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九中外经济发展史作业

更新时间:2024-03-16 2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训练9__中外经济发展史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宜宾】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B C D 2.【2017·成都】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康乾盛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3.【2017·安徽】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原创题】下图是小刚在复习新中国发展史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出现在时间轴的哪一段( )

A B C D 5.【2017·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増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6.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 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 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7.【2017·沈阳】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8.【改编题】九年级(8)班举行历史辩论会,辩论双方主要观点概括如下。请你据此判断此次辩论的主题是( )

1

A.1861年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9.【改编题】杭州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下列选项不属于该会标寓意的是( )

A.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B.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C.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D.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二、非选择题 10.【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这场运动”的名称,并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的是我国______________成就示意图,请你指出图中A、B字母所示的企业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所示的新修公路是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8年,苏联

2

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带来的影响。

(4)上述材料给我国当今经济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 11.【2017·雅安节选】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经济全球化的起点

(1)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整体的现象。据此,你认为经济全球化最早可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请说出理由。

【探究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 第二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 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和资本的大规模的国际性流动,以及生产的国际分工为主要特征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冷战的结束,为建立统一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将公司内部的一体化扩散到全球;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 (2)根据上表信息,分析二战以后促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图B是唐朝时制成的曲辕犁;图C是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图D是唐朝时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图A铁制农具是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发展的表现,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代中晚期到宋朝,由于南方战乱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所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迁的人口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因此江南经济发展迅速,逐渐超过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这一现象。故选D项。

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农村的乡镇企业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