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显隐性

更新时间:2023-12-30 03: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性质上看,课程分为显性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如学科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活动课程。 具有特殊的目的性: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 显著的特点:以教学为根本途径,直接教学(如课堂教学),间接教学(如网络教学、影像教学)

隐性课程

是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并不作为获取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也即一种教育文化或校园文化、体验性教育经验。 具有特殊的目的性:使学生获得特殊的教养,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特殊教养的人。

明显的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根本途径,如进入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就会体验到一种环境美,并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从而自觉地讲究环境卫生。 三类隐性课程:

1.物质性隐性课程。如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校园生活。 2.制度性隐性课程。如人际关系准则。

3.心理性隐性课程。如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1. 两者关系密切, 可谓难分难解, 而学校经验的成功与失败,愉悦与伤悲, 就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中进行的;

2. 正式课程较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 而隐性课程则主要是情、意方面的学习, 但两者之间也互相影响; 3. 显性和隐性并非固定一成不变的,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某些隐性部分一旦被人充分认识, 通过分析、反省, 给予重视和肯定, 会转为显性。反之, 显性的某些结果被认为不重要或得不到重视, 也会转为隐性;

4.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互动互补的,而非主从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使学校课程由显性到隐性的深层发展,范围也不断扩大(司琦,1989:350);

5. 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影响可以是反面的, 也可以是正面的; 既可以妨碍正式课程的发展, 也可以促进正式课程的发展; 既可以破坏正式课程, 也可以充补充、完善正式课程。理想是两者处于合协状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44x.html

Top