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讲述的600个故事(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6-17 14: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鬼神才能看见的光芒

爱堂先生说:闻听有位老学究夜间走路,忽然遇到已经去世的朋友。学究的性格一向刚强直爽,也不胆怯,便问:“你到哪里去?”鬼友回答说:“我做了阴曹地府的小官,现在到南村去捉拿某人的灵魂,恰好和你同路。”于是,二人并肩向前走。

走到一所破房子时,鬼友说:“这是一位读书人的住室。”学究问他怎么知道。鬼友说:“人们白天忙忙碌碌,灵性全被淹没起来。唯独晚上入睡以后,一切杂念统统熄灭,元神才明亮透彻地显露。一个人心胸里读过的书,字字都吐出光芒,从全身孔窍向外迸射,那形状缥缈缤纷,就像锦绣一样灿烂多彩。学问如郑康成、孔颖达,文才如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的,身上放出的光芒一直照射到太空银河,与星辰月亮相辉映。次一等的光芒数丈,再次一等的光芒数尺,才学越差,光芒越弱,最下等的也有荧荧灯光般的光亮,能够照映门窗。这光芒,世间人是看不到的,唯有鬼神才能见到。这所破房上的光芒有七八尺高,所以我知道里面睡着一位读书人。” 学究问:“我读书一辈子,不知睡着的时候,发出的光芒该有多高?”鬼友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迟疑了好久才说:“昨天我路过你教书的学舍,你正白天伏在桌上睡觉。看到你胸中有加注解的高头讲章一部,应付科举考试的墨笔答卷五六百篇,以经书文句为题的文章七八十篇,预备临场抄袭的策略论文三四十篇,字字化作黑烟,笼罩在学舍上面。学生们读书的声音,就像淹没在浓云密雾中。实在不曾看到一点光芒,不敢胡说。”

学究恼怒,叱责鬼友。鬼友哈哈大笑着离开学究走了。

1

吕四投生成蛇身

沧州城南的上河涯,有个无赖名叫吕四。吕四为人凶横,什么坏事都做。人们就像害怕虎狼一样怕他。

一天傍晚,吕四和一群恶少在村外乘凉。忽然隐隐约约听到雷声,风雨马上就要来临。向远处望去,见一位少妇急急忙忙躲入河岸的古庙里去避雨。吕四对恶少们说:“我们可以强奸她。”

当时已经入夜,阴云密布,一片漆黑。吕四带着一群恶少来到庙前。他突然冲入庙内,堵住了少妇的口。众恶少扒光少妇的衣服,纷纷拥上强奸。突然一道闪电穿过窗棂射进庙内,吕四见少妇的身貌好像自己的妻子,急忙松手问她,果然不错。吕四大为恼怒,要拽起妻子扔到河里淹死她。妻子大声哭叫说:“你想强奸别人,导致别人强奸我,天理昭昭,你还想杀我呀?”吕四无话可说,急忙寻找衣裤,可衣裤早已随风吹入河中漂走了。吕四彷徨苦思,无计可施,只好自己背着一丝不挂的媳妇回家。

当时雨过天晴,明月高照,吕四夫妇的狼狈相一清二楚,满村人哗然大笑,争相上前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吕四无言回答,竟羞愧得自己投河自尽了。

原来是吕四的妻子回娘家,说定住满一月才回来。不料娘家遭受火灾,没有房屋居住,所以提前返回。吕四不知道,结果造成此难。

后来吕四的妻子梦见吕四回家看她,对她说:“我罪孽深重,该进泥犁地狱,永远都不能出来。因为生前侍奉母亲还算尽了孝道,冥间官员检阅档案,我得受一个蛇身,现在就要去2

投生了。你的后夫不久就到,要好好侍奉新公婆;冥间法律不孝罪最重,不要自己陷入阴曹地府的汤锅里。”

到吕四妻改嫁这天,屋角上有条赤练蛇垂头向下窥视,意思好像恋恋不舍,吕四妻记起前梦,正要抬头问蛇,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迎亲的鼓乐声,赤练蛇在屋上跳跃几下,奋迅逃走。

狐仙善柳韵味

献县周氏有一仆人,名叫周虎。周虎被一狐仙爱上,同居二十多年,就像恩爱夫妻一样。狐仙曾对周虎说:“我修炼已经四百多年,在以往的生涯中,与你有段业缘应当弥补,差一天补不满,就不能升天。业缘补尽,我就该告辞了。”

一天,狐仙喜笑颜开,随后又自己悲伤起来,对周虎说:“本月十九日我们业缘补满,就该分别了。我已经为你选好一个妻子,可以下聘礼将婚事定下来。”说完拿出银子交给周虎,让他准备聘礼。从此后二人亲密缠绵超过以往,常并肩叠股,形影不离。

到十五日这天清晨,狐仙忽然起身告别。周虎对她提前告别感到奇怪。狐仙流着泪说:“业缘不可以减少一天,也不能增加一天,至于迟早责可以任随机遇。我留下三日缘份,是为了再有一个相会的余地。”

过了几年,狐仙果然再次返回,与周虎欢度三日之后才走。临行之前狐仙很伤心,悲不成声地对周虎说:“从此也就长离永别,再也不能相见了。”

陈德因先生说:“这一狐仙善在保留余蓄,爱惜幸福的人就应该这样。”刘季箴则说:“三日后终必永别,何必要暂留余蓄?这个狐仙尽管修炼了四百年,还没有修炼到悬崖撒手、彻

3

底摆脱尘世的境界,面临大事的不应该这样婆婆妈妈。”我认为他们的评论中各明一义,各有道理。

王半仙的狐仙朋友

献县县令明晟,应山人。他曾经打算昭雪一件冤案,因考虑到上司不会允许,所以迟疑没有下出决心。

县中有个做儒学门斗的仆役,号称王半仙。王半仙与一个狐仙交朋友,据说这个狐仙对于小事的吉凶预算多很准确。于是明晟派门斗王半仙去请教他的狐友。狐友神情严肃地说:“明公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该审理这一案件是否冤枉,不因该考虑上司是否允许,难道他不记得制府李卫对他讲的故事吗?”门斗王半仙将狐友的话回报县令明晟,明晟大吃一惊,接着讲述了制府李卫对他所说的故事。

李卫做官以前,曾与一位道士共同乘船渡江。当时正有人因船钱与船家争吵,道士叹息说:“一会就丧命了,还顾得上斤斤计较几文钱呢!”不长时间,与船家争吵的人被船帆底脚一扫,掉进江中淹死。李卫感到这件事很奇怪。

船至中流,刮起大风,眼看就要帆船。这时道士念咒作起法来,江风平息,渡船安全靠岸。李卫拜谢道士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落江的人,是他命该如此,我不能救他。你是贵人,遇险得安,也是命中注定,我不能不救,有什么可谢的呢。” 李卫又拜谢道士说:“领受大师这番教训,我一生也就安于命运了。”道士说:“并非完全是这样。人一生的穷困通达应该安于天命,否则就会奔走竞争,排挤倾轧,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使不陷害倾轧好人,也去做宰相,4

只是徒自增加罪案而已。至于国计民生的利害关系,就不能照所谓‘命’行事了。天地生育人才,朝廷设置官职,正是出于要补就国家的气数命运。如果身居要职、手握大权,遇事却撒手推委于‘命’,任其自然不管不问,那么天地何必要生育这一人才,朝廷何必要设置这一官职呢?晨门曾评论孔子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也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早钝,非所逆睹。’这都是圣贤的立命之学,你要记住”李卫恭敬领教,拜问道士姓名。道士说:“说出来怕你惊讶。”道士下船后走了几十步远,就不见踪迹了。

往年在会城时,李卫曾经话及此事,不知道门斗王半仙的这个狐友怎么会知道得这样清楚。

鬼神能窥破隐私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在梦中到了冥府,看见阎罗王正在审讯被囚的鬼魂。有一位邻村老妇人来到殿前。阎罗王见了,立即改换一副笑脸,拱手相迎,又赐给一杯茶。随后命令下属官吏快送她到人间一个好地方去投生。

郑苏仙偷偷问身旁的冥吏:“这位农家老妇人有什么功德?”冥吏说:“这老妇人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损人利己的心。利己之心,即使是贤士大夫,也有人难以避免。然而,追求利己的人必定要损害别人,种种诡诈奸巧行为便从这里发生出来,种种冤屈事件也在这里制造出来,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由于这利己私念害的。这位农村妇女能够自己控制私心,读书讲学的儒生们站在他的面前,很多人会面有愧色。冥王对她格外尊重,这又何必奇怪!”郑苏仙一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听了这番话心中一惊,立即醒了。

5

郑苏仙又说:在农妇到阎罗殿以前,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出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阎罗王微微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的小官,都有兴利除弊的事情应该去办理。只是不贪图钱物就算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设立一个木头人,连一杯水都不喝,岂不是比君更好吗?”这位官员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说:“你一生处处谋求保全自身,某件狱案,你为了避免嫌疑,应当发言却闭口不讲,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和责任重大,应该去办却没有去办,这不是对不起国家吗?三年考察政绩的制度是什么意思?没有功绩,就是有罪过哪!”官员听后,傲慢神奇一落千丈,立即显得敬畏不安起来。

阎罗王慢慢地打量着他的尴尬状态,笑着说:“我不过是怪你盛气凌人罢了。心平而论,你还算个三、四等的好官,转生之后还丢不了乌纱帽。”接着催促冥吏送到转轮王那里去转生。 根据这两件事情,可知鬼神对于人心深处的细微隐私都能窥破,就是贤人的一点儿私心杂念,也不免受到责备。“相在尔室”这句话,是可信无疑的。

狐女的“幻化”本领

宁波的吴生,好风流游荡,眠花宿柳。后来他爱上了一狐女,时常与狐女幽会,不过仍然出入于烟花柳巷,贪恋青楼女子。 狐女请求他说:“我有‘幻化’的本领,凡是郎君所爱的美女,我见她一面就能变成她的身貌。而且,只要郎君心中一动思念,想要哪一位,哪一位就会应念而至,根本不用郎君开6

口告诉我。这不比郎君到青楼用黄金买笑好得多吗?”吴生答应试一试,果然是顷刻变换了形貌,与真的毫无区别。从此,吴生也就不再前往青楼寻欢。

一次,吴生对狐女说:“眠花藉柳,美人随意变换着前来侍奉,真是太令人惬意了。可惜是幻化出来的,思想意识中毕竟存在着一层隔膜。” 狐女说:“郎君错了。声色娱乐,本来就是雷电发出的光,岩石迸出的火。哪里只是我按照某美女的身貌进行幻化,就是我本身也是幻化的。进一步说,千百年来的名姬艳女,都是幻化。人世间的白杨绿草,黄土青山,哪一处不是自古以来的歌舞场。一忽儿男女缠绵,行云布雨;一忽儿埋香葬玉,别鹤离鸾。都不过是曲伸一下胳膊的顷刻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而已。这短暂美好的双方结合,有的用时刻计算,有的用天数计算,有的用月数计算,有的用年数计算,不管用什么计算,最终总有诀别的期限。到诀别之时,相聚几十年分手的也罢,暂遇片刻分手的也罢,同样都是悬崖撒手,转眼成空了。在青楼之中,搂着翠的,偎着红的,不都是恍如春梦吗?即使是夙缘很深,海誓山盟,终身聚首的伴侣,也做不到红颜不改。随着日月推移,满脸皱纹,一头白发,同一个人的身貌也就不是以往的情况了。那么以往如花似玉的脸蛋儿,也可以称为幻化。由此看来,哪里只是我在仿效某个其他美女进行幻化!”

吴生一听,恍然大悟。几年以后,狐女辞别走了。吴生竟绝迹青楼,不再作狭邪游。

唐生装鬼 塾师受吓

河间唐生,喜欢捉弄人。至今当地人还能讲出他的许多故

7

事,人们所说的“唐啸子”就是指的唐生。

有一位私塾老师好讲论世上无鬼,曾经说:“阮瞻遇见鬼,哪有这等事情,和尚师徒们妄造流言蜚语罢了。” 唐生听见这话,夜间摸进私塾,朝塾师窗上洒土,又“呜呜”学鬼叫,敲击塾师的门,塾师惊问他是谁,唐生鬼腔怪调地回答:“我是‘二气’生出来的‘良能’。”塾师一听大恐,一头钻入被子,双腿战抖起来。又让两个学生守在身边,一直守到天明。

次日,塾师因受惊吓,浑身无力。只得卧床不起。朋友前来探问,他只是呻吟着说:“有鬼。”不久,人们知道了夜间学垫发生的事是唐生干的,都拍掌大笑。

但是,从此以后私塾鬼魅大作,抛瓦掷石,摇门敲窗,没有一夜不闹鬼。起初,塾师还以为又是假鬼唐生来捣乱,后来仔细观察,才知道不是唐生,而是真正的鬼。塾师不堪鬼怪骚扰,终于扔下私塾搬走了。

大概塾师遭受惊恐之后,又加上惭愧,已经气虚,狐妖乘虚而入,才导致鬼魅大作的结果。所谓“妖由人兴”,就是这个道理。

鬼神心中有杆秤

献县县衙有一个小吏王某,精通刑律诉讼,善于巧取当事人的钱财。然而,每当他有点积蓄时,必定发生一件意外事故将钱财耗去。

县城隍庙有个道童。一天夜静更深,道童在庙内行走,见两个鬼吏正在手持账簿核算帐目。其中一个说:“他今年积蓄比较多,该用什么办法勾销呢?”说完低头沉思。另一个说:8

“一个翠云就够了,用不着麻烦曲折。”

人们在城隍庙中常常遇见鬼,道童也早已司空见惯,因此见二鬼核帐也不害怕,只是不知要为什么人勾销积蓄。 不久,有一位名叫翠云的小妓来到县城,很快就博得了县吏王某的超常嬖爱。王某在小翠身上耗费了八九成积蓄,又染上了恶疮,破费了许多医药钱,等到病疮病愈,所有积蓄已经茫然无存。

有人对王某平生巧取的钱财作估计,仅屈指可数的巨额款项,就大约有三、四万金。可是,后来王某发狂疾暴死,竟连棺材都没有。

张真人擒捉狐妖

御史叶旅亭宅院里,忽然出现了狐妖,光天化日之下就和人对话,强迫叶家把宅院让给狐家居住。狐妖们骚扰宅院,捉弄家人,以至于杯盘自己跳舞床桌自己走路,纷纷攘攘,合宅不宁。

叶旅亭无奈,便请来了会伏狐的张真人。真人委交法官驱狐。先书写一张符书,符书刚一张挂就被撕裂;接着又给京都城隍发送了文书,也毫无效果。法官说:“这必定是天狐,非拜章请天神降服不可。”于是举办了七天道场。到第三天的时候,狐妖还在诟骂。到第四天,就软言求和了。法旅亭不愿与狐妖结仇,也请求不要再继续进行下去。真人说:“章”既已拜,不能追回了。“到第七天,忽然听到格斗的兵器声,门窗破碎,器物多损,到傍晚时战斗还未停止。法官又传檄召其他神前来助战,结果狐妖被擒,装进瓶子,埋在了广渠门外。

我曾经问张真人驱役鬼神的根源奥妙,真人回答说:“我

9

也不知道所以然,只不过按照道法行事而已。大体上鬼神都受印信的指挥,而符箓则由法官掌握。真人如同官长,法官如同属吏。真人没有法官不能造出符箓,法官没有真人的印信符箓也不灵。作法驱除鬼妖的过程中有灵与不灵的现象,就如同世间各级官署的行文奏章,有的批准了,有的驳回了,不是每项都能批准执行。”这话倒是很近乎情理的。 我又问他:“假设你一人在空宅深山中,突然遇见妖精鬼魅,能够制伏他们吗?”真人说:“这好比国家大员行路,一般的劫盗自然也就躲避逃匿了。但如果有无知的强盗猖狂起来,进行突然冒犯,大咒尽管手握兵符,来不及征调军队,一时也是无可奈何的。”这话也很诚实。可见,一切过于神奇的传说,都是附会出来的。

经香阁藏书散发浓香

朱子颖运使说:他在泰安做官的时候,听到了下述一段传闻。一天,一位读书的士人来到岱岳深山里,忽然听见石壁中传出人语说:“哪里的经书得味,有转世的前人来到这里了么?”随后一声震想,石壁从中裂开,只见贝阙琼楼涌现山顶,有位文质彬彬高年儒生下来迎接士人。

士人非常惊讶,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儒生说:“这是经香阁。”士人向他请教“经香”二字是什么意思。儒生说:“说起‘经香’话就长了,请入坐慢慢听我讲述。当年孔圣人删定经书,作为后人千秋万代的教科书,但其中的‘微言’和‘大义’却没写成文字,只是由师徒口头传授。传到汉代的时候,才写成文字,就是训、沽、注等经学书籍。由于汉儒们离孔子的时代不远,而且学风淳朴,所以他们没有培植党羽争名声的10

恶习,只是各自传授先师的解说,诚恳地去追溯关于经书解说的渊源。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这种学风。到了北宋,将经学著作刻为注疏十三部,受到了先圣的赞扬。

“诸位大儒担心解经的新说日益兴盛,前代帮说会渐渐成为绝学,便修建了这座‘经香阁’用以贮藏经学文献。中间所放的是最初的传本,用五色玉料订制成函进行包装,体现了对圣教的尊重;配放的是历代官刊的刻本,用白色玉料订制成函进行包装,体现了历代帝王对经学的表彰之功。这些本子,都是处于坐北面南的尊贵位置。左右两侧放的是各家私刊的刻本,民间私家每印一部出世,必定要取初版印刷的精好本子送来,按时代次序,藏置此阁。民间私刻本用苍玉作函包装,体现了嘉奖汲古者的勤劳之功;民本或坐西面东,或坐东面西,体现了臣民之位。阁内所有藏本,都是以珊瑚为牙签,以黄金作锁钥。东西两边的廊屋内,布置着沈檀作成的茶几和锦绣缝制的垫子,用来招待已经成神的前代大儒,他们每年来经香阁视察一次,相与列坐阁内叙话。阁后的三楹房屋,放的是唐代以前诸儒阐发经义的书籍,以书套包装,收藏为一库。除此以外,即使是著述等身,名声盖世的博学鸿儒,其著述也只能任凭个人所愿自己去藏于名山,不能跨入此门一步,这是先圣的意志。

“本阁的藏书,到子刻和午刻的时辰,便每字每句都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因此题名‘经香阁’。因为宇宙中一元运转,二气盛长,阴气起于午中,阳气生子半,圣人之心与天地相通,各位大儒阐发圣人的理论,其中的精奥也与天地相通,二者互相感应,所以藏书散发浓香。不过,必须是传这门学问的人才能闻到,其他人是闻不到的。世儒对于这十三部经书,有的夜以继日钻研终身,有的千锤百炼反复琢磨,到头来也不过是各

11

自依靠自己的灵性认识到自己宗学的根源而已。你四世以前是位刻工,曾经亲手刊刻半部《周礼》,所以余香还在身上,我也就知道是你来了。”接着,儒生引文士观览楼阁郎屋,款待香茶水果。

送别时,儒生对文士说:“望君珍重自爱,此地不是轻易能来的。”士人回首顾望,唯见万峰插天,已经杳无人迹。 我认为泰安的这断传闻荒诞不稽,可能是尊崇汉学者编造出来的寓言。汉儒专门训诂,宋儒相尚礼义,似乎是汉学粗浅,宋学精深。但是,不懂训诂,又从哪里得知义理呢?大概出于诋毁排斥,宋学把汉学看得一文不值,这未免是造成了豪华车子后却追骂它的前辈破陋,渡过迷川后就焚烧了有功的木筏。于是,攻击宋学者又纷纷而起。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撰写《四库全书?诗部总叙》时曾经说过:宋儒攻击汉儒,并非为了解经,只是企图胜过汉儒而已;后人攻击宋儒,也不是为了解经,只是不平于宋儒攻击汉儒而已。韦苏州有诗说:“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雨相激,雷转空山惊。”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平心而论,《易经》从王弼开始改变旧说,这是宋学的萌芽。宋儒不攻击《孝经》,因为《孝经》的词义非常明显。儒所争的也只是今文古文的字句,无关大义,这些都暂置不论。至于《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等经传注疏,都是依据的古义这绝不宋儒所能作出来的。《论语》《孟子》,宋儒积累了一生的精力,字斟句酌,发挥义理,也绝不是汉儒所能赶得上的。汉儒重视师传关系,渊源清晰;宋儒推崇心悟,探索深入,有的汉儒坚守旧文,过于相信传;有的宋儒主观臆断,敢于修改“经”。

计算二者的得失,旗鼓相当,各有长短。不过有一点必须12

指出:汉儒的学问,不读书考古,不能胡说一语;而宋儒的学问,人人都可以空谈。空谈之中鱼龙混杂,实在有许多不如人意的谬论,也就造成了人们嗤笑的原因。泰安传闻的虚构故事,也不是没有任何原因凭空编造出来的。

鬼魅惭愧而去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一位族兄从歙县到扬州去,途经朋友家住宿。时值盛夏,气候炎热,他的朋友把他请到书房休息。书房宽敞凉爽,他要在书房下榻过夜。朋友说:“这间书房有鬼魅,夜间是不能居住的。”可这位曹兄一定坚持要睡书房。半夜时,有怪物从门隙中向内爬,薄得像夹纸一样。入室以后,这个夹纸形状的怪物逐渐展开,化作人形,原来是一个漂亮的女子。曹兄睁眼打量着她,一点也不害怕。女子忽然披头散发,吐出很长的舌头,成了一副吊死鬼的面貌。曹兄笑着说:“头发仍然是头发,只是稍微乱了点;舌头仍然是舌头,只是稍微长了点。这有什么值得害怕!”女子忽然把自己的头颅摘下来放到了书案上。曹兄又笑着说:“有头还值不得害怕,和况是无头呢?”鬼魅黔驴技穷,突然不见。

曹兄由扬州返回时又住进了这间书房。半夜时,门隙又有怪物爬动。怪物才一露头,曹兄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物!”鬼魅一听,竟没敢入室。

这与《嵇中散集》所载的事相类似,虎不吃醉人,因为醉人不知道害怕。人情大体上是畏惧就会心乱,心乱就会神散,神一散鬼魅就可能乘机而人。不畏惧就会心定,心定就会神全,心神专一邪气就无从入侵。因此《嵇中散集》对这类事情,称为“神志湛然,鬼惭面去”。

13

公子乱配神仙缘

董曲江说:默庵先生任总漕时,官署所在有土神、马神两处祠堂,只有土神有配偶。默庵的少公子恃才高傲,说土神是个满脸胡须的老翁,不应该拥有美丽的少妇;马神英俊年少,正好是少妇的佳偶。于是,就擅自把土神祠中的女像搬移到了马神祠中。刚一搬罢,就昏倒不省人事了。

默庵先生听说他私自搬移神像,得罪神灵昏倒,急忙亲临神祠祷告,求神灵宽恕,并把女神像移回原处,少公子这才苏醒。又闻听河间学署中有土神,也配有女像。

有位训导说学宫是礼仪场所,不可以塑造妇人偶像,便另建了一所小祠,将土神夫妇迁居小祠。土神凭依训导的幼孙对训导说:“你的道理虽然光明正大,你的用心却非常自私。你搬迁庙祠,目的全在于要扩建你的私宅,我不服气。”说这话时,训导正在向人滔滔不绝地讲论古代礼仪,突然被揭穿隐私,大吃一惊,于是终任没敢居住那一房屋。

上述两件事情很相近。有人说:“训导迁庙还是根据礼仪,董公子亵渎神灵太过份,应当受到严重惩罚。”但我认为董公子只是少年放诞罢了。训导则不然,他内怀私心,为己谋利;外借公义,让人无词。没有神灵揭穿他的阴谋,人们还以为他是纠正祀典的楷模呢?孔子作《春秋》的本义就是诛伐乱臣贼子的险恶用心,对训导的惩罚应该重于董公子。

吕道士的三道符

德州的宋清远先生说:有位吕道士,没人知道他的来历,14

善于幻术,曾经客居田山人疆司农家里。当时正值朱花盛开,主人广请宾客,宴会观赏。其中有位俗士言词鄙陋,而且喋喋不休,特别使人扫兴。一位轻脱放荡的少年非常厌恶俗士,责斥他闭口别再多舌。俗士反唇不让,二人几乎动起手来。一位老儒上前调解,二人不听劝解,继续争吵,老儒也怒形于色。于是乎,满坐宾客都被搞得很不愉快。

吕道士对身边的小童耳语一声,取出笔墨纸砚,画成三道符,用火烧掉。忽然,三人停止争吵,都站起身来在院中旋走。转了几圈后,俗客坐在了东南角,喃喃自语。仔细一听,原来他是在与自己的妻妾谈家务事。他一会儿左右回顾,好象在调解妻妾矛盾;一会儿和颜悦色,似乎是在自我辩白;一会儿又作自责的状态,先是屈一膝跪地,接着两膝并屈跪地,最后竟不停地叩起头来求告。

看那少年,已经坐在了西南角的花栏上,正眉目传情,昵昵细语。一会儿嬉笑,一会儿谦谢,一会儿又手自击拍不停地低声哼唱《浣纱记》,一副十足的淫荡之态。 再看那位老儒,正端坐在石磴上,讲述《孟子》中“齐桓、晋文之事”那一章。老儒剖字析句,指手划脚,讲得津津有味,似乎是在与四五个学生对语,一会儿摇头说“不是”,一会儿又瞪着眼睛问:“还不理解吗”。一边说着,一边咳嗽不止。满院宾客见状大笑,道士打手势制止了笑声。

等酒宴将散,道士又焚了三道符。三人转为迷惘痴坐,一会儿才清醒,都自称不知不觉地喝醉睡着了,向大家表示歉意。宾客们暗笑着散去。

道士对人说“这是小术,不足挂齿。叶法善领唐明皇进月宫就是用的这道符。当时人们误以为他是真仙,迂腐的儒生们又添枝加叶,都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

15

之间新居化为灰烬,没留半寸椽木,而邻屋却连一根草都没被烧。人们都说这是狐妖放的火。

少宗伯刘青垣说:“这处房宅的命数该当这天焚烧,如果命数不该焚烧,狐妖哪敢放火呢?”

我认为,如果妖魅们一一都能遵守天界的律条,那天雷也就没有诛杀任务了。人间王法禁止杀人,结果不敢杀人的多,杀人抵罪的人也时常出现。这类事情,本来就无从知道清楚。

鬼神不可欺

老仆人魏哲听他父亲说:顺治初年,有位某生,距他家八九十里,忘记姓名。

某生和自己的妻先后过世,过了三四年他的妾也死了。妾死时,赶上他家的佣工夜行避雨,住宿在东岳祠堂廊下。佣工似梦非梦,见某生扛着木枷站在庭前,妻妾跟随身后。有位衣帽类似城隍的神,弯腰施礼对东岳神君说:“某生污辱了二人,有罪;救活了二命,也有功。应该功罪互相抵消。”岳神生气地说:“二人因怕死忍受耻辱,还可以饶恕。某生救活这二人正是因为他想侮辱他们。只应该定罪,为什么要说功罪相抵呢?”挥手让城隍退下。某生和妻妾也随城隍走出庭来。 佣工害怕不敢作声,天明回来告诉家人,没人能够解释其中的缘故。后来有位某生的旧仆涕泣说:“奇怪,主人竟因这件事被捕受审!这事只有我们父子知道,因我们蒙受主人深恩,所以誓不说出。如今事情已隔两朝,才敢追述这件往事。

“两位主母实际上都不是女人。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害死裕妃,裕妃的宫女和内监,都被密秘地捕送东厂处死,死得相当悲惨。其中有两名内监逃匿起来,一名福来,一名双桂。36

一人因与主人曾经相识,而主人当时正在京都经商,所以二人夜间投奔主人求救。主人把二人引入密室,我当时就从穴隙中偷偷窥视。主人对二人说:‘你们的声音相貌在男女中间,与一般人不同,一出门必被捕获。如果改扮女装,就寻找不到了。然而,却没有两位无夫之妇寄宿人家的道理,形迹可疑,也会必然失败。二位的身体已经清理干净,本来就与妇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肯屈身做我的妻妾,人身安全也就万无一失了。’

“二人进退无计,沉思了好久,最后一同屈从主人。主人为他们置办妇女衣饰,扎了耳眼,逐渐戴上了耳环;又买来软骨药,暗中为他们缠了足。几月以后,两位内监居然成为俏丽的妇人。

“于是主人用车把她们载回家,伪言是在京都娶的。二人久居宫内,面色白皙,性情温雅,没有一丝男人的征状。加上此事出乎人的意料,竟没有一个人发现真相。人们只是惊讶她们不做女红,但也认为原因在于恃宠骄惰而已。

“二人感激主人的救命之恩,所以在事件平定以后也就甘心侍奉主人,白头偕老了。”

不过,主人当时实际上是用巧言诱骗迫胁二人,并不是同情二人的穷困危境,冥司的谴责是非常应该的。‘人可欺,鬼神不可欺’,这句话太可信了。”

死囚智藏药方

内阁学士永宁,被疾病缠绕,极度疲困。请医诊视,服药后没有立即见效,于是便又请了其他医生。

这位后来的医生向永宁索要前面医生给他开的药方,但是

37

没有找到。永宁以为是小婢女放错了地方,责斥她去找,并吓唬说如果找不到就打她。

小婢女找药方的时候,永宁倚枕休息,恍惚中见有人跪在灯下对他说:“请大人不要笞打小婢女,这个药方是小人藏了起来。小人就是大人做臬司时被大人平反昭雪才能得转生的死囚。”永宁问:“你藏药方是什么意思呢?”鬼囚回答说:“医生同行是冤家,都互相妒忌,后医务必要修改前医的药方,以显示自己医术高深。大人所服的前医之药并没差错,只因初次试用,仅服下一剂,药力还没达到治病的程度。假设此医见到前医的药方,必然用相反的药方下药,以示自己不同前医,那么恩公就危险了。所以小人暗中窃取了药方。”

永宁昏昏沉沉,也没想到死囚已经做鬼。过了片刻才醒悟过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推说前医的药方已经丢失,记不起失落何处,请后医另行开方。永宁见后医所开的药方,仍然是前医的药方。于是连服数剂,病情大为好转。

永宁镇守乌鲁木齐时,亲口对我叙述了这件事,并且说:“这个鬼可以说是熟悉世情啊!”

“异端”触犯了“圣贤”

我的族叔楘庵说:肃宁县有位塾师,讲授程朱学说。

一天,有位游僧在学塾门外讨食,木鱼敲得琅琅响,从辰时到午刻一直没肯住手。塾师对此很厌烦,亲自出门呵斥游僧离开,而且说:“你们佛氏本是异端邪说,愚民或许能受你的欺惑。这里都是圣贤之徒,你何必要作妄想?”、

游僧向塾师施礼说:“佛氏僧徒化募衣食,犹如儒家师徒求取富贵,同样都是迷失了本原,先生何苦定要与我为难?”38

塾师大怒,手执教鞭向游僧打去。游僧振衣而起说:“也太恶作剧了!”把布囊丢弃地上,径自走了。都以为他还会回来,可到日落也没回来。

有人摸了摸布囊,里面装的都是零散碎钱。学生们想探囊取钱,塾师说:“再等一段时间,如果还不回来,再作计较。但必须数清钱数,以免争夺。” 游僧仍然未回,于是启囊取钱。布囊刚一启开,群蜂从囊内坌涌而出,顿时将一群师徒螫得面红目肿,狼狈不堪地号呼扑救。邻里都赶来惊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游僧忽然出现,质问说:“难道‘圣贤’还谋藏别人的钱财吗?”提起布囊走了。

临行之前,游僧合掌向塾师说:“‘异端’偶尔触犯了‘圣贤’,希望原谅。”当时村民围观,粲然大笑。有人说:“这是一种幻术。”有人说:“塾师喜欢排斥佛家,见到僧人就诋毁,因此游僧故意将群蜂装在布囊中捉弄他。”

族叔楘庵说:“这件事情我亲眼目睹,如果事先把许多蜂装在布囊中,群蜂必然蠕动,蠕动的状态必然表现于囊的外面,当时绝没看见蠕动状态。说是幻术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土地搭救有情人

我家十八里外有个杜生村,村中有户人家,因贪图一个富户的厚礼,要把自己家的童养媳卖给富户做妾。童养媳虽未成婚,但与未婚夫已相聚数年,耳鬓厮摩,产生感情,志不另嫁。小夫妇考虑无力抗拒,密约同逃。

公婆发现,随后追来。夜晚,小夫妇抵达我村的土神祠,无处硒身,互相抱在一起哭泣起来。

39

忽闻祠内有声音对他们说:“追你们的人立刻就到,快藏在神案下面。”不一会儿,庙祝酒醉归来,踉踉跄跄地横倒在了门外。接着,童养媳的公婆就追到了祠前,向庙祝打听逃者的踪迹。庙祝说着梦话回答:“是不是小男女二人?年纪大约十几,穿的衣服鞋子如何如何,已经向某条路去了。”公婆急忙沿庙祝所指的道路追了去。小夫妇二人因此未被追得,讨饭到了童养媳的娘家。娘家父母要和男方父母打官司,公婆这才终止前谋。

那天夜晚,我村的土神祠中并无其他人。庙祝说:“我起初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不记得说了指路的话。”看来这都是土地神显灵的缘故。

闭门躲婚免灾祸

于氏,肃宁县的名门望族。明朝时魏忠贤窃取国政,不可一世,视王侯将相如同草芥。但他从小生长于肃宁,耳闻目染,非常羡慕于氏,在他心目中,于氏就好像六朝时代王、谢二姓那样的名门望族。因此,掌权以后为侄求婚,就非要得到于氏女不可。

恰好于氏少子参加乡试,魏忠贤设酒将他强行邀请至家,当面提出为侄求婚一事。于生暗自寻思,如果许婚日后必然遭祸,如果不许婚就会祸在目前,一时难于决定,便托言父亲在世,自己不可做主。魏忠贤说:“这容易,你快写封信,我能很快收到于老太翁的回音。”于生无奈,只好给父写信。

这天晚上,身居肃宁的于翁做了一梦,梦见已故的父亲像平日一样督课自己的学业,出了两道作文考题:一是“孔子日诺”,一是“归洁其身而已矣”。正在构思文章的时候,忽然被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