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4-01-09 04: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主要成就 (二)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先进文化引领 (一)深化理论武装工作 (二)构建公民道德体系 (三)强化精神文明创建 (四)提炼弘扬宁波精神 四、文化民生建设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三)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五、新闻传媒发展 (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壮大现代传媒集团 (三)培育发展新兴媒体 六、文化产品创作 (一)大力扶持原创 (二)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三)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 七、文化体制改革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三)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八、文化产业升级 (一)优化产业结构 (二)构建产业发展平台 (三)培育规范文化市场

(四)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 九、对外文化交流 (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三)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十、文化人才支撑

(一)强化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

(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十一、文化发展政策

(一)政府投入政策

(二)文化经济政策

(三)金融支持政策

(四)文化贸易政策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强化项目支撑

(三)强化机制保障

结束语

前 言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宁波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五年宁波市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宁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文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六大战略”,积极推动文化大市建设,全

市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五年来,先进文化引领广泛深入,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公共文化惠民成效明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文化站,92%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城乡“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基本形成。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宁波书城、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宁波文化广场、和丰创意广场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创作生产出一大批艺术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重大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工作有序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深入推进。文化人才支撑切实加强,完善“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文化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批文化名人、文化经营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新亮点

◆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一步巩固。

◆理论宣传品牌逐步形成。组织“理论宣传普及周”活动,建成150余家市级理论宣传普及点,培育了以宁波论坛、宁波社科讲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四大宣讲载体为重点的理论宣传品牌。

◆“微型党课”教育活动深入人心。组织开展“党员人人上讲台”微型党课教育活动6.8万余场次,被中国政研会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榜·实践榜”榜首,同时被中宣部编入《宣传思想工作案例选编》。

◆《宁波通史》编纂发行。为首部对宁波7000年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的学术著作,是浙江省首部多卷本地区性通史。

◆“全民读书月”活动扎实推进。全市累计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1000余项,吸引了200多万人次参与,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学习型社会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切实做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文明宁波”系列主题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有9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件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有5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其中《十里红妆·女儿梦》歌舞剧在国内外多个地方巡演,并登上国家大剧院演出,是浙江省首个走进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剧目。

◆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施“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共惠及群众120余万人次,其中95%的演出深入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国助民办”模式逐步推广。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文化事业,兴建了十里红妆博物馆、金轮艺术馆、张德和根雕艺术馆、紫林坊艺术馆等一批博物馆和艺术馆,有效推动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闻精品再创新高。有1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2件作品获一等奖,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重大主题外宣大力推进。先后组织120多个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共邀请海内外记者11000余名,发稿12万余篇(条);确定“书藏古今 港通天下”为宁波城市形象口号,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安排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贴息、补助、奖励、政府采购等办法,共扶持49个文化产业项目,表彰2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效地促进了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90.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1.8亿元,增长了56.2%。

◆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完善。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试行意见》,全市共设立110多位新闻发言人,形成党委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互补互动的新闻信息发布格局。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定期与党员群众开展网上对话交流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政府部门网上发言人制度建设,创办网络文化节,在全省率先发布《宁波市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文化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共有三批103人入选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工程,其中13人成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成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荣获首批“宁波市杰出人才”称号,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获得“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

(二)发展环境

今后五年,是宁波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从国内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资源。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近年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作出了一系列关系

文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部署,从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领导和全方位的推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迫切要求我们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体制机制,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从我市看,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作出了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的“六个加快”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处于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向2万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改革攻坚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文化与经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加深,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同时,我市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旺盛,呈现高品位、高质量、个性化发展趋势,这对加快文化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市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仍然不平衡;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市场培育与发展有待加强,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文化的生产与供给能力相对不足,文化消费观念不强;文化人才总量、层次、结构仍有差距;文化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判断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文化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快文化改革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市委“六个加快”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战略”和文化发展“1235”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不断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科学发展

自觉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既积极为宁波经济建设和转型升级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

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文化产品供给,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4、坚持改革创新

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办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推出文化创新成果,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金融、旅游的融合发展。

5、坚持协调发展

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发挥政府作用和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促进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坚持项目带动

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立以规划为龙头的项目生成机制,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形成不断续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文化项目滚动发展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宁波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宁波文化软实力在全省和国内同类城市位居前列,文化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文化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市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现代人文精神,建设宁波和谐文化和现代文明社会,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文化服务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设备先进、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文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骨干文化企业集群,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传播力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网、出版发行网、电影院线、文艺演出院线等现代文化传播网络良性运行,全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一批文化精品力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创新力进一步增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制进一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数字、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在文化领域,文化科技含量大幅提升,一批原创设计、形式新颖、影响广泛的文化创意成果和一批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自主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文化保障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意识明显增强,推动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要素保障不断完善,文化的投入不断增加,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造就一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的新型人才,为推动宁波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先进文化引领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深化理论武装工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校培训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宁波论坛”、“社科讲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等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认真组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不断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视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建设“五个一批”工程,积极开展“理论宣传普及周”和“社科普及月”活动,深入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的评奖和社科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构建公民道德体系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深化爱国

主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教育与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人、引导人、陶冶人的重要作用。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紧紧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推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三)强化精神文明创建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城乡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社会服务水平有显著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目标。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及时总结“窗口”单位和服务性行业开展规范化服务达标活动的经验,推行优质规范服务。认真抓好以高标准文明社区为典范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夯实基础。继续抓好文明企业、文明机关、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重点工作

◆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做文明有礼的宁波人”、道德模范学习宣传表彰、“全民阅读”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大力实施城市环境优化行动。以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为重点,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和“文明施工”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文明集贸市场”创建活动,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和群众生活品质。

◆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行动。以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成才、健康幸福为目标,强力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作,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和深入实施“春泥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实施社会关爱倡导行动。以大力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爱心慈善活动,积极开展特殊群体关爱行动,着力打造宁波爱心城市品牌。

◆大力实施基层文明创建提质行动。以利民惠民、提升形象、以文化人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创新文明社区考评机制,进一步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着力深化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基层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实施城市公共文明促进行动。以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主要手段,进一步研究、完善日常巡查、集中测评和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测评工作方式,进一步推进城市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和有效管理,不断促进市民公共文明素质、城市公共管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提炼弘扬宁波精神

深化对宁波精神的研究,不断提炼和丰富“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内涵。充分运用现代传媒与信息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和弘扬“宁波精神”,切实增强渗透

力和影响力,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使“宁波精神”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积极倡导家园意识,开展关心公共事务、关注生态文明、关怀困难群体的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市民家园认同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开展“关爱行动”、“家园关怀”等活动,给困难群体以更多的关怀,保障其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文化民生建设

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文化育民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品质。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实施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计划,建成宁波文化广场、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十里红妆博物馆,改建宁波市艺术剧院(凤凰剧场),完成天一阁博物馆陈列改造、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整体提升工程,积极推动宁波历史纪念馆、市文艺之家和社科中心等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三江六岸”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三江口核心区品质。完善“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建设,加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功能布局和设备配套齐全。力争到“十二五”末,所有县(市)区建成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所有县级及县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基层文化宫覆盖率达到90%。

重点建设的市级公共文化设施

◆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项目:总投资6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34亿元,建设规模约55万平方米,培育和引进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品收藏、展示、交易,创意设计等各种业态,打造成集创意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和都市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的特色文化街区。

◆宁波文化广场:总投资3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3亿元,规划面积240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成集文化娱乐、影音艺术、创意沙龙、科普培训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共文化平台。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总投资4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集历史展示、科学教育、学术交流、水下考古为一体的科学博物馆。

◆宁波艺术剧院(凤凰剧场)改造项目:总投资2.74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74亿元,规划面积17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含市群艺馆、艺术剧院、艺术研究所和江东区文化馆。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陈列整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1.59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59亿元,保国寺整体改造提升,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天一阁博物馆整体陈列改造工程:总投资近0.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近0.5亿元,整体陈列改造提升,改造面积6000平方米。

(二)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构建全民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内容菜单式提供、群众自主选择服务内容、群众民主评价服务质量、服务全程数字化管理。兴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工作,大力推广“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运作模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程,增强企业文化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鼓励和支持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职工书屋、俱乐部、职工之家等文化阵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场馆的管理,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后勤服务社会化,推动经营性文化场馆实行连锁经营和联盟合作。

(三)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办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宁波网络文化节、海外宁波文化周、国际河姆渡文化节、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中国象山开渔节、中国雪窦山弥勒文化节、中国梁祝爱情节、中华慈孝节等有重大影响的节庆活动。大力开展文化展演、汇演活动,组织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全民读书月”和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电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音乐舞蹈节等文化活动,组织城乡之间的“文化走亲”活动,重点培育100个活动特色项目和10个以上重点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天然舞台”、“天一讲堂”、“群星课堂”等文化服务品牌。关心偏远农村、城乡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推进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开展近现代城市基本设施、工业遗产、名人故居、涉台文物等专题性文物保护,实施月湖西区、南塘河、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程,抢救保护莲桥街、秀水街等历史地段重要文物建筑和特色传统民居群。建设以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中心的越窑青瓷展陈、保护体系,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考古、水下考古调查及河姆渡遗址保护和象山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开展国家等级博物馆创建,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实现市县两级国有博物馆全覆盖,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正确处理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全市各级文保单位(点)达到1800处,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开放的文化遗产场所总数达150个。

五、新闻传媒发展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新闻品牌建设,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和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

(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坚持党管媒体,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强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使之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在舆论引导中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同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引导舆论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工作机制、重大舆情监测研判制度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制度,在市直主要部门和各县(市)区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推进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加强网络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宁波网络问政,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民主平台。加快广电数字化步伐,把数字电视的设立和建设纳入城区、住宅区的总体规划,将数字电视建成重要的信息传播及文化发展平台,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在“十二五”时期内完成全大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 (二)壮大现代传媒集团

积极推动媒体优化重组,鼓励和支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广电集团在国内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经营,支持报业、广播电视、出版、互联网等不同业态媒体之间的重组合作,努力打造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传媒集团。推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实施全媒体、数字化战略,组建和完善全业态、全介质传播体系,支持宁波出版发行集团建设出版智能化数据库和全媒体复合出版平台。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扶持建设全市连锁经营、覆盖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扶持建设覆盖全市的层次多样的数字电影院线和演出院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惠共赢”的原则,从巩固舆论阵地、维护文化和信息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推进广电网络事业产业做大做强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加快推进广电网络的整合。有序推进我市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到2015年前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播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三)培育发展新兴媒体 加大对重点网站的扶持力度,按照打造主流媒体的要求,推动中国宁波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改制和上市,努力把中国宁波网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网站。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支持我市主流媒体积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移动电视、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扩大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对轨道交通和楼宇的有效覆盖。建设全市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导控工程,加强网上舆情发现预警、协同应急处置,确保网上传播有序有效。加强完善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强化网络监管技术手段,健全网站编辑从业认证体系,深入开展网络净化行动,加强网上信息监管,探索对即时通讯、互动栏目、音视频等网络新业务的科学化管理。推进中国宁波网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网络媒体合作,提升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 六、文化产品创作

不断激发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大力扶持原创

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提高我市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加强对原创性社科、文学、戏剧、音乐、美术、

舞蹈、曲艺、广播、影视、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的扶持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原创性文化作品的产业化,建立以文化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为主体、以优秀文化作品的市场化和传播为重点、以完备的产业链条为依托的文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掘互联网的文化功能和创造活力,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创作生产有宁波特色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和健康向上的网络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培育特色文化网站,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产品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力。

(二)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进一步创新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加大文艺精品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文艺团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提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多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批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大奖。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倡导积极正确创作思想,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着力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

积极培养全民热爱文学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高雅情趣。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学校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读书、摄影、书画、合唱、舞蹈及各类民间文化活动,引导、鼓励、安排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观看文艺演出、参观各类展馆。各级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要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优秀文艺精品基层巡演、“三下乡”、“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和文艺创作辅导,市级主要剧场举办高雅艺术演出不少于500场,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开设专门课程,开展文艺活动,提高文化艺术素质。 七、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切实深化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舆论导向、党管新闻媒体、党管干部不动摇,把加强公共服务和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形成完善的文化工作宏观管理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体现文化工作特点、适应法制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文化资产和经营收益的管理,科学制订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创办文化企业、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公共文化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体系,逐步推行重大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专家认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坚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

不断增强活力,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个中心环节,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坚持“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方针,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扎实推进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积极推动演艺业资源整合,形成面向市场、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在重点突破、巩固提高的同时,协调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等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要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推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高国有文化企业规模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三)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宁波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要素的作用,激发民间资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风险资本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投资,探索建立战略投资者有效退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部分公益性文化活动可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或自建面向公众开放、非赢利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八、文化产业升级

顺应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趋势,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优化产业结构

以创新文化品牌、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如下优势产业: ——现代传媒业。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产业链拓展等手段,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现代传媒业,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电集团通过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强化管理等方式,导入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将部分优质经营性资产整合上市,不断提升竞争力。

——动漫游戏业。制订我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扶持政策,鼓励创造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动漫游戏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发动漫画、3G游戏、虚拟演播室等高增长率的产业,形成创作、生产和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建成具有全国影响、规模较大的原创动漫制作基地。

——出版发行业。整合出版发行资源,创新出版体制和机制,把宁波出版发行集团建成多媒体经营、编印发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加大发行网络建设力度,发展若干家较大规模的出版物销售连锁企业,促进大型书城、特色书店、便民书店等业态的合理布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利用高新数字技术,推动印刷产业不断升级,实现传统印刷业向“高、新、特、精、专”的转变,打造现代印刷之都。

——影视制作业。大力支持影视创作,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和电影、动画片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期产品开发。加快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象山)建设,推动影视制作企业集聚,建成影视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国家级影视基地。

——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扶持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对演艺与旅游资源整合,在知名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演艺精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提升品位,拓宽市场。

——文化创意业。大力扶持原创性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外观设计等艺术设计产业,加强与海内外设计界的广泛合作,引进国内外一流设计大师在宁波设立创作基地,形成国内一流的以轻工业产品设计为特色的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基地。

——文化制造业。推动具有传统优势的文化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文具制造、乐器制品、文化礼品、舞台设备、工艺美术等一批自主品牌,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制造基地和文化贸易中心。

——文化会展业。发展各类综合和专业文化会展活动,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重点发展专业化、特色化文化会展活动。鼓励本市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文化会展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举办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重大会展,加强“展、会、节、演、赛”的有机结合,延伸会展产业链,逐步建立大会展格局。 (二)构建产业发展平台 做大做强一批现有基础好、实力较雄厚的文化企业,优选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文化产业项目,确认和催生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进行集约化创作、生产与营销,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河姆渡生态文化产业园区、溪口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鄞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文化广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东外滩文化创意街区、慈城历史文化街区、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编制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形成科学、严谨的制度化保障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培育规范文化市场

探索通过中外合资、股份合作、集团化运作等模式兴办文化企业,在符合我市文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拥有先进经营理念和成熟管理经验的国内外文化企业集团,来宁波兴办大型文化企业。培育组建各类文化中介组织,鼓励文化中介机构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文化经纪人队伍,推行演出经纪人制度,确定艺术品经营人才和各类文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标准。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供信息、交流、培训、咨询、招商引资等服务,推动行业良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与公平交易。大力培育文化消费,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到2015年,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

(四)加快文化和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鼓励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物流、建筑、包装等产业的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 ◆文化数字科技创新: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工程,攻克一批重大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文化产业技术与装备水平。 ◆文化资源数字化:制作数字文化地图,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建

设。 ◆文化生产数字化:大力发展以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出版、数字影音、数字学习、移动内容、内容软件为主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数字影视制作,加快电视节目制播高清化。发展数字出版,建立数字内容转换、加工和投送平台,形成覆盖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以及适用于各种终端的数字出版内容供给体系。发展动漫、网络游戏、3D和4D影视等文化新业态。 ◆文化传播数字化: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加快推进出版物发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城镇数字影院建设。 ◆文化消费数字化:加强立体视觉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应用,扶持立体视觉产业发展。加快数字化教材和互动教育平台建设,制定适用数字教材的移动终端及通用格式标准,开展电子书包实验,发展各类电子阅读器。 九、对外文化交流

实施文化形象展示工程,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增进与国内、国际城市间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积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我市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各城市、各地区的文化和学术交流,通过各类文化学术研讨等活动,有计划地引进境内外文化交流项目来甬展演。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介宁波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文化领域专家、学者的作用,研究和传播宁波文化。发挥海内外宁波帮的优势,推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团队来宁波访演、商演、展览等各类文化交流项目,形成每年都有高规格、高质量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精心组织一批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增强宁波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坚持把引进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同繁荣我市文化市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相结合,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经验,让世界优秀文化走进宁波,让宁波文化走向世界。 (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积极组织参加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点文化会展,通过展会来展示我市文化企业、产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三)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加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和广告宣传等多种传播方式,着力推进“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形象主题口号的深度传播,充分扩大宁波的对外影响。丰富和扩充现有的对外交流资源,优选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分门别类进行包装,使之成为宁波的“城市名片”,每年有选择地确定一批重点项目适时组织推介活动。做好“灯下亮”外宣工作,进一步优化涉外窗口单位外宣品陈列布局,积极调整外宣品发送的形式和渠道,不断提升外宣品制作质量。深化“宁波文化周”活动和“连线浙江—走进宁波”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新闻交流和文化交流品牌的层次和水平。 十、文化人才支撑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文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文化人才集聚。 (一)强化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深入实施“文化人才支撑”战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有效落实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着力实施“六个一批”人才、文化创新团队和文艺家工作室等人才建设载体工程,努力建设一批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团队协作为基础、平台建设为依托、持续创新为动力、推动发展为目标的宣传文化人才群体。“十二五”期间,培养100名省内领先、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领军型拔尖人才,300名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培育形成20个文化创新团队和20个文艺家工作室,力争有2个以上团队进入国家、省级文化创新团队行列。加大对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队伍轮训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 首批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和文艺家工作室 创新团队: ◆宁波市歌舞团文化经营创新团队 ◆宁波市戏曲艺术创新团队 ◆宁波报业印刷产业发展创新团队 ◆《如意鸟·有声杂志》浙东地域文化创作研究创新团队 ◆宁波广播影视艺术创作创新团队 ◆宁波大剧院演艺市场经营创新团队 ◆余姚姚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团队 文艺家工作室: ◆艾伟工作室 ◆褚佩荣工作室 ◆张建军工作室 ◆何业琦工作室 ◆叶文夫工作室

(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健全文化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大对优秀文化人才的激励力度,对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按照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创新激励机制,扩大资本、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范围和额度,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引进的领军型和拔尖文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在户籍、住房、职称、薪酬待遇、家属对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向宁波集聚。建立文化人才荣誉制度,加大激励力度,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创造、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文化站点工作。切实解决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落实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确保基层综合文化站队伍的稳定。给予民间文化人才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政策倾斜,鼓励民间技艺大师收徒授业,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市群众文化骨干和乡镇文化员、村级文化管理员分层次进行全员培训。根据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加强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十一、文化发展政策 (一)政府投入政策

“十二五”时期财政的文化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要高于“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文化支出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健全同全市财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优先安排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重点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文化建设用地要纳入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之中,公共文化设施土地按划拨方式供地并优先安排,符合法定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用地可采取划拨、出让、租赁、有偿使用等方式取得。逐年增加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和成长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二)文化经济政策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支持文化强市建设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把文化科技研发纳入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制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类别和范围。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区块)、文化创意街区和重点文化企业采取“一园(企)一策”政策,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金融支持政策

认真贯彻中央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精神,制订出台我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针对文化企业特点,创新贷款融资模式、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并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范围内给予文化企业一定的利率优惠。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积极开展优质民营文化企业的上市辅导和推荐工作,支持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前景好的民营文化企业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融资,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6—8家文化企业上市。 (四)文化贸易政策

加大已有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采取贷款贴息、项目支持、活动奖励、保费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收购、营销、参展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依法完善对文化企业的出境出口审批政策,减少出境出口审批程序。依法放宽与外方合作生产文化产品的审查程序和标准。加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在进出口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实行版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增强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 支持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文化事业建设费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央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退税及相关优惠政策 ◆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试点的若干政策意见 ◆宁波市宣传文化杰出人才评选奖励办法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文化发展的工作合力。各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落实责任、制订实施计划,推动文化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强化项目支撑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实施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为抓手,推进一批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科学编制年度文化项目建设计划,分解落实任务目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项目生成培育机制,实行项目动态管理。【 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 ◆打造10个文化发展集聚区:重点打造好河姆渡生态文化产业园区、溪口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鄞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宁波文化广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东外滩文化创意街区、慈城古文化历史街区、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培育、延伸和整合、集聚,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20个重点文化品牌:重点培育20个文化活动和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宁波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宁波文化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30个重点文化项目:重点建设文化项目30个,总投资420.8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316.63亿元,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重点园区、项目、品牌、企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市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扶持50家重点文化企业:着力打造并扶持文化企业“五十强”,积极推动6-8家文化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我市文化领域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三)强化机制保障

创新规划的实施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将规划落实到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之中,确保文化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制定出台文化强县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实行专项考核。建立文化发展“1235”工程对口联系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进展情况定期上报制度,全面、动态、准确掌握工程的实施情况。积极做好规划宣传,将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营造良好的规划实施氛围。加大规划实施的协调、监督、管理,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做好中期评估。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的执行和实施,规划中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施的强制力与约束力。 结束语

“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宁波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推进我市文化发展和安排重大项目建设的基本依据。各地要参照本规划,编制本地区文化发展规划,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计划表 (文化发展集聚区) 序号 1 名称 河姆渡生态文化产业园区 主要内容 规划面积750亩,由河姆渡文化旅游区和田螺山文化旅游区为主组成,含两馆五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古渡口遗址、古稻田遗址、古湖沼遗址和田螺山遗址),建设集生态保护、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区 2 溪口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以奉化溪口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推进溪口古镇的保护开发,挖掘民国文化内涵,建设海内外著名文化旅游小城镇和文化旅游度假区 由十里红妆博物馆和前童古镇文化旅游区为主组成,挖掘整合十里红妆文化资源,建设十里红妆博物馆,修复、保护和开发前童古镇,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规划面积14.7平方公里,以象山影视城为核心,体现海岸、海景、海洋、海岛、渔文化特色,建设影视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国家级影视基地 5 鄞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由软件动漫创意园、科技信息孵化产业园、迪士尼创意大厦、迪趣文化产业园、国家原创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为主组成,打造以原创动漫和软件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 宁海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4 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

6 宁波文化广场 规划面积24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设集文化娱乐、影音艺术、创意沙龙、科普培训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共文化平台 由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主组成,打造集创意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和都市休闲文化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文化街区 7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 8 东外滩文化创意街区 规划面积200亩,由和丰创意广场和宁波书城文化广场为主组成,打造集动漫、传媒、工艺与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出版发行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街区 9 慈城历史文化街区 挖掘慈城古县城文化内涵,保护和开发古县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打造以“儒魂商魄”为文化内核的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面积250亩,由动漫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宁波软件园二期为主组成,建设原创影视创作基地、影视媒体中心、动漫产品衍生品设计和展示中心 10 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计划表 (重点文化品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文化活动品牌 序号 文化企业(产品)品牌 海伦钢琴 千玉琉璃 音王音响 广博文具 十里红妆 宣逸网游 水木动画 得力文具 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 11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 宁波网络文化节 海外宁波文化周 国际河姆渡文化节 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 中国象山开渔节 中国雪窦山弥勒文化节 12 13 14 15 16 17 18 9 10 序号 名称 中国梁祝爱情节 中华慈孝节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起止年限 2011-2015 19 20 总投资 建设规模和内容到 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含市群艺馆、艺术剧院、艺术研究所和江东文化馆 越窑青瓷 德和根雕 2010年预计完成 “十二实施主五”投资 体 27400 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计划表(重点文化项目)单位:万元 1 宁波艺术剧院(凤凰剧场)改造项目 27400 2 天一阁博物馆整体陈列改造工程 改建 2011-2015 4770 整体陈列改造提升,改造面积6000平方米 整体改造提升,改造面积7000平方米 建设舆情收集、宣传管理工作、网评员工作和网上发言人评 4770 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3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整体改造提升项目 宁波市互联网舆情信息系统导控工程 改建 2011-2013 15900 15900 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4 新建 2011-2012 1050 1050 宁波市网管中心 估反馈平台及网上发布厅平台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 5 宁波新闻传媒大厦 新建 2012-2018 100000 选址在东部新城,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建设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新的总部基地 6 宁波数字媒体产业园 新建 2011-2014 55000 选址在鄞州南部商务区,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以中国宁波网为龙头的数字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基地、国家级数字媒体 55000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100000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项目总部基地 7 宁波广电传媒大厦 新建 2012-2016 100000 选址在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影视媒体中心,打造宁波广播电视集团新的总部基地 8 余姚市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广场 新建 2011-2015 90000 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含文艺中心,档案馆,图书馆,市文化馆、艺术剧院院部和青少年宫(妇女活动中心) 9 余姚市文山创意广场 新建 2011-2014 18000 占地面积92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18000 上海信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90000 余姚市人民政府 100000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建设集创意文化、研发设计、动漫产业、电子商务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广场 10 慈溪市综合文化广场 续建 2010-2013 150000 占地面积184亩,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含科技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大剧院,体育健身馆、规划展示馆 规划面积795亩,对古镇自然人文资源和建筑风貌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形成一带五区十二景的5000 145000 慈溪文化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11 慈溪鸣鹤古镇保护开发项目 续建 2010-2015 80000 2000 78000 慈溪市鸣鹤风景区开发建设办

结构布局 12 奉化市溪口古镇改造 续建 2011-2015 200000 挖掘民国文化内涵,推进武岭西路北区块改造,建设海内外著名旅游小城镇和文化旅游度假区 13 奉化市仁湖文化公园 续建 2009-2012 32000 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含生态园林、弥勒文化园、综合性博物馆、民俗园 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建设主题博物馆陈列区、综合服务区和古建筑文化街区 15 宁海印新建 201150规划面 150宁海县 32000 奉化市城投公司 200000 宁波溪口风景区管委会 14 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 续建 2009-2012 16300 9000 7300 宁海县公建中心 刷产业园 1-2015 000 积900亩,整合县域印刷包装产业,建设高端印刷产业集聚区 古镇核心区0.9平方公里的古建筑维修、改造,建设鼓亭馆、入口公园、游客中心 6000 000 文广局 16 宁海县前童古镇改造 续建 2008-2013 30000 24000 宁海县旅游局 17 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 新建 2011-2018 500000 规划面积14.7平方公里,体现海岸、海景、海洋、海岛、渔文化特色,建设影视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国家级影视基地 300000 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 18 宁波迪新建 201400选址在 400迪趣动士尼动漫园项目 2-2015 00 鄞州南部商务区,规划面积500亩,是迪士尼在中国大陆第四个直接投资项目,重点发展互联网及动漫信息产业 规划面积1000亩,一期开发700亩,新建婚庆、商贸、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项目,成为休闲娱乐、度假、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园区 以全国文保单位它山堰为核100000 00 漫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19 梁祝文化产业园区 续建 2010-2013 300000 200000 鄞州区旅游局 20 鄞州区它山堰文化旅游产业新建 2011-2015 200000 80000 120000 鄞州区旅游局 园区 心,挖掘“千年古镇,唐朝宁波”的文化内涵,建设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晴江民俗文化园,改造开发邵家古村落 续建 2009-2019 650000 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培育和引进文化旅游休闲多种业态,打造成为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建设集文化娱乐、影50000 340000 宁波市海城投资开发公司 21 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22 宁波文化广场 续建 2008-2011 300000 70000 230000 宁波文化广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音艺术、创意沙龙、科普培训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共文化平台 23 和丰创意广场 续建 2009-2011 300000 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打造集工业设计、创意研发、交易展览、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 20000 占地面积86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改造工业旧厂房,建设集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软15000 5000 210000 90000 宁波工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4 “创意1956”文化产业园区 国营 2009-2012 宁波工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件设计、动漫制作、广告设计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5 “奇e国”文化创意园区 续建 2009-2013 15000 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含“奇e国”少儿职业体验馆、甬江书院、艺国美术馆 26 宁波市大学科技园 续建 2008-2013 50000 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按照“一园三区”的建设布局,建设创e慧谷、北欧工业园研发孵化中心和镇海高科技园区成果转化中30000 20000 镇海区人民政府 5000 10000 宁波新纪元投资有限公司 心 27 中国防空博览园 续建 2010-2011 19400 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含人防通道、博物馆展厅、军事体验建筑等 28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新建 2010-2013 40000 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设以港口文化为主题,集历史展示、科学教育、学术交流、水下考古为一体的专题科学博物馆 占地面积200亩,建设影视数字后期制作基地、软件设备 40000 北仑区人民政府 500 18900 镇海区人民政府 29 北仑区中青影视文化广场 新建 2011-2015 400000 400000 北仑区人民政府 研发基地、现代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儿童产业开发基地和动漫影视产业主题公园 30 动漫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新建 2011-2015 300000 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设原创影视创作基地、影视媒体中心、动漫产品衍生品设计和展示中心 582500 300000 宁波国家高新区 总计 4208820 行业分类 新闻服务 3166320 “十二五”时期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计划表(重点文化企业)单位:万元 序号 1 单位名称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宁波出版发行集团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企业地址 海曙区灵桥路768号 江东区滨江大道1号 宁波开明街4号 注册资金 35000 20000 60400 单位性质 国有 法人代表 何伟 2 出版发行 国有 赵晓亮 3 广播、电视服务 国有 张文 4 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市演出有限公司 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 宁波雷虎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飞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宁波千景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有限公司 宁波雅戈尔达蓬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宁波市杭州湾大桥海中平台开发有限公司 溪口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江东区朝晖路295号 江东区宁穿路716弄77号 宁波市解放南路187号 余姚市新建北路737号 余姚市粱辉开发区锦凤路 余姚市经济开发区(南区) 慈溪新城大道北路99号 慈溪市浒山街道解放西街646号 慈溪市龙山镇达蓬山旅游度假区 慈溪市杭州湾大桥工程管理局西侧 慈溪市庵东镇虹桥大道1号 文艺表演 110 民营 邹建红 5 电影服务 500 国有 张胜平 6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设备生产 文化设备生产 文化用品 100 国有 徐曙鸣 7 5900 民营 丰华 8 1800万美元 899万美元 600 三资 赖春霖 9 民营 陈珂 10 动漫设计 民营 胡幼春 11 文艺表演 60 国有 陈跃进 12 旅游文化服务 10000 民营 蒋群 13 旅游文化服务 1000 民营 张建昌 14 旅游文化服务 16000 国有控股 余华 15 奉化市溪口镇岭东路39号 旅游文化服务 10100 国有独资 吕名 16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 宁海大观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普达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宁海县黄坛镇工业园区 宁海县跃龙街道山河路51号 宁海县跃龙街道兴宁路296号 象山县滨海学校 文化用品生产 文化用品生产 10000 135 民营 娄甫君 17 民营 黄才良 18 工艺美术、2500 文化创意 民营 范月平 19 动漫游戏 6000 民营 郑敏 20 象山滨海影视开发有限公司 象山石浦渔港古城开发有限公司 象山民俗文化村 宁波紫林坊雕塑艺术装饰有限公司 宁波卡酷动画制作有限公司 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有限公司 单位名称 宁波和盛文化演艺有限公司 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 象山县新桥镇 象山县石浦老城区 影视服务 6000 国有 蔡伟大 21 旅游文化服务 2000 国有 于海勇 22 23 象山县茅洋乡 鄞州新城区日丽中路666号 鄞州区学士路298号乐天数码城 鄞州区学士路298号乐天数码城 企业地址 鄞州区惠风东路501号 鄞州投资创业园区诚信路8旅游文化服务 工艺品制造业 1000 150 民营 民营 郑振本 陈明伟 24 动漫游戏 100 民营 姚林 25 动漫游戏 1000 民营 施向东 序号 26 行业分类 娱乐文化服务 文化设备生产 注册资金 500 单位性质 民营 法人代表 陈阳 27 6900 民营 王祥贵

18号 28 浙江广博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乐歌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蓝数码有限公司 鄞州广博工业园 鄞州区姜山镇科技园区高压路9号 宁波市天童北路933号和邦大厦A座35层 31 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市鄞州区学士路298号乐天数码城2楼 鄞州区天童北路933号和邦大厦 鄞州区宁横路1688号 鄞州区学士路298号乐天数码城1楼 鄞州区姜山镇环镇北路31号 鄞州投资创业中心 海曙区紫金街30号 海曙区新芝8号B电影服务 500 民营 刘正平 动漫游戏 1000 民营 徐毅 文化用品生产 文化设备生产 21482 6000 民营 王利平 29 民营 项乐宏 30 互联网服务 5100 民营 朱召法 32 宁波稻草家族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宁波莱彼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宁波天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3 动漫游戏 1000 民营 朱俊澎 34 动漫游戏 1000 民营 姜唯 35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卓洋印务有限公司 宁波和美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宁波新智电子艺术文化设备生产 4000 民营 张文阳 36 包装印刷 5018 民营 陆信国 37 文化艺术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500 民营 罗滨 38 150 民营 周开峰 科技有限公司 39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江东区飞越时空大剧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工业设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42 宁波市尚方影视动画有限公司 43 宁波奇艺国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奇e国) 浙江新英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成路纸制品有限公司 宁波民和影视动画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千玉水晶工艺品发展有1C区 江东区民安路348号 江东区彩虹南路临159号 文化用品生产 娱乐文化服务 39576 50 民营 竺韵德 40 民营 罗良军 41 江东区朝晖路17号8楼 江东区江东北路317号 江北区庄桥街道宁慈公路南侧 江北区北岸琴森302-308号 北仑区普陀山路8号 北仑区江南东路298号 北仑区庐山西路45号 宁波国家高新区 创意设计 50000 国有 陈克温 动漫游戏 300 民营 江海仁 其他文化服务 500 民营 胡浩杰 44 其他文化服务 688 民营 王海涌 45 文化用品生产 文化用品生产 文化用品生产 动漫游戏 5022 民营 陈海伦 46 12000 250万美元 5000 民营 邱智铭 47 合资 蒉伟良 48 民营 张亚佩 49 宁波国家高新区江南公路 工艺美术生产 2089 民营 徐剑光 限公司 50 宁波康大美术用品有限公司 宁波大榭开发区环岛东路291号 文化用品生产 4000 民营 许观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4c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