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十六年“科技之冬”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更新时间:2024-06-10 1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吐鲁番地区十六年“科技之冬”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新疆吐鲁番地区科学技术协会 刘国旭

吐鲁番地区“科技之冬”活动已经走过十六年的历程了。十六年来,吐鲁番地区科协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把“科技之冬”活动作为实施“科技兴吐”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农业的增产、增效,广大农牧民的增收这个中心开展了各种形式和不同类型的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学习、接受、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达到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我地区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十六年“科技之冬”活动的基本状况。

吐鲁番地区从1989年开始开展“科技之冬”活动,至今已开展了十六届。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地区所有乡镇,深入到农村牧区的千家万户;活动扎实有效,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效果明显。全地区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1700多期,累计培训各族农牧民107.9万人次(其中培训基层干部党员15.7万人次);评定各类农民技术员3160人;在广大农村开展科技下乡近390余次,放映科技录像6800余场次,编发辑、放各种科技宣传资料90余万份。

在逐年高涨的“科技之冬”活动的有力推动下,吐鲁番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吐鲁番地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37亿元,是1990年4.59亿元的3.57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9元,分别比1990年的858元和2000年的2355元增加了2.64倍和0.32倍,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达到了40%以上。如今,“科技之冬”活动已成为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地区一项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成效显著的农村科普“品牌”工程。

十六年的实践证明:“科技之冬”活动对提高各族农牧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村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县、乡一级党委政府,“科技之冬”活动已是整个冬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适应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热切欢迎,得到了地委、行署的充分肯定。其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培训内容与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效果之显著,是任何部门行为的科普活动所无法相比的。 二、开展“科技之冬”活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六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精神,协同各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为实施“科教兴吐”、“科教兴农”战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科普网络和阵地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支热心科普事业的科普工作者队伍。

普及科学技术,必须要有科技体系作支撑。十六年来,通过“科技之冬”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地区26个乡镇都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建立了科普协会,配备了专兼职干部,有200多名科技副村长。在基层科普协会的基础上,又组建了200多个科普中心小组,600多个科普活动小组和67个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并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组建了葡萄、甜瓜、林果、蔬菜、养殖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科普示范乡(镇)16个,科普示范村142个,科普示范户1852户,建立“六有”乡镇农民技术学校27所,逐步形成了地、县、乡、村四级科普网络,把农村科普工作引向深入。

在网络和阵地不断发展的同时,一大批科技人员投身科普活动中,各级科协及所属组织,相关各部门、科研院校的广大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参加“科技之冬”活动。编教材、上讲台、下基层、到农产,把知识传授给农牧民,把致富的钥匙送给农牧民。经过十几年生产实践,科普网络、阵地、队伍的形成,为地区的

科学普及推广、科技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进一步发展科普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农民技术人才,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十六年来,吐鲁番地区通过“科技之冬”活动培养和造就了四支队伍。一支是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的劳动者队伍:一支是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一支是带领农牧民群众敢于实践、大胆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勇于创先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支是敢于闯市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经过多年扎实有效的科普宣传、技术培训,使我地区广大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科技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非文盲率达到99%,农牧民从被动接受科技变为主动接受科技,在全地区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爱科技的良好氛围。大多数农牧民已成为新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型劳动者,成为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载体,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我地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农作物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5%以上,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96%以上。农村中出现了“三多”,即:种、养、加专业户多,科普示范户多,农民技术员多。示范乡镇的科普示范村达80%,全地区各种科普示范户达1852户,每个村有农民技术员10名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每户有1~2个科技明白人。

在历届“科技之冬”活动中,各地科协都将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作为重点,促进了农民技术队伍的提高和辐射作用的发挥。截止目前,全地区已累计评定各类农民技术员3160人,其中农民技师5人。尤其是近两年,地区《关于建立农民技术员队伍的决定》和吐地农培办[2004]1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仅2004年,全地区通过各种方式评定了农民技术员1642名。此外,地区教育部门也大力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农牧民9949名,并颁发了农村初等技术证书。

通过几年的“科技之冬”技术培训和生产现场培训,培育出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科技带头人和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科技致富户和农民企业家。如:鄯善县连木沁汉墩葡萄大王斯马义?库尔班,栽植葡萄200亩,年产值100万元;葡萄高产种植户肉孜?尼牙孜创造亩产值达12000元;鲁克沁镇甜瓜大户贾中华,种植甜瓜面积600亩,年产瓜900吨,收入150万元。托克逊县博斯坦乡植棉大户孟宪金,累计向国家交售900余担皮棉;花园村养牛户阿不都拉每年向市场提供牛肉6吨多,养羊能手阿不力孜,年育肥羊一万多只。吐鲁番市亚尔乡奶牛专业户白克力,年产鲜奶18吨;还有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专业户,如连木沁镇艾尼娃、买合木提、斯马义等。他们带头学科学、用科学、摆脱了传统的思想束缚,冲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走上了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商品率、高效益的企业经营路子,对加快我地区农民奔小康进程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促进了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地区农牧业增产丰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六年来,吐鲁番地区先后普及、推广了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园林、农田水利、葡萄栽培、甜瓜优质高产、设施农业栽培等实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使科学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快了农牧业增产丰收的步伐。

通过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对两早配套高产攻关的开发、丰收计划和吨粮田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粮食连续稳产高产。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葡萄高产栽培、设施农业栽培等方面,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农民的连续丰收创造了条件。棉花生产使用地膜技术配套措施,使地区皮棉由1990年的74公斤提高到1997年的92公斤。托克逊县由于实施棉花双百斤工程高产技术开发普及应用,使棉花生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1996年即实现了单产皮棉百公斤目标;鄯善县双膜瓜栽培技术普及应用,使甜瓜产量由1990年的4.4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0.25万吨;青贮饲料、秸杆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日光温室、节能温室的推广应用,使地膜蔬菜有了大的发展,设施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种植了大批反季节蔬菜,改变了以往冬春季吃菜难的问题,而且使乌鲁木齐市场蔬菜供应紧张得以缓解;5万余亩低产劣质老果园、葡萄园得到改造更新,大批高产优质果园脱颖而出,产量高、质量好的果品,如葡萄大堤子、新葡1号、全球红、无核马奶子、红枣、梨、杏、薄皮核桃、石榴等出现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农业节水灌溉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作用。通过实施素质工程,众多的

常规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使农牧业生产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这些成绩充分显示了吐鲁番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科技之冬”活动,使农牧民群众迅速掌握各种种植、养殖新技术,使我地区农牧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1990年至2003年的十几年间,我地区粮食单产由223公斤提高281公斤,比1990年增产26%:棉花单产从74公斤提高92公斤,比1990年增产24%;葡萄总产由14.79万吨增长到50.45万吨,平均单产由886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是1990年的3.4倍和2.8倍;甜瓜产量10.25万吨,平均单产1667公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是1990年2.4倍和1.17倍;地区农业总产值由4.59亿元增长到16.3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858元提高到3119元;牲畜2003年末存栏108.83万头(只),育肥牛羊235万头(只),育肥户达11559户。学科技、用科技确保了农牧业增产增收。

其中:通过普及葡萄栽培技术以及反季节葡萄试种成功,地区葡萄平均亩产量由原来不到1吨增加到现在的2.5吨,亩收入从几百元增长到3~4千元。2003年,吐鲁番葡萄总产值达到6.4亿元,是1990年1.12亿元的5.7倍。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占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的16%,是全国第一大葡萄集中产区。年总产葡萄50万吨,占新疆葡萄总产量的60%。鲜食葡萄销售量每年10万吨,年产葡萄干8万吨左右,占全国葡萄干总产的80%,是世界绿色葡萄干的主要产地。现在吐鲁番葡萄产业总产值占吐鲁番地区农业总产值的51%,葡萄种植业已发展成为吐鲁番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60%以上。吐鲁番近几年每年用于商品流通的鲜葡萄可达12万吨,葡萄干8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亿多元,极大增强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竞争力。

此外,托克逊县通过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普及,已从1996年的几亩试验地推广发展到上千亩,平均亩收入达7500元,比一般农作物的平均收入高出近十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还建立了示范基地,解决了50余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五)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是搞好培训工作的组织保证。抓党的建设必须狠抓实用技术培训,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抓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组部与中国科协的部署,地委组织部、地区科协联手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推进,在每年一度的“科技之冬”活动安排意见和素质工程建设中都将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具体任务加以安排,并于2002年下发了《吐鲁番地区2003~2005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通过“科技之冬”活动开展培训,绝大多数的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都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培训面达90%以上。显著提高了农牧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的本领,逐步形成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够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共同致富的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

(六)加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兴起,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创建的又一新生事物,是以科技以纽带,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发展农业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为目的的由农牧民自愿参加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已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产发展的新生力量。截止2004年底,全地区共有养殖、蔬菜等专业农技协会57个,其中新创建13个。共有会员1.5万余户,占农产总数的近17%,涉及农、林、牧、副等13个专业类。

各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行业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一是各协会大力进行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解决了部分协会成员和小户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的实际困难,促使其不断提高种养殖规模和水平。如托克逊县2003年各乡镇养殖协会共为其成员担保养殖贷款3200万元,解决了个别小户饲草种植和棚圈用地等实际问题;又如托克逊县各协会近两年共组织会员培训、参观学习、技术交流等达13904人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拓展销售市场,协调解决运输、销售等问题。如托克逊县夏乡蔬菜协会经农业部审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2004年与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签订了30多万元的蔬菜购销合同,解决了农产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吐鲁番市艾丁湖乡养殖协会副会长艾尼马那甫每年与10户会员签订协议,由他提供育肥架子畜,育肥期满后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所获利润按比例现大家共同分享,平均每年销售牛羊近2万只(头)。三是以品牌创效益。鄯善县鲁克沁镇哈密瓜协会从打品牌入手,以会长桑书贤的姓名注册了商标,把讲诚信树形象贯穿于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赢得了客商的信赖,其协会会员生产的哈密瓜非常畅销。四是推动产、供、销一体化,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1993年成立的鄯善县连木沁镇葡萄协会是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目前协会各项管理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实现了技工农贸一体发展,拥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汽车1辆,办公室12间经营服务场所4000余平方米,500多亩实验示范基地。2003年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现场会在协会示范园区召开,自治区北疆经济工作会议在协会示范园区交流学习,协会的发展引来了周边乡镇甚至其他地州人员前来学习葡萄管理和种植技术。还有近几年成立的吐鲁番市三堡乡石榴协会、鄯善县哈密瓜协会、托克逊县养鸡协会等专业农协,都发挥各自特点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且向着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地区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科技之冬”活动从某种角度来讲是高举科学旗帜,引导教育人民净化社会环境,用科学精神战胜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是反对伪科学的伟大而又神圣的工作。地区在历届活动中,通过组织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月、科普宣传周、专家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适时地把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等内容融于科技宣传培训中,大力宣传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开展了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的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了各族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抵御非法宗教活动的能力,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村四有新人,净化了社会环境。用农牧民群众的话说,就是普遍出现了“四多四少”,即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多了,愚昧迷信的现象少了;靠科学勤劳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刑事犯罪的少了;儿童上学的多了,中途辍学的少了;婚丧事新办的多了,大操大办守旧的少了。 三、十六年“科技之冬”活动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十六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地区在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是搞好“科技之冬”活动的根本保证。

“科技之冬”活动是利用冬闲时节农牧民群众容易集中的特点,在全地区开展的以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为宗旨的,以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由各级科协牵头组织的大型科普活动,至今已连续进行了16届。十六年来,地委、行署对此项活动始终子以高度关注和重视,把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作为实施“科教兴吐”、“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层层成立“科技之冬”活动领导小组,常抓不懈。自1989年以来,地区领导每年都要亲自审阅“科技之冬”安排意见,党委、行署两个办公室每年都联合转发地区科协关于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安排意见,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承担“科技之冬”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积极组织动员科技、教育、组织、农口、群团、新闻宣传部门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扶贫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使“科技之冬”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且形势越来越好。目前,我地区已形成主管党政领导牵头组织,科协系统承办运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科技之冬”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搞好“科技之冬”活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科技之冬”活动是科普工作的一部分,我地区始终“以人为本”,确立农牧民为“科技之冬”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重点抓好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及后备干部为核心的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把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教育和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武装广大农民群众,造就一批知识型农民,使他们的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逐步确立了“村村都有示范户、户户都有明白人”及“把农村的能人培训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能人培训成村干部”的思想及培训目标。

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直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把取得实效作为“科技之冬”活动培训的目标,将找准定位(定在当地的主导产业上)、把握定性(定在关键的实用技术上)、明确思路(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内容)作为“科技之冬”活动的生命源泉,因地制宜的安排培训内容和形式,依靠当地科技人员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由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土专家给农牧民讲授,使农牧民看得懂,听得明。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了从单一办培训班,组织讲师团巡回培训,到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讲座、致富能手现身说法,从听讲到观看科技录像、参观考察、知识竞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做到了专家讲课与农牧民现场说法相结合、普及型培训与提高型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了农牧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科技之冬”活动针对性强,满足了广大衣牧民对科技的渴望,深受各族农牧民的欢迎,促进了科技的转化、普及、应用。

(三)抓好科普网络建设,巩固培训阵地,保证师资、教材、经费的落实,是搞好“科技之冬”活动的重要条件。

旨在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科技之冬”活动,是一为社会服务,使各民族受益的社会公益性科普活动,也是科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途径。加强以乡村科普组织为代表的科普网络建设,是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群众基础。多年来,各有关单位合作共建“六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并配备相应的专兼职教师、摄录像器材、各类挂图科普书籍等,使开展“科技之冬”活动所需的各项硬件措施有了保障。明确了以地区职教中心、农广校、县(市)业务对口部门、乡镇、专业协会为“科技之冬”活动培训主阵地,确保了培训的规模化。地区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不仅按期足额解决了地区级科普经费,近两年还有所增加,仅第十五届我地区就落实“科技之冬”专项经费15.67万元。

(四)必须有一支能吃苦、具有奉献精神的科技工作者队伍,这是保证“科技之冬”活动不断进步的根本。 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是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和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是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坚力量。“科技之冬”活动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科技和科普工作者,有赖于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支持。正是由于有一批具有吃苦、奉献、敬业精神的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才得以提高,实用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应用,农牧区的经济、文化得以全面发展。

(五)注重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科技之冬”活动的效果。

随着农牧民及乡村干部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信息的不断丰富,农牧民对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特别注重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经常请有较高水平、有经验的农业科技人员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使农民技术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如:吐鲁番市亚尔乡克孜力土尔村的艾力克去年为脱贫致富,倾其所有搞了一个蔬菜大棚,由于没有技术赔了本,2004年他利用在职教中心学到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重新开始种植大棚,取得了成功。据村长肉孜?热扎克统计,该村农民用学到的技术种植大棚,一年可以增收3000元。 (六)加大宣传力度,是搞好“科技之冬”活动的基础。

多年来,我地区各级科协和科普工作者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科普期刊、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把科普宣传工作贯穿于每届“科技之冬”活动培训的始终。一方面宣传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宣传了新技术、新成果,交流了先进经验,大力宣传了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促进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宣传,广大农牧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

遍得到了提高,为“科技之冬”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做好农村技术及信息需求调查,编印符合当地的农村科普资料,是保证“科技之冬”活动有的放矢的前提。

根据吐鲁番地区实施“以葡萄为主线,以畜牧业、蔬菜瓜果为两翼”的农业发展战略,在做好农村技术及信息需求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地区科协经过汇总、分析,切实掌握了农牧民实用技术需求情况。并根据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现实要求,先后组织有关科技人员编印了:《现代牛羊养殖适用技术读本》、《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模式》、《葡萄农业标准化手册》、《设施农业栽培技术规程汇编》、《设施农业标准》等六套符合当地的农村系列科普资料。此项工作在各地州市属首创。这些资料都及时免费发放到了农牧民手中,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为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由地区农民技术员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写的《吐鲁番地区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汇编》和《设施农业标准》(均为维、汉两种)全地区就发放了12000本,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目前仍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近几年,我地区继续把设施农业、葡萄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等技术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抓骨干、育大户。同时,各县(市)能紧密围绕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对各自特色和优势产业实用生产、栽培技术的培训,突出本地的培训重点,确保了“科技之冬”活动有的放矢。 二○○六年三月

遍得到了提高,为“科技之冬”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做好农村技术及信息需求调查,编印符合当地的农村科普资料,是保证“科技之冬”活动有的放矢的前提。

根据吐鲁番地区实施“以葡萄为主线,以畜牧业、蔬菜瓜果为两翼”的农业发展战略,在做好农村技术及信息需求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地区科协经过汇总、分析,切实掌握了农牧民实用技术需求情况。并根据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现实要求,先后组织有关科技人员编印了:《现代牛羊养殖适用技术读本》、《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模式》、《葡萄农业标准化手册》、《设施农业栽培技术规程汇编》、《设施农业标准》等六套符合当地的农村系列科普资料。此项工作在各地州市属首创。这些资料都及时免费发放到了农牧民手中,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为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由地区农民技术员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写的《吐鲁番地区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汇编》和《设施农业标准》(均为维、汉两种)全地区就发放了12000本,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目前仍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近几年,我地区继续把设施农业、葡萄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等技术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抓骨干、育大户。同时,各县(市)能紧密围绕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对各自特色和优势产业实用生产、栽培技术的培训,突出本地的培训重点,确保了“科技之冬”活动有的放矢。 二○○六年三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5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