30
5.5.3.5横向预应力孔应垂直模型腹板,且同一孔道内、外侧位于同一标高,横向预应孔距跨中线距离公差±3mm,距梁底的距离公差分别为±3mm。
5.5.3.5模型安装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安装一块,找正一块,全部找正后,还应重查一遍,确认无误。
5.5.3.6预埋件(隔板联接板、T钢、伸缩缝板及泄水管等) 应安装齐全、牢固、位置准确。支座板应平整,每块边缘高差不应超过1mm。
5.5.3.7模型安完找正后,应检查所有紧固件是否拧紧,未拧紧的应予拧紧。 5.5.3.8模型安装要求见表5-9。
表5-9 模型安装要求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桥面总宽 挡碴墙宽 桥面全长 桥面对角线长 腹板宽 底板厚度 横隔板与设计位置偏差 端模横向偏差 侧模、端模高度差 侧模、端模不平整度 预埋T钢安装 锚垫板安装 支座板安装 泄水管安装 项 目 桥面板内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允许偏差 ≤5mm +10mm,0 +10mm,0 ±10mm ±10mm +10mm,0 +10mm,0 ≤3mm ≤2mm ≤5mm ≤2mm/m ±8mm 牢固 边缘高差≤1mm 牢固 5.6 混凝土搅拌
5.6.1原材料入仓
31
5.6.1.1砂石入仓前操作者应进行目测检查,发现粘土团或泥污含量过大等不良现象时应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以做适当处理。
5.6.1.2料仓不得混料,发现混料要及时处理,严禁混料进行施工。 5.6.2 混凝土性能及配合比要求。 5.6.2.1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5-11。
表5-11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
设计图号 通桥(2005)2101 通桥(2005)2101 梁型 32m、24m、20m直、曲 16m直、曲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55 C50 5.6.2.2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400kg、粉煤灰用量为95kg、细骨料用量为683kg、粗骨料(5-10mm)用量为334kg、粗骨料(10-20mm)用量为780kg、用水量为158kg、高效减水剂用量为4.95kg,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为495kg,水胶比为0.32。 5.6.2.3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为160±20mm。
5.6.2.4 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总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5.6.3 减水剂的使用要求
5.6.3.1减水剂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为4.95kg/m3。 5.6.4 混凝土搅拌
5.6.4.1混凝土配料的计量设备每半年校验1次,每班使用前应进行称量复核。 5.6.4.2混凝土原材料配料允许误差(以质量计):
水、水泥、减水剂 、粉煤灰≤1% ;砂、石≤2%。
5.6.4.3配料应使用试验室当天的通知单,过期的配合比通知单不得使用。混凝土搅拌由试验人员监控,操作人员不得私自调整配合比。
5.6.4.4搅拌机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和水,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
32
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120 s,不大于180s。
5.6.4.5每班前3罐混凝土应测试1次坍落度,以后每20罐再抽测1次;设计坍落度为160±20mm,检测结果表达精确至5mm;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0-2002的规定。 5.6.4.6含气量应控制在3%~4%。每次浇注前应按GB/T50080-2002的规定对含气量进行现场测试,浇注过程中应每20罐混凝土抽查一次,且每片梁不少于2次。 5.6.4.7混凝土搅拌速度应与浇筑速度相协调,以尽量缩短混凝土拌好后的停放时间,并保证浇筑速度。
5.6.4.8工作完毕应将搅拌机及全部砼容器清干净。
5.7 梁体混凝土浇筑
5.7.1浇筑前应做如下检查:
⑴所有模型紧固件是否拧紧、完好; ⑵模型接口是否有缝隙;
⑶所有振动器是否完好,附着式振动器安装螺栓是否已拧紧。发现问题处理后再开始浇筑。
5.7.2附着式振动器接线时应防止缺相,以免烧坏振动器。在灌筑过程中附着式振动器如有烧坏或失灵者应及时更换,确保有效的振动。
5.7.3浇筑采用水平分层、连续灌筑、一次完成的工艺,并具有良好的密实度。每片梁浇注总时间控制在3.5h以内。
5.7.4下灰要均匀,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
5.7.5混凝土捣固采用附着式震动器侧震为主与振捣棒插入振捣为辅的联合振捣工艺。
混凝土振捣原则:
⑴下翼缘采用附着式高频振动器振捣,腹板采用附着式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器联合振捣(附着式高频振动器每次振动时间控制在20-25s),桥面、挡碴墙采用插入式
33
振动器振捣。
⑵预应力钢束以下部位应一边下灰一边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预应力钢束以上部位应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为主,插入困难的部位可短时开启附着式振动器予以辅助。
⑶应振捣密实并防止过振、漏振; 5.7.6插入式振动器使用
⑴应使其自然顺利进入混凝土内,不要用力猛插,更不要使软轴折成死弯。 ⑵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动时间(一般为20~30秒)。
⑶振动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每次插入应将振动棒插过下层混凝土5cm左右,捣完后要慢慢地拔出;
⑷插点距离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其作用半径为30~40cm。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2;
振动棒一般是垂直插入,若需斜向插入,振动棒与混凝土面成45°~50°角。 ⑸振捣时振捣棒不得碰撞模板、预埋件和预应力管道。
5.7.7振捣时间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为准。 5.7.8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查模型、附着式振动器、和钢筋骨架,发现松动、变形、移位、跑浆及振动器故障应及时处理。
5.7.9 混凝土拌合物滞留或浇注间断时限应根据水泥性能、环境温度、水灰比和外加剂类型、运输距离、初凝时间等具体情况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拌合物滞留时限控制在1h内,浇注间断时限控制在2h内。
5.7.10 混凝土浇注时,模板温度控制在5℃~35℃。当模板温度低于0℃或高于40℃时,应对模板采取升、降温措施。当模板温度低于0℃时,应用蒸汽对模板预热;在炎热的夏季,应避开白天高温时灌注混凝土。
5.7.11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10℃~30℃,每次浇注前应按GB/T50080的规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进行现场测试,浇注过程中应每20罐混凝土抽查一次,且每片梁不少于2次。
34
5.7.12桥面板混凝土应及时赶压、抹平,保证排水坡度和平整度,平整度不大于3mm/m。 5.7.13 混凝土试件制备
5.7.13.1 梁体在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规定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均匀分布取样)、弹性模量试件(在同一盘中取)。
5.7.13.2 施工试件应随梁体或在同条件下振动成型养护。
5.7.13.3 制作试件、养护应符合GB/T50080-2002和TB10425-1994的规定。 5.7.13.4梁体混凝土试件制备数量见表5-12。
表5-12 梁体混凝土试件制备数量
序号 1 2 3 4 5 6 试件用途 脱模强度检验 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检验 终张拉时混凝土强度检验 28天强度 终张拉时混凝土弹性模量 28天混凝土弹性模量 数量 1组/片 2组/片 2组/片 4组/班次 2组/片 2组/班次 试件规格(cm) 15×15×15 15×15×15 15×15×15 15×15×15 15×15×30 15×15×30 养护条件 随梁养护 随梁养护 随梁养护 标准养护 随梁养护 标准养护 说明 一组备用 一组备用 一组备用 注:⑴强度试件3块/组。弹性模量试件6块/组 ⑵28d强度以一天连续浇筑的片数为1个检验批。
⑶施工试件均随梁养护;28d试件均标准养护。初张和终张试件分别一组备用。
⑷采取蒸汽养护工艺的28d标准试件,先随梁蒸养,再置入标养室标养,共计28d 。 ⑸试生产期间(约1个月),梁体混凝土28d强度试件先采用TB10425-1994标准差未知法为5组。正式生产后,28d强度试件再采用TB10425-1994标准差已知法为4组。
5.7.13.5试件模型组装前应彻底清理干净,组装时应完全入槽,紧固后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合格的试件模型禁止使用。应定期对试模进行检验,检验周期宜为三个月。 5.7.13.6试件模型组装时,不得随意敲打,以防试模变形。 5.7.13.7试件拆模后应在试件上标明制作日期、梁的规格和梁号。 5.7.13.8试件拆模后由专人负责保管、养护、并按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
5.7.13.9 试件的尺寸公差要求: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0.0005d(d为边长);两相邻面的夹角应为90°,其公差不得超过0.5°;试件各边长、高的尺寸公差不得
35
超过1mm。
5.7.13.10施工试件随梁养护,28天标准试件按规定制作和标准养护办理。采取蒸汽养护工艺的28天标准试件,脱模前随梁养护,脱模后标准养护,共计28天。 5.7.13.11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
⑴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⑵标养试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2℃的、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养室内养护。
⑶标养室内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为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5.7.13.12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由试验室出具试验报告。
5.8 梁体混凝土的养护
5.8.1自然养护
5.8.1.1自然养护时,混凝土梁桥面采用保温、保湿材料予以覆盖。梁体洒水频次数应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保湿养护应不少于14d。 5.8.1.2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严禁对梁体进行洒水养护。
5.8.1.3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露天暴晒时,梁体表面应喷涂符合JC901-2002规定的养护剂。 5.8.2蒸汽养护
5.8.2.1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实施跟踪养护,使棚温与梁体内水化热相适应。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5.8.2.2 蒸汽养护控制要求
⑴静停不少于4小时,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⑵恒温时棚内各部位的温差不超过5℃,应控制养护棚内温度以保证梁体芯部(梁端中央深入300mm)混凝土温度不大于60℃,恒温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
⑶试件达到要求强度后,即可停汽并适当降温,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0℃/h。
36
⑷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 5.8.2.3给汽后每两小时查温一次并记录,随时注意调节养护温度;每片梁沿长度方向至少放置3块温度计,沿高度方向放置2块,共计不少于6块温度计。 5.8.2.4 蒸汽养护结束后,应立即进入自然养护。
5.8.2.5 当有试验数据证明时,可采用跟踪梁体表层温度(棚内温度)监测代替梁体芯部的温度监测。
5.9 混凝土冬、夏、雨期施工
5.9.1当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 5.9.1.1水及骨料应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注需要的加热温度。混凝土加热拌和要求:
⑴首先应将水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温可加热至80℃以上,但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拌匀后再投入水泥。
⑵当加热水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⑶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
⑷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和料的加热温度。
⑸采用热水搅拌时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施工延长50%。 5.9.1.2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5.9.1.3拌制混凝土前和停止搅拌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筒。 5.9.1.4混凝土运输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5.9.1.5 混凝土浇注前应清除钢筋和模板上的冰雪、污垢。
5.9.1.6 冬期施工时,应采用蒸汽养护或暖棚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当采用暖棚法养护时,棚内底部温度不得低于5℃,采用燃煤加热时,应将烟气排出棚外。
5.9.1.7当环境温度在0℃以上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当环境温度为负温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10℃。
37
5.9.1.8浇注完毕后静停养护时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 5.9.2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按夏期施工办理。 5.9.2.1梁体混凝土浇注宜在夜间进行。 5.9.2.2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符合5.7.11的规定。
5.9.2.3混凝土浇注完毕,应及时覆盖,并增加洒水次数。
5.9.2.4砂、石料用棚布等架空遮盖,以免日光直接照射,必要时洒水降温,混凝土搅拌站设遮阳棚,拌和用水采用地下水。模板在浇筑前洒水湿润,混凝土拌和物浇筑中尽量缩短运输、灌注、振捣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后及时用毡布覆盖,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采取洒水降温措施。为防止人员中暑,应避免施工人员长时间疲劳作业,做好后勤及劳动保护工作。 5.9.3雨期施工
5.9.3.1雨期施工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灌注混凝土尽量避开下雨。
5.9.3.2提前在底模中部开螺栓孔,砼灌注前拧开螺栓以放出模板内的积水。 5.9.3.3雨期施工应准备好棚布等防雨用具。如在灌注过程中下雨应及时覆盖。若遇大雨或暴雨必须停止施工并采取防雨措施。
5.9.3.4雨期施工应随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5.9.3.5混凝土放灰人员和振捣人员阴雨天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5.10 橡胶管、钢管的抽拔
5.10.1橡胶管的抽拨应根据混凝土硬化情况确定,通常检查桥面最后灌注的混凝土,踏踩无显著足印时即可抽拔,一般抽拔时间控制在8~10小时,抽拔时间宁晚不早,以防孔道塌裂。
5.10.2拔管的顺序先上后下。每次拔管不超过两根,尽量对称进行。
5.10.3拔出的芯管清理掉污碴,并仔细检查有无损伤,严重损伤或压扁的不能继续使用,拔出后经清理的芯管堆放好,严禁乱放。
38
5.10.4拔管后,及时检查孔道内有无堵塞、塌孔,并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5.10.5如拔管时芯管被拔断且不能从梁端拔出剩余部分,须先确定所断芯管在梁体中的位置,然后凿口取出芯管,并对梁体凿口及孔道进行修补。
修补方法:凿掉疏松的混凝土,吹去附在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再用高压水冲洗,用喷灯喷烤,烤干后,用环氧树脂混凝土进行修补。
5.11 脱模
5.11.1 脱模时梁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且能保证构件棱角完整、联结板根部、隔墙根部及梁面板腋部不开裂时方可拆模。
5.11.2脱模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脱模(温度变化达15℃/h),并苫盖蓬布蓄热保温。如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撤除保温设施后至拆模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h,以防止梁体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 5.11.3拆模顺序:
拆T形钢、泄水孔固定螺栓→水平拉杆→挡碴墙模→内侧梳型板→端边墙模→侧模联接螺栓→拆联结板固定螺栓→拆外侧模→拆内侧模→拆端模。
5.11.5拆侧模时,须先对需拆的模扇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以防发生倒模事故,然后拆除稳定拉杆、元宝垫。
5.11.6拆外侧钢模时,以内侧钢模的立带为支点,用拆模专用工具和20t千斤顶顶压外侧钢模的立带,使钢模上缘与梁体分开。拆内侧钢模时以梳形板面为着力点进行顶拆。顶模时应注意协调各个千斤顶的顶撑速度,以防顶坏梁体。
5.11.7吊侧模时,应待模扇下落与梁体脱开后,先将侧模拉离梁体,方可起吊,以防止模型顶裂梁体混凝土。
5.11.8拆卸端模时应先将端模拆离混凝土面,然后吊开,不准使用龙门吊横拉。 5.11.9梁体混凝土灌完后随即拆卸模型接口螺栓,其余紧固件均于拆模时拆卸。 5.11.10 脱模时,严禁随意使用大锤、撬棍,以免造成模型局部变形或损坏梁体混凝土。
39
5.11.11 脱完模型后,应将连接板表面、桥牌、T钢、梁体表面模型接口处的灰浆清除干净。
5.11.12 脱模后,应及时清点紧固件,并在清理干净后涂抹机油,以备再用。 5.11.13钢模型吊运时不允许碰撞;存放时不得叠放;如短期内不使用,则应涂刷机油;露天长时间存放应用蓬布覆盖;拆除的模板必须按指定地点放稳垫平,以防止倾倒事故。
5.11.14拆模后,应对锚穴处、横隔墙湿接面和桥面湿接缝处及时凿毛。凿毛应全部剔除表面灰浆,露出混凝土毛面。
5.12 泄水管安装
5.12.1 梁面泄水管应安装牢固。
5.12.2泄水管周边应用防水涂料密封,泄水管排水时不得往梁体侧面淌水。
5.13 预应力张拉
5.13.1 钢绞线制束
5.13.1.1钢绞线应按试验单逐盘对号领料。
5.13.1.2钢绞线放盘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其外观,如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死弯、油污、矢高过大等均应局部剪除;剪除的外观不合格品及有疑问的钢绞线应单独存放,不得混杂。若发现有脆断、劈裂等情况则必须及时反映,分析原因后做适当处理。 5.13.1.3钢绞线放直后应抽查其伸直性,每个班次抽查不少于2次。
5.13.1.4钢绞线的伸直性检查方法:取弦长1m的钢绞线,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
5.13.1.5钢绞线下料时,应在保持顺直的情况下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也不得使钢绞线经受高温、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的影响。下料后钢绞线不得散头。
5.13.1.6钢绞线下料长度按计算确定,偏差±15mm。
5.13.1.8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存放及移运时,应保持顺直,不受损伤,不得污染;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
40
5.13.2 张拉设备及仪表 5.13.2.1张拉千斤顶
千斤顶吨位应在张拉最大吨位的1.5~2.5倍之间,正常情况下,千斤顶校正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在常用油压下千斤顶主缸活塞漏油或有串缸现象,经检修后必须校正。千斤顶校正系数不大于1.05,否则千斤顶应重新检修并校正。
顶、表、泵配套标定方法:
⑴.采用标准测力计标定。标准测力计必须在标定有效期内。
⑵.将千斤顶置于测力架上,安装标准测力计,把油泵和千斤顶连接好。先预压一次至标定油压,查看是否漏油,若漏油应检查油路,拧紧螺丝,再试压一次,保证无漏油。操作油泵按油表读数最大值×1.1倍分十级升压,记录每次标准测力计示值,反复进行三次(00、1200、2400三个不同方位)取其平均值,列出油压表读数与标准测力计示值的线性回归方程,再根据标准测力计示值与张拉力之间的线性关系算出张拉吨位与油压表读数的对应值。
⑶.当千斤顶的校验系数按下式计算大于1.05时,则该千斤顶不能使用: 校验系数=油表读数×千斤顶面积/压力 5.13.2.2张拉油压表
油压表采用防震型,其精度等级为0.4级,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5Mpa,表盘最大量程为60MPa,表盘直径为150mm。采用0.4级精度的精密压力表并由计量管理部门按0.4级精度进行检定时,其有效期不应超过一个月,每周需进行一次校准,并在使用前复核。
5.13.2.3 压力校验仪(或活塞压力计)及母表应进行周期检定、定期校验,并应在使用前校核,随时注意是否发生故障或异常。 5.13.2.4千斤顶使用时张拉行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5.13.3 张拉前准备工作
5.13.3.1张拉前应检查梁体跨中有无明显及潜在空洞及其他缺陷,如有应预先修补好,方可施加预应力;非预应力部分如横隔墙、挡碴墙等处缺陷可在张拉后修补。
41
5.13.3.2预施应力前应将锚垫板上灰浆清除干净,如管道口堵塞应及时清理。 5.13.3.3 预应力筋穿束前应清除管道内杂物和淤水,检查有无窜孔, 如使用不同批次钢绞线弹性模量超过5GPa不得穿入同一孔道。。
5.13.3.4 穿束时束号与孔道对应准确,各束顺直不绞缠,两端外露长度基本相等。 5.13.3.5 雨季为避免钢绞线生锈,穿束后在钢绞线露出梁体部分套上塑料防雨套管。 5.13.3.6理论伸长值计算
1、伸长值L=锚间伸长值ΔL + 张拉千斤顶段伸长值ΔLˊ 2、锚间伸长值计算 ΔL=Pp×L/Ap×Ep
Pp=P×(1-e-(kx+μθ))/( kx+μθ)
式中: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整个分段计算时x等于L(m);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
2
3、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段伸长值计算 ΔLˊ=σ×Lˊ/ E
其中:σ——张拉控制应力(Mpa)
Lˊ——钢绞线在千斤顶内工作长度(mm)
4、张拉相对理论伸长值=伸长值L-初始应力时钢绞线伸长值 5.13.3.6钢绞线伸长值测量方法
1、钢绞线伸长测量
42
采用分别直接测量初始应力和控制应力下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和夹片外露量的方法,然后按下式计算:
钢束总伸长=(一端+另一端)[油缸伸长(控制)+工具锚夹片外露量(控制)-油缸伸长初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初始)];
钢绞线计算伸长值应在理论伸长值的±6%以内。 2、钢绞线回缩测量
采用分别测量控制应力和回油锚固时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然后按下式计算:
钢绞线回缩=限位板的限位高度-工作夹片外露长度; 钢绞线回缩每端不应大于6mm。 5.13.4 预应力张拉
5.13.4.1 每次张拉前均应接到张拉通知单方可张拉。
5.13.4.2 我场使用成都东泉预应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ESM锚具,钢绞线直径为φ15.2mm时限位板的限位高度为7.2mm;钢绞线直径为φ15.3mm时限位板的限位高度为7.5mm。
5.13.4.3试生产时,应进行预应力的管道、锚口和喇叭口摩阻测试,以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测试完后由设计单位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
5.13.4.4锚具在首次使用前应按TB/T3193-2008要求进行组装件静力及工艺性能抽样试验,并实测回缩量。
5.13.4.5当混凝土强度达到33.5Mpa时,方可进行初张拉;
不允许梁体未加预应力在生产台座上放置时间过长,以免梁体混凝土收缩开裂。 初张拉后将梁移出生产台座,置于存梁台座上,等待终张拉。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58.5Mpa、弹性模量达到36GPa,且龄期不少于14天时,方可进行终张拉。
5.13.4.6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加应力值按设计单位调整后的张拉控制应力计算,考虑千斤顶实际校正系数造成的损失,再按千斤顶实测面积计算出油表读数。纵向预应力筋
43
终张拉时应对初张拉的预应力束进行补拉。 5.13.4.7张拉程序
⑴对于不需重复张拉钢束:
作伸长值标记 测量伸长值 持荷2分钟
O бo бcon σcon 锚固
⑵对于重复张拉钢束: 初张拉:
作伸长值标记 测量伸长值
0 бo б1 锚固
终张拉:
作伸长值标记 测量伸长值
0 б1 бcon σcon 锚固
持荷2分钟
бo —初始应力,бo=275.28Mpa бcon—张拉控制应力
б1 —初张拉时张拉控制应力
5.13.4.8预应力张拉时应使用千斤顶、锚具、孔道“同心”;应两端同步张拉,保持千斤顶升、降压速度相近,使两端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
5.13.4.9张拉力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束伸长值作校核。两端伸长值之差不超过总伸长值的10%,两端总伸长量与理论伸长值(按进场检验的实际弹模计算)之差不得超过±6%。
计算伸长值应按钢绞线实测弹性模量计算;
张拉油表读数及伸长值允许范围按张拉通知执行。当实际伸长值超出允许范围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每端钢绞线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
5.13.4.10终张拉静停过程中如油压下降,应随时补油至规定油压,以保证张拉吨位。
44
5.13.4.11张拉时每片梁断丝及滑丝数量不应超过预应力钢绞线总丝数的0.5%,并不应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应超过一丝。
5.13.4.12锚固后夹片外露应平齐,错牙不超过1mm。终张拉后的24h内,每端各钢绞线的回缩量不应大于1mm。
5.13.4.13终张拉时应实测梁体弹性上拱,实测梁体弹性上拱不宜大于1.05倍设计计算值。
5.13.4.14张拉时千斤顶正后方不准站人;处理滑丝或断丝时应在梁两端同时安装千斤顶,以防一端张拉时,另一端锚固失效导致千斤顶飞脱伤人。 5.13.5 锚外钢绞线切割
终张拉完毕24h后,经确认合格,方可用砂轮锯切割钢绞线。 切割后钢绞线外露长度30~40mm。
切割完成后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对锚具头进行防锈处理。
5.14 管道压浆
5.14.1材料试配
管道压浆间,应事先对采用的压浆料进行试配。水泥、压浆剂、水的称量应准确到±1%(均以质量计)。我场使用的浆体配合比为水泥:水:压浆剂=1287kg:472kg:143kg,水胶比为0.33。 5.14.2施工设备及称量精度 5.14.2.1施工设备
搅拌机的转速不低于1000r/min,浆叶的最高线速度限制在15m/s以内。浆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并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压浆机采用连续式压浆泵。其压力表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其25%~75%的量程范围内。
储料罐应带有搅拌功能。 5.14.2.2称量精度
45
正在阅读:
生产工艺细则11.3月03-30
我家的家庭春晚作文600字06-18
CLAD摸底测试答案11-04
2016年度防洪防汛应急演练方案03-16
均相LanthaScreen细胞分析--一种常见的GPCR 传感器-ERK1,2 的自动均相磷酸化检测05-10
(经济专业02)江苏省经济专业高级经济师资格条件( 试行)10-04
江苏省测速点(国道、高速)11-26
合肥市1-4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01-11
幸福的一天作文350字07-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细则
- 工艺
- 生产
- 11.3
- 对称配筋剪力墙承载力计算
- 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 幼儿园教师量化考核评分表 - 图文
- 中医基础理论
- 福州市系统集成商名录2018版759家 - 图文
- 学而思试讲题目-初中物理
- 给予树说课稿设计完整版
- 混凝土路面首件施工总结
- 嘉荫县常胜乡中心校幼儿园工程施工招1 - 图文
-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1(桑塔纳2000GLi型膜片离合器故障诊断与分析)
- 九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复习教案
-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 斗 轮 堆 取 料 机使用说明书
- 轰隆隆
- 创造性语文教学活动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开发规律的研究
- 2017年一年级上册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计划教案
-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答案
- 2016-2017学年安徽合肥一中高二(上)月考(一)数学(理)试题
- 继电保护(第二版,张宝会,中国电力出版社)课后答案
- 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学生食堂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