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刑法、刑罚、犯罪

更新时间:2023-05-07 00:20:01 阅读量:2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刑法、刑罚、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卫,孙琪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红卫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A. 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B. 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C. 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D.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2.史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000元,其中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000元,属于刑罚中的()

A. 附加刑

B. 拘役

C. 主刑

D. 管制

3.下列对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有()

①轻微的社会危害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③实施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⑤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⑥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4.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驶造成4车追尾事故。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这一案例说明()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均应受刑罚处罚②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面前人人平等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国家禁毒委的权威发布显示:当前我国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吸毒人员呈低龄化特点;贩毒主体以青少年和农民为主.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 严重危害性

B. 普遍约束性

C. 人身危害性

D. 财产危害性

6.从法律意义上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等谚语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小错必然铸成大错

②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④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据此回答问题。

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甲:“哥们磕颗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1)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A. 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

B. 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 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为犯罪

D. 受人唆使犯罪,不承担法律责任

(2)面对“好友”的“盛情”和毒品的诱惑,正确的做法是()

A. 接受好意,和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B. 珍爱生命,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C. 当众制止,并对他们实施处罚

D. 婉言谢绝,只要保证自己不参与就行

8.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受贿案,对被告人万庆良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 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演员张默因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大麻,2019年1月27日被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5 000元。张默的行为是()

A. 犯罪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11.近年来,我国把在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私藏恐怖主义书籍,虐待老幼病残等9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这些行为共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严重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法律强制性

12.史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000元,其中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000元,属于刑罚中的()

A. 附加刑

B. 拘役

C. 主刑

D. 管制

13.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这一案例说明()

A. 王某持刀抢劫是刑事违法行为

B. 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

D. 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二、非选择题

14.某电镀加工厂厂长徐某,在明知工厂废水有毒的情况下,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厂外的土地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19年4月,某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被告人徐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小王同学认为:案例中徐某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小王同学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1)材料一中诈骗团伙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刑事制裁?

(2)作为未成年学生,怎样避免受骗上当?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惩治腐败不手软保驾护航靠法治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力度。昔日高官戴上手铐,将在铁窗中度过余生,为自己的贪婪、腐败、滥权付出代价。中纪委强调,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严厉惩治腐败。

材料三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广西一号传销大案”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系列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118名被告人均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分别被判处10年至1年7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被处以人民币20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罚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我国法律的哪些基本特征?

(2)

1.材料三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3)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提几点建议。

17.(2019·常德)在网络技术发达、网络交往频繁的时代,我们要特别注意网络安全。

材料一:2019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Secord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9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此,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有了基础性的法律保障。

材料二:被告人苏某与他人商议,制作网站后通过“百度推广”功能发布虚假的招聘“刷信誉兼职”信息,并使用QQ账号及电话与被害人联系,以完成任务后即支付佣金为诱饵,要求被害人用指定的手机号码在指定网站购买手机充值卡,后将被害人购买的手机充值卡卡号及密码通过网络转售他人,非法获利,再又以各种理由让被害人反复充值或让被害人直接汇款到指定账户。苏某等人通过上述手段骗得巨额资金。最后,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苏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苏某为何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请从以下两个角度简要说说青少年应该怎样进行网络交往?

道德上:

法律上:

18.阅读下面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2019年2月5日凌晨3点,18岁少女小王(化名)正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当她走到小区楼下电梯口时,一名男子掏出一把匕首,顶到了她的脖子上!持刀男子说:“把钱都拿出来!”凌晨时分,楼里的住户大多已经休息,小王也不敢大声呼救!突然她朝着劫匪跪下,哭诉说:“我爸爸刚刚出了车祸,现在正在住院,家里正急着用钱,你能不能行行好,放过我!”持刀男子竟也动了恻隐之心说:“我也不容易,你好歹给我点!”,小王把包里的钱都给了他,并答应给他找工作。小王成功逃脱后马上报警,Secord天持刀男子被抓获。

案例二:16岁的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不久,双方各自找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小李、小谢两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依法逮捕。

(1)案例一中持刀男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种行为对公民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危害?

(2)请结合案例一说明小王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她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3)针对案例二中小李和小谢的行为,我们要吸取什么校训?

一、单项选择题

【解析】【分析】题干体现他们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的处罚,所以A符合题意;B错误,一般违法没有触犯刑法,不承担刑事责任;C错误,题干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更是犯罪行为;D错误,题干体现不是行政违法行为,而是刑事违法行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审请题意、把握查犯罪行为的特点,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法律的相关知识。史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是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刑罚处罚分主刑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000元,是属于附加刑。违法犯罪受到的处罚要明确有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点评】考查违法犯罪受到的处罚。

【解析】【分析】高晓松虽然是著名音乐人,但是犯罪了也要收到制裁,说明③面前人人平等。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点评】考查法律特征及犯罪特征。

【解析】【分析】由题干描述得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BCD.故选A。

【点评】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解析】【分析】

②④选项观点正确,大的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

法犯罪,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错误,小错不是必然铸成大错,只要把小错及时改正,是能够避免铸成

大错误的,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是有严格的界限的,故排除。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排除一些带有绝对性的说法,如必然,没有界限。

【点评】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分析】张君、李泽君抢劫杀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应受到刑罚的处罚,①②④正确,③正确但不是张君等人之所以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原因。

【点评】考查学生对犯罪和刑法的任务的理解。

【解析】【分析】史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是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刑罚处罚分主刑和附加刑。剥

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3000元,是属于附加刑。违法犯罪受到的处罚要明确有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点评】本题考查刑罚类型的识记。

二、非选择题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属于刑罚处罚,所以其行为属于犯罪,材料中的小王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理由从犯罪特征:许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刑罚处罚

等方面回答。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往往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结合案情去分析即可。

【解析】【分析】(1)从材料中诈骗团伙被判处刑罚可知,他们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对他们进行刑事制

裁的原因可以从刑法的作用。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震慑罪犯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可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辨是非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刑法的作用及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抵制不良诱惑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解析】【分析】(1)法律的主要特征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材料中“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广西一号传销大案”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

系歹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这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

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力度。这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高官还是普通群众,任何人触犯了法律

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刑罚中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在材料中“判处10年至1年7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属于主刑,附加刑有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在材料中“被处以人民币200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罚金”属于附加刑。(3)为加

强反腐倡廉工作,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惩罚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不断地改

革创新,宪善相关体制,不给贪污腐败提供可趁之机,从源头上控制腐败问题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根据犯罪的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

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分析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青少年网络交往。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道德

上的要求结合文明上网、自我保护、不浏览不良信息、明辨是非等方面展开作答;法律上结合遵守法律

规定、不信谣,不传谣、尊重他人权利、依法行事、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等方面展开作答。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遵守网络规则等。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he.html

微信扫码分享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刑法、刑罚、犯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